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案研讀:這是一個白塞氏病五年的女性病人,很痛苦的

2020-12-24 古今醫案研讀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昨天有個網友問有沒有白塞氏病的醫生,我這幾天中間插入一兩篇來分享一下白塞氏病的醫案,因為這個病確實很有特點,得病的人反反覆覆發作,痛苦惱異常。

下面開始我們今天的醫案,是陳蘇生治白塞氏症候群的案例。

周某某,女,45歲。

患白塞症候群5年餘,一直用激素治療,效果不佳,口腔潰瘍反覆發作,陰部亦有潰瘍,牙齦腫痛,乍愈乍發,肛門奇癢,足底結節腫痛隆起,行走困難,血沉160mm/h,白細胞2.4×10^9/L,血小板亦減少,苔淨脈弦細。

這邊插一句,那種平時簡單的喉嚨痛,不像這種白塞氏病這麼複雜,可以泡一點菊花、甘草、金銀花、牛蒡子之類來喝就好了。

好了,到這邊我們的病史就結束了。我們自己先來看看怎麼治療。

這種腫痛大概率裡有熱,如果有描述下是不是紅的潰瘍,就更好了,肛門癢,這是有溼。

有人會說了,血虛也會癢,但血虛一般不會有潰瘍腫痛啊。

苔淨脈弦細告訴我們,這個熱不是那種大熱,是有點陰虛的那種熱。

我會清熱化溼,解毒養陰。

金銀花,連翹,黃柏,黃連,蘆根,知母,土茯苓,蒼朮,防己,酒大黃,薄荷,生地,麥冬,生甘草。

我們往下看,看看陳蘇生醫師怎麼診治的。

此乃陰分伏熱,化火內燔,宜清陰分伏熱,佐以解毒。通幽解毒湯主之。

內服:土茯苓、生牡蠣(先煎)、忍冬藤、連翹、白芍、柴胡、蒼朮、元參、知母、白薇、白芷、僵蠶、白蒺藜、白鮮皮、厚樸、野薔薇瓣、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4劑。

外洗:生百部、苦杏仁、黃柏、胡黃連、防風、白芷、甘草,布包煎液浸洗陰部、肛門,每日2~3次。

二診:口腔潰瘍大斂,陰部潰瘍亦減,肛門作癢痊癒,苔脈同前。續予通幽洩熱,清熱解毒。原方加磁石,赤芍、西青果、苦桔梗,7劑。續用外洗方5劑

三診:潰瘍結節此起彼伏,乍愈乍作,口腔潰瘍雖愈,陰部仍有餘瘡未斂,肛門奇癢,則未再發,苔脈無變化,除毒務盡,不可姑息再予內外兼治,14劑。

四診:口腔潰瘍全消,陰部潰瘍漸愈,其他症均未見冉發,自服中藥後激素漸減,減量強的松至2個月後停服。飲食起居悉如常人,囑守方服至2個月,改為隔天1劑,隨訪2年,未復發。

做一下對比,和我們的考慮是一樣的,一樣的思路遣方用藥。

好了,醫案講完了,如仍有疑問或者有什麼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記得關注、點讚、轉發、收藏哦,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相關焦點

