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國力驟減,為何還能苟延殘喘150年?

2020-12-19 觀陽歷史

唐朝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範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發動屬下唐兵以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人,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範陽起兵,因此次叛亂的將領以安祿山、史思明為主,故稱之為「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歷時八年之久才被平定,這場內戰席捲半壁江山,多年戰爭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經濟蕭條,唐王朝在此次戰爭中元氣大傷,國勢由盛轉衰,開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藩鎮割據狀態。

安史之亂的平定歷時八年之久,這期間可以大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唐玄宗在位時期,從安史之亂爆發到馬嵬兵變,這期間唐軍先後在河北和洛陽地區和叛軍展開交鋒,由於唐玄宗的錯誤決策和楊國忠等朝廷高層的內部鬥爭造成了前線唐軍連戰連敗,洛陽、長安相繼失陷,大量唐軍主力被消滅,唐軍主帥哥舒翰被俘,唐玄宗攜朝臣撤往蜀中避難,最終在馬嵬驛遭遇兵變,宰相楊國忠被殺,楊貴妃被逼自盡,此後,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及其子李倓、李俶北上靈武。第二階段,太子李亨於公元756年農曆七月十三日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市區)為朔方諸將所推而自行登基。遙奉玄宗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為唐肅宗。唐肅宗先後任命郭子儀、李光弼等人領兵平叛,唐軍合兵進攻河北並收復部分失地,與此同時,安史叛軍在經歷一系列的勝利之後,內部矛盾也逐漸激化,叛軍內部發生內訌,安祿山之子安慶緒聯合宦官李豬兒殺死安祿山,自立為帝,隨後,安慶緒為唐軍擊敗,餘部歸附史思明。在這之後,唐軍與安史叛軍在河北、河南等地展開交鋒,唐軍優勢逐漸擴大,史思明降而復叛,但不久為其子史朝義所殺,最終,公元763年,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兵敗自盡,部將田承嗣獻莫州投降,安史之亂結束。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王朝為安撫歸降朝廷的叛軍餘部,任命田承嗣為魏傅節度使、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李寶成為成德節度使,這也就是唐中後期著名的河北三鎮,這三鎮節度使名義上歸屬中央,實際上並不服從中央,擁有自置屬官、徵收賦稅、保留軍隊的權利。這三鎮節度使擁有強兵數萬,節度使職位由內部家族世代承襲,隱然呈現出國中之國的態勢。

與此同時,在安史之亂中崛起了一批手握兵權節度使,這些節度使也逐漸為唐中央王朝所忌憚,而河北三鎮的驕橫跋扈更是為朝廷所不容,故此出於制約這些新崛起的節度使和防範河北三鎮的目的,唐王朝先後在河南、河北三鎮的周圍設立大大小小十數個節度使。這些節度使有大有小,力量有強有弱,彼此之間相互制約,中央王朝佔據大義名分,通過制衡手段維持平衡,保持中央政府的權威。

而在安史之亂後,唐朝統治者意識到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危害,但也無力改變藩鎮割據的狀態,只能通過各藩鎮的相互制約維持中央的統治,但唐朝統治者也意識到軍隊的重要性,故此組建了一隻直屬中央的禁軍——神策軍,神策軍是唐朝中後期中央北衙禁軍的主力,原為西北戍邊部隊,後進入京師成為中央禁軍,負責保衛京師和宿衛宮廷,這隻軍隊在建立之初,戰鬥力強悍,東徵西討,是維護唐王朝中後期統治最重要的軍事支柱。

