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電視裡有人出來了」父母以為孩子惡作劇,幾天後發現蹊蹺

2020-11-04 樂觀的媽媽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新聞,有個孩子說看到電視機裡面的人物出來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泡泡的父母經常出差,很少有時間陪泡泡,上學的時候還好說,有老師,放假的時候怎麼辦呢?和大多數父母的選擇一樣,讓電視機陪伴孩子,直到孩子說出了電視機裡面的人出來後,泡泡父母發現事情不對勁了。

孩子總是有稀奇古怪的想法,泡泡的父母剛開始以為這是泡泡自己和他們鬧著玩,或者是看到動畫片裡面的小英雄很喜歡,希望和他們一起玩才這麼說的,可是過了幾天後發現別的孩子如果有這種表現一般都是很開心的樣子,而泡泡卻變得很害怕。當泡泡媽媽問泡泡是怎麼回事,泡泡也不說,就是抱著媽媽不放手,最後泡泡媽媽決定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看

醫生診斷後告訴泡泡媽媽,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害怕電視。為什麼害怕電視呢?泡泡媽媽想不通,醫生解釋到,泡泡是一個很喜歡社交的孩子,他喜歡真人社交,這類小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是最開心的。但是因為你們經常出差,沒時間陪她,孩子就覺得電視機是個壞蛋,裡面的人會把她抓走。

知道原因的泡泡父母,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增加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儘可能遠離電視,而泡泡慢慢的也就好了。

不要讓電子產品毀了你和孩子!

其實除了讓孩子遠離電子產品,我們大人也應該如此。電子產品讓我們接觸的更多,但是人與人的正常交往卻在慢慢淡化,雖然我們因為現在工具的原因開始習慣,可是孩子並不如此,畢竟他們接觸的社會和擁有的知識過少,很難用電子產品和我們交流。

如何正確有效的陪伴孩子?

1、 和孩子一起遠離電子產品

我和朋友經常在一起聊天發現現代人的通病,就是沒耐心。我們常常說現在的孩子怎麼老是看手機電視,其實我們才是看的最多的吧。

因為電子產品,現在人的專注力明顯下降了很多,而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在看手機,那孩子當然會有意見,心裏面也是想著手機還不是書本。

所以如果孩子本身就是性子好動的,我們父母一定要多陪孩子,一起做孩子感覺無法完成的事情,而不是只下達指令

2、 多和孩子溝通

大多數家長都能做的很好,但是有一部分因為工作或者本身的性格原因,和孩子溝通的比較少。

如果是工作忙,那麼只要有機會見到孩子就一定要多陪陪孩子。而如果是性格原因,那麼為了孩子以後的健康成長,自己還是要多改變一下。我們往往知道自己的缺點,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也可以講講自己的故事,不但是很好的拉近與孩子之間距離的方法,也能使自我成長

3、 適當給孩子獎勵。

曾經在央視二臺的一個節目裡面,看到一個"神童",會背很多詩詞,父母是怎麼教育的呢?

其實就是傳統的蘿蔔加大棒的方法,父母在很早就通過獎勵讓孩子學會簡單的數學和時間知識,然後給孩子定規矩。比如看了一本書就可以買一個玩具,一周內有一天不學習周末就不能去遊樂場等等。

孩子在獎勵的引導下就會養成父母都希望的習慣,當孩子有成就感,喜歡學習後,不用父母說就能自己學習,而那個時候獨立的性格也就產生了,可以遠離父母的監督

寫在最後:

無論方法是什麼,我們家長一定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尤其是說話的語氣。有時候我們要把孩子當成長輩,比如你的爺爺奶奶看待,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很多父母在教育上沒有耐心,沒說兩句就開始發脾氣,而這樣會讓孩子害怕你,適當的威嚴當然是需要的,但是太過了就不是威嚴,而是恐懼。希望每個家長不但是一個好父母,也是孩子的好朋友

