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全民學英語錯了嗎?

2021-01-07 阿谷說江南

幾十年來,中國人對學英語是愛恨交織,於大部分國人而言,十幾個酷暑嚴寒,晨鐘暮鼓,單詞、語法、朗讀、背誦、默寫、作文,卻僅作考試之用,畢業之後的工作生活中再也用不到英語,浪費了生命,耗費了時光。

對一部分人來說,學好了英語,取得了好的成績,讀好大學,去留學,做外貿,搞旅遊,做教育,做外交,或者出國交流,學好英語對部分人的發展大有好處。

那麼回頭看看,我們中國全民學英語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是個人的成敗得失?不是!全民學英語是中華民族學習與追趕世界領先國家的必需代價,更是中華民族超越和領先英語系國家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經之路。

一、學習其它民族語言的歷史

學習優秀民族語言的傳統古已有之,羅馬人學習希臘語,歐洲人學習法語,東亞遊牧民族學習漢語,都是對先進文明的學習與看齊。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文明是愛琴海周邊最先進的文明,古羅馬人以說希臘語為榮,甚至於部分精英決定放棄拉丁語作為自己的第一語言,而轉投入希臘語的懷抱。馬可·奧勒留是羅馬五賢帝時期最傑出的帝王,他最知名的著作就是用希臘文寫成的《沉思錄》。擁抱希臘文明的羅馬隨後成為了橫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

三百多年前,俄國彼得大帝歐洲考察回來後,運用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在政治、軍事、經濟、語言、文化等方方面面進行了一場向法語國家學習的改革。1705年,經彼得大帝親自審定刪改的《青春寶鑑》被譯成俄文在俄羅斯出版,書中對青年人的言談舉止做了十分細緻的規定,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青年人應當學會用法語交談,所以俄國宮廷貴族都以說法語為榮。彼得大帝打開了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戶,短短幾十年時間,一個積貧積弱的俄國邁入歐洲「列強俱樂部」的大門。

古羅馬、俄國的崛起都起步於對先進文明語言的學習,先模仿,再超越,這是後發國家不得不經歷的過程。綜合力量弱小的民族向最先進的民族學習追趕時,語言是一座橋梁,只有過了語言關,才能真正觸碰到先進民族之所以先進的核心密碼。

古代中國整體上文明處於領先位置,所以沒有在語言上大規模地學習外族,哪怕戰爭落敗,異族仍然要學習漢人的語言文化,但是在技術、習俗上融入了部分外族優點,比如春秋時泰伯斷髮紋身,戰國時趙國胡服騎射,總體來說,中國人學習異族語言文字的動力並不強,商業和宗教是古代中國人學習異族語言的主要動力。

比如漢唐的絲綢之路上,中國、西域各國、印度的商人交流的通用語言是一種粟特語,因為粟特人是活躍在絲綢之路上善於經商的民族,而且正好處在印度和中國之間。這種語言也就混雜了很多漢語和梵語的成分,這給絲綢之路兩端的中國人和印度人帶來了學習的便利。

幾百年前廣州十三行商人們學習英語比較敷衍。乾隆年間,為了方便廣州十三行與外國人做生意,出現了一種叫做《紅毛番話》的小冊子,上面收錄了法語、德語、英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義大利語等六種外語,其中英語一開始收錄了七百多個單詞和短句,單詞按照粵語發音的漢字來標註,例如「one」標註發音為「溫」,「house」標註為「孝士」。

二、中國是世界English speaking人口最多的國家

有人說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English speaking國家,超過五億人學習過英語,這種排名標準值得推敲,但是透露出來的一個民族學習西方無比堅定的決心,全民族幾代人時間、精力的付出絕對可以說是悲壯的。