故此,雖然在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雖然元氣大傷,對地方各節度使的控制力下降,但是從政治上,李唐皇室依然擁有民心,有天下士族的認可和支持;從經濟上,唐王朝控制著富庶的江南地區,有錢糧和賦稅支持;從軍事上,依靠節度使之間相互制衡減小軍事壓力,並且大部分節度使依舊忠於李唐皇室,唐中央神策軍依舊保持著強大的武力,為唐王朝提供武力支持;從文化上,盛唐高度發達的文化讓唐人對唐王朝具有認同感和向心力,保證了天下民心的歸屬。綜合以上幾點,安史之亂儘管讓唐朝元氣大傷,國力大減,但是唐王朝依舊擁有延續統治的能力和實力,這也就是它能夠續命150餘年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唐朝經歷8年安史之亂後,為何還能苦撐150年?學者:命不該絕
    如果說評價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讓人嚮往的一個朝代,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唐朝,理由也十分簡單,它既有著秦的強大實力,也有著宋的繁榮富庶,遺憾的是,在八年的安史之亂當中,唐王朝的命運卻發生了顛覆,在叛將安祿山帶領下,唐朝實力最強大的河北三鎮謀反,初期叛軍勢如破竹,先後攻佔了洛陽和長安,儘管在李光弼、郭子儀等大將帶領下,艱難的平定了叛亂,
  • 唐朝有多強大?毀滅性的「安史之亂」後,還能延續150年!
    安史之亂 開元盛世雖然很美好,但滿打滿算也不過40年左右,唐玄宗後期改元天寶,這一改似乎也把皇帝的性格改變了,也許是國家太過強大讓他失去了警覺性
  •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之久?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比起安史之亂前,大唐王朝遠播四方的強大榮耀來,安史之亂後的中晚唐,卻也有個公認亮點:命硬。安史之亂結束後,差點被要了老命的唐王朝,也基本是被大放血:河西走廊和安西盡數淪陷,吐蕃的鐵蹄一度殺到長安眼皮底下。
  • 人們常說起的「安史之亂」,其危害到底有多大?
    大家在提到唐朝由盛轉衰的時候,總會順口提一句,安史之亂就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但是,好像很少有人深入的去了解,安史之亂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有多恐怖?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正處在開元盛世,國力強盛,如日中天,被如今的網友稱為「巨唐」,正因為唐朝的強大,至今我們都把「唐」作為中華文明的標誌之一。
  •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何拖了近150年才滅亡?
    在762--766這五年裡,唐代宗、郭子儀這對親家合力平定了安史之亂、僕固懷恩之亂,擊退了吐蕃入侵,把回紇從敵方變回盟友,除掉了李輔國、程元振這樣的大宦官,加上理財專家劉晏、宰輔幹吏元載,國家正式從動蕩歲月進入穩定發展期。
  • 安史之亂被平定後,唐朝為何還能延續144年?和一神秘軍隊有關
    安史之亂的爆發,則是使唐朝變為一蹶不振的根源。但令我們匪夷所思的是唐朝並沒有因此而滅亡,安史之亂被平定後,唐朝為何還能延續144年?和一神秘軍隊有關,這支軍隊便是神策軍,就讓筆者來帶大家來細細分析。安史之亂,顧名思義,就是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所挑起的反叛戰爭。這次事件的發生,在中原甚至在整個東方世界都是影響巨大的。
  • 安史之亂對唐朝文壇有多大影響?當時最牛的幾個詩人都在幹什麼?
    唐朝天寶十四載,安祿山以擔心國家安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於範陽起兵,安史之亂就此爆發。次年叛軍攻破長安,唐玄宗逃至馬嵬驛,太子李亨暗中聯繫陳玄禮,殺了楊國忠,並逼唐玄宗處死楊貴妃。之後後太子與玄宗分道,玄宗入蜀,太子北上靈武,並在靈武即位,於757年收復兩京,762年唐代宗繼位。763年,歷時七年有餘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安史之亂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對唐朝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麼安史之亂對唐朝的文壇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了解一下當時的著名詩人都在做什麼就知道了。
  • 為何唐朝之後長安徹底淪為「廢都」?
    後來的長安雖曾有「西京」之名,但長安無論如何也無法重現帝國都城的恢弘氣象了,曾經的京城如今泯然眾人,淪為「廢都」,著實令人唏噓。那麼,為何唐朝之後,長安會徹底沉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1、環境惡化是萬惡之源環境的逐漸惡化,是長安最終被廢棄的最根本原因。自戰國時期秦國定都鹹陽開始,關中地區的開發也就隨之展開。
  • 安史之亂爆發前,唐朝十大邊軍重鎮都是什麼狀態?
    我們知道,唐朝在玄宗天寶年間一共設置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嶺南五府經略史,統稱為是天寶十節度,其中範陽、平盧、河東三鎮最終發生了叛亂,是為安史之亂。 那麼在天寶年間,唐朝各大邊鎮的軍備到底是個什麼情況?除了叛唐的邊鎮外,其餘的邊鎮又是什麼狀態呢?
  • 雖平定安史之亂,唐朝卻只能吞下苦果,面對另一大禍患
    唐玄宗天寶年間發生的安史之亂使得唐朝迅速由盛及衰,並進入唐朝歷史上相對昏暗的時期,唐朝皇帝開始失去對全國的管理權。安史之亂共持續八年,雖然沒能動搖唐朝的根本,但因為唐朝沒有順勢解決存在的割據問題,唐朝開始長期存在藩鎮,直到最終滅亡。
