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ter投資邏輯之二

2021-02-28 裡查德不是米勒

上一篇文章發了之後,很多人說「奶」的痕跡太重了,好項目就說好項目就完了,為什麼要說是百倍幣。Suterusu也不是做預言機的,為啥對標Chainlink。

的確,這裡要強調並且糾正一下,Suter是做隱私保護的,跟Chainlink並不一樣,我起題目主要是做一個比喻而已,這裡首先對被上一期題目誤導的用戶表示抱歉,錯過上期文章的請看《 Suter,下一個Chainlink一樣的百倍幣。 

對以上的說法,筆者作為目前Suter的幾十個主挖礦節點之一, 有7位數投資都在裡面挖礦,我豈有不奶的道理?

但是我更在乎不是要奶某個項目,而且想通過Suterusu,跟大家分析討論區塊鏈的投資邏輯。 

因為相信 所以看見

因為認知很重要。你不投資項目,或者不認可區塊鏈行業,但是你無法否認區塊鏈行業的技術創新,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

無數個正在發生的事實讓你無法忽視區塊鏈加密技術帶來的潛在變革,這跟15年無視電動車,10年無視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發展,06年無視地產是一樣的道理。不一樣的是,電動車、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產業的發展,跟普通老百姓沒什麼關係,那是機構投資人和創業者的事情,大多數普通(哪怕是合格)投資人無法在早期投資到一個有潛力的技術和創業項目中去。

地產的的確確是大的國運,在筆者看來是一次財富再分配的機會,抓住地產紅利的人享受到了整個大環境發展的好處。(對應幣圈的比喻,比如沒有參與任何Binance的IEO或者Launchpad,但是堅持持有BNB也會一路在漲幅中收益;比如沒有參與那些暴漲的Defi項目,但是堅持持有以太坊也會因為基本面利好,大賺一筆)。我首先講清楚,區塊鏈行業及其技術創新為什麼是無法逆轉的未來大勢。

 

Twitter最近被Hack,最近鬧的很大,從川普到馬斯克到Kanye West的Twitter全面淪陷,Twitter的安全顧問扛不住火線辭職。今天你看到的中心化數據體系,百億千億美金的投入,萬億美金的生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堅不可摧,一個網絡攻擊就會讓整個系統癱瘓。中心化系統在攻擊面前並沒有展現出堅韌性,而是暴露了脆弱性。

你或許覺得:數據可以修復,資金可以追回,犯罪分子可以跨過通緝繩之以法,甚至用戶也許也可以得到賠償。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你無法相信任何一種中介,手機裡面所有的APP都在監聽你的一舉一動。(Facebook的Mark Zuckburg都是把自己的手機和電腦的攝像頭和話筒用膠布貼住的,怕被監聽)

你發出去的受保護的信息時時刻刻被讀取和分析,你的帳號和密碼隱私安全也在高級的黑客和程序面前如明文一般,像Twitter這樣世界級的安全中心都輕易淪陷,其他的APP你還信的過嗎?

手機你信得過嗎,汽車的作業系統你信得過嗎?目前的答案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說,信不過,但是不的不信,因為沒有其他選擇 – 你卸載了攜程還有新的「攜程」,你卸載了Twitter還有其他的「Twitter」。

怎麼迭代在目前中心化的數據世界裡面都一樣,每個數據擁有者都是規則和制度的制訂者,他們有能力去變更和調取,數據不是用戶的數據,也談不上絕對的保護和隱私可言。

先說結論,絕大多數創新都是來自於邊緣創新,慢慢成為主流 – 區塊鏈先會從交易發生,然後在數據保護領域成為行業最最重要的協議率先被巨頭使用,重構整個數字世界格局。

誕生於omni帳本,目前生命時長才四歲不到的USDT---目前的發行總量是100億美金;目前在erc20的網絡中每天轉帳量最大的就是USDT,這個1:1鉚釘美元的數字貨幣目前是整個區塊鏈網絡中,交易量最大的最常用的應用之一。

