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法國通俗哲學書之一,值得一讀

2020-12-11 書評我是認真的

這本書是法國通俗哲學書籍之一,以暖色調示人,給人慢慢悠悠之感。書是方便放進口袋的,整整8萬字的篇幅,濃縮了27本哲學著作的精華。讓我拍案直呼不過癮。為何我們要學點哲學,我以為在於看到赤裸裸的自己。如果我不看不也過得好好的嗎?的確,但你真的不想看嗎?自己的不想,別人的你也別想看到。這裡的赤裸裸,更多的是本能的自己。希臘神話中,獵人那耳客索斯,在清泉前捧水喝,見水中有美容看他,極美,無人可比,那耳客索斯幾次想要擁抱,觸摸水面,水影均消逝。他只好守在水邊默視,決心不撫、不擁、不吻,永默視水中美容,憔悴而死。維納斯憐其身死,變其為水仙花,佇立水中。

木心先生說過:將宗教作宗教來信,就迷惑了;將哲學作哲學來研究,就學究了,將藝術作藝術來玩弄,就玩世不恭了。原因在於太直接了,是人的自我強求,像那耳客索斯要親水中倒影一樣,一兩次失敗之後,不再侵犯自我,滿足於距離,純乎求觀照。的確,我們是時常要觀照下自身的,觀照的目的不再觸摸水中倩影,而在默默注視,欣賞他。這就是哲學的美妙之處,也是哲學這一門學科,存在在這世界上的意義之一,也是我喜歡讀哲學的原因,其實哲學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晦澀難懂。它就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你理解成空虛也可,港片《門徒》,緝毒警察吳彥祖說道:「我不明白人為什麼要吸毒,但我現在知道比吸毒更可怕的是空虛。」哲學就是讓我們看見自己,洞見空虛的途徑之一,它構建的是方法,可能你讀一輩子哲學書,也尋不到結果,也賺不到1毛錢,但你可以擁有一個清晰的精神世界,這是一種高級的享受過程。讓我們進行一場形而上的暢想。

時間是什麼?電影《狗十三》講述了十三歲女主李玩,在中國原生家庭成長的叛逆之路,在我看來李玩是無暇混沌的理想代表,他的家庭則是俗世功利的典型,二者交融,叛逆很快被成長徵服。她幻想:在平行世界中,包含我所有可能的集合。可能在宇宙中確實存在無數個我,無數種可能。這就是人們對時間的內在丈量標準,總是想支配時間,以顯示強大的自我。你著急時,為何感覺時間過得慢,那是因為被鐘錶即物理丈量的時間,不符合你內心度日如年的感受。你主觀時間的加速,讓你以為時鐘變慢了。

我們可以很容易丈量空間,比如:10支鋼筆長等於1張桌子長,2隻鋼筆等於一個筆盒。空間的丈量可以尋找參照物。但如何比較2段時間的長短?我們靠鐘錶空間的運動,即時間的空間化。從古到今,我們都以空間為標尺丈量時間,日出日落也是此,到了現代我們不斷追求著時間的精準,它提高了效率。卻給每個個人帶來不少懊惱。

我們經常會把一件事情拖到明天來辦,這是我們常說的拖延症,其實這是你對外在時間的抗拒,你不想做這件事。但幻想著明天,能夠完成。卻又明日復明日,顯示出自己對時間的掌控能力。然而你還是得回歸到現實,又不得不向客觀時間妥協。這就是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的撕裂。

我們經常說活在當下。的確,對於我們說只存在一個時間就是現在。有人說:不對,是過去現在和未來三種。其實這三種區分取決於你對時間的態度,過去的存在只是因為我能夠通過回憶與之發生聯繫,未在的存在只是因為我能夠通過期待來設想它,現在的存在只是因為我的注意力和他發生了聯繫。就像笛卡爾說的:「我思故我在。」時間是相對於特定客體來說的。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軸,更有自己感知時間的能力。你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是有時差的,甚至度量方法都不一樣。我們究竟該以哪個時間標尺為標準呢?

此時,我蹦出來一個想法:是否40歲生命就一定比60歲的短?這裡所謂的短是時鐘的擺動,即以空間為標尺衡量的,正是引入了強大而統一的客觀時間標準,我們才認為40歲的壽命更短,其實我們對時間的恐懼很多時候來自於此,有時是被客觀時間綁架了的。如果考慮個人的主觀時間標尺?又會如何?如果問終年35歲的天才莫扎特,他活了多久,他可能回答他活了幾個世紀。

所以筆者一直覺得,結果不重要,因為我們享受了過程之美,通俗講:贏得時間就是讓生命充實些,構建一個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豐富到能夠包容你感官輸入的所謂客觀世界,而非為客觀世界所奴役。恐怕這就是所謂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吧。最後希望如果對於哲學有些興趣的同學可以好好看看這本書,值得一讀。對染你對生命和時間,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關焦點

