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動蕩不堪,矛盾加劇社會不安,是一場可怕的戰爭

2020-12-16 歷史百科人

大唐王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富有盛名的王朝之一,他以他無比的繁榮,以其綜合國力和遼闊的疆域,聞名於世界,外國人大多了解我們的唐朝,由此在華僑居住的地方被冠以唐人街的名稱。

然而在貞觀之治年間即唐玄宗末年間,唐玄宗驕奢淫逸,每天縱情歡樂,他在晚年和楊貴妃一起每天玩樂,而楊貴妃連帶著他的家人和親戚,全部都享受著皇族的待遇,極大的剝削了百姓的勞動力,賦稅更加嚴重,百姓苦不堪言。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唐朝的兩名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聯合發動了政變,反抗唐朝統治,謀朝篡位。在安史之亂中,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爭,因為是唐朝由繁盛轉為衰敗的重要點。按時煮爛之後,唐朝再也沒有恢復過安史之亂前的繁榮,戰爭給百姓人民帶來的災難更加嚴重,人口大量的流失和統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使百姓的生活更加的痛苦。

雖然按時吃飯的結果是唐朝勝了,反動革命失敗,但是從此以後唐朝的各個據點已經形成。這為以後唐朝的徹底衰敗以及滅亡奠定了基礎。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和楊貴妃逃到馬嵬坡,由此產生了著名的馬嵬兵變。唐玄宗在文武百官的煽動下,也認為楊貴妃是禍國殃民的禍水,他賜給皇貴妃一條白綾,要求她自己自殺而死。由此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從此隕落,野史裡面曾記載安祿山曾和楊貴妃有一腿,因此大家都說楊貴妃是安祿山的情人,安史之亂也是楊貴妃直接導成的,而楊貴妃是唐玄宗驕奢淫逸的政治生活,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導火索之一。

然而安祿山的性情比較暴躁,證實裡面記載安祿山是被他的寵妾和服侍在他左右的宦官,名叫李豬兒還有一個是安祿山的得意戰將名叫嚴莊,在他三人的聯合鼓動一下,安祿山被殺,安史之亂的重要領導者死了,這意義著安史之亂即將結束,內派鬥爭開始爆發。安祿山作為父親是失敗的,竟然被兒子給刺殺在床上,然後挖個坑隨便埋了。

另外一個安史之亂的頭頭史思明,他帶著反叛軍攻佔了多座城池,雖然他和安祿山不和但聽說安祿山被自己兒子給殺了,心裡還是很驚訝的。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自稱為帝,一山容不了二虎,由此兩人的內戰開始爆發起來,但是史思明比較聰明,他選擇了以假亂真,先做樣子投降給唐朝廷,然後再叛變,繼續反抗唐朝廷。

但是史思明卻被他的兒子所殺害這和安碌山是一樣的結局,唐朝的將領繼續反抗史思明的兒子所建立的帝國並不承認他是皇帝。將領們抓住了史思明兒子的妻子和母親,要求14名兒子進行投降,但是史思明兒子叛逃了。在逃跑的過程中,他自殺上吊而死。然後其他的叛逃者也相繼投降,這說明,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已經結束了。

安史之亂所帶來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從此以後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越來越嚴重,國家分裂也越來越嚴重。隨之帶來的邊疆也不再穩定,文成公主和親與吐蕃的穩定局面開始慢慢分裂,吐蕃人蠢蠢欲動,多次發動邊疆戰爭。然而唐王朝也是非常的不體恤民情,在安史之亂中肆意掠殺人民,為了奪取他請來的援兵,吐蕃人的歡心。多座城池毀於一旦,成為空城。三全國百姓人口急劇減少,從原來的900多萬減少為大約200多萬的戶民,這是中國歷史上人數損失非常嚴重的戰爭之一。

