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舊鄉村教師盧慶光:用我無悔的青春,送孩子們走出大山!

2020-09-11 錫都個舊

一方書桌,三寸粉筆

一生光陰,四季流轉

當畢業步入社會

在繁忙與嘈雜之間

我們總會回想起老師們的殷殷叮嚀


正是有了老師們為未來指路

我們才揚帆起航,追逐夢想


今年的9月10日

是第36個教師節

讓我們逐一走近

2020年度鄉村學校

從教20年以上優秀教師

聆聽他們普通卻不平凡的從教故事


28年前,他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走出了大山

成為雲南師範大學地理教育專業的

一名大學生

大學畢業後

他回到家鄉,紮根大山

用知識引導無數孩子走出了大山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盧慶光正在備課

他叫盧慶光

箇舊市賈沙鄉人

1992年

盧慶光懷揣知識回到家鄉

成為箇舊市第八中學的

一名教師

個舊八中坐落於賈沙鄉

盧慶光在學校

擔任地理學科教師

箇舊市第八中學

為了讓學生們「愛上」地理課

盧慶光提出「親課堂」理念

對地理課程進行了大膽的創新

結合個舊地理地貌

聯繫生活情境

運用地圖遊戲、知識闖關遊戲等內容

把複雜難懂的地理課變得輕鬆有趣

地理科目深受學生喜愛

盧慶光正在教授地理知識

講臺一站就是28年

講臺上的盧慶光已經有了絲絲白髮

但他始終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

他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努力鑽研教材

自學電子課件、動圖等製作方法

讓學生們在課堂中感受到了

地理的奧妙無窮

專心聽課的學生們

學生們圍著盧慶光問問題

課餘時間

盧慶光總是坐在電腦前

「笨拙」地敲出

妙趣橫生的電子課件

或是自製複習資料

每天夜晚

他辦公室的燈

總是最後一個熄滅

他總說

「雖然我現在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弱了

但我可以多問多學習

創新教學方法

跟上年輕人的腳步」

盧慶光正在製作課件

自2012年地理學科

參加學業水平考試以來

個舊八中地理成績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

在全市教學質量分析中

個舊八中地理學科的平均分和及格率

都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專心聽課的學生們

承擔教學工作的同時

盧慶光還肩挑著整個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

賈沙地處高寒山區,交通不便

許多學生家住得遠

不得不住校

同樣出生農村的盧慶光

能感同身受學生們離家求學的不易

學生們課餘時間在操場上玩耍

盧慶光對待學生

一直扮演著父母和朋友的角色

將情感融入到日常教學與管理的

每一個細節中

及時掌握學生情況

及時處理和解決學生們

生活、學習中遇到的難題

盧慶光到學生家中進行家訪

28年的教學生涯裡

盧慶光有過多次調到市區工作的機會

但都被他婉拒了

他說

「我多付出一點

家鄉的孩子們走出大山的機會就多一點

改善他們貧困家庭的機會就多一點點」

箇舊市賈沙鄉

在做好教學工作同時

盧慶光還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

撰寫教學論文

在2018年在《新課程》

第453期第149版上

發表了心得

《嘗試等待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應用的幾點思考》

2018年3月

在初中地理大教研「國培計劃(2017)」研修成果提煉活動中被聘為主講老師

盧慶光正在教授地理課

由於教育教學成績突出

盧慶光任教期間

多次被評為箇舊市「優秀教師」

箇舊市初中地理學科「骨幹教師」

2019年被民進紅河州委

授予「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盧慶光與教師們一起研討工作

28年來

個舊八中的學生走了一批又來了一批

很多大山的孩子考上了大學

走上了工作崗位

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

沒有驚人的壯舉

沒有豪言壯語

盧慶光用不懈耕耘踐行著初心

展示了一個普通農村教師的風採

盧慶光輔導學生課後作業

今年

盧慶光被評為2020年度雲南省鄉村學校

從教20年以上優秀教師

他用堅守與執著詮釋了

人民教師的含義

今天

讓我們向所有的教師說一聲:

「老師,您辛苦了」

祝老師們

節日快樂!