一代代的中國少年每天花數小時學習英語,而這些時間,他們本可以像西方國家少年一樣運動、遊戲、旅遊、或者無所事事,享受更多的美好時光。

「師夷長技以制夷」,單純學習武器製造技術遠遠不夠,還要學習西方完整的工業體系,想學習工業系統,必須學習西方的基礎科學,學習了基礎科學,必須了解西方社會的運行體系和文化背景,因此落後於時代的中國僅僅靠清末留美幼童,或者公派歐洲留學的幾百人,幾千人,哪怕是幾萬人也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我們需要向西方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是需要幾代人、幾百萬人、幾千萬人一生的時光。

從這一點來講,周恩來青少年時所立的遠大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那麼的自然和決絕。從小處看,學英語是為自己的升學,從大處看,學英語真的是為了中華民族立於世界之林。

三、語言是知己知彼的鑰匙

好在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美英加澳新等等英語國家作為傳統列強,尤其是英美接棒,稱霸地球幾百年,優越感深入骨髓,其傲慢與自大毫不自知,覺得自己的標準就是標準,而且這個標準可以考核別的國家,自己是超越凌駕一切的,西方國家不反思自己,也不真正理解其它文化。

孫子兵法的《謀攻篇》說: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中國人一百五十年的屈辱歷史,讓國人反思自己的民族,比如顧頡剛對民族歷史的懷疑,魯迅對中國國民劣根性的批判,胡適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國共兩黨對中國社會體制的再造,這些反思讓中國人看清了自己的過往,精華和糟粕,發揚和棄絕,這就是知己。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學習英語、法語、俄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以及眾多的小語種,這讓中國人更加了解地球上的其它民族,其實中國人更加開放和國際化。

英美等國,靠著從中國掠奪去的文物典籍,裝點這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我們承認他們的大學裡有極為優秀的漢學家,諸如史景遷、孔飛力、顧彬、傅高義等等,這幾百人上千人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但是這些漢學家的數量太少了。

就英美社會而言,學習漢語的人數,不過數十萬人,西方人學習地球上其它民族的文化,就像是動物園裡搜集奇珍異獸一樣,僅作點綴,附庸風雅。和中國數以億計的英語學習者相比,西方國家的普通人眼中的東方就是《加勒比海盜》、《花木蘭》的西方人自以為是的異域風情。不懂中國,如果這些人對中日韓等東亞國家的發展真實情況不知道,對東亞國家的歷史文化不了解,很能想像英美國家會做出怎樣正確的對外政策和政治決策。

中國人痛定思痛,花一百年反思了自己的歷史和文化,中國人首先學習西方國家的語言,再虛心學習各種技術、文化和制度,花一百年向英國、德國、日本、俄國、蘇聯、美國學習,自上而下,全民學英語虛心向西方學習,堅持民族自信傳承歷史文化,這一切的付出,都看到了回報。比如這次疫情,東方人的自律和集體主義精神,加上現代治理體系和追蹤技術,完美的控制了疫情,而西方國家議會和政府,政府和民間,精英和民粹,左派和右派爭鬥不已,於疫情控制無補。

沒有戰爭的情況下,世界各民族的競爭就是智力和勤勞的競爭,這是公平的,西方國家工作輕鬆,福利好,躺在先輩的功勞簿上,而中國老一輩農民進城,新一代年輕人的996,全年無休,鄉土分離,西方人看中國春運就像看一個奇幻場景一樣,就像他們不理解這場龜兔賽跑的意義一樣,中國人的分離之苦、加班之苦和英語學習一樣都是中國人追趕和超越西方世界的代價。

當我們把視野拉遠,中國人學習漢字,以堅守本民族的文化命脈,學習英語,以看齊和超越先進文明,二者並不衝突,所以家長和孩子們不必抱怨英語學習的困苦和無用,幾代人的付出,是在還祖先落後的欠帳,也是為子孫和民族未來積福,希望將來我們孩子的孩子可以自由學習世界上各個民族的語言,而讓其它民族都來學習漢語。

