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見習記者 陳文浩 本報記者 江方方 包華 文/圖
奶瓶刻度不準,竟會影響嬰幼兒的健康?最近,一則新聞讓不少家長驚出一身冷汗。據媒體報導,重慶一名3個月大的女嬰被查出肝功能異常、嚴重貧血、淋巴細胞升高,專家說這與長期吃「刻度有誤」的奶瓶兌出的高濃度奶有直接關聯,最終奶瓶廠家賠償了15萬元。
奶瓶刻度不準,會有哪些危害?昨日,記者採訪了不少醫生,據介紹,奶瓶刻度是家長衝調牛奶時掌握濃度的重要依據,奶瓶刻度誤差太大,可能導致牛奶濃度太高或太低,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不好。
福州市面上銷售的奶瓶,刻度準嗎?記者專門為此走訪了福州多家超市、母嬰用品店,購買了多個品牌的奶瓶進行實驗。通過與化學量筒比對,記者發現,這些奶瓶的刻度也存在或大或小的誤差。
長期喝高濃度奶會影響胃腸腎臟
奶瓶刻度不準,衝調出的牛奶濃度太高或太低,會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哪些不良影響?昨日,記者採訪了省婦幼保健院的劉暉副主任。她介紹,奶瓶刻度是家長衝調牛奶時掌握濃度的重要依據,如果刻度不準,家長會掌握不好牛奶的濃度以及嬰幼兒的奶量。
「不少人認為『衝調牛奶越濃越有營養』,這是誤區。」劉醫生說,長期喝高濃度奶,會使幼兒血管壁壓力增加,嚴重時會影響胃腸、腎臟發育。當然,長期喝濃度太低的牛奶,也不行,由於蛋白質含量不足,會導致嬰幼兒營養不良。
此外,劉醫生還提醒,衝調牛奶時,水溫也很關鍵,最適宜的水溫是40℃左右,「用開水衝調牛奶,會導致牛奶中的乳清蛋白產生凝塊,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
福州不少家長沒把刻度當回事
奶瓶刻度很重要,但不少家長卻沒放在心上。記者昨日採訪了不少準備購買奶瓶的家長,大部分家長沒有認識到奶瓶刻度的重要性。很多家長表示,他們在購買奶瓶時,一般只考慮奶瓶的質量,比如用的玻璃、塑膠好不好等,對刻度不太在意。
一位姓林的媽媽說,她覺得,刻度只是一個參考,衝奶時水多一點少一點沒太大關係。
還有一位陳媽媽,對奶瓶上的刻度深信不疑,「奶瓶上的刻度怎麼會有誤,刻度不準,還敢印在奶瓶上?」
【實驗】市面上不少奶瓶刻度有誤
昨天,記者走訪了福州市區十多家超市與母嬰用品店,發現市面上銷售的奶瓶品牌、款式很多。這些奶瓶,有的刻度是印上去的,遇水很容易褪色;有的奶瓶是曲線造型,售貨員都不敢保證奶瓶刻度的準確性。
為驗證奶瓶刻度是否準確,記者購買了三個不同品牌的奶瓶,分別用化學量筒進行測量:1號奶瓶是寬口徑異形瓶,口徑為5cm,最寬處為8cm,是典型的兩頭大、中間小的曲線造型;2號瓶是一般口徑的直身瓶,口徑為2.5cm,流線型設計;3號瓶是寬口徑直身瓶,口徑為5cm。
記者用化學量筒量出60ml、90ml、150ml、200ml四種分量的白色溶液,分別倒入三款奶瓶中進行比對,實驗結果顯示:1號奶瓶的4個刻度都有2~4ml不等的誤差;2號奶瓶誤差較小,只有200ml的刻度,誤差1ml;3號奶瓶裝60ml的溶液還較為準確,但隨著溶液增加,刻度誤差變大,最大誤差達到2ml。
【調查】奶瓶刻度沒有國家規範
昨天,記者以批發商身份致電廈門一家生產奶瓶的廠家負責人,諮詢刻度問題。該廠家負責人表示,他對奶瓶刻度出現誤差「見怪不怪」。
該負責人坦言,部分企業設計、生產奶瓶時,忽視了刻度的準確性。實際生產中,也有客觀情況導致奶瓶有誤差,比如,玻璃奶瓶上打刻度不太好打,很容易印偏。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奶瓶與電錶、水錶這一類的計量器具不同,它雖然有刻度,但只屬於一般容器,沒有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中,因此,奶瓶刻度需要多準,沒有國家規範,不屬於國家監管的範圍。
對此,不少家長呼籲,望有關部門重視,早日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奶瓶刻度做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