3年共計100億的總發行量,這個數字你可能沒概念。舉個例子,花旗銀行現金總量是200億美金,總市值是1000億美金。只比較現金資產,數字貨幣市場的體量已經不能小看了。

而且這個數字背後可以有10x,100x,1000x的想像空間。大家並沒有不相信背後的發行方,因為區塊鏈技術的存在,大家不會將USDT兌換成美金,反而仍然存成USDT放在帳戶中去購買數字資產,去轉帳,去交易。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帶來的極低的信任成本,轉化成餓了極低的吸儲成本,我敢說如果花旗銀行把自己的帳本上鏈,肯定現金要比現在大上無數倍,在資產的安全面前,所謂的用戶忠誠度和積分生態都不堪一擊。 

僅僅是存儲、轉帳,相信資金的流動過程的安全性,或者是區塊鏈技術應用帶來的一個範例,但是就是因為這個,BTC從幾毛錢漲到了10w人民幣一枚。

雖然每天都在產出但總量恆定,總有停產的一天。與BTC宣傳的通縮模型,類比房地產,一直再開發,不像BTC一直宣傳的通縮模型,但是房子卻一直漲價。這是因為需求遠大於供給。

那BTC一直漲價對於btc的需求是什麼呢?我想本質上並不是btc本身,作為數字黃金的概念也是給炒作和想要投機暴富的人去看的。

本質上還是還是大家對區塊鏈技術的信仰,作為第一個區塊鏈技術的應用,btc承載了很多很多人對這個技術能夠普及的信仰。

如果不遠的將來,區塊鏈技術成為了所有的行業技術基礎。每個人都在用USDT或者DECP的時候,那麼是不是每個人都會買一個BTC呢。至於什麼價格真的無所謂,無論是炫耀、還是傳世還是懷念,我想這才是中本聰點燃的星星之火,打開的「潘多拉的盒子」的意義。BTC的意義不在於BTC本身,在於BTC背後的區塊鏈技術。

始於交易,發展於數據保護 – 回到之前那篇奶Suter的文章,今天你在網絡世界裡都是可以包裝的,照片可以P,數據可以加密,這些只是針對和你同等的用戶。

但是你對這個網絡的運營者還是一絲不掛,大家肯定覺得不穿衣服就出門是精神病,但是現在正在網絡上的你,如果有選擇,我想你還是要穿上衣服的吧,起碼有穿衣服的權利。

而Suterusu的日語意思,就是隱身衣,是更牛逼的衣服,讓你自己能夠保護自己。

自律給你自由這句流行語,應該改為「Suter給你自由」。我們認為在未來的3-5年,區塊鏈技術一定會成為網絡世界標配,要不馬雲爸爸也不會命名螞蟻鏈,他一定是先於其他人認識到了這個危險和機會。

隱私不應該是一種選擇,應該是一個權利,用戶有保障自己所有數據的權利,在授權的情況下讀取,而不是一個被迫要挾的窗口要進入下一步只能點擊同意。 

扯完了上面的大背景,下面的內容我只講一個事情:為什麼Suter能夠成為網絡技術的底層標配?

還是這張圖,大家看一下目前Suter在行業中的定位:智能合約層的隱私保護


Suter的定位決定了他並不是一個純應用型的項目,無論是即將上線的Suter Trade(對標Synthetix,未來升級為隱私Dex)還是路線圖未來2個月上線的混幣網絡Suter Mixer,都只是看得見的冰山一角。

Suter真正的核心還是數據層和智能合約層的隱私,http協議對你來說透明,但不影響你使用網絡;你沒有真實看到smtp你也在用郵箱。

而Suter目前跟9個公鏈的合作(新加入的是韓國最大的公鏈之一,號稱韓國的EOS的Fantom,見Fantom的官宣)

你可以想見,在未來的數月,對於區塊鏈世界的主流公鏈來說,Suterusu一定是隱私智能合約的首要選擇。我們在這裡不提技術細節,上一篇文章有詳細講,我在反覆表達的一個事實:Defi+隱私肯定是下一個階段被追逐的投資主題。而Suter一直以來就在這個賽道上耕耘,例如Suter Mixer會包括以太坊交易隱私,也會覆蓋USDT的交易隱私等等。

