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些正在減肥階段的人說「不能再吃了,不然胃就會被撐大!」,其實在很多的相反當中都是這樣的,很多人會把我們的胃比作一個氣球,氣多了,就會變得越來越松,甚至還有爆掉的危險,如果不充氣,橡膠就會老化,慢慢萎縮。
要想驗證這個想法,必須要知道胃是什麼樣的一個器官:
它是是個有多層肌肉構成的器官,而且在平時還會處於收縮的現象,尤其是最外面的肌肉有很強的伸縮性,能夠根據食量的多少來拓展一定的儲存和消化空間,所以胃能夠擴張主要是和外層肌肉有關。
正常情況下,人在不吃東西的狀態下,它的容量在50到100毫升左右,在正常吃飯以後容量就能達到1200毫升到1600毫升,甚至能夠達到2000毫升,和不吃東西的狀態下相比,胃的容量相差將近20倍,最不可思議的是不管的人的高矮胖瘦,每個人的胃都是一樣的。
那麼是不是經常挨餓胃就會變小呢?
其實這樣的問題我們要知道,胃是怎麼樣才能變大和變小,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吃進去的食物都會在胃部進行消化,所以胃部蠕動頻率就會慢慢增大,食物也能和分泌的胃液進行充分的混合,讓腸道能夠更好地吸收營養。
而當胃部沒有任何食物的時候,胃就會慢慢的變回原來的樣子,也會處於輕微收縮的狀態,所以無論我們是吃得太飽,或者是挨餓時間太長,胃部的大小都不會發生改變,也不用擔心吃得太多胃會被撐大。
所以挨餓胃不會變小,吃得多胃也不會被撐大。
那麼經常挨餓和吃多對身體有什麼傷害呢?
雖然不會因為吃多或者不吃影響到胃的容量,但是長期不吃挨餓和吃得太多,確實是會對胃部功能造成影響,因為胃酸的存在主要就是為了消化和刺激食物,長期挨餓,胃酸沒有可消化的食物,就會腐蝕胃部,這樣一來就會出現胃部疾病,對身體造成損傷。
而且長時間地不吃東西,身體就會因為得不到食物的刺激,就會導致膽汁的排出遭到阻塞,時間久了就會引發膽結石。
挨餓會出現胃部疾病,不代表就能吃得太撐,這樣就會影響胃的排空,出現腹脹,慢慢的還會誘發胃炎,導致消化功能有所下降,還有一次性的情況下吃得太多,可能會出現嘔吐、甚至胃穿孔等情況,所以說經常挨餓對胃不好,吃的太多對胃也不好。
我們應該保證一日三餐飲食的正常和規律,不要暴飲暴食,只要能夠感覺到飽腹就可以,如果是消化功能不好,可以少食多餐,這樣才能保護胃部的健康,防止胃部疾病的發生。
總之,胃部的大小是不會因為挨餓時間太長或者吃得太多而發生變化,所以我們不用太過擔心,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只有合理正確的飲食才能保護胃部的健康,保證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