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是什麼意思

2020-12-17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10章第三段,將遇到的迫害。

作者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鞭打你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什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有人在這城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學生和先生一樣,僕人和主人一樣,也就罷了。人既罵家主是別西卜,何況他的家人呢。(別西卜是鬼王的名)

本段結束。

跟上一段一樣,本來在馬可福音中比較簡單的話,馬太福音給擴寫了很多內容。這段話在馬可福音13:9-13,路加福音是引用在21:12-19。在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耶穌說這一段話時和門徒們已經在耶路撒冷,並且即將被捕入獄,施洗約翰則早已被處死很久,但是在馬太福音中,耶穌他們都還在迦百農,施洗約翰也還活著,下一章作者還要寫施洗約翰差人向耶穌問話呢。

第16句說他們去傳教如同羊入狼群,所以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在他們教派人少勢單力薄、而且教義與主流的教派相逆的時候,傳教確實是件挺危險的事。後來強勢的基督教怎麼對待異教徒和異端,以前猶太教的主流教派和羅馬政府差不多也怎麼對待他們。雖然說耶穌被處死是虛構的,但是他們教派肯定有些人是因傳教被處死的。在古代,宗教鬥爭其實就是政治鬥爭。政治鬥爭是你死我活的,宗教鬥爭也是這樣。

靈巧像蛇,是說像蛇那麼睿智和謹慎。這是用了褒義詞,其實我們都知道,在聖經裡,蛇通常是壞和惡的代表,它的聰明應該要用狡猾來形容。馴良像鴿子,「馴良」這個翻譯不是很恰當,原詞應該是純潔無辜的意思。

作者的這句話是要告訴信徒,傳教有危險,你們既要保持自己的純良,又要靈活機變、謹慎機警、保護好自己。如果用地下黨來比喻,就是要求他們注意安全,但也要保持黨性,不可叛變投敵。

如果說人辦事有危險可以理解,為什麼替神辦事還要有危險呢,為什麼還要人靈活機變呢。神不是把每個人的命運都安排好了嗎,作者的這個建議明顯跟神理是矛盾的。有人可能會說,神是有安排好啊,下面不是說,他們要被交到公會、要受鞭打嗎,這些耶穌都早有預言。但是問題是,既然他們像鴿子那麼馴良,又謹慎機警為神辦事,神為什麼要安排他們被交到公會受鞭打的命運呢。

事實上福音書的作者們既然編造神話,他們對「神」是怎麼一回事,自然比一般信徒要了解。他們知道「神」並不能幫助窮人報復,所以就預先說神反對報復;他們也知道傳教必然會有人被抓,「神」對此無可奈何,所以乾脆就說「神」對此有預見。

第17句說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鞭打你們。在馬可福音中沒有寫要防備人,只是說你們要謹慎。不管是防備人還是謹慎,如果神預定他們要被交到公會去受刑,防備人或者謹慎又有什麼用呢,這樣的吩咐不是多餘的嗎。

這裡的公會是指新約時期猶太本地的猶太公會,相當於一個集體的領導和執法機構,主要由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及文士組成。在非猶太本地,如果是猶太人聚居區,可能也會有由那些教派人組成的機構,這個機構可以解決猶太人內部的爭鬥和糾紛等等,但是如果不是猶太人聚居區,應該就沒有這樣的組織。作者所在的地區有沒有這樣的組織不大清楚,不過在後來基督教向外族人傳播後,壓迫和懲處他們的就不再是猶太公會,而是羅馬政府。在福音書的時期,他們的目的還是在猶太人內容擴散,正如10:5所說,外邦人的路不要走,連撒瑪利亞人的城都不要進。

第18句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這個意思應該是說,他們會因為傳教被抓去交給羅馬派駐在當地的地方官和(分封)王受審。經學家說,這句話說的就跟後來保羅的經歷一樣,說明耶穌早已預見保羅的遭遇。其實當時應該是有一些異教分子遭受這樣的處罰,所以後面作者寫耶穌的遭遇就是這樣,作者生活在保羅之前,當然不可能預言保羅的事。

