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小夥痴迷博物學騎行萬餘公裡,拍攝植物4000多種

2021-02-22 樂清城市網


博物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主要工作是對大自然的觀察、描述、分類、辨析和著述。近年來,由於國人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的關注,這門學問在中國頗有復興的態勢,不少都市白領、知識精英和普羅大眾加入到這一探索自然的行列中,在網絡和民間組織開展各類博物學的活動,樂清一位90後鄭海磊便是「重度痴迷者」之一。

鄭海磊

他用5年時間,4次獨自騎行環遊中國各地,拍攝了4000多種植物圖片,並在樂清建立一個「自然筆記·溫州站」的微信群,吸引了不少溫州籍和外地的博物學 高手,除了開展野外觀察活動,還教人辨析家鄉的植物、鳥類和昆蟲,吸引了眾多的粉絲。

鄭海磊的四次騎行路線

家邊小樹林是他的遊樂園

鄭海磊是市區西門人,小學在柳市讀,在外婆家長大。他說,當時外婆家邊上有一片小樹林,生長著一些大葉桉、柚子樹、桔子樹和苦楝樹,便成了他的遊樂園。在這裡他接受了最初的自然啟蒙。

華麗龍膽

「我的大舅舅是位皮膚科醫生,我外公也是醫生,因此家裡有些中草藥的書,裡面有植物的插圖,我無聊時會拿來翻翻,發現有些圖裡的植物與我在小樹林裡看到的一模一樣,就記住了一些植物的名稱。」他說。

有一種在溫州地區很常見的蓼科攀援草本植物,有清熱止咳、散瘀解毒、止痛的功效,叫「槓板歸」。因為這名字挺奇怪,多年來,鄭海磊一直牢牢記住。

鴨舌草

初中鄭海磊是在樂清市區讀的,高中到虹橋文星中學讀,高二還沒結束,由於種種原因便外出到杭州打工。

「讀高中時我對畫畫很痴迷,反而對植物之類沒有什麼感覺,小時候那些記憶好像也消失不見了。」他說。

滇丁香

在他看來,小時候在小樹林度過的時光,像一棵種子埋在他的心中,如果沒有後來的騎行生涯,可能也不會生根發芽。  

在騎行中愛上了植物   

2008年1月份,正是農曆的年底,在杭州打工的鄭海磊決定回家過年,突然他的腦子一閃,想到騎自行車回來。

「當時主要是覺得這很好玩。」他說。說幹說幹,他便買了一輛破自行車,從浙江大學的大門口出發,沿著國道線往樂清騎行而來。那一年,他剛好18歲。

金蘭

這是一段相當「恐怖」的騎行,由於沒有經驗,他根本不知道一輛破自行車帶來的麻煩有多大。騎了幾公裡,自行車便爆胎了,然後是騎幾公裡就爆一次胎。從杭州到樂清一共爆了多少次,鄭海磊自己也數不清,最後他甚至學會了自己補胎。14天後, 鄭海磊 終於騎到樂清,褲子都快磨破了。

這第一次的騎行並沒有讓他與植物發生親密的接觸,使他成一名博物學「重度痴迷者」的,是發生在他的第二次騎行中。

苣葉報春

回到樂清的鄭海磊,在一個洗衣廠打工。幹了一年多,攢了一些錢,他又開始了第二次的騎行。2010 年6月,他拿來一張中國地圖,手裡抓住一根鉛筆,然後閉上眼睛,往地圖上一戳,戳到哪裡就從哪裡開始騎行。

鄭海磊在騎行途中

他戳的地方是河南商丘,於是坐火車來到這裡,看到這裡的古城猶在,整個城市保存原先的格局。心想,還真是來對了。買了自行車,從商丘騎到開封,再騎到洛陽,轉到三門峽市進入山西,在山西轉了一個圈,從大同市進入河北省,到北京,又在河北省騎了一個圈。他說,那是為了看看古代歷史上所說的燕雲十八州。

瓶兒小草

然後又回到北京,進入唐山市,經承德市,到達曾經是清代皇家獵苑的木蘭圍場(即今圍場縣),深入內蒙古,從赤峰市,一直北上抵達滿州裡。這時季節已是9月中旬。

西南風鈴草

這次的騎行讓他進入了植物神秘的世界,從河南開始騎行時,他發現這路上一個人比較無聊,於是買了一個相機,在騎行休息時拍拍植物,拍了之後,就想知道它們的名字。於是把圖片發到百度的植物學、博物學類的貼吧,向網上的博物學高手請教。這樣,一邊拍,一 邊發,一邊學,進步很快,也從這種即時的學習中得到了樂趣。

