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一則「多名學生因多次不填防疫信息被通報」並記入思想品德檔案的新聞引起網友熱議,講的是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有72名研究生在2021年1月11日—1月17日期間累計3次以上沒在「健康打卡」系統填報信息,經學院研工組研究決定給予這72名研究生全院通報批評,記入思想品德檔案。在該則新聞的評論區有網友評論到:服從國家防疫安排是每個公民都要履行的職責。也有網友評論到:我們學校也是,如果12點之前忘記打卡,直接紀律處分。
其實
這個問題很多同學都會遇到
健康打卡有什麼用
我們為什麼要「健康打卡」?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疫情當前,大學生為什麼要堅持「健康打卡」?
自2020年2月初以來,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打贏教育系統疫情防控阻擊戰,高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和地方政府要求,紛紛開展上線「健康打卡」,力求精準掌握學生動態。每位學生每天需要填報關於個人體溫、健康碼、所處位置、是否受疫情影響等事項。
前段時間,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有些地方和高校暫停了「健康打卡」。隨著教學期的結束,全國各地高校陸陸續續開始了寒假,學生開始返鄉,為了監測掌握同學們的健康等情況,暫停的「健康打卡」也已正式開啟。但是,長時間的沒打卡,部分同學也開始出現思想上的「鬆動」,關於「健康打卡」這件事也開始眾說紛紜。有同學發表言論表示「『打卡』毫無意義,浪費時間,完全是形式主義」,甚至斷章取義搬出教育部關於網絡教學「禁止強制學生『打卡』」等文件來抵制「健康打卡」。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關於大學生「健康打卡」的那些事兒。比如「打卡」的目的是什麼?、「打卡」是不是形式主義?、我們要不要完成「打卡」?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想說的是:「打卡」不是目的,關心才是本意。
其一,我們不是為了「打卡」而「打卡」,學校要求每位同學「打卡」,並通過年級輔導員掌握學生實時健康動態,這不是為了好玩,更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想要知道,突發疫情下,你的身體健康是否受到威脅?你不在學校的日子裡過得好不好?
眾所周知,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在更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病毒在歐美地區蔓延之勢愈演愈烈。
在國家和世界各地公共衛生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學校利用大數據手段,有利於精準掌握每位學生具體情況,以便開展更具針對性的幫扶,比如為疫情所在地的學生進行情緒疏導,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資助。
其二,利用「健康打卡」採集數據有利於第一時間掌握全體同學的實時動態,以便相關部門和機構更快、更好、更科學的研判,制定出相應的防控政策。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健康打卡」不屬於形式主義。
「形式主義」指的是一種只看事物的現象而不分析其本質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其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而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扎紮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矛盾和問題;具體表現是欺上瞞下,做表面文章,虛多實少,陽奉陰違喊口號多,不折不扣抓落實少。
高校實行「健康打卡」是為了實時掌握大家的動態,了解大家的健康狀況,採集數據為決策提供依據,特別是為更好地為大家在假期開展「停課不停學」、開學預案等制定更為科學可靠的舉措。
所以,這並不是出於功利心理做出的面子工程,它是有實行的需求和必要的。由於新冠肺炎病毒長達14天的潛伏期,每天及時打卡可有效提醒同學們做好防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為自身、為家人起到及時的預警作用。
而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理應踐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人人有責」的全國一盤棋的防疫思想。利用線上平臺進行「健康打卡」只是高校在特殊時期開展學生管理的一種方式,是大數據背景下的科學高效的方法。
關於第三個問題,我的意見是:要按時保質完成「打卡」。
疫情防控期間,「打卡」成為了一項常規操作。如果你問我「老師,你『打卡』嗎?你催大家『打卡』了嗎?」我將十分肯定的告訴你,我每天都按時「打卡」且非常盡責的催大家完成「打卡」。原因是什麼呢?
我的想法是,很多事情是不能僅憑自己的喜好,或按照自身獲益多少來決定是否要做一件事情的。有時候理解和執行也是必要的,某種程度上我把它理解為是一種意識。
比如規矩意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四條中關於受教育者需要遵守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這一條來說,完成健康「打卡」是「規定動作」,而非「自選動作」,這也是遵守學校管理制度、尊重個人生命的一項應盡的義務。
又比如使命意識。大家應該在新聞中看到,本次疫情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後」甚至「00後」。除了醫護人員外,人民子弟兵、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基層幹部、志願者和各條戰線的疫情一線工作者中,也有很多是「90後」。
這些同齡人正與時間賽跑,與病魔鬥爭,為疫情防控的戰役作出了積極貢獻,用實際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或許不能身赴一線抗疫,但能否在宅家中增強學習本領,主動抵制網絡謠言,力所能及參與所在地的志願服務,按時完成健康打卡,這些細微的小事不正是我們在戰「疫」中經受考驗,在戰「疫」中茁壯成長的最好表現嗎?
各位同學,現在還沒有到鬆懈的時候,保質保量做好健康「打卡」,對於個人、對於家人、乃至對於整個國家,都依然很重要。
特殊時期,理解萬歲。關於每日「健康打卡」和疫情中的有意義的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一起在評論區分享交流。
Tips
附支付寶每日健康籤到指南
無法申領到「江西省終身學習電子卡」。提示「認證信息與學校 預留信息不符」,需要讓學生去學信網核查信息是否有誤(包括 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信息)。
答:請學生用自己的身份證信息註冊支付寶,註冊好之後點擊「本人領卡」。如果是用父母或親戚身份證進行註冊,可用當前支付寶帳號 進行「本人領卡」,領卡之後按操作手冊步驟進行登錄,在進入「校園安全」後的驗證信息頁面正按照提示輸入本人信息綁定,提交之後 重新登錄進行籤到即可。
答:請在支付寶中「我的小程序」裡面把「江西終身學習電子卡」小 程序刪除後重新登錄,若還需重新登錄,請把支付寶卸載後重裝。
答:請確認支付寶的定位是否已打開,如定位信息不準可通過手動輸 入當前位置信息進行籤到提交。
手機號被他人註冊支付寶領取的電子卡是他人的,無法進入打卡系統。
答:先用他人支付寶領取「終身學習電子卡」綁定自己信息打卡,之後再用自己的支付寶領取電子卡綁回來。
答:老師身份顯示學生可以去個人中心更新角色,還不行的話就是學校教師信息沒更新。
在進入平臺後的登錄頁面,按照頁面提示的信息輸入後出現驗證失敗。
答:驗證信息因考慮師生身份安全問題,未使用身份證信息,所以驗證信息全部默認設為了6個1,驗證碼按照圖片顯示內容填寫即可。
如果學生之前的支付寶信息是父母的,改回來以後是否有什麼影響?
答:改回自己的身份證信息之後,重新綁定自己的身份進行籤到打卡。
系統經常登錄不進去,顯示當前訪問人數過多,無法及時打卡, 是否有最佳打
卡時間段?
答:目前訪問人數受限的問題已通過技術手段得到了解決,系統完全常見問題及應急預案能容納高峰期的學生進行籤到打卡,後續應該也不會再出現此類問題。系統訪問高峰期一般在上午8-10點左右,網絡環境不佳的學生也可建議避開高峰期進行籤到。
各位同學們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
為了打贏這場疫情狙擊戰
我們每人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讓我們攜手並肩、共同擔當,
以度過一個平穩、健康的假期!
來源:綜合自高校輔導員在線、抖音、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學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