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座直轄市會是誰?近日的一篇「支持深圳、青島、大連、喀什升格為直轄市」的論述文章成為媒體熱點,也引起哪座城市更適合成為直轄市的最新爭議。引起爭議的這則論述來源是2020年第七期的《中國科學院院刊》,文章題目為《「十四五」時期,如何優化我國的行政區劃設置?》。
文中提到設立更多直轄市的目的是為了縮小大省管轄幅度,推進扁平化管理,充分發揮優勢地區增長極、穩疆固邊、帶動區域發展。如果說大連和青島的確最後入選的話,那麼這兩座直轄市的使命就最有可能是帶動區域發展了。但是,假如只能二選一的話,大連和青島哪一座城市最可能升格為直轄市呢?
做出這個選擇其實很難,因為這兩座城市實在太像了,這個像不是指的城市面貌,而是它們在各自省內的地位、區位優勢以及近代歷史。大連和青島都是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都非省會,但經濟總量都超過了各自的省會。如果說大連是遼東半島上的明珠,那麼青島就是膠東半島上的明珠。大連佔據了遼東半島的頂端位置,兩分黃海和渤海,而青島則佔據膠東半島最好的位置膠東灣,東臨黃海而遠望東海。
這兩座城市在近代都有被佔領或短暫殖民的歷史,但具體又有所不同。青島在一戰前被德國殖民25年,大連先是被沙俄強租,後又被日本侵佔至二戰結束。出兵東北的蘇軍佔據了大連南端的旅順軍港,直至1955年才撤走。雖然被佔領後都度過了一段屈辱的歲月,但客觀講也為這兩座城市遺留下了一大堆西式建築,青島還被稱作「萬國建築博覽會」。
這兩座濱海城市都是漂亮的花園城市,也是國內著名的旅遊度假城市和國際性港口城市。大連的風景區偏自然和娛樂休閒,如老虎灘海洋公園、金石灘、森林動物園和聖亞海洋世界等,青島的風景區則更偏於人文,如八大關、嶗山以及各種博物館和名人故居,這大概跟青島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關。
那麼,這兩座城市的綜合實力相比如何呢?首先在經濟總量上來說,2019年940萬人口的青島GDP為11741億元,全國排名第15,而同期596萬人口的大連剛過7000億元,全國排名第28。再來看看2019年的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該排行榜加入了環境、科教和文衛等軟經濟指標,青島排名第十四,而大連排名第十六,兩者差距不是很明顯。
青島的經濟放到整個北方也算比較強的的城市,甚至壓國家級中心城市鄭州一頭,而大連的經濟只能在東北三省稱王。雖然在經濟總量上,大連和東北的三個省會之間的距離不是很明顯,但從2019年的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看,瀋陽(21)、長春(29)和哈爾濱(40)都和大連有相當的差距。
在大東北被詬病「投資不過山海關」的當下,大連依然能保持相當不錯的營商環境和宜居指數實屬難得。實際上,大連人似乎和東北保持著一定的心理距離,比如大連話有別於東北腔,大連人也很少說自己是遼寧人,更少提自己是東北人,更多地會說自己是大連人。
這樣一個「超脫」的性格,在東北可謂獨一無二。如果從遼寧省分出來而設立為直轄市,顯然從心理層面會將影響降到最低。而依大東北目前的經濟困境,顯然有一個直轄市來當領頭雁的願望更為迫切。不過從直轄市要帶動區域發展這個角度來講,大連能否勝任,一要看國家政策,二要看東北三省的配合,三要看大連人自己的雄心。這個雄心或許十多年前有,不過後來似乎隕落了。大連人需要找回「失去的十年」,或許升格直轄市是一個契機。
回頭再來說青島。青島所在的山東省多年來在經濟實力方面穩居全國第三的位置,顯然不可能只靠省內一兩座城市,除了青島,濟南、煙臺、濰坊都有不俗的成績。所以說青島雖然號稱「北方第三城」,但其實在省內並不算拔尖,能否升格直轄市帶動區域發展尚在未定之中。不過有跡象表明,青島的目標可能是第九座國家中心城市,比如在青島市政府五月份的工作報告中就把「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當作了重點發展目標。比起直轄市,這個目標要更靠譜,也更實惠。
關於這兩座城市,哪一座更合適做直轄市,哪一座又更有可能成為直轄市,你會怎麼看呢?歡迎在文章後面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