  • 古今醫案研讀:白塞氏病確實很難好,但其實難在改變他體質
    昨天講了下白塞症候群的醫案,今天我們來看下另一位醫生的辨證論治。現在我們來開始許履和先生治白塞氏病的醫案。朱某某,女,29歲。這個紅斑,潰瘍,肯定是有熱的,不知道這紅斑是不是出血,如果是出血,這是有血熱,易生膿點,這是溼熱生毒啊,這邊沒有提供舌像脈象,所以只能根據試著遣方,我們探討病例,其實就是增加我們的臨症思考過程,讓自己更有條理。我的話一個,正發作,而且舌脈沒有,就先指標,予清熱祛溼解毒,涼血活血滋陰。
  • 古今醫案研讀:考慮寒熱錯雜,董廷瑤用烏梅丸來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今天來學習下董廷瑤治慢性非特異性慢性結腸炎的醫案,他這個醫案用藥和大部分人有一點不一樣,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潤腸、活血化瘀、清熱化溼來治療,他是用烏梅丸來治療的。我們具體來看一下。像這個病例,其實你說寒熱錯雜的表現不甚明顯,所以要細心審查病人,要有一個方向,好好的詢問你想要知道的信息。好了,醫案講完了,如仍有疑問或者有什麼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我會去看的。記得關注@古今醫案研讀、點讚、轉發、收藏哦,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 古今醫案研讀:今天講的是李介鳴治克羅恩病的醫案,我有點小疑問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今天講的這一個醫案是李介鳴李老治療克羅恩病的。之前三篇是趙冠英先生的,不同的人的用藥習慣會給我們帶來思維碰撞的火花。下面我們具體來看。周某,一個四十五歲的女老師。1984年9月6日初診。反覆腹瀉腹痛2年。患者近2年來,無明確誘因時腹痛洩瀉,腹脹腸鳴,飲食無味,身體瘦弱,面色黃,屢屢服用中西藥均無效,後經北大醫院做胃腸鋇餐造影及鋇灌腸、乙狀結腸鏡檢查,診為「克隆病」。
  • 古今醫案研讀:王本顯埋線治療慢性腸炎;溫補脾腎,化溼止瀉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王本顯,男,1930年生,遼寧省大連市人。從1980年開始具體籌建並負責《中國針灸》編輯部的工作。【醫案】洩瀉(慢性腸炎)劉××,男,19歲,知識青年。1970年11月5日初診。主訴:大便溏洩半年餘,每日便溏3~4次。
  • 古今醫案研讀:蘇禮治療脾胃虛寒,運化不健型胃下垂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蘇禮,男,1946年生,陝西岐山人。中醫內科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發表《中醫治療肝病的源流與發展》、《當代民間醫藥的發展與展望》等中醫藥論文200餘篇,編著《千金方醫方辭典》、《百病效驗方》、《中醫古今專科專病醫案》、《中醫醫案學概論》等中醫著作60餘種。【醫案】蘇禮治療脾胃虛寒,運化不健型胃下垂案朱某,女,23歲。
  • 古今醫案研讀:14歲,發燒後四肢肌肉關節酸痛無力,穴取疏風散邪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王鳳儀(1932~),男,河北省河縣人。1950年拜師學習中醫,1955年取得中醫針灸醫師合格證書,1963年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發表論文20篇,著有《針灸學講義》、《針灸醫案選》、《火罐療法》、《針灸治驗集》。【醫案】痺證(急性感染性多發神經炎)張××,男,14歲,病志號62409。主訴:四肢肌肉關節酸痛無力2周。
  • 古今醫案研讀:國醫大師朱良春自擬「利膈消癌散」治食道癌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朱良春(1917-2015),江蘇鎮江市人,畢業於上海中國醫學院,國醫大師。 早年拜孟河御醫世家馬惠卿先生為師。【醫案】朱良春自擬「利膈消癌散」治食道癌案孫某,男,67歲,農民。1985年4月25日初診。
  • 古今醫案研讀:廣中醫教授周福生治氣滯血瘀型胃炎腸化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案】周福生治氣滯血瘀型胃炎腸化案黃某,女,42歲,農民。1995年3月5日就診。主訴:反覆胃脘脹痛,噯氣反酸5年,加重10天。【作者寄語】如仍有疑問、體會,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如有收穫,歡迎點讚、轉發、收藏,如果喜歡我的創作內容,歡迎關注我 @古今醫案研讀 ,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名家醫案,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 古今醫案研讀:小姑娘左下腹痛,拉肚子的醫案,胃腸鏡卻沒有問題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這是一篇梁乃津治療小姑娘左下腹痛,拉肚子的醫案,病程不長,療程也不長。廖某,女,21歲,學生。1991年4月11日就診。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是一個小姑娘,正常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一般都是功能性的,腸鏡也提示沒問題。這種時候其實最適合的就是找中醫調理了,但你真要找到真中醫,現在很多濫竽充數的。她的主要症狀就是一個肚子痛,拉稀便,一天兩三次也還好,不厲害,胃口差一點,失眠心煩。
