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三亞5月17日電(記者王成誠)海洋「牧場」能給三亞帶來什麼?專家介紹說,「海洋牧場」是對傳統漁業的一次革新,對減少海洋汙染,促進廢物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修復近海海域生態,發展低碳經濟非常有效,並為現代化的生態旅遊提供遊釣、海底觀光等休閒漁業的旅遊產品,能有力促進傳統漁民的轉產轉業。
修復近海海域生態
現在,漁業資源處於衰退狀態,三亞近海漁場有15種經濟魚類漁獲率下降35%以上,而在城市化進程中,由於陸源汙染日益加重,近海環境堪憂,傳統水域養殖逐步退出。
海洋牧場是一個新型的增養殖漁業系統,通過海洋牧場發展漁業,將大大減少因養殖帶來的環境汙染。海洋牧場是以全生態的養殖方式,依靠自然營養,基本上不投放人工餌料,既減少汙染,還能達到節能減排的作用,達到修復生態的效果。
發展近海海釣觀光旅遊
海洋牧場通過有計劃地投放人工魚礁,實施先進的魚群控制技術和管理技術,有計劃地進行高效捕獲。由於人工魚礁周圍的魚類高度聚集,因而上釣率高,因此,把人工魚礁的資源保護功能與海洋遊釣結合起來已經成為世界發達國家海洋休閒漁業的基礎。
而三亞海洋水產資源十分豐富,生物多樣性指數高,僅魚類就有600多種,適合海上休閒娛樂的遊釣期長達9個月。海上垂釣被譽為「海上高爾夫運動」,海洋牧場一旦建成,海釣愛好者們就可以在大海上真正體驗垂釣之樂了。
促進漁民轉型轉產
專家認為,海洋「牧場」化是海洋漁業的根本出路,不僅提高了某些經濟品種的產量或整個海域的魚類產量,以確保水產資源穩定和持續的增長;還在利用海洋資源的同時,重點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實現可持續生態漁業。
三亞海洋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海洋牧場的發展將促使漁民轉產轉業。過去很多漁民利用小船捕魚,隨著海洋牧場的建設和海洋漁業的逐步發展,小船將被淘汰。漁民過去以捕撈為業,以後也可以加入到人工漁礁這個領域。而且,海洋牧場的建設也將為漁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