相關焦點

  • 全民學英語沒有錯,但和英語考試相關的某些做法和規定不合理
    我認為「全民學英語」本身沒有錯,或者說初衷沒有錯。錯在全民學的內容,以及和英語考試相關的各種做法和規定。因此,全民學英語本身沒有錯,初衷沒有錯。這是適應全球化、地球村的時代要求。全民學英語之所以被飽詬,甚至有人建議廢除,在我看來主要是學的內容出現了問題,以及和英語考試相關的各種規定不合理。
  • 是時候放棄「全民學英語」了
    還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就是我覺得這樣子全民學英語真是見鬼的一樣事情。    呼籲取消高考的英語考試有許多許多年了 - 之前,我並不覺得這種呼籲有理,可現在我覺得是時候放棄「全民學英語」這種蠢事了。我指的是放棄「全民」學英語,並不反對某些孩子學英語:    . 家庭條件好,有出國打算的。    . 上大學,專業需要英語的,例如:英語專業相關的。
  • 全民學英語是對是錯?啞巴英語、未經審核的「外教」、一節課500
    在全民學英語的時代,我們的年代是初中開始學,後來是小學三年級,現在是幼兒園都開始學英語,在全民學英語的時代,早就了李陽、俞敏洪等因為英語而發財致富的人,也有眾多因為英語從而改變人生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學了英語也沒用多少的人!我們的英語學習到底是為了逢迎國際還是扼殺了人才呢?
  • 取消全民學英語的原因
    這就要從全民學英語的危害、可持續性的發展、兩種語言的優劣看以及對比它國學英語情況這四個角度來考慮。我們只有權衡利弊才能得出最正確的結論。希望有識之士能響應取消全民學英語,提倡選修英語,並且選拔英語精英組建翻譯社以翻譯國外各類優秀文章、著作以供全民方便學習。
  • 中國全民學英語的狀況是否應該改變?
    現在,中國所有的學生都要學習英語,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英語,是實實在在的全民學英語。當然,還有很多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雙語幼兒園在中華大地多如牛毛。但是,我們有必要問一下,中國人真的有必要全民學英語嗎?
  • 全民學英語、馬振撫事件與不懂英語的職場尷尬
    這就是全民學英語。這句話的語言方式其實模仿英語句法,複句長句憋死人不償命。一方質疑「全民學英語」是勞民傷財浪費時間。一方反駁說都9012年了不學英語是SD。兩方在網上爭執不下,一時熱鬧非凡。這就是網絡作家花千芳與國X老公王思聰的學英語之爭。
  • 中國全民學英語的七大弊端
    很多人都對「全民學英語」的現象習以為常了。我這裡要提醒的是,全民學英語其實有很多弊端,不可不警醒和慎重。一,最明顯的弊端: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學習外語的終極目的是與外國人交流。但九成以上的中國人一輩子也不會出國,一輩子也用不到英語。在中國認識一些英語字母之類的,有點英語基礎就足夠了,犯不上學習十多年英語。
  • 英語固然重要,但真的需要全民學英語嗎?
    不能說學英語毫無用處,但我覺得真沒必要全民學英語,確實對於有些人而言學英語所付出的成本是遠遠大於由此帶來的收益的。先說一個真人真事。我上初中時,班裡有個同學在數理化方面天賦極高,輕描淡寫地學習一通,就能輕而易舉地考取高分。
  • 是應該反對全民學英語,還是應該反對以錯誤的方式全民學英語
    最近學英語又火了,這次不是各種營銷的英語學習(嗯,說你呢,新東方),而是根源性質的全民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你要說這個話題火到什麼程度,嗯,就這麼說吧,本來只喜歡看文章寫評論的我,都沒能忍住,簡直就是不吐(槽)不快啊……畢竟有幾個70、80、90、00後沒有受到過來自英語聽力的暴擊?
  • 全民學英語,感覺中國就像是美國的殖民地
    學英語作為一種科研或者交流的工具,和認同全民學英語是完全不同的意義。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非常難以理解為什麼要學英語。那個時候,我甚至以為中國和美國有什麼特殊的關係!以前東北成為日本的殖民地的時候,那個時候學日語。後來不知道怎麼就開始學俄語,然後就全民學英語。這個事情,對於我來說,感覺很難受。