這些也只是未來一小段時間內看得見的,重要的還是在未來的3-5年裡,區塊鏈還剩下什麼?Suter能不能成為Twitter底層協議被應用?專利有國界,但是技術和代碼沒有。今天btc是無國界的,未來Suter也是,全世界的網絡都在使用Chainlink的一天你已經看到了,Google、Oracle、AWS都在適配Chainlink這個區塊鏈的預言機技術。而且chainlink是有幣區塊鏈。下一個這樣大規模應用的會是誰?我相信是Suter。

7月底,Suter成為Bittrex中國首站ama的合作項目,Suter被Bittrex選中登陸了前十的交易所。Bittrex global的副總裁Chris Sinkey在活動中也反覆稱讚了Suter的技術實力和社區建設。

最後,援引之前文章最後的一段話:

 

Suter不是Chainlink,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感覺是Chainlink,共識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需要技術的迭代,升級,幣價的跌宕起伏過程中的沉澱,當然所有人都期待暴漲,沒有人喜歡橫盤,但是當年的錯誤不應該再犯,否則自己就是一個超級大sb了,錯過兩次Chainlink。

Suter也許不會暴漲,但是是真正有原創技術zk-consnark的好項目,作為隱私插件不斷的跟公鏈和dapp合作就是他的基本面和價值主張,在未來的各個Defi和dapp場景中你應該也會看到Suter的身影,說不定哪一天也會有一個手機端冒出來關於Suter的新聞,讓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記住Suter這幾個字。

我想到了當年跟Chainlink的CEO對話的場景,這裡我想說,Big shout out to Suter team, 還是堅持技術,守正出奇,做好自己,當你為用戶和合作夥伴提供了無法替代的價值的時候,什麼都會來,加油,Suter衝衝衝!!!

