我,95後女大學生,成了成都垃圾分類引導員

2020-12-11 紅星新聞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至今已「滿月」。垃圾分類引導員這一職業正伴隨著分類垃圾桶走進社區。

8月6日,紅星新聞記者在走訪成都市青羊區文家街道時,發現垃圾分類引導員隊伍中,既有諳熟垃圾清運的「大叔」「大媽」,也有剛剛邁出高校大門的學生。

垃圾分類≠撿垃圾

95後女大學生成為垃圾分類引導員

22歲的楊燕玲剪了一頭幹練短髮,身著藍色工作服,胸前掛著垃圾分類工作證。今年6月從四川科技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她,應聘成為四川恆升天潔環境管理有限公司垃圾分類引導員已經3個月了。

8月6日,紅星新聞記者在青羊區佳兆業小區門口見到了楊燕玲。

↑楊燕玲

楊燕玲每天8點上班,第一項任務就是沿途檢查負責小區中的分類垃圾箱是否裝滿,若是裝滿則要聯繫公司將垃圾清運。到了下午,她還會再檢查一遍。除常規檢查之外,居民均可在垃圾箱裝滿時聯繫楊燕玲或同事,馬上安排清運。

垃圾分類引導員也是「宣傳員」,負責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楊燕玲說,工作以來自己被問過最多的問題是「怎麼分乾濕垃圾?」「怎麼罰款?」

「做垃圾分類引導員1個月以後,我才告訴父母自己在做什麼。」楊燕玲笑著說,「(他們)開始反應大,還說:『這個這麼臭你做得下來嗎?要把手套口罩戴起呀。』」在不了解情況的父輩眼裡,垃圾分類仿佛等於撿垃圾一樣的工作。

對此,楊燕玲毫不在意,她耐心地向父母解釋垃圾分類知識和自己的工作內容。當記者問起薪酬時,楊燕玲透露說月薪約2500元。她回憶起應聘面試的情景,說自己曾被問到:「你這麼年輕,歧不歧視垃圾分類這個職位,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勝任?」她回答說,自己不怕吃苦也不歧視這個職業,憑自己的雙手掙錢,不丟人。

↑佳兆業小區垃圾分類點位

垃圾分類引導員也是「宣傳員」

入戶宣傳敲門都有講究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楊燕玲的同事,也是她的師父——今年56歲的陳明元,只有初中文憑。在挨家挨戶入戶宣傳的時候,唱主角的基本上還是陳明元。楊燕玲更多的時候在幫他打下手,拿著整理好的二維碼跟在他的身後。

「我們上門入戶宣傳主要在周末和平時的晚上。」陳明元介紹說,入戶時他一般會帶一支筆,一方面是為了記一些問題,更重要的用途則是「敲門」,「一般用筆尾敲兩次沒人應,就會去敲下一家」。

↑陳明元(左)和楊燕玲

遇到有人開門,陳明元首先會介紹自己的身份,然後詢問對方是否了解垃圾分類,是否有什麼需要解答的問題。「沒有問題的話,我們會把準備好的二維碼交給他們,邀請他們使用;有的話,則會進行解答」。

「遇到年輕人,講三四分鐘就能懂;遇到年紀稍微大點的,可能要七八分鐘。」陳明元表示,幹這行,最重要的還是捨得吃苦,剛開始進小區進行入戶宣傳的時候,每天喝完兩隻手臂粗大小的開水壺裡的水還不夠,還要再喝四瓶五百毫升的礦泉水。

面對反覆講解一件事是否會枯燥的問題,陳明元表示,並不會覺得枯燥,「你們不是也天天問別人問題嗎」。2018年4月開始當垃圾分類引導員的陳明元回憶說,也有看到做了幾天就走了的,「剛來沒多久就說已經懂了什麼是垃圾分類了」。

上海垃圾分類後

小區居民基本不再牴觸垃圾分類

據陳明元介紹,小區居民參加垃圾分類後,會登記其姓名和電話號碼,並向用戶提供專屬二維碼貼紙。在投放垃圾時,居民需在袋子上貼上二維碼,在垃圾箱上刷一刷該二維碼,就可以進行分類投放。

↑佳兆業小區的垃圾分類點位,掃碼即可投放垃圾

如此一來,在分揀過程中發現的未按規範投放的垃圾袋就可以溯源到小區裡的住戶。一經發現,信息就會反饋到垃圾分類引導員處,再經由陳明元、楊燕玲與這些居民電話聯繫,予以垃圾分類再教育。

經過一年多的入戶宣傳,目前佳兆業小區1600多戶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達100%,登記率達98%。「經過媒體宣傳,特別是上海垃圾分類開始後,現在大家對垃圾分類基本不再牴觸。」陳明元說。