相關焦點

  • 個舊鄉村教師馬翠萍:思考+實踐+熱愛 就是最好的教學~
    還有綠油油的青草地今天,我們的記者就帶您走近在鄉村學校教書29年的優秀教師馬翠萍一起聽聽她的故事農村的孩子能上高中很不容易他們同樣擁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如果好老師都走了對他們很不公平所以我留在鄉村學校好好教書希望能讓更多的農村孩子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廣闊世界。」
  • 個舊鄉村教師陳雙蓮,28年青春無悔,讓愛在孩子們心間綻放
    讓我們逐一走近2020年度鄉村學校從教20年以上優秀教師聆聽他們普通卻不平凡的從教故事在同事眼中她是教學經驗豐富熱心助人的好搭檔在陳雙蓮眼中「選擇當一名鄉村教師」市級骨幹教師箇舊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陳雙蓮在上課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陳雙蓮用自己的一片熱忱
  • 支教扶貧 無悔青春
    支教扶貧 無悔青春 ——舒輝波支教題材現實主義力作《逐光的孩子》出版在2020年這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舒輝波最新現實主義題材力作——反映大山深處支教扶貧和留守兒童成長與夢想的長篇兒童小說
  • 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無悔青春
    ,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下高校畢業生的無悔青春。  走教上門的踐行者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事跡簡介  梁平區袁驛鎮響灘完全小學教師鄧巧林  她是一名特崗教師。她在基層任教9年,用腳步丈量大地,用熱愛書寫青春,為特殊兒童送去了溫暖和希望。
  • 個舊賈沙大山裡的春風
    依稀記得2013年夏天,走出大學校門的我也湧入到高校畢業生就業大軍之中,隨後竟考上特崗教師,來到了個舊。到個舊的第二天,我和另外4位青春洋溢的同事被分配到賈沙鄉,然後是更為偏遠的克勒小學。載著我和3位姑娘的車輛在紅河邊的盤山公路上行駛了兩個多小時,我們終於到達了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的克勒村委會。
  • 鄉村教師白樹德堅守山區40餘載 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到了冬天,天黑得早,他還要護送孩子們經過一片亂墳崗,直到孩子們安全回家。2003年,白樹德擔任左家學校校長。他來到學校看到的是,教室牆皮脫落,操場長滿雜草,教師的情緒比較低落。面對此情此景,白樹德首先從整頓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人手。經過全體教師一個學期的努力,左家學校的教學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得到家長和村支「兩委」的稱讚及肯定。
  • 致敬「湖南好人」中的那些鄉村教師:守護大山裡的夢
    他們居於深山,年復一年,澆灌著一個個稚嫩的希望;他們甘於奉獻,將星星點點的微光匯聚在一起,成了照亮大山孩子們前行的啟明燈……因為堅守,青澀的臉龐上總能看到笑顏;因為知識,無數貧困學子得以改寫命運。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致敬「湖南好人」中的那些鄉村教師,他們來自不同地方卻都歸於大山,為了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燃燒」自己,同時也向每一位辛勤付出的教師道一句:老師,辛苦了!
  • 鄉村教師劉漢生:大山裡的守望者
    四十載春秋冬夏,五蓮縣石場鄉山莊小學的鄉村教師劉漢生靠著一個簡單的信念,傾注了半生心血,紮根鄉村教育,為山裡娃照亮了希望之路。「第一,認真地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第二,給課文分段,第三,看一看這篇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同學們聽清楚了沒有啊。」在山莊小學六年級的教室裡,劉漢生正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
  • 神池縣學科帶頭人、義井聯校青年教師樊國清 紮根鄉村教育 書寫無悔青春
    紮根鄉村教育 書寫無悔青春——記神池縣學科帶頭人、義井聯校青年教師樊國清這是神池縣義井聯校青年教師樊國清自2010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紮根鄉村教育、書寫無悔青春的初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事教育工作十年來,樊國清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的崇尚,懷著滿足孩子們渴求知識願望的理想,盡心竭力,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在鄉村教育的三尺講臺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在平凡的教育戰線上書寫了不平凡的業績,為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全面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贏得了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參加工作伊始,樊國清擔任神池縣義井聯校數學教師。
