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州,如何實現食在夜廣州?
金羊網 2019-10-10
廣州宵夜,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時期,工商業發達催生出大量手工業從業者。
文/金羊網 記者宋昀瀟,實習生嚴志成
圖/金羊網 記者宋昀瀟,實習生胡淑茵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曾這樣評價夜色下的廣州,「我當時對廣州的感覺是:這地兒一入夜就充滿』三氣』。」他說的「三氣」,指的是廣州宵夜的人氣、匪氣和煙火氣。
廣州宵夜,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時期,工商業發達催生出大量手工業從業者。在嶺南炎炎夏夜裡,工人方才下班,或食得一碗豬雜粥,或呲溜一碟炒牛河以抵肚餓。改革開放後,許多下崗知青就在宵夜攤和燈光夜市中,賺得了第一桶金。可以說是夜宵養活了來自天南海北的「謀生者」。時過境遷,如今廣州城內老牌食肆的夜間營業時間卻越縮越短,已實現了「食在廣州」的她,如何能成功實現「食在夜廣州」?
著名的員村夜宵一條街
廣州發明了宵夜卻漸漸失去了夜茶
廣州宵夜,古已有之。《辭源》中「宵夜」一條的注釋:「粵人夜市之食肆亦謂宵夜」。《清稗類鈔》寫道:「廣州酒樓之餚,有所謂消夜者,宜於小酌,一碗二碟。碗為湯,碟為一冷葷,一熱葷。冷者為香腸、叉燒、白雞、燒鴨之類,熱者為蝦仁炒蛋、炒蚘魚、炒牛肉、煎曹白魚之類。」
現代意義上的宵夜出現在清代的廣州。廣州地處嶺南,晝長夜短,「三茶兩飯」是廣州人的飲食習慣,除了午餐晚餐,早茶、下午茶、夜茶也同樣重要。廣式的夜茶是廣州人最傳統的宵夜方式。茶樓點都德創始人沈志輝曾向記者回憶,兒時他常被父母帶去飲夜茶,夜間的茶樓氤氳繚繞、人聲鼎沸,一家人便在茶樓中消磨悠悠長夜。隨即他話鋒一轉:「廣州如今卻已沒有夜茶。」
廣州大學城貝崗村小吃街 熱氣騰騰的蒸扇貝
點都德在廣州的5家分店,最晚營業時間為22點,蓮香樓、南園酒家、北園酒家等均已無夜茶。有少數茶樓最晚營業至23點,延續至凌晨幾近絕跡。
沈志輝無奈:「現代人生活習慣大大改變,人們講究養生,選擇8點後進食的人越來越少。」廣州市食品專家委員會主任餘永文認為,如今夜間娛樂項目豐富,酒吧、夜店、影院等等將消費者分流,「當初喜愛喝夜茶的人群已經到了中老年,變成了喝早茶的消費群體。」
廣州大學城貝崗村小吃街 各種肉串
宵夜店營業時間縮短人力成本成最大掣肘
位於荔灣區大同路和隆裡20號的吳財記面家,早在80年代便開始做雲吞麵的營生。從5年前開始,吳財記一改延續20年的營業時間,從早6點至凌晨2點改成早7點至凌晨24點30分。
「不要小看這縮短的兩小時,你去招工一說上班12小時,人家都不睬你!」吳財記老闆吳錦雲向記者直言,如今人力成本高昂致使商家營業時間無奈縮短。
吳錦雲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家店裡的工人,每月底薪4800,不僅包吃包住,不遲到加多100,不請假再多100。「即使是每月5000的薪資,都不一定招得到人。」
不僅是小店,連鎖品牌食肆也苦於人力成本。廣州酒家的幾家分店,最晚營業時間均為22點,談及為何不延長夜間營業時間,商家的回覆十分誠懇:「延長營業時間所產生照明、設備運轉需要的水電成本,人員工作的人力成本會增加,更遑論通宵營業。」
對此,吳錦雲有更形象的比喻,「我家雲吞麵10元一碗,要賣多少碗雲吞麵,才能養得起一個人?」
知名美食博主勞毅波常年研究粵菜飲食文化,在他看來夜宵店發展難,除了人力成本上升外,食客結構變化也有極大影響。「以前人吃夜宵,多是談生意,山珍野味點起來,吃夜宵往往比吃正餐還貴。」在他看來,「食野」只是夜宵文化的一部分,夜宵絕不僅僅只是充飢,更多的是提供生活場景和平臺,讓食客進行情感生活上的交流。
大學城貝崗村狀元食坊 附近大學生甚愛的覓食地
科技賦能場域改變夜宵外賣走起
2015年,在流花湖公園經營24年的流花粥城,因公園衛生及功能定位問題關門謝客。在流花粥城歇業前後,廣州許多老字號品牌如大三元、大同酒家、榮華樓、成珠樓等亦因不同程度的經營問題閉門結業。
吳財記面家也有「黑暗時刻」,一直做街坊生意的吳錦雲,看著周圍老客紛紛搬離,新來的外地街坊素無食宵夜習慣。新客源哪裡找?
直到某日,守店的吳錦雲遇一金髮碧眼外國人,對方指著手機導航,進了面家點了炸雲吞。越來越多的遊客、華僑、外鄉人來了,他們說著帶有五湖四海口音的普通話,在吳財記點單落座。
「原來在大眾點評、百度這些APP裡,我的小店被網友評選上榜,很多遊客來廣州,就靠著網絡搜索來到了吳財記。」吳錦雲告訴記者,「以前雲吞麵最好賣,現在則是炸雲吞,口味重,外地遊客最喜歡!」
美食博主勞毅波曾有「饞貓達人」的稱號,然而如今60後的他直言,自己已經一個月都沒有光顧夜宵檔。曾經夜宵主力軍60、70後已讓位於80、90後。「年輕人更喜歡宅在自己家吹空調,刷手機追劇打遊戲,場域已經改變。」
大學城貝崗村狀元食坊 小吃街內,土豆、魷魚、烤肉、串串等各種小吃應有盡有
「宅」文化的盛行,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夜宵送貨上門——躺在自家沙發,手指划動屏幕,等著專人把烤串、小龍蝦送上門。佳大燒烤是廣州知名連鎖燒烤店,其創始人崔玉明直言,開展夜間配送是餐飲行業的必然選擇,「宵夜點外賣已經成為新廣州人的一種生活習慣。」
據美團外賣提供數據,2019年上半年,廣州的夜宵外賣訂單數在全國排名第二,夜間外賣訂單量增速更是同期上升超60%。最受廣州人喜愛的夜宵非小龍蝦莫屬,去年一年廣州市以520萬斤的小龍蝦消費量奪得全國之首,相當於每個廣州人一個月便會吃2-3次小龍蝦。在番禺的小龍蝦食肆,外賣量遠超堂食,佔比近八成。
專職宵夜配送的美團外賣小哥餘盈,每晚12點至2點都要打足12分精神取件送餐,「2個小時就要送出8、9單,多是20、30歲的白領愛夜宵!」
編輯: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