4次騎行成「博物君」

2011年上半年,鄭海磊又開始打工,下半年再接著騎行。中間暫停了一段時間,又開始第四次騎行,一直騎到2012年10月份,然後在雲南大理市安頓了下來。

薔薇科一種葉子

這兩次騎行讓他遊遍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西藏、青海、甘肅,湖南、湖北、廣東、福建,一路上拍攝了大量的植物。

髯毛無心菜

在大理的兩年,他的收入主要是靠擺地攤,賣的是當地少數民族特色的首飾和紀念品。「那兩年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後來不行了,大理的人越來越多,商業氣氛也越來越濃。」他說。

一有空閒,他就深入大理附近的19峰和18溪拍攝植物,由於這些地方生態好,保存著大量的罕見植物,讓鄭海磊非常過癮。

鄭海磊在大理

後來,鄭海磊查看電腦中拍攝的植物圖片,幾年下來已經達到了4000多種,自己能夠認識的有2000種左右,而按植物分類學能夠準確鑑定的大約有1500種。

在這幾年中,他閱讀了不少植物學、博物學的書籍,如梭羅的《種子的信仰》、卡森的《驚奇之心》、梅比的《雜草的故事》、哈斯凱爾的《看不見的森林》、萊斯利的《筆記大自然》等,後來他又進一步閱讀植物學方面的專業教材,如大部頭的《植物學》等書籍。

狹葉香港遠志

在網絡上,博物學的愛好者們把《博物》雜誌呢稱為「博物君」,而現在鄭海磊也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博物君」。

2011年,北京的一些博物學愛好者成立一個「自然筆記」的博物小組,匯集了全國好多博物學的「重度痴迷者」,鄭海磊也參與了他們的活動,並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鹿藿

2014年,鄭海磊從大理回到樂清,去年8月份在網絡上組織了「自然筆記·溫州站」的小組,開展公益性的博物學活動。至今共組織了4次的自然探索和野外觀察活動,去過永樂古道上的朱苔嶺、溫州甌海的盤古樓尖、瑞安的岷崗風景區和麗水的雲和縣。

要為家鄉的植物寫兩本書

雖然多年在外騎行,但在鄭海磊心中,最美的景色卻在家鄉樂清,尤其是城北的那片區域。在家的日子,他曾經多次來到城北登高、拍攝植物。站在城北的山巔,讓他覺得有一種清麗灑脫的氣息撲面而來。為此,他曾經有點誇張地說,城北就是中國。

    近 年來,隨著他對博物學的進一步了解,對家鄉的植物越來越熱愛,有一個想法在他的心中也越來越成熟——寫兩本書,一本叫《童年的植物》,一本叫《野果》。並 且,他決定由自己為書中的植物插圖,於是在樂清的日子,他又重新拾起繪畫的愛好,跟一位畫家朋友學習繪畫,近一年來,他已經畫出了三四十幅植物、鳥類、昆 蟲的作品。

鄭海磊畫的博物學鳥類插圖

 「博物學的繪畫也有悠久的傳統,中國古代和西方都有這樣的繪畫,中國近代的大畫家高劍父,西方的達爾文,都是這方面的高手,它與通常繪畫不太一樣,主要的特點就是寫實。」鄭海磊說。

  為了寫書,鄭海磊這段時間正在收集有關資料,並且想找個安靜的地方住下來,同時還在學英語。

小沼蘭

 鄭海磊說:「植物對於我來說,最吸引我的是,它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以前不認識植物的時候,我並不關心路上遇見了什麼,所有的植物一概稱之為野草,但現在走 到哪裡都會留意到各種細節,哪裡的哪種花開了,它屬於什麼科什麼屬,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有著怎樣的互動,等等。中國的植物有3萬多種,鳥類1495種,而 昆蟲更是不計其數。也就說,只要你有心,對自然的愛好足夠你玩一輩子。」

大花繡球藤

「對於我來說,博物和畫畫、騎行等等愛好,就是對抗時間流逝錯覺的最有效手段。」他說。

同時,他認為通過這個愛好,他也得以在全國範圍內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是通過純粹的愛好走到一起,線上線下保持著長久的聯繫,大家來自各行各業,唯一共同點就是對自然的愛好。

