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師徒號山遇難,孫悟空到南海潮音洞求助,向觀世音菩薩敘說經過時,菩薩先是一怒,隨即把個寶貝淨瓶就慣入海裡,後來一番鬥嘴後,觀音又是「逍遙欣喜下蓮臺,雲步香飄上石崖」。
觀音菩薩可是古佛正法明如來在婆娑世界的化身,地位超然,做事相當有分寸的,是什麼值得他如此失態「一怒一喜」呢?
這一怒,很簡單,就是惱得紅孩兒變化成自己模樣欺騙八戒,壞自己的名頭。以觀世音的身份地位,是包括玉帝和如來、老君都不可小覷的,這小屁孩居然借用他的名頭相貌為非作歹,這可不是一般的大不敬了。
自古至今一樣,別人冒用你的名頭或者化成你的模樣,出於好意以你正面形象行善積德,你可以呵呵一笑不予深究。但是如果是為非作歹作奸犯科,你的心情絕對跟與你無關的人犯同樣的事有大不同,如果讓你判案肯定會給他罪加三級的。
烏雞國王因為無知冒犯了文殊菩薩,結果先是全國受旱災,再是國王被溺到井裡做了三年死鬼;玉帝因為一頓貢品誤會了郡守,就讓鳳仙郡一郡人受了數年旱災;紂王因為看上女媧美貌題了一首詩,就被其派來的千年狐狸精變作妲己迷惑,最終國破人亡。可見,道行修為再高的仙佛神聖,也是要面子的,不容褻瀆的。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被冒犯,結果只是小小發洩了一下情緒,隨後就釋然了。若不是對紅孩兒超級欣賞,恐怕這位大佛立刻就會前去捉了他,用菩提祖師嚇唬猴子的話就是「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了。
而菩薩這一喜,卻是有三個緣由了。
首先,觀音賣弄本事,給猴子敲邊鼓,讓猴子服了軟,有些小得意。
單看這觀音把淨瓶丟入南洋苦海中,瞬間那老烏龜就馱著「轉過了三江五湖,八海四瀆,溪源潭洞之間,」採取各處水之精華湊成一海水。不說這重量,單說這速度,你猴子號稱一個筋鬥十萬八千裡,比起我豢養的這沒成人的烏龜來,實力是不是被甩出數條街?
觀音接著說了,那淨瓶裡有一海水,你猴子玩一根一萬三千五百斤的破棒子就值得每天在人前賣弄神力,在我眼裡不過小孩過家家的遊戲而已。你有架海的本事麼?連我一個淨瓶都拿不動,所以以後注意點,少在佛爺面前念假經。
你看我,都不用什麼吐氣開聲,拿這瓶子跟拿起根鴻毛一樣一樣一樣滴,是不是很驚奇?是不是很服氣?要知道你雖然每每吹牛什麼大鬧天宮,那也就嚇唬一些低階仙佛和小妖怪們,在我這裡,你根本不值一提。怎麼樣?害怕了麼?服氣了麼?還敢在我面前囂張吹牛麼?
其次,借毫毛抵押來點化猴子成功,觀音很滿意。
觀音說,本欲讓龍女帶著淨瓶去降妖,又怕猴子見了龍女如此PPMM起色心,淨瓶又是寶貝,怕他再一股腦給拐走了。這純粹是打趣猴子了。也是為引出讓猴子拿毫毛抵押的話頭來。
降服白龍馬的時候,觀音給了猴子三根救命毫毛。這三根救命毫毛可是極珍貴的,那可是在淨瓶裡的楊柳枝上掐下來的(請關注本號,後續有關於觀音送悟空救命毫毛相關文章)。觀音給猴子毫毛也是有深意的,但是現在西行近半了,猴子也沒用過,甚至都沒提起過。菩薩在懷疑:是不是猴子根本沒拿這寶貝毫毛當回事,或者早就忘在腦後了?
結果猴子的回答雖然簡短,卻是很機智。說明猴子一直沒有用這毫毛,是因為知道它的珍貴,要把它用在關鍵時候救命的。猴子的出生雖然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但畢竟是自己培養了他(請關注本號,閱讀往期關於菩提祖師相關文章)。雖然師徒不能相認,但也是觀音又把他引上正途加入取經團隊的,猴子一直也是對菩薩尊敬有加,並以弟子自稱。對於猴子的回答,菩薩還是很滿意的,不「欣喜」沒道理啊。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喜在紅孩兒身上了。
對於紅孩兒,觀音菩薩可是相當欣賞了,也早就把他當作了自己籃中的菜,志在必得(那麼,紅孩兒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值得觀音如此上心?敬請持續關注本號,閱讀更多精彩內容)。對於怎麼收服紅孩兒,菩薩早就醞釀謀劃好了,就等猴子前來求助了。這一點從觀音聽完猴子敘述沒做吩咐就丟下淨瓶入海、老龜就知道馱著淨瓶四處找水可以看出來。
前面那些看似插科打諢無營養的話,其實都是為收服紅孩兒做鋪墊。就是要引出猴子主動求助觀音親自走一趟,去降伏紅孩兒。猴子雖然膽大狂妄,也不敢把龍女和淨瓶真的拐跑了,這一點觀音絕對放心。紅孩兒最厲害的就是三昧真火,如果觀音不親自出馬,而讓龍女帶著淨瓶去克制了紅孩兒,以猴子那不管不顧的性子一起來,真的一個「不小心」打死了紅孩兒怎麼辦?那自己許多時間的苦心不是白費了。
猴子是什麼人物?那可是活了近一千歲的「天生聖人」,「會人事,善出入,辨休咎,善聆音,能察理,萬物皆明。」況且還在天庭供過職,跟天庭那些超級老狐狸們有過很多交集。那腦袋裡裝的可不是石灰漿而是一臺超級計算機,很快就能明白菩薩的用意和心情了。所以聽到觀音點化,立刻轉過話頭,求觀音別再膩歪了,趕緊上路吧。
眼看謀劃即將實現,這時候的觀音菩薩,心情何止是「欣喜」,簡直就是樂開了花。如果沒有猴子在身邊,恐怕這位觀音姐姐都要大笑三聲、然後哼上小曲扭動腰肢即興跳上一曲了。
觀音菩薩這「不小心」的一怒一喜,讓悟空看破了機關。所以在觀音用蓮瓣送他過南洋苦海的時候,大聖鄙夷竊笑觀音故意賣弄神通。在觀音收服了紅孩兒,老唐趕忙下拜的時候,行者貌似無禮說道「不消謝他,轉是我們與他作福,收了一個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