  • 最近讀的書,《中國哲學簡史》……
    曾經買了不少書,可大部分至今都完好的擺在那裡,有的甚至連塑料封都沒打開,實在是覺得歉疚,終於有閒暇時間了,而且現在看書可以不從功利出發,只從喜好出發,從前買的《如何提高》、《職場秘籍》及雞湯類的書等都可以pass了。第一本先說下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大概買了有十幾年了,封皮都有些滄桑感了。
  • 哲學很難懂?7本簡單有趣的哲學入門書推薦!
    今天就分享幾本簡單有趣,且豆瓣評分都在9分左右的哲學入門書。讀了它們,你可能就不會覺得哲學有那麼那麼難了。《驚呆了,哲學這麼好》用500幅粉紅小插圖,說透72位哲學家、210個哲學概念、2600年西方哲學史,讓哲學變得萌萌噠。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只有正確了解真、善、美,靈魂才能變得出色。
  • 你第一次讀哲學書的經驗大概是怎樣的?
    你第一次讀哲學書的經驗大概是怎樣的?鼓足勇氣開始,緊皺眉頭推進,攥緊拳頭繼續,終於……讀到一半睡著?不管你讀的是西哲還是馬哲,似乎刻板的哲學教育路徑一直在告訴我們:哲學就是最高級的學科,它是文科的頂峰,是那個將與物理學數學在人類智力高峰上交匯的學科。普通人怎麼能學得懂哲學呢?
  • 暑假孩子看的哲學類圖書怎麼選?秘訣都在這裡!(附推薦書)
    看哲學書對孩子成長有怎樣的影響呢?01讀哲學,埋下思考的種子我們大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學家。提問和思考是孩子的天性,使得他們有了哲學思辨的能力。我們和孩子讀這些書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就是這些書也是我們成人了解孩子的一個窗口。長時間來,很多的中國父母都不了解孩子的主體性,認為孩子就是幼稚無知,需要成年人的強力介入。殊不知,孩子的世界,正是一個奇妙的世界,需要我們以俯身謙卑地去接觸才能進入呢。
  • 【好書推薦】2015年值得一讀的書——人文社科篇
    2015年已經來到,2014年有哪些書是你想讀,卻一直沒機會讀,或者是你錯過的呢?2015讓我們一起閱讀起來吧。《明亮的對話》徐賁本書是國內首部系統論述公共說理的著作,實踐性與人文性兼備,是培養有效思維、學習理性話語的啟蒙讀本。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起碼的公共話語理性和公共交往倫理,在這個社會艱難轉型的時刻,是我們最需要的知識和教養。
  • 「哲學」「活在」法國
    原載《哲學研究》2001年03期 作者:葉秀山杜君小真早年就學於法語學校,後來長期在法國學習,回國後仍經常來往於中法文化交流的旅途之中,而任教於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專門從事法國哲學的研究、教學和翻譯工作,研究法國哲學,已經是她終身的事業了;國內學界曾經有點冷寂的「法國哲學」研究領域,逐漸繁華起來
  • 哲學史都不讀,哲學如何入門?!
    我既非科班出身,也沒讀幾本哲學著作,如何給哲學的讀者們推薦靠譜的書單呢?所以,讓我推薦哲學入門必讀書籍,我是很難為情的。但同時又感到,作為一名哲學發燒友,無書分享也說不過去。所以工作之餘,我開始四處搜查流行的哲學入門書籍,同時根據自己的判斷整理出一份僅代表個人的哲學入門書單。限於篇幅,本文著重談哲學史書單。
  • 每個孩子都有必要讀些哲學書
    伯瑞尼弗其他優秀的哲學繪本和圖書,如《人類的信仰》《人類的善與惡》《我與世界面對面》《生活的意義》《愛與友誼》《妞妞眼中的真相》《妞妞眼中的幸福》等都值得一看。通觀整套書,作者只提出了問題,沒有長篇大段地解讀,也沒有給出標準答案,但卻輕鬆引導讀者通過自問、思考、自答,自己去領悟與判斷,形成自己對善與惡、人性、智慧,幸福等的直觀理解,且還培養和鍛鍊了孩子的思辨能力。這是很神奇的。當然,書中的插圖、輕鬆幽默的風格,對孩子理解內容幫助很大。這是一套值得反覆品讀的書。
  • 噹噹大促折上折|兒童哲學書上了教育部書單, 精選3-14歲60套哲學讀本, 埋下思考的種子!
    在歐美各國,兒童哲學教育已經相當普及,在法國,哲學課是中國法國中學生的必修課,而哲學科目考試例如法國統一的全國中學會考。這可能也是為什麼國內引進版的兒童書籍多來源於法國。讓正在懂事的孩子學會思考這套被譽為「2015年最具思想深度的兒童讀物之一」的兒童哲學是朋友留給我的。
  • 《越讀者》為什麼要讀哲學?
    這篇文章是《越讀者》第四章中的內容,郝明義的Blog上也分享過這章的內容,不管你是否看過,經典的文章總是值得多重複幾遍的。因此,如果想要透過閱讀,能夠幫助理性思考,沒有比哲學更適合的了。由於哲學和詩一樣,是被廟堂化的代表,高高在上,所以很容易令一個普通讀者望之卻步。事實上,一個普通讀者,找到一本他需要的哲學書,一點也不難。因為判斷的標準很明白:讀了這個題目的這一本哲學書,是否能夠幫助他在這個題目上思考得更清楚。幫助我們思考得清楚,是哲學存在的目的。沒法幫我們思考清楚的哲學書,是不需要的。
  • 《時間的禮物》這是值得癌症病人一讀的書
    想到病友如此熱情送書,我滿懷感激地強迫自己一次次拿起,又被本中晦澀難懂的圖標望而卻步,一次次無奈地放下。(為自己不想動腦找藉口。)這周,我下定決心克服這種畏難情緒,從我最喜歡的章節看起。沒想到靜下心來以後,花了一周的時間終於把這本書磕磕絆絆地啃完了。