  • 安史之亂動蕩不堪,矛盾加劇社會不安,是一場可怕的戰爭
    然而在貞觀之治年間即唐玄宗末年間,唐玄宗驕奢淫逸,每天縱情歡樂,他在晚年和楊貴妃一起每天玩樂,而楊貴妃連帶著他的家人和親戚,全部都享受著皇族的待遇,極大的剝削了百姓的勞動力,賦稅更加嚴重,百姓苦不堪言。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唐朝的兩名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聯合發動了政變,反抗唐朝統治,謀朝篡位。在安史之亂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爭,因為是唐朝由繁盛轉為衰敗的重要點。
  • 安史之亂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至今國人都無法完全走出其影響?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是大唐從一個開放帝國向一個內斂國家的轉變。從此以後,盛唐氣象不再,疆土日益緊縮,華夏精神低沉。那麼,安史之亂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至今國人都無法完全走出其影響?4、中央集權減弱,藩鎮林立作亂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政府對於地方的管控能力已經很低,在北方地區,由於藩鎮林立,聽從中央號令的可謂少之又少,節度使權力之大堪比一方諸侯。幸得東南地區的節度使尚聽從中央,朝廷不至於餓死。
  • 杜甫從年少張狂,到歷盡滄桑後憂國憂民,安史之亂成就一代詩聖
    事實上,杜甫的影響早就越出了國界,13世紀,杜詩在東方就已廣為流傳,1961年,國際組織世界和平理事會號召全世界人民紀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其中一位就是杜甫。這次紀錄片的拍攝再一次引起轟動,杜甫的憂患意識再一次引起了西方疫情中人們的共鳴。同時,另一個話題再一次引起了文學界的爭論。「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杜甫還會不會是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安史之亂形成了杜詩怎樣的風格!
  • 安史之亂研究的過去與未來:讀蒲立本《安祿山叛亂的背景》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從短時段來看,這一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如果從長時段觀察,安史之亂則被有些學者視為整個中國古代社會發生轉向的節點。可見,安史之亂的地位毋庸置疑,並且唐朝作為「世界性帝國」,安史之亂也便有了世界性的表徵。但是有關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專著卻寥寥無幾。
  • 神策軍在安史之亂後崛起的背景和消亡的原因
    史朝義在走投無路之下,只得親率五千殘兵逃往範陽,準備投靠契丹並繼續與唐朝為敵,結果被部將李懷仙圍困後兵敗自殺。至此,歷經七年有餘和三朝皇帝的安史之亂,終於被李唐所撲滅。雖然說,黃巢起義才是壓垮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唐朝開始走向滅亡的標誌性事件卻是安史之亂。
  • 你永遠想不到這三個因素,竟讓安史之亂後的唐朝挺多一個半世紀
    我們翻閱歷史總會見到許多朝代在一兩年期間就可能覆滅了,而造成這樣的現狀和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安史之亂有點關係,所以我們先來簡單的說明一下在什麼情況下,一個原本風光無限,繁花似錦的國家,為何會在頃刻間就覆滅了。
  •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是怎樣的?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朝能屹立不倒?
    毫無疑問,安史之亂對於唐朝的影響至關重要但也並不至於讓整個大唐王朝就此覆滅,畢竟大唐王朝的基業積累,也並非一場安史之亂就能將其消耗殆盡,整個大唐王朝存在了大約300年,而安史之亂不過是其中處於中間的一個時間節點,甚至安史之亂之後的這段歲月,要遠比安史之亂之前
  •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安史之亂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安史之亂 2020-01-13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史之亂」的爆發,為何會影響唐朝之後的朝代?
    以至於,在劃分唐朝歷史的時候,總是會將這段歷史時期稱為「盛唐氣象」。當然,在那個時代,唐朝的影響力,甚至遠播中亞地區。哪怕是到了現代,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唐朝文化的影子。並且,唐朝文化的昌盛,也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諸多的文化藝術瑰寶。可是,「盛唐氣象」終歸是唐王朝的過去,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王朝不可避免的走入了困局之中。
  • 為什麼唐朝的異姓王如此之多?
    李嗣業死於安史之亂中圍攻相州的戰爭中,算是武將的最好歸宿了。郭英乂郭英乂出身將門,憑藉戰功不斷升遷,參與了擊敗吐蕃入侵喝平定安史之亂,被封定襄郡王,後在部將叛亂中被殺。僕固懷恩僕固懷恩,鐵勒族,跟隨郭子儀參與平定安史之亂,被封大寧郡王,後因宦官駱奉先陷害舉兵反叛,被郭子儀擊敗。辛京杲辛京杲,跟隨李光弼參與平定安史之亂,被封晉昌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