  • 我們需要「全民學英語」嗎?近八成人表反對(圖)
    「『小市長』的英語還可以秀一把,我們的英語,幾十年辛辛苦苦白學了,一點用沒有!」許多市民就當前中國「全民學英語」的種種是與非、哀與樂各抒己見,以反思的聲音居多:「全民學英語」沉澱了太多太多的社會成本!我們真的需要全民苦苦學英語嗎?
  • 中國人為什麼要全民學英語?
    本文對這場網絡罵戰的描述,僅止於此,其餘細節不再贅述,接下來,我將分別從學術與功利這兩個角度駁斥花千芳的觀點,以此來證明全民學英語,至少在當下的中國是多麼地有必要。 首先,不學英語,就無法從事深入的學術研究,與國際接軌的高等教育也就無從談起。
  • 全民學英語的國家,危害有多大呢?
    為此很多國家甚至全民學英語,全民學英語的國家,危害有多大?四大弊端並存。全民學英語的國家,雖然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從改革開放開始,英語成為中國教育中,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到博士都需要學習的科目。而且在過分重視英語教育的背景下,掀起了全民學習英語的熱潮。
  • 我們為何學英語?還需不需要全民學英語?從幾個歷史故事講起
    今天我們學英語,是從78年改革開放作為國策以來,全面學習西方大背景下的附屬產物。 建國初期,中國還在學俄語呢,因為當時全面向老大哥看齊嘛。 後來蘇聯逐漸落後了,中國才開始繼續學習西方。當時學英語也經歷了一個過程。
  • 美媒:2020年東京奧運會或鼓勵日本全民學英語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外交政策》雜誌9月9日刊文稱,北京時間8日凌晨,國際奧委會宣布日本東京獲得2020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為了更好地迎接奧運,日本國內極有可能會興起全民學英語的運動,日本民眾的整體英語水平也可能得到提高。
  • 範德洲:全民學英語,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
    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在炮轟全民學英語時,也給出了類似的理由,在張樹華看來,「那些從事中醫、古漢語、二十四史研究等工作的,不管在實際工作中能否用到英語,只要參加職稱評定,就必須經過外語考試這道門檻,這顯然沒有必要」。其實,全民學英語,確實已經走向了本末倒置的程度。這種扭曲,在職稱考試中更是登峰造極。
  • 全民學英語本質上就是殖民教育
    全民學英語的結果,並不只是我們學會了英語那麼簡單。
  • 反對全民學英語,是認知膚淺和片面的表現
    從可能性來講,全民學英語是必要的,因為人人都有可能用得到英語。從現實性來看,很多人是沒有必要學習英語的,因為很多一輩子可能都用不到英語。很多人痛恨學英語,其問題並不在於英語是否該學,而在於該如何學,因為我們的老祖宗都知道藝多不壓身。英語教學方式的低效對廣大英語學習者造成的挫敗感是全國人民痛恨英語學習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重大原因是很多確實沒有使用英語的機會,不過,很多人也沒有使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的機會)。
  • 我們還要全民學英語嗎?它越來越偏技能化,而不是專業化
    在這個寸時寸金的年代,機器翻譯、同聲傳譯高度發達,我們真的還需要全面學外語嗎? 3月18日,一場關於是否應該全民學英語的辯論登在微博上引發熱議,起因是一位網友發表了這樣一條微博:「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
  • 全民學英語 熱情On We Go
    ◎張玲    改革開放帶動了一股全民學習的熱潮,當中最熱門的當屬學英語。一些人有了機會出國拓展視野,即便一時半會兒不能出國的人,也對於有一天自己能走出國門,充滿了希望。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來到了中國,讓大家感受到了英語交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