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留美學生葉子愷拍攝家鄉作畢業答卷

2020-12-22 中國僑網

拍攝現場

中國僑網8月8日電 據浙江省僑聯網站消息,浙江樂清一位赴美留學生決定用自己家鄉作為背景,拍攝電影。今年26歲的葉子愷原來在樂清三中上學,成績非常好。畢業後他選擇到美國深造,讀了三年的傳媒專業,今年上半年快要畢業。學校要求每位學生交一部自拍電影作為畢業答卷。

葉子愷這次畢業作品選擇回樂清故土取景,拍攝一部30分鐘的電影。在八天的緊張又漫長的拍攝周期內,葉子愷作為主創的製作團隊獲得了樂清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鼓勵,順利地在樂清三中,萬山草堂以及公交車等地點完成了拍攝任務。

葉子愷表示,因為自己從小在樂清長大,這個地方有自己的根。這幾年樂清城市建設開展挺快,城市面貌越來越漂亮了。市政府把城市定位是"拉框架、強功能、提品位、優環境、保落實」等五個方面來推動,以健康有序地推進大城市建設。他覺得非常有必要用這種方式把樂清城市建設的美景記錄下來,給美國人看一看樂清的新面貌。所以,他把畢業作品放在樂清來拍,這次選擇是非常正確的。

葉子愷說,作品名定為《三隻玻璃瓶》,是關於青春和成長,主要講述剛出社會的三個二十五、六歲年輕人如何褪去青澀,從一個小孩慢慢成長過程中,如何去告白過去,去展望未來,並長大成為一個大人的過程。其中,故事中有一位25歲的男主隱瞞身患絕症的事實,從外地回到自己的家鄉,見到高中時的兩個好友最後一面。三人決定去找尋高中時各自埋下的三隻瓶子。在尋找的過程中,他們遇到重重阻礙,三人也不得不直面各自困頓的現在和未來。

拍攝期間,他們去了樂清三中,然後去了萬山草堂,甚至他們麻煩了樂清公交公司和駕駛員,來幫助他們攝拍公交車上的每個細節。所以,他們希望通過全方位的拍攝樂清的城市建設、民族風景和一路的風土人情,來展現樂清的全新面貌。

作為葉子愷高中同學和多年老友的趙則晨表示,為了讓老同學的作品完成更加完美,我給他提供力所能及的的幫助。最近幾年,樂清城市建設變化非常大,尤其是靠海邊的城市及景區建設等發展很快。海德公園一帶的風景非常漂亮,海邊的夕陽紅等自然美景和區域資源優勢明顯,我都推薦給他們攝拍,以更加突出樂清特色風貌,可以讓身居國外的樂清人的通過作品看到家鄉的發展成就和嶄新面貌。

據了解,葉子愷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在美國的三年來,葉子愷一方面刻苦求學,另一方面通過勤工儉學,過著樸素的生活。本次拍攝畢業作品,葉子愷獲得了父母的大力支持和親戚朋友的幫助,經過多天的努力,各項拍攝工作順利完成,作品受到美國老師們的稱讚。(樂清市樂城鎮僑聯 周靜 )