相關焦點

  • 安史之亂究竟有多亂?其實從杜甫這首詩中便能得知!
    安史之亂後,杜甫流落夔州時,見到了那裡的民情,雖然安史之亂已過,但太平的盛世早已殘破不堪,只留下各路軍閥四處徵戰爭搶地盤,那些王權富貴為了一己私慾,頻繁發動戰爭,導致百姓們經受戰亂之苦,簡直苦不堪言,於是杜甫寫下了「閣夜」這首詩。
  •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安史之亂
    小小故事屋——《中華上下五千年》之安史之亂 2020-01-13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史之亂研究的過去與未來:讀蒲立本《安祿山叛亂的背景》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從短時段來看,這一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如果從長時段觀察,安史之亂則被有些學者視為整個中國古代社會發生轉向的節點。可見,安史之亂的地位毋庸置疑,並且唐朝作為「世界性帝國」,安史之亂也便有了世界性的表徵。但是有關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專著卻寥寥無幾。
  •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國力驟減,為何還能苟延殘喘150年?
    安史之亂歷時八年之久才被平定,這場內戰席捲半壁江山,多年戰爭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經濟蕭條,唐王朝在此次戰爭中元氣大傷,國勢由盛轉衰,開始了長達一百多年的藩鎮割據狀態。安史之亂的平定歷時八年之久,這期間可以大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唐玄宗在位時期,從安史之亂爆發到馬嵬兵變,這期間唐軍先後在河北和洛陽地區和叛軍展開交鋒,由於唐玄宗的錯誤決策和楊國忠等朝廷高層的內部鬥爭造成了前線唐軍連戰連敗,洛陽、長安相繼失陷,大量唐軍主力被消滅,唐軍主帥哥舒翰被俘,唐玄宗攜朝臣撤往蜀中避難,最終在馬嵬驛遭遇兵變,宰相楊國忠被殺,楊貴妃被逼自盡
  • 神策軍在安史之亂後崛起的背景和消亡的原因
    雖然說,黃巢起義才是壓垮唐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唐朝開始走向滅亡的標誌性事件卻是安史之亂。平息安史之亂後,唐帝國繼續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國祚,甚至還顯現出各種中興的跡象。不過,那種盛唐的局面卻再也沒有出現過,已經徹底的由盛轉衰。據《資治通鑑》記載: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餘年。
  • 幾乎摧毀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亂」其實是一場世界大戰
    安史之亂算是一個改變中國歷史的大事件,但說是世界大戰是不是太過了?按詞典解釋,"世界大戰"是若干國家集團之間的全球性戰爭。因而這種大規模戰爭只有現代文明條件下才能實現,古代連地球是圓是方?到底有幾個大洲都不知道的蒙昧落後條件下,根本不可能主管達到如此目的。
  • 安史之亂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至今國人都無法完全走出其影響?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是大唐從一個開放帝國向一個內斂國家的轉變。從此以後,盛唐氣象不再,疆土日益緊縮,華夏精神低沉。那麼,安史之亂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至今國人都無法完全走出其影響?2、社會經濟嚴重破壞,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戰爭對於社會經濟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由於安史之亂主要爆發於北方的黃河流域,因此大量北民南遷,江南經濟進一步發展,並開始趕超。朝廷從此開始仰給東南,北方經濟則一度陷入殘破。
  • 雖平定安史之亂,唐朝卻只能吞下苦果,面對另一大禍患
    唐玄宗天寶年間發生的安史之亂使得唐朝迅速由盛及衰,並進入唐朝歷史上相對昏暗的時期,唐朝皇帝開始失去對全國的管理權。安史之亂共持續八年,雖然沒能動搖唐朝的根本,但因為唐朝沒有順勢解決存在的割據問題,唐朝開始長期存在藩鎮,直到最終滅亡。
  • 安史之亂爆發前,唐朝十大邊軍重鎮都是什麼狀態?
    自此到安史之亂時,吐蕃再也沒能染指西域。 安史之亂爆發後,安西、北庭軍抽掉了一萬五千人的精銳部隊回師平叛。 唐肅宗見到李嗣業統率的安西精兵之後,非常高興,稱「今日卿至,賢於數萬眾。事之濟否,固在卿輩」。 而從安西、北庭行營軍對安史叛軍的作戰來看,其素質是要高於叛軍的。
  • 你永遠想不到這三個因素,竟讓安史之亂後的唐朝挺多一個半世紀
    我們翻閱歷史總會見到許多朝代在一兩年期間就可能覆滅了,而造成這樣的現狀和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安史之亂有點關係,所以我們先來簡單的說明一下在什麼情況下,一個原本風光無限,繁花似錦的國家,為何會在頃刻間就覆滅了。
  • 李德裕當政,唐武宗滅佛,唐朝自安史之亂後達到最盛期