作者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從馬可福音原版就可以看得比較清楚:馬可福音13:9寫這句話,接著14:46寫耶穌被捕,然後14:55寫耶穌被交給公會受審,15:1又寫耶穌被交給巡撫彼拉多審訊,最後耶穌被處死,這個過程跟13:9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過我們以前說過,耶穌是虛構的,耶穌被抓、受審和處死也是子虛烏有之事,所以也不能說這是預言耶穌自己的遭遇。

馬可福音在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話(13:10)說: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經學家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說:福音要先傳給所有非猶太人。他們認為這是馬可在打擊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那種只有猶太人是神的選民、猶太人至上的思想。他們大概是根據後來基督教發展到各國,猶太人卻大部分不接受基督教而作的解讀。不過在當時他們新枝派還只是作為猶太教一個教派而存在,他們的傳播目標主要是猶太人,馬可福音的文章裡重點指責法利賽人,說明他們主要還是想跟法利賽人一較長短。猶太人都還沒有接受,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要將「福音」先傳給所有非猶太人。

馬可福音這句話裡的「萬民」從詞義上看雖然有「異教徒」的意思,不過我覺得實際上作者指的應該是「異教派」的信徒。作者的意思應該是說,雖然要付出很大並且要作出犧牲,但是必須要把新枝派的思想傳給所有非本教派的猶太人。然而馬太福音的作者可能不理解這個意思,以為原文是說要先把福音傳給所有的外邦人,他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怎麼能接受這樣的思想呢,所以他寫的時候就不要這句。

第19-20句說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什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馬可福音13:11寫「說話的是聖靈」,大概意思也差不多。

這兩句話的意思首先是告訴信徒,傳教可能會被抓去審判,但是不要因為擔憂這點就不去傳教,就算傳教被抓住,也不要慌張、不要害怕,不要擔心受審判時該怎麼說,到時神自然會幫你應付。

我們知道,雖然箴言16:1說人說出的話都是出於神,但實際上哪裡有神來管每個人說話呢。如果神會管每個人說話,人又何必求神呢,因為人求神的話都是出於神,就等於神求自己,根本沒有意義。

作者說到時候該說什麼話,神會賜給他們,言下之意,人平時說話還是自己作主的,只不過信徒傳教被抓去審判時神就接過了他的話語權。他這麼寫,好像是跟信徒說,到時你們怎麼說都沒關係,因為那都是神的主意。但是實際上神是不可能叫人「賣主求榮」的,所以他這兩句話還有隱含的意思,其實是叫信徒必須寧死不屈,而不是真的隨便怎麼說都行。

不過在現實情況中,被抓的人肯定有一些人是要投降,不可能個個都既不怕折磨又不怕死還能抵擋住各種各樣的誘惑。估計那些投降的人,要作者來評判的話,又要批評他說的不是神賜的話,而是違反神的主意、說了自己的話。

第21-22句說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這兩句話不是說讓他們要把自己兄弟、兒女和父母弄死,而是說,堅持信仰本教派,可能兄弟、父母和兒女都要與其反目、恨不得將其處死,而且人人都會憎惡他們,但是就算這樣,也要堅持到底,只要堅持到底的,就會得救。

經學家說,這兩句話講的是彌迦書7:6所寫的情形: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我們在解讀彌迦書的時候說過,彌迦書7:5-6是說懲罰的日子來時惡人家裡亂成一團的醜態,跟馬太福音這兩句話以及馬太福音10:35-36的意思都是不一樣的,如果說馬太福音引用了彌迦書的話,那就是誤解或者故意曲解彌迦書中的意思。

