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就是你自證預言的過程

2020-12-15 漫話佛學

勿空:師父,命運是可控的嗎?

無師:是的,你基本會按照你所想、你所說和你所做的方式,來呈現你的命運

勿空:嗯,您這是什麼意思?我沒聽懂

無師:換句話說就是,命運就是你自證預言的過程

勿空:您的意思是說,我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命運就會按照我想的、我說的或我做的來發展是麼?

無師:是這樣的,你日常習慣的思維方式和語言行為,造就了你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式,比如你整天抱怨生活太糟糕、環境太壓抑、周圍的人不值得信任,那麼,你整個的心境就會陷入其中,即使有所好轉,你也會覺得那不過是暫時的,而真正等事情變得糟糕,才會從側面印證你是對的,於是對自己說:「你看,我說的沒錯吧?」 這就是自證預言的過程。

勿空:好像真是這樣的,很多人喜歡整天抱怨,遇到什麼事都會覺得社會對他不公,而往往他的生活,真的就如他所說一般糟糕,於是也就印證了他所預言的正確......

無師:對的,可見自己的清淨之心有多麼重要,負面的情緒能夠帶來負面的生活,反過來,正知正念也同樣會被正態的生活所印證,所以我們都應該常常打掃自己內心的院子,讓正知正念充滿自己的思想和言語,這樣做以後,你會發現你的生活自然會印證你心裡的預言......