「7月真的是分水嶺。」楊燕玲也告訴記者,自從7月初上海正式實行垃圾分類,身邊的人越發理解和了解她的職業,以前的同學還聯繫到她打聽這個行業。楊燕玲的同事也表示,自己曾經下班忘記取下工作證,別人看到後與她攀談,直言工作有前景。

下午四點半左右,51歲的小區居民張大姐推著孫子來到了垃圾分類收集桶前,「如果光有機器沒有垃圾分類員,還是有沒人管的感覺。有問題我就會給他們打電話,有人回應心裡很踏實」。她說。

目前,成都市青羊區14個街道都已經引入了類似的垃圾分類機制,更多的人正在加入垃圾分類引導員的行列。

紅星新聞記者 曾那迦 林聰

編輯 周霖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還是「蒙查查」?引導員「站桶」指引
    記者日前在廣州市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看到,在人流量較大區域的垃圾桶旁,都安排了一名引導員站崗,指引市民準確投放垃圾。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月開始,醫院進入了垃圾強制分類時代。不過對於大部分市民來說,手裡的垃圾應該放在哪個桶裡其實並不是完全明了,因此一直存在投放混亂的現象。
  • 成都垃圾分類為何沒有乾濕垃圾?
    近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正在向公眾徵求意見。與上海的分類方法不同,草案明確,成都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大家紛紛長籲一口氣,「成都的垃圾分類沒有乾濕垃圾。」那麼,為什麼成都垃圾分類沒有乾濕垃圾呢?
  • 廚餘垃圾不分類環保公司難覓蹤跡 垃圾分類拒絕「走過場」!
    5月3日上午九點,記者首先來到九龍雅苑小區的分類垃圾收集點,看到南京興聖達科技有限公司的垃圾分類引導員,在這裡為前來投放分類垃圾的市民,登記積分信息,並開據紙質收據。   廚餘垃圾未分類投放也能獲得積分獎勵   現場引導員告訴記者,有害垃圾記2分,廚餘垃圾2分。記者發現,一位登記積分的居民,並沒有帶廚餘垃圾來投放,但引導員仍給她記了積分。
  • 成都:生活垃圾不分類 以後可能要罰款
    生活垃圾不分類投放,或將面臨罰款《條例》指出,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應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投放到相對應的收集容器內,如未履行分類投放責任,將由城市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個人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50000
  • 生僻字成都垃圾分類版全文 生僻字成都垃圾分類版歌詞完整版
    近期成都開始垃圾分類了,生僻字的作者寫了一個生僻字成都垃圾分類版,網友熱傳,不少網友還調侃跟著生僻字成都垃圾分類版學垃圾分類。生僻字成都垃圾分類版什麼梗?生僻字成都垃圾分類版歌詞怎麼樣?生僻字成都垃圾分類版什麼梗  生僻字成都垃圾分類版是根據生僻字這首歌改編的一個講成都垃圾分類的歌,近期在網上上線,上線就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其實本來垃圾分類這個事情的熱度也非常高。生僻字成都垃圾分類版上線後,很多人就學,還有分享的,就在網上非常火。  成都垃圾沒有乾濕之分,分類標準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
  • 國際港務區城管局深入開展「混投是垃圾 分類成資源」垃圾分類宣傳...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王偉博、楊鵬飛)為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的城市生活環境,近期,西安國際港務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執法一大隊在夢想公社小區組織開展「混投是垃圾,分類成資源」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 在家就做好垃圾分類,不少市民已養成分類習慣
    在王健枝家,生活垃圾共分為兩個大區域存放,在廚房裡,設置有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兩個垃圾桶,記者隨機考了考她。現場我想問一下您知不知道果皮瓜殼應該是屬於什麼垃圾。廚餘垃圾。我們的食品包裝袋呢?就是那個其他垃圾。說明你對這個垃圾分類是比較了解,都是對答如流。
  • 成都垃圾分類助手小程序,成都垃圾分類小程序操作指南
    成都垃圾分類來了,垃圾再也不能扔一起,怎麼分你學會了嗎?看下面的垃圾分類圖,是不是一目了然?
  • 近九成大學生支持垃圾分類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46個重點城市實施垃圾分類條例,未來將實現垃圾分類的全域實施。在垃圾分類實施趨勢下,大學生如何看待垃圾分類?他們在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題?又有哪些疑問希望得到解答?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900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7.4%的大學生支持垃圾分類,希望所在城市實施垃圾分類措施。
  • 成都2020年第二季度生活垃圾分類「成績單」出爐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柯辰2019年,成都成為全國首批46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垃圾分類試點推行一年多以來,效果如何?8月7日,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區(市)縣生活垃圾分類排名榜單。其中,成都高新區、青羊區、成華區、都江堰市排名前四。成都垃圾分類的「優等生」們都做了哪些工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看看示範片區怎麼做?
