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剛正在為學生批改作業。
陳衛剛指導學生採集植物標本。
人物簡介:
陳衛剛
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2002年入黨,曾先後獲得山東省優秀教師,淄博市優秀教師,市「十佳」師德標兵、骨幹教師,淄博市優秀共產黨員,博山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博山區十佳教師、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青年、教學管理先進個人、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師德標兵、基層優秀黨員、十佳校長等榮譽稱號。
陳衛剛與學生在學校會議室交流談心。
9月4日下午,在博山區池上鎮中心學校,窗明几淨的教室內傳出朗朗讀書聲,池上鎮中心學校校長陳衛剛滿懷欣慰地站在教室外觀望著。1996年7月,20歲的陳衛剛帶著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從淄博師範學校畢業,毅然回到深山當起了鄉村教師。從滿頭黑髮到鬢染秋霜,執教24年來,陳衛剛堅守在博山區最偏遠的鄉鎮學校——池上鎮中心學校,紮根鄉村教育,踐行「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的初心,把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了山村,奉獻給了深山裡的孩子。
回鄉
開始自己的鄉村教育夢
44歲的陳衛剛是博山區池上鎮東陳疃村人,1993年中考時,他以0.2分專業分的差距成了一名中專委培生,但8800元學費對於山村寒門子弟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
「為了籌集這筆學費,當時父親借遍了所有親朋好友,看著他為學費整日奔波操勞,我甚至放棄了上學的念頭,想要下煤礦掙錢去。」陳衛剛回憶道,「一向和善的父親一下子暴怒起來,當時他對我說,上學是我的事,籌錢是他的事,這學不上不行。」
自此,父親的話深深地刻在了陳衛剛的心上,成了他自強不息的動力。
帶著父母的殷殷厚望,陳衛剛走進淄博師範。在校的3年時間裡,陳衛剛刻苦學習,成績名列前茅。1996年7月,陳衛剛在1000多人中以總成績前十名的成績畢業,成為當年的優秀畢業生。畢業前,班主任曾多次找他談話,建議他上大專班。是繼續讀書還是參加工作,陳衛剛面臨著選擇,更有親戚朋友勸他說:「如果到山區工作,今後連對象都難找。」
在抉擇時刻,回想起自己小時候上學的艱辛和老師無私的關懷幫助,最終陳衛剛還是毅然回到距離博山縣城40多公裡、距離池上鄉政府6.5公裡的李家學校任教,開始了他的鄉村教育夢。
「在我的小學、中學時代,我以為家鄉就是一片廣闊的天,當考出去以後才發現,原來外面的天這麼廣闊,外面的世界竟然這麼大。」陳衛剛說,「我從小就在偏僻山村長大,家鄉還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孩子,他們可能從未了解過外面的世界,我是從大山裡走出的孩子,我要回到家鄉,回到母校繼續建設家鄉。」
逆行
給山區孩子更好的教育
「從我家到學校有13裡山路,每天通公交車次數很少,為了不耽誤上班,只能騎自行車上班。當時校舍簡陋,校園地面坑坑窪窪,教室內桌椅也是缺胳膊少腿的。」回想當初到池上鎮李家學校報到的情景,陳衛剛說,「學校沒有住宿的地方,上下班只能來回趕路,晴天是一身的塵土,雨天土路更是泥濘不堪。」
環境的艱苦沒有打消陳衛剛對工作、學校及學生的熱情,反而堅定了他「讓每一個山區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出大山建設祖國」的教育信念,面對學校德高望重的老教師們,他虛心好學,抓住一切機會向他們請教。2001年,由於工作出色,陳衛剛被任命為學校團支部書記,他組建學生會,倡導學生實現自主化管理;成立校園記者團、廣播站,組編校刊《足音》……至此,多樣的活動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讀寫熱情,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在山區學校開展起來。
2013年11月,陳衛剛被任命為池上鎮中心學校校長,他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學校管理制度,每周一次例會,查缺補漏的同時,明確下一周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揚民主,激發老師們的積極性和責任心,讓大家明白做好學校工作就是做好自己的事;著眼於十年不退伍的標準,改善辦公教學條件,整體化提高辦學水平。彼時的池上鎮中心學校,每個班級都有了電子白板,學生課桌椅全部更新,學校照明燈更加通明,教師們人手一臺辦公電腦,2015年,單單提高辦學水平這項工程,就投入108萬元。
奉獻
為孩子鋪好走出大山的路
2016年,博山區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擔任池上鎮中心學校校長的陳衛剛,將爭取政府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功能室建設、學生食堂配備、校園文化建設作為了自己的工作重心。池上鎮中心學校、李家學校的高標準塑膠場地,池上鎮中心學校的過街天橋,池上鎮中心學校、李家學校的綜合樓,池上鎮中心幼兒園相繼建成,下轄學校的功能室、校園文化設施、教室照明燈、教師辦公桌椅進行了更新和完善,池上鎮中心學校實現校容校貌的跨越式發展,成為山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選擇了從教這條道路其實就是選擇了奉獻,教書育人不是為了從學生身上獲得什麼,而是為了讓學生學有所成,將來能夠回報社會、報效祖國。」從青春年少到年逾不惑,陳衛剛對鄉村教育有著自己的感悟:「隨著城市化進程,學校的學生在逐漸減少,教育環境也在不斷變化,接下來,我們要通過提高老師的教學素質及創新水平來帶動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
24年間,即使曾有過多次調崗的機會,陳衛剛沒有動搖過自己的教育初心。教育是追夢的事業,鄉村學校是農村的一方教育沃土,鄉村教師自然就要成為一方沃土的文化傳播者和引領者。以陳衛剛為代表的鄉村教育追夢人,憑著堅定不動搖的初心和執著的追求,把愛心、知識、信仰的種子撒向山區孩子們的心田,點亮鄉村文明之光,滋潤鄉村教育的沃土。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高陽 宮瑞瑞 李超穎 蒲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