「我們也希望,能通過更多的宣傳,把博物精神傳播出去。」

花草圖片全部由 鄭海磊提供

來源:樂清日報 記者 黃崇森

相關焦點

  • 騎單車828天 「樂清小明」實現騎行環遊中國夢
    AA浙江在線10月08日訊「臺灣的騎行之旅也宣告完成,現在中國騎行夢總算是夢想成真。」一人一車騎行中國的「樂清小明」告訴記者。
  • 西方博物學經歷了哪些過程?
    與老普林尼同時期的希臘作家迪奧斯科裡德斯寫了《藥物論》,記錄了550多種藥用植物,被認為是現代藥物學的先驅。古羅馬醫生蓋倫也寫了大量藥物學著作,兩人一起開闢了「藥用自然志」傳統。   雖然《博物志》遭到後人詬病,有學者認為其只是羅列,但沿著老普林尼的方法和思路,這樣的博物學書寫持續了1500年,其間素材在不斷地增加,風格沒有實質改變。
  • 劉華傑:2016年博物學圖書推薦
    另外,當前博物學圖書出版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有的作者和出版社在譯介國外優秀博物學圖書的時候,不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地翻譯一整本書,而是隨心所欲地從中截取部分章節、段落,拼湊成書,這對原作極不尊重,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投機取巧、偷雞摸狗的做法,倘任其發展,必有不小負面效應。而抵制這種不良出版傾向的一個辦法,就是把相關好書推薦給讀者,以收良幣驅逐劣幣之效。
  • 剛剛首發的《樂清植物志》收錄野生和栽培植物2437種
    由於老陶的《樂清植物志》成書較早,當今的樂清植物物種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李振南的平日調查,樂清的植物種類已遠遠超過1922種。於是李振南還對《樂清植物志》的物種再次進行增補。增補後的樂清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有2437個種與變種(包括重要變型種、引種栽培及歸化植物),隸屬於212科1149屬。這個數據基本代表了樂清植物資源的現狀。
  • 樂清留美學生葉子愷拍攝家鄉作畢業答卷
    拍攝現場 中國僑網8月8日電 據浙江省僑聯網站消息,浙江樂清一位赴美留學生決定用自己家鄉作為背景,拍攝電影。今年26歲的葉子愷原來在樂清三中上學,成績非常好。畢業後他選擇到美國深造,讀了三年的傳媒專業,今年上半年快要畢業。
  • 仁懷小夥兩次騎行去拉薩,歷時60天行程1萬多公裡!第三次騎行本月底...
    王成鴻與陝西騎行愛好者張少輝,兩人一起騎行最頻繁,有一次,張少輝突然說:「明年,咋們一起騎行去西藏吧!」王成鴻沒加思索就答應了。隨後,王成鴻查詢了許多關於騎行去西藏的信息,路途中的景點、以及各地風俗民情等。「既然已答應騎友,那就一定要起。」
  • 博物學:「禮失求諸野」的復興之路
    不過在18世紀、19世紀,精通博物學的可不僅僅是 「專業人士」。啟蒙運動思想家讓·雅克·盧梭就熱衷此道,他寫過一本《植物學通信》,對各類植物進行了詳細描述。美國自然主義代表作家梭羅,以《瓦爾登湖》名世,而這本書對自然風物描繪之細緻,足以顯示出梭羅非凡的博物學功底。  這不僅僅是西方傳統,中國古人也往往是「博物高手」——儘管古漢語裡並沒有「博物學」這個術語。
  • 巴西「武痴」樂清拜師學藝 拿下第十四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三項...
    7月14日,在紹興舉行的「魯迅故裡杯」第十四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圓滿落幕,兩天裡,200多支海內外參賽隊伍、超過4000名武林健兒以武會友。在此次比賽中,樂清各代表隊戰績頗豐,其中,來自樂清市華夏武術俱樂部的愛德華,這名來自巴西的小夥一戰成名,一舉奪得了螳螂拳、雙手劍、少林棍三個項目的冠軍,給現場評委及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 這位樂清小夥與「鋼琴王子」 同臺全球巡演 
    今年8月3日-5日在瀋陽、長春、哈爾濱舉辦的理察·克萊德曼全球巡演裡,樂清青年鄭水疊應理察·克萊德曼之邀同臺演奏,用一曲蕭邦的《夜曲》(Op.9Nr.2)令觀眾如痴如醉,也令「鋼琴王子」豎起大拇指。今年20歲的鄭水疊是樂清柳市七裡港人,目前為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大一學生,師從張志瑋老師。他與鋼琴結緣的故事,要追溯到20年前。
  • 博物學書單:領略大自然之美
    這部圖文互動的精美之作,是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盛宴,更是一座濃縮的西方博物學歷史舞臺,鳥類博物學的大幕由此亮麗地拉開。這部圖文互動的精美之作,是一場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盛宴,更是一座濃縮的西方博物學歷史舞臺,昆蟲博物學的大幕由此亮麗地拉開。