相關焦點

  • 「媽媽,電視裡的人出來了」爸媽以為女兒惡作劇,7天後發現蹊蹺
    所以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在家的時候也是陪涵涵看電視劇,這也在小涵涵的心裡留下了一個印象,那就是自己看電視劇的時候,就代表自己是有爸媽陪著的寶寶。但是爸媽工作實在是太忙了,有時候早早下班回來說陪涵涵,但總是在陪涵涵看動畫片的時候睡著,有一天涵涵對媽媽說:「媽媽,媽媽,電視裡的人出來了」。
  • 人從電視裡鑽出來了」寶媽以為女兒開玩笑,幾天後發現蹊蹺
    人從電視裡鑽出來了」寶媽以為女兒開玩笑,幾天後發現蹊蹺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話叫作「童言無忌」。孩子的想像力,無疑是要比我們大人豐富的多。因為孩子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也沒有過多的社會約束。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就停留在那種最原始,最天真的時候。
  • 好物分享|「媽媽,電視裡的人出來了」父母以為孩子惡作劇,5天後發現問題
    媽媽,電視裡的人出來了有一對父母認為孩子在和自己開玩笑,根本沒把孩子說的話放心上,甚至認為孩子在惡作劇、開玩笑,但誰知道幾天後父母發現了問題所在。涵涵今年5歲,是父母的小公主,對於涵涵的要求爸爸媽媽總是無條件滿足,不過,由於特殊時期裡幼兒園還沒有辦法去幼兒園,父母因為上班沒有辦法陪在涵涵身邊,因此電視便成為涵涵最好的「夥伴」。
  • 人從電視裡鑽出來了"寶媽以為女兒開玩笑,幾天後發現蹊蹺
    &34;寶媽以為女兒開玩笑,幾天後發現蹊蹺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話叫作&34;。孩子的想像力,無疑是要比我們大人豐富的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童真。但是孩子5歲之後,夫妻倆忙於工作,很晚回家,女兒自己在家裡,沒人陪伴,只能看電視。
  • 「媽媽,電視裡的人出來了」,以為孩子開玩笑,幾天後發現不對勁
    孩子腦海裡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所以他們經常會說出一些匪夷所思的話。不過,有時候孩子說的話看似是開玩笑,其實暗示著他們的身心出現了變化。"此外,父母也經常出差,就算是周末也鮮有時間陪伴她。可以說,每天陪琳琳最長時間的,就是電視了。有一天,琳琳跟媽媽說:"媽媽,電視機裡的人出來了!"媽媽以為女兒是在跟自己開玩笑,摸了摸她的頭,沒說什麼。
  • 「媽,電視裡的人怎麼出來了?」以為孩子惡作劇,5天後發現問題
    ,而處於小孩子獨有的視角,孩子總會和父母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而爸爸媽媽聽了,也會開心地捧腹大笑。但是在今年的這段時間裡,因為疫情的緣故,幼兒園無法開門,江江也就一直待在家裡,沒有去上學。但是,雖然幼兒園不開門,爸爸媽媽卻還是要上班養家餬口的,獨自在家的江江便只能和電視機,玩偶作伴。
  • 「媽,電視裡的人怎麼出來了?」以為孩子惡作劇,5天後發現問題
    童心天真自然,童心天馬行空,孩子的心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卻又清澈見底,所以大家才要保護孩子可愛的心靈,而處於小孩子獨有的視角,孩子總會和父母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而爸爸媽媽聽了,也會開心地捧腹大笑。但是在今年的這段時間裡,因為疫情的緣故,幼兒園無法開門,江江也就一直待在家裡,沒有去上學。但是,雖然幼兒園不開門,爸爸媽媽卻還是要上班養家餬口的,獨自在家的江江便只能和電視機,玩偶作伴。
  • 「電視裡的人出來了」,以為是女兒童言無忌,知道原因媽媽很愧疚
    本來父母對於孩子也是不放心的狀態,但是即使是父母上班的情況下萌萌看起來依舊適應的很好,父母也就放心的把萌萌放在家裡了,白天的時候把萌萌需要的東西準備好有一天萌萌的媽媽回來做飯,就聽見萌萌說:「電視裡的人出來了,媽媽。」
  • 孩子愛「惡作劇」?家長要找到其中原因,3個方法幫助他們改正
    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他們都會選擇打開電視機來觀看電視節目,但如果他們有一天突然跟你講,「媽媽,電視機有人跑出來了」,你會覺得這是孩子的惡作劇?還是電視裡真的會有人跑出來了呢?記得以前出現過一個案例,就是說他孩子的爸爸媽媽因為經常出差,把孩子獨自留在家裡給爺爺奶奶照顧,讓孩子成為了典型的留守兒童。
  • 我能看到2個你"本以為3歲兒子在開玩笑,幾天後發現蹊蹺