  • 巴中獨臂女教師杜秀蘭 深山堅守35年 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近日,六部門出臺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力爭3至5年,讓鄉村教師地位大幅提高,待遇得到有效保障。據統計,我國有近300萬名紮根基層的鄉村教師,每年約有4.5萬名公費師範生到鄉村任教。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為孩子鋪好走出大山的路,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 寶雞鄉村教師王秀麗:孩子們成長成才是最好的教師節禮物
    「老師您辛苦了,祝您教師節快樂!」「老師您就像是我們的媽媽,謝謝您照顧我們」……每逢教師節,陳倉區拓石鎮第三九年制學校教師王秀麗都會收到這樣寫有一句句暖心話語的小紙條。從教8年來,她悉心收藏這些小禮物,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為大山裡的孩子帶來知識和快樂。
  • 日照鄉村教師劉漢生:大山裡的守望者
    四十載春秋冬夏,五蓮縣石場鄉山莊小學的鄉村教師劉漢生靠著一個簡單的信念,傾注了半生心血,紮根鄉村教育,為山裡娃照亮了希望之路。「第一,認真地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第二,給課文分段,第三,看一看這篇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同學們聽清楚了沒有啊。」在山莊小學六年級的教室裡,劉漢生正在給孩子們上語文課。
  • 2020年教師節特別策劃:致敬!大山裡的「築夢人」
    在鄉村教育一線,有一群可愛的人民教師,他們用雙腳丈量土地,長期奔波在控輟保學、扶貧扶智的路上,用青春為貧困地區孩子點燃知識之光、點亮人生之路。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教育頻道記者採訪了多位在鄉村默默堅守、無私奉獻的一線教師。他們的故事,亦是1700多萬普通教師的日常耕耘縮影。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
  • 2020年教師節特別策劃:致敬!大山裡的「築夢人」
    在鄉村教育一線,有一群可愛的人民教師,他們用雙腳丈量土地,長期奔波在控輟保學、扶貧扶智的路上,用青春為貧困地區孩子點燃知識之光、點亮人生之路。 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教育頻道記者採訪了多位在鄉村默默堅守、無私奉獻的一線教師。他們的故事,亦是1700多萬普通教師的日常耕耘縮影。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
  • 紮根深山 回鄉執教心不悔 用知識助山裡娃走出大山
    1996年7月,20歲的陳衛剛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從淄博師範學校畢業,毅然回到深山當起了鄉村教師。從滿頭黑髮到鬢染秋霜,執教24年來,陳衛剛堅守在博山區最偏遠的鄉鎮學校——池上鎮中心學校,紮根鄉村教育,踐行「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的初心,把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了山村,奉獻給了深山裡的孩子。
  • 汕頭這位中年教師紮根鄉村教育,無悔奉獻青春
    春風化雨育桃李,潤物無聲灑青春。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他們奉獻青春,教書育人、傳播文明,永遠值得敬重。眼前這位板書清晰、講解幽默的中年教師,就是鄭式亮,他的「演繹」,讓原本艱深晦澀的化學知識,成了一個個易懂的生活故事,也深深「俘獲」了孩子們的心。
  • 從花樣年華到而立之年,她將青春獻給大山
    從花樣年華到而立之年她將青春獻給大山文|馬景陽 高陽「哪怕學校只剩一個孩子,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王鳳說:「看著孩子們膽怯又純真的眼神,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努力,帶孩子們多認識大山外面的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山區人民選擇進城務工,留在山裡的孩子也越來越少。回首8年來的鄉村教師生涯,王鳳坦言:「能夠當一名教師,我感到很幸福。下課後,學生會主動幫我整理教具;打水時,卻發現我的水壺裡已經被灌滿熱水。
  • 返鄉任教 青春無悔!兩位女教師的「臥龍情結」
    日前,我市臥龍區兩位優秀女教師放棄去省城任教的機遇,留在家鄉堅守課堂的事跡在家長、教師圈裡被廣泛熱議。是什麼讓她們作出了無悔的選擇? 倪磊:放不下班裡學生,便放棄省城工作
  •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她用知識讓孩子拿到走出大山的車票
    35年,行走在鄉村教育的第一線;教過的1600多名學生,很多都走出大山,走向了世界。她是湖南省師德標兵、湖南省首屆最可愛的鄉村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等稱號,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她就是王懷軍。在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前,王懷軍做了34年的鄉村教師,其中有21年,都獨自支撐著一所「一個老師的學校」。
  • 大山深處,她為孩子們「種夢想」
    這裡很少走出過大學生,學校有150個學生,卻只有8位鄉村教師和包括文星在內的4位美麗中國支教老師。師資力量不足,老師無法兼顧到每一位學生,而一旦低年級基礎沒有打好,升入中高年級只會越來越吃力。有一次放學路上,送完孩子們,突然下起了雨。文星轉身返回學校,一個孩子又蹬蹬蹬跑回來:「老師,你不要走那條小路哦,小路很滑,我怕你摔倒。」還有一次,文星被班裡幾個調皮的同學氣得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