  • 昆明小夥痴迷養花,養了100多盆花,驚豔全小區
    雲南的氣候四季如春,是我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各種花卉數不勝數。守著這麼好的地裡條件,不養些花草真是太可惜了。生活在雲南省昆明市的一位小夥就特別喜歡養花,不對,應該說痴迷養花。20平米左右的陽臺,居然養了100多盆花,而且個個是精品,四季美如畫卷,驚豔了整個小區。
  • 【田媽媽自然課堂推薦】博物學經典圖書50本
    中國博物學書單研究小組按照一個主題式分類的方法,從植物、動物、生態與環境、荒野、文明多樣性、進化、自然觀察散文和隨筆 7個方面,聯合推薦50本博物學經典圖書,來服務自然愛好者。01.摘自博物學書單小組成員王釗的點評04.《植物的欲望:植物眼中的世界》麥可·波倫(著)關鍵字:植物,欲望,共同進化,人工選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
  • 樂清小夥被世界聯合學院錄取
    虹橋中學高一男生姚任軒,是一名陽光開朗的帥小夥。在他出生時,上天和他開了一個玩笑:他的雙髖關節脫位,歷經6次大手術都失敗,導致肢殘4級。姚任軒沒有抱怨命運不公,而是樂觀向上,興趣廣泛,比同齡孩子更懂事,更努力。
  • 民間智慧丨方言中的博物學
    第二點則是:博物學跟生活密切相關,對於博物學的了解深一分,對生活的理解也同樣會深一分。博物學在各種地方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理解融入人們的生活,從各地不同的關於動植物的方言與諺語中就可以看出來。所以我總結了一些湖南臨湘市(湖南省縣級市,由嶽陽市代管,位於湖南省東北端)習語中的博物學知識,希望能帶給大家帶來方言中博物學的有趣之處。
  • 20歲小夥造雙人座飛機 痴迷造飛機的他讓父母喜憂參半
    20歲小夥造雙人座飛機 痴迷造飛機的他讓父母喜憂參半時間:2019-05-25 21: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歲小夥造雙人座飛機 痴迷造飛機的他讓父母的心情喜憂參半 人類自古以來 就渴望像鳥兒一樣在天空自由飛翔 綿陽江油八一鎮21歲小夥唐海峰 從11歲起就立志造飛機 歷經10
  • 印象樂清:寬容的城市,有最好吃三鮮面,農貿市場豐富但價格小貴
    資料顯示,樂清是中國市場經濟發育最早、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南部柳市地區是中國著名的低壓電器之都,溫臺模式的發源地。這是我很早就知其名的地方,也充滿了神秘與未知。2019年9月自駕路過這裡,但我在樂清只是停留一個晚上和一個早上,眼見很少,耳聽不多,只有點點滴滴的直接印象。
  • 2018上海書展|「西方博物學大系」出版,每一本都是藝術
    擬收西方博物學著作超過一百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王焰介紹,「西方博物學大系」擬收西方有價值的博物學著作超過一百種,時間跨度為15世紀至1919年,作者分布於16個國家,寫作語種有英語、法語、拉丁語、德語、弗萊芒語等,涉及對象包括植物、昆蟲、軟體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鳥類和人類等,西方博物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大備於此編
  • 博物學的歷史:編制殖民帝國中 人與自然的秩序
    林奈後對這一系統進行微調,在兩部決定性的著作中為其最後定型,這兩部著作是《植物哲學》(1751)和《植物種志》(1753)。多虧有了這些著作,歐洲科學才有了標準的植物學命名法,為植物分配屬類的名字,屬類之後是它們的種類,種類之後是將它們與相近類別區分開來必不可少的其他種差。他還為動物和礦物提出了類似的系統。
  • 北京大學出版社推出經典手繪生物圖譜 打造博物學盛宴
    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博物文庫·博物學經典叢書」。叢書首批出版的三種為《休伊森手繪蝶類圖譜》《雷杜德手繪花卉圖譜》《布洛赫手繪魚類圖譜》,均系經典手繪生物圖譜,出自國外博物學大師的手筆,為我們揭開傳世博物學名作的神秘面紗。博物學,即人類與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門學問,指對動物、植物、礦物等所做的宏觀層面的觀察、描述、分類等。
  • 兩90後維吾爾族小夥41天從浙江騎行回烏魯木齊
    沒有騎行經驗,也沒有做過體能訓練,兩名新疆90後小夥愣是從浙江義烏出發,一路騎行,途徑武漢、西安、蘭州、西寧、全程6000多公裡回到老家新疆烏魯木齊市。兩名90後新疆小夥都出生於烏魯木齊市,2012年,很想出去闖一闖的伊力亞爾去浙江義烏,和朋友們合夥做小商品批發生意,2013年,和伊力亞爾想法相似的米爾也趕到浙江義烏,兩人在做生意的過程中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