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1000天」,就是0-2歲的寶寶,體格及智力都在飛速發展,每個父母都能在這期間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寶寶的成長帶來的驚喜。這當中父母長輩給了無盡的愛和付出。而父母也經常會擔心——寶寶是不是長的很健康?營養夠不夠?這營養是保證寶寶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一歲之內,寶寶稚嫩的消化道要從只能接受液體的奶慢慢過度到適應吃固體食物,這輔食什麼時候該加?怎麼加?加什麼?在講究科學育兒的今天,還真有不少學問在裡頭,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時候給寶寶加輔食比較合適。一般寶媽或醫生都認為現在是應該6個月開始加輔食,但現實生活中每個寶寶的發育都有個體差異,我們還是建議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像早產兒就是一個例外,他們的輔食添加,包括判斷大動作發育發育是否正常都應該是依矯正月齡計算(如果寶寶早產2個月,出生6個月了,矯正月齡就是4個月)。有的寶寶發育比較快,食慾好,消化力強,我們可以提前添加輔食。工作中我們讓不少寶寶在6個月前加輔食(不要早於4個月),這些寶寶對輔食的接受和適應都很好,而且6個月體檢時更少有貧血現象。
那在哪些情況下我們可以提前給寶寶加輔食呢?一、大人吃東西時,寶寶表現出強烈興趣,把頭努力傾向吃東西的大人,甚至想伸手抓食物。二、轉頭很好,如果餵給寶寶不接受的食物或者吃飽了,寶寶可以轉頭表示拒絕。三、吃奶規律,母乳餵養每天8-10次,吃牛奶的寶寶每天牛奶量達到1000ml.四、寶寶體重達到7公斤左右。
那麼最開始給寶寶加什麼輔食呢?不少媽媽或奶奶總認為自己做的輔食更有營養,給小寶寶加自己打的米漿,或者米湯,稀飯等。其實寶寶小,胃容量小但長得又快,相對他們對營養需求是很高的。這些自己做輔食只含碳水化合物,營養單一,特別米湯,還存在過稀的問題,所以我們建議寶寶的第一份輔食是高鐵原味米粉,市售的米粉還是比較安全的,根據寶寶成長需要,裡面添加了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更全面。
餵米粉從一兩勺開始,有少到多,有稀到稠,開始寶寶可能會拒絕,反覆嘗試,寶寶就會接受。根據寶寶個體食量,慢慢可以吃到一天兩次。化米粉時注意餐具的衛生,要用溫水化,不然會破壞裡面的維生素。因為寶寶吃奶天生就會,而咀嚼需要學習,所以我們在餵米粉和在以後餵其他輔食的時候,我們都要給寶寶做咀嚼示範,進行吃的教育。(不少寶寶因為輔食添加不合理,沒能在學習咀嚼的關鍵期——6-9個月時得到很好的咀嚼練習,到一歲多甚至兩歲了仍然不習慣咀嚼,吃粗一點的食物會幹嘔。)
米粉吃了10來天,寶寶健康,消化好,就可以添加蔬菜泥了。先吃根莖類的如胡蘿蔔,白蘿蔔,南瓜等,蒸熟,攪成糊糊狀,可以適量加一點點植物油,注意一歲內不要加、糖、醬油、蜂蜜等調味品。蔬菜泥慢慢可以和粥,麵條一起加給寶寶。每種食物少量開始,吃3-5天,觀察沒有過敏反應,再加另外一種。吃了5-6種蔬菜後,我們就可以加水果泥了。第一份水果我們建議吃蘋果,因為蘋果富含鐵和維生素C,比較不容易過敏。可以在兩次餵奶之間添加。如果寶寶在加輔食的過程中出現腹瀉,大便食物殘渣過多,我們可以酌情減量或暫停輔食添加。
那寶寶什麼時候可以「開葷」呢?很多媽媽因為怕寶寶「消化不動」,8-9個月還沒給寶寶吃過肉類食物。其實在寶寶7個月以後,在原來添加輔食的基礎上就可以給寶寶加蛋黃,豬肝,魚泥,肉末了。這些可以單獨喂,也可以和粥,蔬菜一起餵給寶寶。注意食物有細到粗,8-9個月的寶寶不但可以吃豬肉,也可以加牛羊肉和雞鴨肉和豆製品的。建議8個月就少吃米粉了;逐漸過渡到吃更粗一點的食物,9個月以後就可以吃碎碎的菜而不是沫狀食物了,以鍛鍊咀嚼和消化能力,這時可以給寶寶指狀食物,鼓勵寶寶自己餵食,11個月左右寶寶就可以吃軟乾飯了。1歲到2歲的寶寶,食物還是要比大人的碎些,爛點,軟些。注意每周要有四次以上的紅肉(瘦肉,牛羊肉等);每周吃兩次動物血,豬肝等;吃一兩次魚蝦,每天吃雞蛋。注意一歲的寶寶雖然可以吃鹽了,但仍要注意清淡一些。母乳餵養建議到兩歲以上。具體可以參考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