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問我怎麼看待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學習,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我嘗試為這道辨析題給出的答案。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會上各種「班」,其中和學校課程無關的,有的父母會叫它們「興趣班」,有的父母會叫「特長班」。說法不同,意義也完全不同。
興趣很簡單,就是喜好、愛好,是一個人很喜歡做的事。當我們說「興趣班」時,無論內心有多少功利性的期待,至少還當它是個「興趣」,對孩子得學到什麼水準,是沒有明確目標的。
比如,送孩子去上個機器人興趣班,我們不會馬上期待,他學上一陣子,就能在某個兒童或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上拿到一個大獎,而且這個大獎會直接帶來升學上的競爭優勢。
特長,是特別擅長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經驗,具備某項特長無論是否真的對升學有幫助,至少在父母眼中,孩子會多一些競爭優勢,並由此安心不少。所以「特長」有相當明確的「籌碼」的意味,比「興趣」功利得多,當我們把送孩子上的班叫「特長班」時,它離孩子真正的喜好,可能已經很遠了。
特長,不但要「擅長」,還要「特別擅長」,能說某個技能是特長而不是興趣,一個人在這方面需要達到的水準要高出別人很多,基本上,興趣程度的喜好,都不能叫特長。
比如器樂演奏,通常被父母視為特長,但能真正稱為特長,至少需要孩子在這個項目上逐級考試,花費幾年功夫考到「滿級」;考到滿級之後,還完全不足以讓孩子和別人相比有一個獨有的絕對優勢,因為有這些特長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同樣是考滿級,真正有興趣、有天賦的孩子,水平一定比被父母逼著不情不願地練習、勉勉強強通過考試的孩子高上很多。
即便如此,孩子在這個「特長」上也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比簡簡單單當成一個興趣來學習,要辛苦得多。而且,特長學習需要父母投入的金錢也多於興趣學習,一旦做了高投入,父母就很容易對孩子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希望他能在這個「特長」上超越更多同輩,並憑藉它贏得切實利益,這會給孩子相當大的壓力,甚至會把孩子原本很有興趣、很喜歡的事,變成對他來說無比痛苦的事。
其實,興趣本身就是孩子投入某項學習的一個積極動機。比如我孩子有一位同學,超級感興趣飛機,甚至為了「研究」飛機,背下了很多特別複雜的英語單詞。對飛機的興趣,當然暫時無法發展成某項確定的特長,但孩子樂在其中,願意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那麼這件事,就很可能成為未來深入學習的起點。
當然,更多孩子的興趣並不明確,也並不持久,他可能今天想學學這個,明天想學學那個,在父母看來比較沒有「恆心」,但孩子正是在不斷的嘗試中,識別、發現自己更感興趣的項目的。即便這個興趣沒有長時間持續,但每一項學習,都幫他接觸了新事物、帶來了新認知,對於個人的素養,都是加分項。所以,父母沒有必要執著地讓孩子把「興趣」學成「特長」。
當然,是否開始某項興趣學習,也需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因為興趣是孩子的興趣,不是父母的興趣。
這個認知來自一次讀者見面會,當時一位媽媽問我,是否需要儘早(比如小學低年級)開始讓孩子學一門藝術方向的特長,以便將來萬一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高考難以考到理想的學校,還可以選擇「藝考」,比別人多出一個選擇。
說實話,這個想法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料。原以為,讓孩子學習某項特長,主要是為小升初考慮,沒想到,竟然有父母連孩子高考的「後路」都給考慮到了。
可是,如果父母把這樣的信息傳遞給孩子,豈不就等於告訴孩子「我對你的學習沒信心」嗎?這樣的負面期許一旦形成,我想父母和孩子自己,對學業成就恐怕都不會再信心滿滿。
父母們把孩子的興趣當成特長培養,自然是希望期待中的「特長」,能在各個階段都為孩子帶來更多機會,並且認為這樣是為孩子選擇了一條安全穩妥的路,但實際上,卻忽略了這個選擇中的高風險。
能帶來機會的特長,一定是和別人相比具有相當大優勢的特長。這樣的特長,一定也需要孩子自己做很大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而且還有足夠的天分,才能學得出來。
一個孩子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特長項目上花費太多,能花在學校課程學習上的,自然就會減少。別的孩子全心全意投入學校課程學習,尚且需要格外努力才能取得上佳的學業成就,我們又怎麼能那麼自信地認為,自家孩子在學校學習上的投入沒有那麼多,也照樣能在學業競爭中勝出呢?
所以在做出選擇前,父母們很有必要預見一個自己不願意看到,但卻很可能發生的情況,那就是:做了足夠的努力,但是在特長學習上達不到理想水準,因為努力不足,孩子的學業成就又受到影響。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發展最基本的能力,比如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自主能力、閱讀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發展程度如何,會全面影響到他各個方面的學習,包括學校學習、興趣學習、特長學習,基本能力不足的孩子,恐怕很難在具體的學習項目上獲得良好成果。
所以我有一個基本觀點:沒有任何一項興趣、特長,值得犧牲孩子基本能力的發展去學習。但事實上,捨本逐末的情況實在是太多了,很多孩子都是跟著父母,盲目奔波在一項又一項的特長和興趣學習上,忙到根本沒有時間、沒有機會在那些基本能力上多下一點點功夫。
此外,技能屬性的特長,通常都很難通過自學完成,那麼要習得這項特長,就需要孩子有機會遇到真正高水準、能提供專業教學的老師,而這樣的老師,並非隨處可見,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只要把孩子送去一個興趣班,就期待他能在那兒學出一個特長來。
即便是有人告訴你,「孩子有某方面的天賦,不學可惜」,我們也需要學會分辨,這個人的專業水準,是否足夠判定孩子身上某些天賦的有無。
使用頭條搜索,閱讀更多關於興趣班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