路加福音21:12-19對馬太福音10:18-20這幾句話做了改寫。首先馬太福音第18句後面說「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應該是在他們面前受審的意思,而路加福音21:13改成「但這些事終必為你們的見證」,這意思就變成你們做的好不好,將成為你們的見證的意思,言下之意當然是說讓他們要堅定立場,不要讓這事成為他們的恥辱。第14-15句說:讓他們要立定心意,不要怕辯論,因為神會給他們口才智慧,讓他們辯無不勝。第16句他寫:連你們父母、弟兄、親族、朋友,也要把你們交官,你們也有被他們害死的。這就是路加福音作者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第23句說有人在這城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經學家們可能覺得神的門徒是不能逃的,所以他們將「逃」解讀為戰略轉移。他們說,當基督教傳道之人面臨猶太人逼迫時,不能因膽怯而放棄自己的使命,也不要停留在原地浪費時間,而是應該順勢換一個地方去傳教。其實逃就是逃,「逃」跟前面第16-17句說要「靈巧如蛇」前後呼應,而且原詞就是逃逃避的意思,這是不需辯解的。

後半句說「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是什麼意思呢,按理說,馬太福音8:20和9:6都提到過人子,意思就是指耶穌,那麼耶穌不是正在說話呢,他不是已經到了嗎,怎麼按這句話的意思好像說他還沒有到呢。經學家對這句話怎麼理解呢。他們有的人說,這裡寫的「人子到了」,並不是指「人子到了」,而是指人子受難。有的人則說,這是指人子受難後復活。有的人又說,這應該是指人子升天得到神的權柄後再臨。還有的人則說,這個「人子到了」是什麼意思不必弄清楚,只要知道這句話是耶穌鼓勵門徒堅持傳教變行了。

把「人子到了」解讀為耶穌受難或者復活無疑都是不合理的。要是解讀為基督再臨,那麼難道說門徒走了幾千年還沒有走遍猶太的城邑嗎。不管怎麼樣,經學家們對這句話都是解釋不清楚的。

那麼這句話究竟應該怎麼解釋呢,我覺得這句話其實應該是作者潛意識導致的一個筆誤。他雖然在這文章裡裝作是耶穌在說話,但是在他潛意識裡,耶穌並不存在,門徒也不存在,他寫書的目的是忽悠本教派的信徒們去傳教。忽悠是要說好處給他們聽的,他這句話就是告訴信徒,你們還沒有把「福音」傳給所有以色列人的時候「人子就會到來」,他們就可以得救。這句話就跟以賽亞書52:8說「因為耶和華歸回錫安的時候,他們必親眼看見」一樣,會使一些信徒們覺得,在他們有生之年能夠得救。福音書裡很多地方寫「天國近了」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因為聖經裡有這樣的話,基督徒們猜了近兩千年,每一年都有很多信徒在想,「天國近了」。

路加福音不知是看出這句話有問題,還是不認同作者所說,他沒有抄這一句。

第24-25句意思是說,本來學生不能高於老師、僕人不能高於主人,但是現在那些人無法無天,學生不把老師當回事,僕人也不把主人當回事,連耶穌都被人說是別西卜,你們這些門徒、信徒,就忍忍、多擔待點吧。

這兩句話有點像阿Q正傳裡說,阿Q被人打了,就說是兒子打老子,然後心裡就好過了。第25句後半句則說,連耶穌挨罵都忍,你們更要忍忍。結合第23句,意思就是說,別人逼迫你們,你們就忍忍、躲避一下,等人子來了就好了。

耶穌都被人說是別西卜其實還在後面12:24,前面9:34法利賽人說:他是靠鬼王趕鬼,那裡只寫鬼王但是沒有寫別西卜。「別西卜」、「靠著鬼王趕鬼」這句話的源頭是馬可福音3:22。