利益相關,本文作者Richard

Betterbit基金創始人

前FBG合伙人

Suter投資人&基金會顧問

相關焦點

  • 投資的秘密之底層邏輯
    關於投資系列的文章也陸陸續續寫了不少了,一直想寫一些投資之外的,思維上的心得,因為根據我的經驗以及一路走來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我深刻體會到思維上的一些認知的重要性遠遠大於一大堆投資上的巧計。從權重上來說,底層思維邏輯佔的權重我個人認為至少佔75%以上,其實我想說85%以上的。雖然我一直認為我們所有在學的,想學的都應該對自己有用,要有實用的價值,或者說能落地,但其實這些學到的東西都是表象,而不是真相,真相是我們的底層邏輯,底層邏輯通俗來說,就是我們認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們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
  • 閒來札記:扭住投資中的根本邏輯
    來源:雪球拿不住好股,可能是很多人投資中的一大痛點。為什麼明明是個好股卻長期拿不住呢?這其間可能有投資理念的原因,有人性弱點難以克服的原因,還有對所投資的企業深刻理解不夠的原因。簡言之,我認為是「兩關」沒有過好,一是市場波動關,二是對企業的商業洞察關。
  • 華爾街之王蘇世民的投資邏輯:一套理念貫穿於每一次交易
    要聞 華爾街之王蘇世民的投資邏輯:一套理念貫穿於每一次交易 2020年5月10日 07:56:10 36氪本文來自 「36氪」。華爾街之王的投資邏輯:一套理念貫穿於每一次交易1980年,《紐約時報》稱蘇世民「很可能是新一代投行家中最誠實的一位」;1984年,蘇世民急流勇進賣掉擁有125年歷史的華爾街巨擘——雷曼兄弟;1985年,40萬美元建立的黑石集團舉步維艱;1997年,黑石集團第三隻投資基金達到4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大私募股權基金;
  • 隆基股份投資邏輯分析,一家之言,謹慎參考
    從投資角度來看,光伏標的目前在市場上不多,稀缺就是價值的最好的典範。而光伏板塊龍頭隆基股份在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隆基股份的持有邏輯,這也是個人的一點思考。1、細分行業:全球最大的光伏產業龍頭。2、持續性的利好:在整個新能源產業鏈中,光伏產業被列為未來全球最主要的能源。3、確定性的收益增長:光伏太陽能風口。
  • 菲利普·費雪的投資邏輯(2)
    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巴菲特之道》第2章:沃倫·巴菲特的教育,本章講的是即便是擁有驚人智力的巴菲特,也不可能越過受教育的學習階段。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沃倫·巴菲特在投資哲學上的教育源自三個人物的心智結合:班傑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費雪、查理·芒格。下面讓我們開始吧。
  • 高等教育的投資與併購邏輯
    編者薦語:高等教育的投資與併購邏輯。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高等教育的容量以及現有的政策;高等教育的發展策略;高等教育的併購思路;以及高等教育集團的投資邏輯。以下文章來源於教研匯 ,作者教研匯服務。部分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圖。
  • 疫情不阻隔投資 堅定投向硬科技(一) 創東方完成對博維邏輯的投資
    與此同時,創東方堅定推進既定的硬科技投資戰略,通過線上流程辦公,在疫情防控期間,節後復工第一天,為科創企業注入急需的發展資金。上海博維邏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是創東方2020年春節後完成的第一個投資項目。也許是好事多磨,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項目投資如期完成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 《從1萬到1億:證券投資底層邏輯》新書在京發布
    2018年8月19日,《從1萬到1億:證券投資底層邏輯》首次新書分享會在1898cafe大講堂成功舉行。他的理論來自實戰,集各家之長又自成體系,兼具思想性和實用性,曾在《中國證券報》《期貨日報》等主流財經媒體上發表過大量文論,所著《從1萬到1億:證券期貨之老鬼真言》自2013年出版後廣受讚譽,已重印十次,成為投資經典;另著有《撤單:一個操盤手的這二十年》《股災簡史》等作品。  北京時代光華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文釗首先致辭。
  • 君聯資本王超:投資金融科技的邏輯
    君聯資本執行董事王超從網際網路金融的成長周期、投資關注點以及監管環境等角度解析了金融科技的投資邏輯。 從投資的角度講,尤其是投一些創新或者一些成長比較快的企業,正常的投入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是背後的邏輯是要建立非常核心的能力和競爭力。核心能力是未來的護城河,是未來跑贏長跑的關鍵。如果說花錢只是為了解決一時的問題,那麼在未來真正業務發展和對應的現金流預期可能不是那麼匹配。
  • 高瓴資本全球K12教育賽道和投資邏輯(一)