    12月16日上午,記者走進芷蘭街道柳菱社區和芷荷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現場,對試點小區內生活垃圾分類成效進行實地探訪。當日9時,柳菱社區國源小區居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有獎問答活動。垃圾分類引導員給居民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四色垃圾的正確投放,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行動。「生活垃圾分為哪幾類?塑料瓶屬於什麼垃圾?」
  • 三名女大學生日本住民宿垃圾成山:我們是花錢住不是給你打掃的!
    三名女大學生日本住民宿垃圾成山:我們是花錢住不是給你打掃的!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呀!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越來越好,所知而來的就是比較高的環境標準,不能隨地扔垃圾已經是常識了。
  • 大學生引導員走出中國美
    南京青奧會中國代表團入場儀式引導員浦汐清在排練中。   南航引導員團隊負責老師李珊珊告訴記者,引導員的選拔從去年11月就開始了,該校的50名引導員從近300名報名者中被精心選出,不僅形象、身材和氣質要上鏡,還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   對於這群「90後」姑娘來說,當上引導員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的「魔鬼訓練」是對她們更大的考驗。今年3月起,她們開始正式集訓。從走路和站立的姿態,舉牌的動作,到微笑的表情,都要進行艱苦的訓練。
  • 成都城管孕媽 手繪垃圾分類漫畫書進入中小學(圖)
    成都城管孕媽姜媛媛和她的漫畫。  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應該怎樣處理?就讓一隻叫「克雷辛」的狗狗來告訴你吧。克雷辛是成都市第一本垃圾分類漫畫回本《克雷辛分類記》的主人公,專門給小朋友講垃圾分類的故事。這冊繪本是由28歲的城管孕媽姜媛媛繪製的。
  • 宣傳垃圾分類,昌平從不停歇
    為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號召大家樹立垃圾分類、低碳生活的理念,昌平區北七家鎮和東小口鎮近日分別開展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宣傳活動。8月28日,以「文明行為、你我同行」為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北七家鎮魯疃嘉園南區廣場展開,昌平區公共文明引導員北七家中隊、魯疃嘉園村民和志願者近100人參加活動。活動以垃圾分類體操拉開帷幕。其中,垃圾分類快板贏得現場一致好評。
  • 調查顯示:近九成大學生支持垃圾分類,半數對分類標準模糊
    在垃圾分類實施趨勢下,大學生如何看待垃圾分類?他們在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題?又有哪些疑問希望得到解答?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國900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7.4%的大學生支持垃圾分類,希望所在城市實施垃圾分類措施。
  • 雁塔區公共機構、場所等垃圾分類將實現全覆蓋
    為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監督和執法查處力度,2020年雁塔區共督促檢查小區3148個/次,單位及沿街商鋪9699家/次,現場督促整改生活垃圾分類問題4013個,下發整改督辦單118個,同時完善健全「三支隊伍」,組織宣傳員1232名、督導員1043名、引導員1455名,推動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 果皮變清潔酵素 線下設「垃圾銀行」 成都垃圾分類成新「時尚」
    垃圾分類標語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攝影報導「沒想到果皮也能變清潔酵素。」今年6月,成都郫都區紅旗社區垃圾分類志願者朱培源第一次嘗試了自己做清潔劑,把吃過的果皮切碎剁碎,混入紅糖,加上清水。發酵後的產物可以發揮清潔作用,「用來清潔廚房和廁所,效果很好。原來清潔劑自己也可以做。」7月5日,成都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官網發布《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開始徵求修改意見。根據《草案》,在成都違反規定個人或被罰50至200元,徵集意見的截至日期為2019年8月10日。在成都,垃圾分類逐漸成為一種「新時尚」。
  • 中國女大學生在日本民宿亂扔垃圾?新聞會反轉嗎?
    三名女大學生,去國外,幹了些啥?亂扔垃圾!沒有人判斷這其中究竟有沒有什麼誤會,也沒有人去好生聽聽另一方聲音,就義憤填膺,口誅筆伐,吐槽的吐槽,人肉的人肉。真想知道三名女學生到底有沒有如中國房東說的那樣如此糟糕?
  • 你知道嗎,成都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啦
    》正式實施啦如果未按要求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可能被處以最高500元罰款敢問一句:成都人,你準備好了嗎?按照《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成都生活垃圾分四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會對人體健康或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分類投放後將交由專業的處置單位進行無害化處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害垃圾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