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古稱「虔州」,章江、貢江二水交匯於此,「章」「貢」二字加上「虔」字中的一個「文」字,就組合成一個「贛」字。
兩江匯聚而成的贛江,哺育著人傑地靈的江西大地。「贛」因此成為江西的簡稱,而贛州則成為江西的文脈所在。
如果說賀蘭山是贛州城的制高點,那麼,山上這座鬱孤臺,則代表了這座千年古城的精神海拔。千年鬱孤臺就像是一位詩人,鬱然孤峙地聳立在章江邊,它默然不語,守望著贛州城。行走在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往日的歲月,仿佛都凝滯在了這古老的建築裡。它經歷著歷史,見證著歷史,它本身也就成為了歷史。
「八鏡見圖畫,鬱孤如舊遊;山為翠浪湧,水作玉虹流」,這是蘇東坡在《過虔州登鬱孤臺》一詩中寫下的名句,就像詩中所說,三江交匯在老街最北端的八鏡臺,而鬱孤臺就坐落在街區的最高處,一條宋代古城牆沿江而建,環抱老街。老街南邊以西津路、章貢路為界,把旁邊的解放路、中山路兩個社區收入其中。
老贛州城面積大約三平方公裡,不到一平方公裡的鬱孤台歷史文化街區,自古以來就是官府所在地和文脈匯聚處。蘇軾、嶽飛、辛棄疾、文天祥、王陽明,數不盡的古聖先賢都曾先後登臨鬱孤臺,在這裡抒懷明志,寫下了滿江詞賦。
贛州之地歷史悠久,秦朝時,贛州歸屬九江郡。漢朝初年,大將灌嬰在此駐軍,建立贛縣,由此開啟了贛州2200多年的歷史。自兩晉時起,中原災荒戰亂頻發,百姓一路向南遷徙。一副扁擔挑起整個家,一雙腳板行程數千裡。他們來到贛州,見青山環抱,綠水縈繞,從此在這裡定居下來,世代繁衍。
千百年漫漫長旅,贛州是客家人南遷的第一站,因此又被稱作「客家搖籃」。老街的千年底蘊,給了贛州人自信豁達的笑容。清晨,廣場上和公園裡,人們在薄霧中舒展地打著太極拳,雖然有了自來水,但居民們還是習慣家門前那口井水的清冽甘甜。閒暇時,人們在街頭巷尾間閒庭信步,品味著這份溫情脈脈且韻味綿長的生活。
這條蜿蜒的古城牆環抱著老街,作為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宋代古城牆,千年來,它一直默默守護著贛州城,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在面對這座城牆的時候,就仿佛是面對著一座巍峨的高山,始終無法跨越,也成就了一段段傳奇的篇章。
這段古城牆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北宋磚牆之一,登高遠眺,腳下三江相伴,遠處群山環繞,和古城牆共同構成了一幅水墨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