  • 古今醫案研讀:小姑娘左下腹痛,拉肚子的醫案,胃腸鏡沒有問題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
  • 古今醫案研讀:吳國勇治膽汁反流性胃炎案(順氣降逆,溫中健脾)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具體不詳。【醫案】吳國勇治膽汁反流性胃炎案楊某,男,36歲,幹部。病史:因上腹部反覆疼痛4年餘,加重5天,於1987年3月5日人院。經胃鏡檢查診斷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 古今醫案研讀:張鵬舉治「食管賁門癌」案(疏肝和胃、降逆化痰)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張鵬舉(1916-1988)男,漢族,陝西省榆林市人,榆林地區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在《全國名醫醫案》中載有病案20例。撰有「桂枝草蔻吳萸二陳湯的臨床應用」等論文10餘篇,約10多萬字。【醫案】張鵬舉治療「食管賁門癌」案王某,女,64歲。
  • 古今醫案研讀:蒲輔周用四逆散合左金丸、良附丸治十二指腸潰瘍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醫者簡介】蒲輔周(1888-1975),現代中醫學家,四川梓潼人,出身中醫世家,幼研醫籍,多在成都、梓潼行醫。其著作有《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流行性乙型腦炎》《中醫對幾種婦女病的治療法》《中醫對幾種傳染病的辨證論治》等多種醫籍。【醫案】蒲輔周用四逆散左金、良附丸治十二指腸潰瘍案吳某某,男,42歲。1962年9月12日初診。
  • 古今醫案研讀: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原廣州市越秀區中醫雜病醫院黃振鳴老中醫,出身於中醫世家,對治療疑難雜病有獨到的經驗,而且擅長使用蟲類藥。【醫案】黃振鳴治肝鬱氣滯,胃失和降型賁門痙攣案唐俊秀,女,51歲。初診:1978年5月10日。
  • 「無食(積)不感冒」,嚴子俊用桂枝湯合平胃散治食積感冒醫案研讀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嚴子俊,民國時期名醫,因民國時期激進維新,反對國術,中醫也叫國醫,很受社會大環境打壓,所以很多民國中醫都未留文獻著作,生平不祥。【醫案】「無食(積)不感冒」,嚴子俊用桂枝湯合平胃散治食積感冒案病者:某。原因:食過飽,翌晨感風邪而病。
  • 白塞氏病有哪些嚴重的併發症?
    白塞氏病最早的症狀通常是口腔黏膜上疼痛的潰瘍,這些瘡通常是圓形或橢圓形,有紅色的邊界,可能發生在口腔內的任何地方。它們可能是淺的或深的,可能是一個單一的病灶或多個病灶的簇。這些潰瘍通常在幾天內痊癒,最多一周或更長時間,沒有疤痕,但經常復發。他們可能比白塞氏病的其他症狀早幾年。有時類似的潰瘍可能出現在外陰。這些潰瘍比較痛苦,它通常比口腔潰瘍更大和更深。
  • 古今醫案研讀:患拉肚子8年了,每天數次,吃到涼的就拉得不行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這是一篇梁乃津治療腹瀉8年的醫案,每天拉肚子幾次,吃冷的東西拉得更明顯。姜某,女,39歲,幹部。1991年5月9日初診。好了,醫案講完了,如仍有疑問或者有什麼見解,歡迎評論區留言。記得關注、點讚、轉發、收藏哦,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 那麼白塞氏病是什麼原因形成的
    白塞氏病現已很遍及了,當然還有許多患者不太了解什麼是白塞氏病,乃至自己現已得了白塞氏病還不之情,白塞氏病一般發作在口腔和外部潰瘍『眼睛發炎、皮膚多處危害為特徵,那麼白塞氏病是什麼原因形成的是許多患者比較關心的問題,下面咱們就請口腔黏膜專家為大家做下具體的介紹。
  • 國醫大師徐景藩從痰溼論治排便帶有白色黏腖的醫案研讀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徐景藩(1927-2015),男,江蘇省吳江市人。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醫案】徐景藩從痰溼論治排便帶有白色黏腖的醫案李某,女,40歲,公交職工。初診日期:1994年4月7日。
  • 近現代上海名醫秦伯未用烏梅丸辛苦甘酸雜合治10餘年洩瀉醫案研讀
    懷著空杯心態研讀名家醫案,一案一故事,一醫一人生。【名醫簡介】秦伯未(1901-1970),名之濟,號謙齋。1901年出生於上海市陳行鎮。出身於中醫世家,祖父笛橋、伯父錫田、父親錫祺,均通儒精醫。【醫案】秦伯未用烏梅丸辛苦甘酸雜合治10餘年洩瀉案趙某,女,23歲。主訴:1951年起大便溏洩,時發時止,服多種中西藥物,未曾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