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雨後,炊煙嫋嫋
空氣裡混雜著柴火和辣椒的香味
轉眼就到了小鎮晚飯的時刻
隨行的攝像老師一直在感嘆:這裡太美了,太安逸了。當結束了一天的拍攝後,吃著甜甜的辣椒,整個身心都得到了滿足。而這份美麗的風景裡藏著的便是最具盛名的醴陵玻璃椒。
玻璃椒——清透而濃鬱
玻璃椒?辣椒怎麼會是玻璃樣的呢?真別說,當小編舉起框裡的幹辣椒看向天空的時候,一下子也被驚到了,真的是透明的,可以清晰地看到辣椒籽,像玻璃一般清透。
醴陵玻璃椒,是醴陵市明月鎮的一大特產,也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據《醴陵縣誌》記載,清光緒年間醴陵引入牛角椒,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醴陵市明月鎮地處湘東,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無露期長。得益於這優厚的自然條件,使得醴陵玻璃椒的口感獨一無二。它外形似牛角,帶彎鉤,鮮紅中泛著油光 。皮薄、肉厚、籽少,用它做菜湯紅色亮,辣中帶甜。
一道醴陵玻璃椒小炒肉,徹底徵服了我們一行人的胃。往常我們吃辣椒炒肉,是萬萬不敢一勺辣椒直接吃的,而不那麼耐辣的河南小妞面對醴陵玻璃椒卻也敢生吃、甚至帶湯拌著米飯吃。
該怎麼評價它呢?口感絲滑,既有辣椒的香味也不乏甜味,好吃到多吃一碗飯也不會覺得罪惡,好甜辣口的你一定不可錯過。
玻璃椒——致富且有未來
好風景裡好美味,好美味帶來好產業。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醴陵玻璃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辣妹子不怕辣」
這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小編這次見到真人了!剛走近辣椒地,就聽到一些大姐哼唱著歌曲,正愉快地採摘辣椒,臉上洋溢著輕鬆和喜悅,還對著小編展示著剛剛摘下的新鮮辣椒。
據大姐們介紹,從5月開始辣椒就可以開始採摘,採摘一次後,過個四五天還能繼續採摘,這一過程可以持續到9月份。
早上5點天蒙蒙亮,她們便帶著筐來到地裡,摘到9點鐘就可以結束一天的勞動,7個人一次就能摘個一千斤。新鮮辣椒則由合作社直接收購,再發往全國各地。
據介紹,雲巖社區集體種植辣椒1000畝,散戶1000畝,合作社裡有82戶貧困戶,通過種植玻璃椒,每年能增加80多萬元的收入,平均一戶也能增收1萬元。
好吃的辣椒自然傳千裡,尤其是認證了地標產品後,醴陵玻璃椒更是得到消費者的喜愛。但鮮辣椒運輸難,再加上產量受限,醴陵玻璃椒很難大批運往外地,相較於鮮辣椒,當地的辣椒製品就相對出去得多了。
彭姐剛剛退休沒幾天,她說「接下來的日子要全部撲在辣椒身上了。」
彭姐的丈夫曾是該村的村書記,「那是一年大年初一,我老公的領導打來電話說,我們這的辣椒好啊,但是沒有人帶頭去種,村裡的青壯年都外出了,好辣椒不能這樣浪費啊。」一通電話便開始了她們一家人的辣椒之行。
第一年他們便種了150畝玻璃椒,當年就銷售一空,所以後來便不斷擴大規模。為了使辣椒的口感更好,他們更是從河北運來一萬元/噸的羊糞做肥料。通過帶領著當地百姓一起種植玻璃椒,使其價格從十幾塊每斤漲到九十多塊每斤。現在他們帶領農戶們種植辣椒已達3800畝,每畝可以收1500-2000斤鮮辣椒,這個收入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
除了鮮辣椒,彭姐還帶著農戶們發展辣椒製品,如純手工辣椒粉、剁辣椒等,濃縮著玻璃椒最純粹的風味,帶給遠方的朋友。
在採訪時,彭姐的弟弟彭建還說到,小時候他們經常爬周邊的山,山上種有辣椒,那時候吃食不多,一根辣椒就可以吃好幾碗飯。如今,他們全家都在和辣椒打交道,辣椒已經不僅僅是小時候的記憶,亦是他們致富的門路,更成為一種要帶家鄉走出去的情懷。
記憶裡的辣椒搭上品牌之車
正源源不斷的走進千家萬戶
玻璃椒,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