相關焦點

  • 留美學生帶校友回鄉拍畢業作品 用鏡頭記錄家鄉風情
    這個暑假,樂成街道26歲的留美學生葉子愷,帶了很多校友回國拍攝畢業作品《三隻玻璃瓶》,用電影鏡頭的方式把家鄉城市建設和風土人情記錄下來,展現給更多的人。回家取景拍電影「樂清有我從小到大的記憶,樂清的山水、人文讓我很自豪,以前每次在老市府橋頭看到兩隻白鷺飛過天空,就想一定要拍攝下來。」葉子愷說,於是就在7月,他回樂清取景創作畢業作品。
  • 李昱和年底將唱響家鄉樂清新體育館(圖)
    11月以來,青年歌唱家李昱和不僅推出了個人第三張原創音樂專輯《中華孝道》,在QQ音樂等熱門音樂網站首發以來,獲得非常不錯的試聽效果,同時李昱和個人藝術生涯第三場演唱會也正式啟動,將於12月底在家鄉浙江省樂清市新體育館舉行
  • 樂清小夥痴迷博物學騎行萬餘公裡,拍攝植物4000多種
    鄭海磊他用5年時間,4次獨自騎行環遊中國各地,拍攝了4000多種植物圖片,並在樂清建立一個「自然筆記·溫州站」的微信群,吸引了不少溫州籍和外地的博物學 高手,除了開展野外觀察活動,還教人辨析家鄉的植物、鳥類和昆蟲
  • 著名畫家金家驥捐贈80幅作品給家鄉樂清
    當年浙江美術學院裡每年在全國招的學生很少,一個班不足10來名學生,老師的人數比學生還多,周昌谷先生任班主任,金家驥是班長,潘天壽、吳茀之等一批美院老教授都來授課。一張1957年拍攝的與潘天壽院長春遊西湖的照片彌足珍貴,同行的還有高培明、潘公凱等。
  • 樂清這個地方給優秀學子發獎學金
    9月12日,淡溪鎮陳坦村村樓裡特別熱鬧,一年一度的陳坦教育發展基金2020年優秀生座談會在這裡舉行,村幹部、學生、家長、老教師代表匯聚一堂,為村裡教育發展建言獻策。考上樂清中學的張震明領到1000元紅包,他表示一定會好好學習。陳坦教育發展基金說起陳坦教育發展基金,村民們就會想起發起人張巖川。2002年,張巖川退居「二線」後,曾擔任該村村支書。他說,因為陳坦村太落後,其他村的村民甚至不太願意把女兒嫁到這裡, 被打趣為「養囡嫁陳坦,一世吃番薯飯」。
  • 遊子眷鄉贈墨香 50名優秀樂清籍學子收到新學期特殊禮物
    近日,寧波大學的大三學生仇鶴穎通過《樂清日報》看到《樂清出臺最「硬核」政策招才引智》的新聞後,連連贊道。每天上午,打開手機,點開《樂清日報》數字報,瀏覽家鄉的最新訊息,這成了仇鶴穎最近的日常。「一直在外讀書,不方便看到家鄉報紙,對家鄉的情況所知甚少。如今能夠通過數字報實時獲知家鄉信息,真是太好了。」她笑道。和她一樣愛上讀報的,還有大一新生鍾冰傑。
  • 50名優秀樂清籍學子收到新學期特殊禮物
    近日,寧波大學的大三學生仇鶴穎通過《樂清日報》看到《樂清出臺最「硬核」政策招才引智》的新聞後,連連贊道。每天上午,打開手機,點開《樂清日報》數字報,瀏覽家鄉的最新訊息,這成了仇鶴穎最近的日常。「一直在外讀書,不方便看到家鄉報紙,對家鄉的情況所知甚少。如今能夠通過數字報實時獲知家鄉信息,真是太好了。」她笑道。和她一樣愛上讀報的,還有大一新生鍾冰傑。「要去外地上學了,長時間不在家,能夠看看報紙,慰藉一下思鄉之情。」他笑道,閱讀報紙,讓他對樂清這些年城市建設、重大項目進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對正處在日新月異發展變化中的家鄉更有自豪感。
  • 樂清「老爸」寫寫家鄉的變化,聊聊過去和現在...
    今天,樂清日報「長一」工作室請了三位熱愛寫作的「老爸」寫寫家鄉的變化,和您聊聊小村、小路的過去和現在。 新豐路:田間稻田成商業街■王星榮可能出於對家鄉虹橋鄉土風情的眷戀,也許是離開家鄉到了南洋島國菲律賓十年之久,思鄉之緒日夜縈繞,萌發出一股莫名的興奮,就想寫寫家鄉的往事。在59歲的今年,我的《虹川舊事》已經在印刷。
  • 樂清這個村發紅包,一發就是15年
    9月12日,淡溪鎮陳坦村村樓裡特別熱鬧,一年一度的陳坦教育發展基金2020年優秀生座談會在這裡舉行,村幹部、學生、家長、老教師代表匯聚一堂,為村裡教育發展建言獻策。「最初成立時,我們也發放困難學生家庭補助金、借貸金,支持困難群眾找基金借錢,後來群眾生活好轉。先後建立了教育發展、農業發展、老年福利、黨員關愛、民生關愛等5項基金,共170萬元,大大改善了群眾生活。學子們的成績也越考越好。」
  • 川農副校長為學生拍攝畢業照
    5月23日,他通過微博徵集拍攝對象。「我想為即將畢業的同學拍點照片----如果你即將畢業且有特別的想法或理由請私信我,我來進行拍攝。」張強特別交待:三校區皆可,但不能保證滿足每位同學的要求。拍攝的圖片不排除今後可能會用於展覽、出版或其他公開的場合。一時間,請求紛至踏來。最終,他選擇了一些有故事的主角兒。程艾和寢室的3位好姐妹,就是主角之一。
  • 浙江溫州樂清鳳凰村馮氏家族
    馮薖的詩多描述身邊的事,且明白似話,這正是草根作品的特色,如《小隱洞懷古》「小隱先生去不還,唯留古洞傍溪山。錢存錯當堯卿記,始信人間考據難」「小隱」是明代樂清白石人錢存的號,清《白石山志》誤「小隱山為(錢)堯卿隱所」。錢堯卿系南宋孝廉,乃錢存的先輩。馮薖更正了這個歷史錯案,頗具文史價值。