    經過李德裕一年多的慘澹經營,西川的形勢顯著好轉,不僅社會經濟逐漸發展,而且邊防十分鞏固。 太和五年(831)五月,李德裕與南詔當局交涉,使之放還西川工匠、僧道等四千餘人。另一方面,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主動投降,使淪陷42年的維州(今四川汶川西北)重新收復。
  • 杜甫從年少張狂,到歷盡滄桑後憂國憂民,安史之亂成就一代詩聖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杜甫還會不會是中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安史之亂形成了杜詩怎樣的風格!我們用杜甫的《春望》來分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後,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之久?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比起安史之亂前,大唐王朝遠播四方的強大榮耀來,安史之亂後的中晚唐,卻也有個公認亮點:命硬。安史之亂結束後,差點被要了老命的唐王朝,也基本是被大放血:河西走廊和安西盡數淪陷,吐蕃的鐵蹄一度殺到長安眼皮底下。
  • 安史之亂:鼎盛的王朝是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有著怎麼的影響?
    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發生安史之亂的原因開元末年,唐玄宗整日縱情色聲的生活,而楊貴妃一家勢傾天下任意揮霍,宮中專為貴妃院織錦刺繡的工匠就達七百人,楊貴妃的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錢就上百萬。楊氏兄弟姐妹五家,聲色犬馬,權欲薰心,過著荒淫糜爛的生活。
  • 笑侃大事件·安史之亂(1)
    公元7世紀到8世紀中葉,唐王朝一直高能不斷,從太宗的貞觀之治到李治、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再到玄宗的開元盛世,國家已經強盛到了巔峰,然而當你站的有多高時,一旦摔下來,那就有多疼...
  • 杜甫的這首詩,高度還原了安史之亂期間的所見所聞,不愧是史詩
    安史之亂後,他更是憂國憂民,從他那一首首抑揚頓挫的詩中,便可以感受到濃濃的仁慈與愛國情懷,這首《石壕吏》便是杜甫詩歌中的經典之作。公元755年,爆發了震驚朝野的安史之亂。大唐看似是一座堅如磐石的帝國大廈,頃刻間即將倒塌。
  • 安史之亂中,他殺妾饗軍,力保大唐不亡,死後成神
    安史之亂爆發後,張巡正擔任真源縣令,叛軍攻入河南後,一些地方官紛紛投降,張巡的頂頭上司逼迫其參加叛軍,但張巡雖然只是縣令,但毅然舉兵抗賊。而此時張巡、許遠手中的軍隊,不到一萬人,而叛軍「尹子琦將同羅、突厥、奚勁兵與朝宗合,凡十餘萬」,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也是一場關係唐朝興亡的戰爭。許遠深知自己才能有限,於是推薦張巡掌控全局,史書記載「巡勵士固守,日中二十戰,氣不衰」。面對強敵,張巡並非一味守城,他甚至率軍主動出擊,以少勝多,大破叛軍。
  • 安史之亂時的小臣之辱:為平叛引狼入室,挨了一百鞭後神秘消失
    安史之亂形勢示意圖但就在這個時候,不甘心失敗的史朝義又給唐王朝出了個么蛾子。史朝義的影視形象唐王朝之所以能一點點反敗為勝,除了各地唐朝軍民的奮勇戰鬥,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爭取到了北方遊牧部族回紇的外援。唐肅宗即位靈武之時,回紇就派出數千騎兵前來支援。
  • 安史之亂對唐朝茶文化發展有何影響?使其得到蓬勃發展的重要機緣
    與之相對應的是對中國茶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唐代茶文化體系的形成。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一種社會現象。以東方古典哲學為理論基礎的中國茶文化並非指其種植、採摘、加工、利用、研究等物質層面,而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人文文化內容同。因此,本文將以此為切入映照唐代茶文化。
  • 安史之亂對唐朝文壇有多大影響?當時最牛的幾個詩人都在幹什麼?
    唐朝天寶十四載,安祿山以擔心國家安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於範陽起兵,安史之亂就此爆發。次年叛軍攻破長安,唐玄宗逃至馬嵬驛,太子李亨暗中聯繫陳玄禮,殺了楊國忠,並逼唐玄宗處死楊貴妃。763年,歷時七年有餘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安史之亂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對唐朝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麼安史之亂對唐朝的文壇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我們了解一下當時的著名詩人都在做什麼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