路加福音作者可能不大理解這句話,但是又覺得這句話挺好,他以自己的意思改寫了這句話。路加福音6:40說,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入口的不能汙穢人是什麼意思
    我們前面說過,雖然馬太福音5:17-18說耶穌不是要廢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但是實際上他們新枝派所做之事都是反律法的。他們說成全律法,成全的是他們用狡辯之術自己解釋的律法。可能是因為他們教派與法利賽人敵對,所以凡是法利賽人支持的,他們就反對,所以不管是律法還是部分法利賽人形成的傳統,他們都要反對。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為什麼要寫召稅吏為門徒的故事
    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本段結束。馬太福音的這個故事也是抄自馬可福音,不過在馬可福音裡,不叫呼召馬太,而叫呼召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到馬可福音3:18和馬太福音10:3裡,亞勒腓的兒子又變成雅各,而不是馬太。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這個故事原意是什麼意思
    結合後面第4句話說「這世代沒有神跡給他看」,意思就是說他們不會分辨神跡所以也不配看神跡,就算給他們看,他們也不知道這神跡是真是假。這可以說是一種狡辯術,別人說你有本事可以顯示一點出來看一看,他說給你看你也看不明白。不過這個狡辯術既不是馬可福音作者的原意,可能也不是馬太福音作者的原意。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按此說法,基督是否永遠不會再臨
    不過經學家也許會說,不能排除有人的腦迴路特別長要過幾天才驚嘆,或者前幾次那個門徒都沒有去聖殿,這次是他第一次去,那也由得他們說吧,他們總是善於為聖經辯護。路加福音21:5-6不知是否覺得原文有所不妥,他不寫門徒出來時驚嘆聖殿的龐大和輝煌,而是說有人談論到聖殿的漂亮,耶穌就說將來聖殿要被拆毀。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財主究竟能不能進天國
    作者說,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作什麼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以善事問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良善的,)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他說,什麼誡命。耶穌說,就是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那少年人說,這一切我都遵守了。還缺少什麼呢。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陰間的權柄為什麼不能勝過彼得
    我們以前說過,什麼「人子」的稱呼,馬可福音的作者應該學自以西結書。在以西結書裡寫神跟以西結說話開始必稱呼他為「人子」。不過在馬可福音中,寫到「人子」並不多,到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中,寫耶穌自稱為「人子」之處就特別多。經學家和基督徒們因為新約裡的耶穌經常自稱「人子」,就將這個稱呼神聖化。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十二個門徒的真假
    有人可能會問,這裡又寫使徒、又寫門徒,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在福音書原文裡,這兩個稱呼的用詞是不一樣的,翻譯成英文,門徒寫作follower,是追隨者的意思,使徒寫作apostle,是使者、倡導者、受差遣者的意思。在基督教發展壯大後,使徒也被稱為福音大使、基督的專員。因為聖經裡說耶穌賜給他們驅鬼治病的權柄,所以通常認為使徒像耶穌那樣,也具有神奇的能力。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究竟有沒有親嘴出賣耶穌
    看來約翰福音的作者不認同馬太福音上一段「在客西馬尼的禱告」中將耶穌寫為怕死的人,然後就不按那個寫,自己想了一個繼續神化耶穌的禱告,寫耶穌死去是化憂愁為喜樂、不是失敗而是得勝。如果真的耶穌被捕前是像約翰福音那麼禱告的,其它三部福音書為什麼不記載呢,所以我們如果要承認三部對觀福音書,就不能承認約翰福音所寫的事是真的。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使人和睦的人會被稱為神的兒子是真的嗎
    經學家說,清心不應僅指道德上的純淨,更不應局限地理解為性方面的純潔,它指的是全心全意地愛神,專心致意地忠於神,且表裡一致。他們可真會想,竟然能聯想到道德上的純淨和性方面的純潔。不過因為後來基督教成為歐洲主流宗教,並且發展出所謂的神學,再後來他們要用聖經來指導生活的所有方方面面,但是聖經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內容,就只得對一些話進行無限制地聯想。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怎麼說耶穌又是大衛子孫又不是大衛子孫