    &34;本以為3歲兒子在開玩笑,幾天後發現蹊蹺在當今,各種電子設備盛行,手機、電腦無一不吸引著孩子的目光。一部分孩子長期沉溺於電子設備之中,打遊戲、看動漫,玩得不亦樂乎,以至於孩子眼科問題急劇增加。但由於有一部分孩子對近視眼、遠視眼、散光等沒有什麼概念,以至於家長也難以得知孩子的情況。
  • "媽媽,電視裡的人出來了":家長開始沒上心,知道原因後十分愧疚
    只不過,最近由於特殊時期,幼兒園還沒復學,芮芮的父母又因為上班沒有辦法陪在芮芮身邊,只能提前準備好了點心和給孩子解悶的電視節目,電視也就這麼成為代替爸爸媽媽陪伴芮芮的&34;。可最近芮芮總是不停地念叨:&34;。
  • 「媽媽,電視裡有人出來陪我玩」,孩子真能看到 不好的東西?
    據朋友說,有一天傍晚,她們家人趁著3歲的孩子睡覺,跑到樓下超市採購生活用品,回家的時候看見孩子坐在客廳,專心地擺弄玩具,一邊玩,一邊念念有詞。朋友問孩子,醒多久了,家裡沒人害不害怕?孩子跑過去抱著她的大腿,指著客廳電視機方向說:「媽媽,電視裡有人出來陪我玩,我不害怕!」
  • 寶寶喜歡惡作劇怎麼辦?父母正確分析,才能更好解決孩子捉弄心理
    原因一:孩子的童心驅使喜歡惡作劇的孩子總是好動的,孩子對事物的好奇讓他們喜歡去觸碰了解物品或者發現觀察動物和人的反應。有一次因哥哥家裡有事,所以由我去接小侄子放學。我帶著小侄子回家後,便去準備給小侄子的零食,當我拿著零食回客廳時,卻發現孩子不見了,我把所有房間都搜索一遍,並大聲地喊著小侄子的名字,都一無所獲。
  • 暴脾氣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有這幾種特徵
    其實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之前有個小男孩比較調皮,曾經和3個小夥伴在壯漢家門口按門鈴、灑水、搞惡作劇;再加上這幾個孩子和壯漢的女兒有過矛盾,所以電梯裡看見小男孩時,他便遏制不住心頭怒氣,動手打人。或許會有人替他辯解:他也是為了女兒出頭,再加上孩子有錯在先,被打也不無辜。
  • 熊孩子們的惡作劇又有了新花樣,奶粉罐子裡泡著弟弟,媽媽哭了
    淘氣的傢伙惡作劇許多時候,孩子的一些行為常常讓父母頭疼的大哭不止。近來有這樣一個熊孩子,刷新了人們的認知:熊孩子趁母親外出買菜的功夫,給母親準備了一個驚喜,他直接翻出家中囤菜用的鐵鍋,往裡面裝了些水,然後把自己的弟弟抱進去,放進去後,似乎又覺得湯頭不夠,又拿到了弟弟的奶粉,把整個罐子都倒了進去。普通的攪拌器看起來就像是在做鐵鍋燉小弟一樣。
  • 「惡作劇」成就孩子的一生
    小鴿子愛玩水我把一些玩具和大大小小的盆放在衛生間裡讓她玩,但小鴿子趁我不注意就把水倒在水裡的地板上、桌子上、把魚缸裡的水弄得到處都是,還高高興興地告訴媽媽:「那是灑水車灑的水」;小鴿子進而有了發展——把一大杯水倒在床上,然後問:水怎麼沒了?』「哪的水?」「杯子裡的呀?』你放哪了,」「床上呀。』小鴿子一臉的得意。
  • 這位1歲孩子媽媽火了!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教養裡
    這個衝上熱搜被幾億人點讚的媽媽,火了!1歲的寶寶收到無數的祝福,網友紛紛估測她前途無量。是的,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教養裡。最高級的炫富,是教出一個有教養的孩子!媽媽因為太過勞累睡著了,孩子便背起媽媽的背包。在旁邊一直護著媽媽,直到下車。
  • 研究生去報到蹊蹺失聯 父母報警在傳銷窩點找到
    心急如焚的父母從河南老家趕到西安,發現他根本沒有去學校報到,在西安警方的幫助下,被騙入傳銷組織的趙浩終於和父母團聚,傳銷組織被端掉。  獨自上學 之後蹊蹺失聯  8月底以來,不少大學生、研究生們開始背起行囊,前往學校報到,開始一段新的生活。23歲的河南小夥趙浩,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他夢寐以求的西北大學研究生。
  • 孩子偏愛惡作劇,放任忽視易釀大錯,反應過激又正中下懷,怎麼辦
    這還不算,老師最近找了她好幾次,說孩子在幼兒園幾次把腳伸出來,企圖絆倒小夥伴。為什麼孩子偏愛惡作劇呢?難道他不知道會對別人造成困擾嗎?肯定不能放任忽視,否則孩子易釀大錯,可自己這樣反應過激,又正中下懷,孩子更愛惡作劇了,到底該怎麼辦?
  • 兒子惡作劇太多被幼兒園勸退,爸爸卻這樣和老師溝通,網友:活該
    因為有的爸爸媽媽過分的溺愛孩子,容忍孩子的一切行為。當孩子惡作劇的時候,爸爸媽媽沒有制止或者乾脆表揚孩子聰明等等,孩子惡作劇的行為就會被強化,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喜歡惡作劇。但是,孩子惡作劇並不是一件好事情。正所謂小時偷針,大時偷瓜,一些小小的惡作劇也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爸爸媽媽應該重視起孩子惡作劇這件事情,防微杜漸,把不好的萌芽扼殺在搖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