    高瓴資本全球醫療賽道和投資邏輯(一)高瓴資本全球醫療賽道和投資邏輯(二)高瓴資本又進了一個新賽道今天高瓴資本悄悄潛伏進一家行業龍頭高瓴資本在醫療方面的投資非常優秀,收益遠遠跑贏指數,最近高瓴資本建倉的骨科賽道港股公司  愛康醫療 (HK:01789)的時候股價只有7港幣,如果投資者跟隨高瓴資本建倉,現在已經有27%的收益,
  • 投資42家家居企業的投資邏輯是什麼?紅星美凱龍副總裁李秀秀透露
    最近,關於家居賣場的重磅新聞不少,最「爆炸」的,無外乎紅星美凱龍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投資。紅星是行業的重要平臺型企業,也在大量投資家居行業內企業,像歐派、詩尼曼,三維家、紫光智能、德施曼智能鎖等。在業內,紅星的投資是最積極的,也是最成功的。紅星美凱龍投資行業的邏輯是什麼,投資的邊界是什麼?
  • 天神娛樂創始人朱曄:泛娛樂投資布局的邏輯與思考
    6月25日上午,由億歐主辦,車來車往、微鏈協辦的2016中國網際網路+創業創新大會暨文創體育+創業創新高峰論壇在北京索菲特大酒店成功召開,天神娛樂創始人朱曄針對泛娛樂投資布局的邏輯與思考進行了演講分享。
  • P2P的十大錯誤投資邏輯
    3、覺得自己投資的平颱風險高,其他不太了解的平臺反而覺得安全這種定向思維,是隨著投資人投資網貸一定時間,積累了一定經驗後,對自己投資的平臺了解逐漸深入後,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開始正視投資平臺的問題而造成的。
  • 青山資本創始人張野:消費品投資中的溢價邏輯
    青山資本,中國一線天使投資機構,一直專注於消費、TMT領域。作為最早關注消費領域的天使投資機構,青山目前已成為消費領域天使投資的行業領先者。 成立至今,青山資本已投資找靚機、優客工場、馭勢科技、本來生活、小贏科技等眾多明星項目,保持著極高的投資成功率。
  • 博維邏輯完成Pre-A輪融資,由創東方投資
    投中網2月25日消息 博維邏輯於近期完成由創東方投資的Pre-A輪融資。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博維邏輯是一家先進存儲器晶片設計公司,專注於非易失性高速存儲架構和相關系列晶片的開發設計。在國家大基金和眾多社會資本的努力下,國產DRAM、NAND flash、Nor flash企業在一二級市場已相繼得到大筆投資,其他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存儲階段的投資也值得關注。而博維邏輯有核心技術,團隊經驗豐富,有較高的產品壁壘,創東方看好博維邏輯的未來發展。
  • 李開復投資邏輯:6年三級跳
    創新工場目標成為中國最好早期投資機構之一,甚至成為世界最好早期投資機構之一。」那麼在創業早期死亡率高於99%的早期投資中,拿到這樣的成績,創新工場的投資邏輯和保駕秘訣是什麼呢?縱橫合力的產業鏈式投資創新工場是一家有特色的風險投資機構,因為除了投資,創新工場是國內最早,也是在國際上領先提出「投資+孵化」的運營模式的服務型投資機構,而今這樣的模式在各個基金學習應用。在投資上,創新工場一直堅持產業鏈式的投資,這點在09年開始的安卓生態體系的布局上可以很好地觀察到。
  • A股投資邏輯:股民學會了「PSY心理線」,簡直是錦上添花!
    股票的上漲動機=股票投資邏輯有時候投資就是這樣很有意思的事情,交易很像我們玩的解密遊戲,財務報表就像是精彩的偵探小說。比如說消息面和基本面有上漲動機出現的時候,如果技術面也走的好看,那麼會漲的更好,反之會跌的更慘怎麼在實戰中運用投資邏輯?這個很簡單,你每次交易之前都需要想清楚,你投資這個企業的邏輯是什麼?也就是理由是什麼?
  • 還是基本投資邏輯?
    而我們細數李嘉誠這幾十年來的投資邏輯,他是真的想「跑」?還是只是遵從一個生意人最基本的投資邏輯?因「逆向投資」而崛起任何生意的成敗,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要素,李嘉誠的資本運作也不例外。李嘉誠的崛起,首先在於對時機的把握,在「逆向思維」的指引下,進入價值低估行業。
  • 半導體研發商博維邏輯獲創東方Pre-A輪投資
    【獵雲網北京】2月25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半導體研發商博維邏輯獲得創東方的Pre-A輪投資。創東方投資認為,國產自主的高端存儲晶片長期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是自給率最低的晶片種類之一。在國家大基金和眾多社會資本的努力下,國產DRAM、NAND flash、Nor flash企業在一二級市場已相繼得到大筆投資,其他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存儲階段的投資也值得關注。而博維邏輯有核心技術,團隊經驗豐富,有較高的產品壁壘,創東方看好博維邏輯的未來發展。
  • 聊聊邏輯:建立正確的投資框架才能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之第一篇
    來源:雪球個人思考備忘錄投資和管理,研發,學習一樣。正確的思維是建立自上而下的投資框架,填充知識點,讓整個交易系統體系化,且每一個末梢環節都有更多緯度的論據支撐。這種方式,不一定能帶來高額的投資回報,但是能夠產生穩定的回報,而且系統本身可以不斷被修正,不斷被迭代,投資能力是不斷晉升階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