    新約時期的新枝派正是因為嫌惡耶和華的嚴厲,才要另外創出一個相對寬容的神的兒子耶穌,就不再提「敬畏」,而只提「愛」。在四部福音書中,只有路加福音1:50有寫「他憐憫敬畏他的人」,再沒有別的地方提到要敬畏神。「要愛人如己」這句話在利未記19:18,結合上下文,整句話的意思是讓以色列人內部要團結、不可爭鬥。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回到加利利去
    馬可福音作者應該也是這個意思,不過馬太福音作者可能不太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理解成耶穌「退到」加利利。有的經學家說,約翰福音3:22-24寫約翰還沒有被捕入獄的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在猶大地施洗,約翰則在靠近耶路撒冷的哀嫩施洗。所以後來約翰被捕,耶穌回加利利去好像也沒毛病。約翰福音因為跟三對觀福音矛盾太大,所以經學家們說這話底氣也不是很足。
  • 馬太福音丨教會肢體要活出基督耶穌豐盛的屬靈生命
    馬太福音5章16節,耶穌叮囑門徒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路加福音11章33至36節,主耶穌基督教導門徒:「沒有人點燈放在地窨子裡或是鬥底下,總是放在燈臺上,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律法會過時、需要重新解釋嗎
    他們同時也嫌舊約中的耶和華太愛發怒,所以就有意宣傳更具人性的他的代理人耶穌,新約中耶和華就不再出現。但本段話又說耶穌來不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書的預言,而是要實現它們,這是什麼意思呢。經學家們說:這是一段有爭議的經文,概述了耶穌對舊約,特別對舊約律法條例的態度。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趕走買賣人
    馬太福音寫耶穌先潔淨聖殿,然後出城去伯大尼,第二天再咒詛無花果樹,而馬可福音寫耶穌進城看了一下聖殿就先出城去伯大尼,第二天先咒詛無花果樹,再潔淨聖殿。路加福音則寫耶穌在進城前先為城哀哭,然後潔淨聖殿,接著沒有寫咒詛無花果樹。最特別的是約翰福音,作者寫耶穌曾(起碼)三次到耶路撒冷,這事是發生在第一次去的時候。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馬利亞的心也要被刀刺透是什麼意思
    當然,利未人的牲畜也不是白來的,他們都是靠百姓納稅、奉獻得來的。民數記第18章規定人頭生的要用5舍客勒銀子贖回,就是相當於頭生稅的意思,然後以色列人的所有產出都要交給利未人十分之一,後來歐洲著名的什一稅就是根據這個開徵的。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他們就給了他三十塊錢。從那時候,他就找機會,要把耶穌交給他們。本段結束。這一段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4:10-11,路加福音版本在22:3-6。馬可福音的版本與馬太福音基本一致,區別是馬可福音只寫祭司長應許給他錢,路加福音22:5也只寫約定給他錢,而馬太福音則寫他們給了他三十個銀幣。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小時候怎麼只發生一個故事呢
    第41句說,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這是福音書裡唯一一部說耶穌小時候每年都去耶路撒冷。馬可和馬太福音在「榮入聖城」之前沒有寫耶穌去過耶路撒冷,馬太福音21:10寫耶穌到耶路撒冷後人們不認識他,問這是誰。
  • 聖經馬太福音中論八福
    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馬太福音的五到七章,是主耶穌傳道初期一篇很重要的信息。因為是在山上講論的,所以,傳統上為這些教訓取了個很形象的名字——「登山寶訓」。這段聖經也是許多弟兄姊妹都非常喜愛且熟悉的,甚至都可以成段成段地背誦。從這些教訓的內容上看,包含了許多個獨立話題的重要教導。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神國的秘密究竟要不要讓所有人知道
    作者說,耶穌又對他們說,人拿燈來,豈是放在鬥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燈臺上嗎。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又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本段結束。這段話的路加福音版本在8:16-18,馬太福音則分在多處。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揀選十二門徒
    作者說,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裡。他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又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