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胡麗蘋
每個人都曾被傷害過,那麼最後你們都原諒對方了嗎?
最近,熱播劇《三十而已》受到了網友們的大量好評,不少人在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其中,女主角之一的王漫妮在職場中遭到同事陷害後,所表現出的不原諒的態度,更是引起了熱議,有人說:這才是最真實的反應。事實上正是因為人們被「寬容」這個詞束縛了太久,忽略了一個道理,「不原諒,是每個人的權利」。
《三十而已》劇照,職場中的王漫妮。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不原諒
王漫妮憑藉百萬大單被破格提拔為銷售主管,卻被同事Linda誣陷私兌客戶積分,險些被辭退。事情查清後,Linda並沒有絲毫悔意:「我是不會道歉的。」此時王漫妮也選擇了不原諒:「那就按照規矩辦,怎麼處理我,就怎麼處理她。」
這個選擇出乎大家的意料,畢竟不少的影視劇中,女主不管受多大的傷害,最終都會原諒對方。從Linda的態度來看,即使王漫妮原諒了她,她也不可能悔過,只會把她僅剩的尊嚴磨滅掉。
不知何時,無限原諒和寬容犯錯者的人和事很難再打動人心了,其實這也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不依附他人的獨立人格。不原諒,是王漫妮的獨立人格做出的決定。
有網友誇讚說,難得遇到女主不是聖母的劇。
近幾年,「聖母心」這個詞很流行,擁有「聖母心」的人往往拋開是非對錯和法律道德,對所謂的弱者無條件包容,同情和理解。
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平息的「江歌案」。2016年日本留學生江歌替「好友」劉鑫擋住尋釁滋事的前男友,卻被其前男友殺害。這個案件三年多了,到現在江歌媽媽仍然在為起訴劉鑫而奔波。有網友說:「阿姨,能不能放劉鑫一條生路。」「江歌媽媽,你為什麼還不原諒劉鑫?」
為什麼她要原諒一個間接害死自己女兒,卻在女兒死後不坦白事情真相,反而急於撇清關係,並且和其父母一起不斷辱罵自己和女兒的人。難道就因為劉鑫被全網攻擊,成為了「弱者」嗎?這些「聖母心」們用自以為是的道德,犧牲別人的情緒和權益,維繫著自己的優越感和表現欲,實在太難看。
王漫妮不原諒Linda,江歌媽媽不原諒劉鑫,這是她們的權利。對於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只要你覺得內心過不去那道坎,哪怕是時隔多年,仍然可以選擇不原諒。
不原諒就是不善良嗎?
什麼是善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對於擁有獨立人格的人來說,善良是利人而不損己,既要有正當的善意又要排除過度委屈自我。明知道對方給自己帶來的傷害難以承受,卻為了偽善而原諒對方,這種做法,無異於在自己的傷口撒鹽。
不原諒,並非不善良,而是尊重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要委屈求全。
張韶涵在《吐槽大會》裡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不原諒傷害過我的人,他們只是提醒了我,不要成為那樣的人。我寧願逆流而上,也不願隨波逐流,善良是一種選擇。」這是她的態度,是長在心底的善良和融進血裡的骨氣。
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有句經典的話,「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不然就等於零。」有時候一味的善良和寬容,並不能換來別人的悔改,而是變本加厲的傷害。所以別總是急著去寬容別人,在寬容之前,想想自己曾經受過的傷。
有句心靈雞湯說,原諒傷害你的人,因為他讓你變得更強。毒雞湯喝多了可能會傷身。傷害就是傷害,別披著糖衣賣毒藥,使自己變強的是那顆好勝的心,而不是在心上劃刀子的人。
郭德綱曾說:「我其實挺厭惡那種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一定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但凡能原諒的,不說原諒也會原諒,不能原諒的,說了原諒也不會真正原諒。我們能做到的是保持善良的心,不輕易傷害別人,但當自己遭到傷害時,可以用獨立的人格捍衛自己的權利。
道歉就該被原諒嗎?
4月,羅志祥出軌事件引起網絡熱議。隨著輿論的不斷發酵,羅志祥發文:「對不起,我錯了。你在這九年裡為我付出了全部,是我不懂得去珍惜這段感情......」,並向其他被欺騙的女性道歉。
只是這遲來的道歉,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像羅志祥這樣,觸犯道德底線,三觀盡毀的人,難道用一兩句道歉就可以得到原諒嗎?
犯錯道歉是應該的,但是原不原諒是另一回事。有些創傷雖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癒合,但是形成的疤痕卻永遠地留了下來,一旦揭開仍然會疼痛。
正如知名學者萬維鋼在《高手》一書中寫道,那些用一封道歉信或一句對不起,操作別人和輿論的人,並非真的在道歉,而是在傷害社會的信任。
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一部很多人都不敢再看的劇,安嘉和對妻子梅湘南瘋狂的控制和家暴讓人心有餘悸。每次打完妻子,安嘉和都會故作溫柔地道歉,哪怕面前的妻子嘴角鼻子還淌著血。那麼梅湘南原諒安嘉和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不是所有的對不起,都能換來一句沒關係,也不是所有的道歉都值得被原諒。再多的解釋和補償,也無法彌補曾經所造成的傷害。對於這些傷害,可以不記恨,但不一定能做到發自內心的原諒。強迫自己寬宏大度,去包容曾經遭受過的所有苦痛和折磨,這才是對自己內心最深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