  • 傅雷給兒子的必讀好書,為什麼值得每個人讀一讀?
    妻子朱梅馥看了心疼,在信裡告誡兒子,要認真讀爸爸寫的那些文字,他一定是認為你非讀不可,不然也不會這樣違背醫生的囑託。(這段故事,後來也被收錄在家喻戶曉的那本《傅雷家書》中。)傅雷抄給兒子的,是什麼書?又為什麼讓兒子一定讀一讀?
  • 吉林大學哲學系學長開書單:十大通俗易懂哲學書籍
    這本書是我親愛的李大強老師的作品啊,哲學教授給廣大人民群眾寫的邏輯學通俗讀物。你知道郭靖和黃蓉,在桃花島遇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情嗎?你知道馮默風撒謊了沒有?梅超風是怎麼逃出桃花島的??2008年我聽吉林大學張盾老師(他是歷史學碩士哲學博士,吉林大學博士生導師)給本科生講《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時,列出來的一大串書單。他推薦的最後一本書就是《愛的藝術》。我記得他當時說,別的書可以不看,但這本書很薄還很有意思,一定要看。
  • 哲學書到底怎麼讀丨②
    >哲學書到底怎麼讀丨①文/莫裡斯在上半部分的文章中,我通過「哲學著作不是商品」這個主張入手,介紹了哲學實踐是什麼的問題。 就拿上一篇文章的例子說,有人說「讀哲學是浪費時間」,這好像構成了對「讀哲學沒有價值」的一種論證。然後他就開始進一步地想,讀哲學書確實需要花很多時間,可見是一種浪費。 但他其實想說的是,「讀哲學本身沒有價值」,而對於沒有價值的事情,花一秒鐘自然都是浪費時間——因為(預先假設了)沒有價值,所以沒有價值,是典型的循環論證。
  • 《中國哲學簡史》:一本人人都應看看的書
    一經出版,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超級入門書。先後被譯為法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本書沒有中文版。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有馮先生的學生,我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塗又光先生翻譯的中文稿版本出版。譯文經過了馮友蘭先生的親自指導,翻譯流暢,語言簡潔明了,將複雜的哲學理論用白話文講得清楚明白。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 ——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一  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是哲學專業教育的重要環節 我於2003 - 2014年在法國裡昂三大哲學系學習哲學,從本科讀到博士,一路走來痛並快樂著,不必累述。「法國大學的哲學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法國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我國不同,以哲學專業為例,高等師範學院與大學在教育理念和目的上有極大的差異。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一.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是哲學專業教育的重要環節我於2003年至2014年在法國裡昂三大哲學系學習哲學,從本科讀到博士,一路走來痛並快樂著,不必累述。「法國大學的哲學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法國的高等教育制度和我國不同,以哲學專業為例,高等師範學院與大學在教育理念和目的上有極大的差異。
  • 《蘇菲的世界》:一本你值得入手的啟蒙哲學書
    蘇菲的世界《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文學性很強的哲學書,準確地說應該是一本哲學長篇小說。它主要講述了蘇菲在不斷收到神秘人的來信後,開始產生的對哲學的興趣及思考,從遠古時期到今日再到未來。文章主要以書信的形式展開,而書信則主要以上課的方式進行。他們學習了歷代著名哲學家的思考,討論了他們的經歷和遭遇,好似慢放的電影鏡頭,帶著觀眾從最古老的哲學角度切入,看世界的演變與進化。
  • 普通人為什麼要讀哲學?
    馮友蘭先生的女兒宗璞曾讚嘆它融會貫通了馮先生哲學史方面的研究成績和哲學體系的思想,因而是一本出神入化的書。該書視界高遠、貫通古今、脈絡清晰,書中深入淺出的敘述彰顯馮先生深厚的學術功底,多位文化名人均評價「無第二人能做到」。 該書一經出版立即成為西方人了解和學習中國哲學的超級入門書,在世界各地共有30多種譯本,享譽海內外,暢銷70餘年銷量高達數百萬冊。
  • 大家都不願意讀關於哲學的書,為什麼這本哲學的書深深吸引著你?
    每當夜深人靜時,你有沒有想起拿出一本書?沒有秉燭夜讀,也不用費勁心力,翻上幾頁紙,今晚你就會進入書裡的夢。題外話了,可能這時候大多數人還在想著到底是什麼書可以讓人讀進關於哲學的話題。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蘇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