  • 數系天地 心念桃李 ——記樂清籍著名數學家李邦河院士
    1942年7月7日生於樂清仙溪北閤村的農民家庭。1947年、1954年、1957年分別就讀於仙溪小學、雁蕩中學、溫嶺縣中。1965年秋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工作至今。1979年破格提升為副研究員。1984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特批為博士生導師。1985年升任研究員。曾獲第二屆陳省身數學獎、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畢業後想留美,選擇移民比OPT更穩妥!
    從2018年8月9日起,外國留學生、訪問學者及其家屬若在完成課程、畢業、I-94卡過期後的次日,如果沒有維持留美的有效身份(lawful status),即算「非法居留」(unlawful presence)。如在籤證有效期外非法逾期滯留,將被限制甚至永久限制入境。
  • 樂清這個山區女孩考上了浙大,背後有個感人的故事
    9月9日,盧曉琪在家人的陪伴下,離開家鄉大荊鎮安,踏上了赴杭求學之路。盧曉琪是90後「最美女教師」陳瑩麗的學生,曾作為「陳瑩麗事跡宣講團」成員赴杭溫等地作宣傳演講。三年前,盧曉琪以定向生的資格被樂清中學錄取。雖然是當年鎮安唯一一名被樂清中學錄取的學生,但頭腦清醒的她知道,在幾十公裡外的重點高中裡,有更多成績比她好、知識儲備比她紮實的同學。因此,她利用暑假,參加學校開設的初高中銜接網課,認真預習、複習、寫作業,暗暗發力追趕。
  • 為樂清海外學子「遮風避雨」
    連日來,由市僑聯對接美國僑團、為在美留學生推出服務的一個家長群裡,一次次艾特,一個個問題,牽動著群裡所有人的心。據悉,樂清市僑聯於3月16日向全球樂籍僑團、樂清僑胞發出倡議書,呼籲廣大樂籍僑團、僑領伸出援手、盡己所能,為在國外需要幫忙的樂清學子撐起一把「遮風避雨的大傘」。
  • 中國留美學生迎來新學期
    原標題:中國留美學生迎來新學期  新華社電 又到一年開學季。美國各大機場隨處可見拖著大大小小行李箱的年輕人,臉上或是期待或是興奮,準備迎來在異國的求學之旅。近年來,中國留學生已成赴美國留學生中的主力軍,在美中國留學生人數超過20萬。
  • ...是你的依靠」 ——記華山醫院終身教授、樂清籍感染病學家翁心華
    1957年,翁心華告別家鄉來到黃浦江畔,就讀國內著名的醫學院校——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開始一步步實現他的童年夢想。見微知著 感染界的「名偵探」196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的翁心華被分配到華山醫院傳染病教研室,跟隨中國感染學界奠基人戴自英、徐肇玥工作。
  • 魂牽夢縈七十載 臺灣樂清兩岸親人喜團聚!
    「哥哥,我也想你想家鄉啊!」12月19日,80歲的何微微在弟弟何存智、妹妹何豔萍的陪同下,從臺灣回到闊別70年的故鄉樂清,與90歲的堂哥何存濟一家團聚。「妹妹,我還記得你小時的模樣。」「哥哥,看到你,我也想起你年輕時的模樣了。」70年後再見面,兄妹倆都已白髮蒼蒼。他們互相端詳對方,努力尋找記憶中對方的模樣,相擁抹淚。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祖籍樂清,小時候我們看著他的作品...
    葉永烈,1940年7月生,浙江溫州人,祖籍樂清七裡港。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著名小說家、歷史學家、報告文學作家,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筆名蕭勇、久遠等,以長篇小說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 中國留美學生心聲
    一般來說,要想清楚,中國留美學生心聲,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存在。我們一般認為,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其他一切則會迎刃而解。中國留美學生心聲,發生了會如何,不發生又會如何。中國留美學生心聲,發生了會如何,不發生又會如何。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在面對這種問題時,我認為,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我這個人走得很慢,但是我從不後退。這不禁令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