勿空:嗯,我懂了,我會這樣去做的,謝謝師父,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命運,就是你自證預言的過程
    這兩年對我影響比較大,甚至說最大的,應該就是:自證預言,百度百科的解釋是:1、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2、也指對他人的期望會他最終會變成你所希望的那個樣子,無論你是希望變好還是變壞。已經被實驗證明了:(以下為引用)自證預言已經被實驗所證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就是羅森塔爾效應(1968)。在一項研究中,羅森塔爾從一所小學的六個年級中各選了三個班,並向任課老師說根據自己對學生的測驗,估計在這一學期裡將會有一些人表現出較大的進步,同時他還通報了這些人的名字。
  • 自證預言
    自證預言關涉兩個標準:第一,信念/期望必須產生某種獨特的影響,這種影響使現實遵從了最初的信念/期望;第二,在這一過程中的行動者(或者至少他們中的一部分)並不知曉他們的信念究竟怎樣有助於建構這種現實。由於信念最終得到證實,因而行動者有理由相信,從一開始他們就是正確的,他們的期望只是反映了現實,但他們忘記了自身在導致這一結果出現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 自證預言|自證預言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至於為什麼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源於古希臘神話皮格馬利翁用真誠感動了雕像的故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查找資料,再此不再贅述,但他與實驗相同之處就是,都用真誠換來了自證預言可能性。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屬於自證預言積極的一部分,我們可以換一句話來概括他,就是我說我行,我就行。
  • 教育孩子的過程,是一場通過羅森塔爾效應來「自證預言」的過程
    文|福林媽咪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其為命運。——卡爾·古斯塔夫·榮格一位心理醫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講到一例她接觸的案例。一位女士因為自己被丈夫家暴了,所以向這位心理醫生尋求幫助。而羅森塔爾效應說明一個問題:外界權威影響個人對自己認知,自我的認知又會形成自證預言,自證預言又會進一步認同權威的影響,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父母通過羅森塔爾效應達成自證預言的過程。
  • 自證預言——你正如你所想
    《時間的格局》這本書中,作者弘丹老師以自己備戰考研這個例子來說明「自證預言」。先說說自證預言是什麼。它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現象,指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也指對他人的期望會影響對方的行為,使得對方按照期望行事。看到作者備戰考研的例子,想起自己考英語專四專八的那段時光。
  • 如何利用自證預言,完成自我期待
    曾在很多不同的書或專欄中看到過「自證預言」,讓我對這個概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症狀,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在心理學上,「自證預言」是存在的。人並非被動地任從環境影響,而是主動地根據個人的期望,作出相對應的思想及行為反應,而使期望得以實踐。
  • 心理|| 心理學的「自證預言」:你信什麼,就會吸引什麼
    心理|| 心理學的「自證預言」:你信什麼,就會吸引什麼 心理學上面有一個現象叫自證預言,簡單解釋就是人會不自覺的按自己內心的期望來行事,最終令自己當初的預言發生。 當我們渴望某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會傾向於找尋更多符合該期望的訊息,會不知不覺做出一些行動,最後那個事情真的發生了。
  • 心理學家自證預言:你相信的,往往會成為你的生命預言和命運
    就是當我們很像一件事情能發生的時候,它往往不會發生,但是當我們很怕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很多人表示,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事情都會莫名其妙地發生。大家讀書的時候最怕的事情應該就是考試了吧,尤其是那些大型考試,每次要參加這種考試的時候我們都會在心裡頭默念;千萬不要忘了帶準考證,但結果就是你真的忘了帶;而當考完同學們對答案的時候你記不起在A和B之間選了哪一項,但你覺得自己應該是選擇了正確答案B,但發下卷面之後你發現自己選了A。生活當中時常會發生這種事情,每當這種時候,你可能就會想自己可真是倒黴。
  • 孩子的「自證預言」需慎用,成長的雙刃劍,家長要學會趨利避害
    一個名叫程強的男孩,在四川汶川地震中見證了空降兵的救援過程,於是他就舉著「我長大了要當一名空降兵」的橫幅。十幾年後,他也真的成為了一名空降兵。這種實現童年願望的過程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自證預言」。在人們的生活中自證預言被運用在各個地方,許多家長也用自證預言教育孩子,那麼,所謂的自證預言到底是什麼呢?
  • 有趣的社會心理學現象——自證預言
    如果你感覺這段描述很像你,那可要注意了,「越相信什麼,越發生什麼」可不是開玩笑,而是真實存在的。在心理學中,這種人的自我暗示、先入為主的判斷對事件結果產生影響的現象,叫做「自證預言效應」,也被稱作「自我應驗預言」。
  • 心理學自證預言:有一種方式,可以讓你心想事成
    很多朋友在現實中肯定有這樣一種經歷,當你參與到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中時,你很容易就變得毫無信心,在做這件事時,時刻動搖,總覺得自己不行。哪怕身邊的人都相信你是可以的,並不斷給你信心,你還是覺得自己做不到。
  • 孩子的「自證預言」是把雙刃劍,家長積極引導,孩子才能更優秀
    這使得有些孩子就算一邊努力了,也會一邊擔心,要是自己做不到怎麼辦,最後就真的朝自己不那麼好的期待發展了,這就是「自證預言」帶來的影響。一、自證預言: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成為什麼樣的人所謂「「自證預言」」,它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現象,指的是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也指對他人的期望會影響對方的行為,使得對方按照期望行事。
  • 「自證預言」到底是一回什麼事情?
    後來心理學家給這樣的一種現象起了一個專業的名字,叫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的是人會不自覺地按照自己的預言(想法)來行事,最終令預言或者想法發生。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人生的佔卜師,而且應驗的概率超過街頭任何一位擺攤算命的先生。
  • 自證預言:向內心輸送積極意念,你會成功蛻變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對自己評價不高時,就難免會垂頭喪氣,很難自信得起來。因為「自證預言」就在那裡,沒人能夠逃得過去。所謂的自證預言,是說人會不自覺地按照自己內心的潛意識定位自己及事情,直至預言成真。假如說你認為自己做事情不會成功,那麼你的失敗就是非常必然的。生活中這樣的事例有很多,據說很多考試失敗者,考前都信心不大,甚至還唉聲嘆氣的,結果就是成績不理想。
  • 有一個現象叫自證預言:你信什麼,就會吸引什麼
    心理學上面有一個現象叫自證預言,簡單解釋就是人會不自覺的按自己內心的期望來行事,最終令自己當初的預言發生。 當我們渴望某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會傾向於找尋更多符合該期望的訊息,會不知不覺做出一些行動,最後那個事情真的發生了。
  • 父母要小心的自證預言,錯誤的預言正在一步步地毀掉你孩子
    自證預言,很多人可能還沒聽說過這個心理名詞,但是事實生活中,父母卻每天都在用,並且用錯誤的自證預言一步步地把自己孩子毀掉。什麼是自證預言自證預言是指意指人會不自覺地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在這些問題中一些問題事先已被鑑定為適用於提問已知具有外向型人格特質的人,例如「如果你想使一個聚會的氣氛活躍起來。你會怎麼做」。另一些問題,則被認為是適用於已知具有內向型人格特質的人,例如「什麼因素使你難以向人敞開心扉」。訪談者會採用哪些問題呢?
  • 自我實現預言:你的口頭禪,正在成為你的命運
    一個人的命運和軌跡很有可能反映在口頭禪之中。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遇人便說:「我真傻,真的。」 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男主習慣說:「一切皆好。」 而他們的不同口頭禪反映了不同的人生軌跡,從心理學角度看,口頭禪會決定個人命運。
  • 三招教你學會心理學的自證預言,掌握心想事成的超能力
    其實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又被稱為自證預言。也就是說,如果你堅信自己能夠成功,便會不自覺地留意並強化符合這一預期的正面信息。這些信息又促使你更加堅定地去完成計劃,如此循環下去,你就會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 10年前少年汶川許願,如今兌現,「積極自證預言」幫孩子人生蛻變
    家長應了解"自證預言"的兩面屬性當然,除了類似程強的"我要當空降兵"這樣的"積極自證預言",其實也還存在"消極自證預言"。這是因為"自證預言"也具有兩面性,既可以是樂觀的,又可以是悲觀的。在孩子在成長中,實現了最初印在心中的"積極"或是"消極"。
  • 心理學自證預言:你越是相信什麼,它就越是容易實現
    心理學家將這種情況定義為自證預言,自證預言即根據自己的直覺提出某件事的結果,通過自己的各種行為在不具有主觀意願的情況下促使語言結果的實現。所以當某件事情最終按照自身的決意實現後,其實都是自身產生了促成該結果的行為,既是一個人的潛意識,也是這個人的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