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行「裸體教育」,刷新人的三觀,校方聲稱:可以刺激發育
日本的教育方式一向是別出心裁,雖然我們可能無法理解,但是他們也許也有自己的道理。不過近期火起來的&34;,還是刷新了一把國人的三觀。
這家日本幼兒園鼓勵&34;,在每年4~10月份,幼兒園的孩子們不論男女,都要脫掉上衣只穿短褲上課。不論是遇到什麼情況,孩子們上半身都不能穿衣服,只有孩子自己生病了,才被允許穿上衣。
這種教育方式讓人感到非常驚訝,但是校方聲稱這種教育方式很有好處,可以讓孩子更多地感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可以刺激孩子的身體和大腦的發育。這種藉口乍一聽上去可能很有道理,能讓孩子掙脫物質的束縛更多地去接觸大自然,但它同時也會對孩子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所以家長在決定該對孩子採取什麼教育方式時,還是要全面慎重地考慮一番後,最終和家人商量再進行決斷,不然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孩子在3歲時正是性別意識的萌芽期,如果這段時間孩子們都是不穿上衣一起玩耍,那麼他們也很難會有什麼性別之分,甚至連自己的隱私都不懂得保護。
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自己也會明白異性和同性的區別,如果小時候他們各自的性彆氣質都被模糊了,那麼孩子長大後也可能變得&34;、不懂得保護個人隱私。
其實幼兒的抵抗力還是較為低下的,在夏天讓孩子不穿上衣跑還說得過去,但如果到了冬天或者天氣突然降溫了,孩子可能就會患病。而且野外可能有很多害蟲如馬蜂、蚊子等,沒有了上衣幫助孩子遮擋,孩子嬌嫩的皮膚很容易被咬被蜇。
所以對於中國的孩子來說,&34;還是不可取的,不過如果家長還讓孩子了解更多關於性別的知識,可以利用以下方法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
1、 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一般孩子對不同性別的區分有了認知,都是通過聲音、穿著等標誌來區分的。在很多孩子的認知中,男孩子都是短頭髮,女孩子是長頭髮;男孩子說話很粗獷,而女孩子說話很輕柔;男孩子喜歡穿褲子,女孩子喜歡穿裙子等等。
家長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不要刻意地男娃娃穿裙子、扎辮子等等,這反而會影響到孩子性別意識的養成。
2、 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告訴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穿內褲,不要隨便在外露出自己的隱私部位,別人要看要摸第一時間拒絕,回家了一定要告訴父母。
家長最好也從自身開始做榜樣,不要帶孩子去上異性的廁所,不要帶孩子進異性澡堂,更衣室也男女有別。讓孩子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家長也要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變化。
3、 帶孩子看相關的性教育課程
如果家長認為自己並不懂該怎麼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專門針對兒童開發的性教育課程,大多數用動畫的形式來吸引孩子的視線,並且能巧妙地暗示孩子一些難以言說的性別知識。
如果家長對於孩子的性別教育有自己的主見,不妨考慮下以上的三種方法。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非常重要,這關係著孩子在家庭之外能否保護自己的隱私,能否在公共場合和異性同學友好正常地交往,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每天分享育兒身邊事,想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育兒苗苗媽,為您答疑解惑!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