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真相:無論你們關係多麼親密,你永遠無法真實地了解另一個人

2020-12-12 唐若心學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無論我們多麼了解一個人,請你相信,在感情世界中,其實你永遠都無法真實了解另一個人,如果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會更加了解人性的複雜與真實,也會尊重另一半的秘密與自我的空間。

一、人與人是不同的,有時適當的偽裝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前不久有一個女生跟我說,自己和老公感情越來越淡了,而導致他們感情變淡的關鍵在於她告訴對方自己的秘密。

年輕的時候,她曾訂過一次婚,後來她發現那個男生是媽寶男,對她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她和家人堅決反對,婚事後來不了了之。哪裡知道,男方不能接受婚事的告吹,竟然把她的不雅照片放在網絡上公開了。

在那個小城市,她的事情被所有人知道了,沒有辦法,她離開了自己的小城來到南方一座大城市打拼,她工作非常的積極努力,而且做到公司高管位置,嫁了一個很體貼的丈夫,非常的恩愛幸福, 她本以為的自己美好生活就一直這樣下去。

但是她心裡一直因為這件事被石頭壓著,於是她決定坦白告訴自己老公過往,原本以為老公會完全坦然的接受,但是當知道這個豔照門事情後,老公卻心裏面一直放不下,並責怪她為什麼告訴他。

我們曾以為婚姻就該如此,知無不盡,但是我們可能低估了人性的接受程度。也許在沒有坦白這件事之前,她的老公真的覺得她非常的好,而告訴他之後,他內心可能無法接受這個女生的過去。

人與人成長的環境是不同的,每個人對事情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如果我們知道人性中可能存在這方面的底線,如果我們知道有些事其實放到心裡比坦白更好,或許我們就能擁有更為幸福的婚姻。

二、保留自我的私密,其實也是對愛最好的尊重

每個人其實都會有自我內心的不想被人所知道的部分,甚至這可能就是我們內心最深處的自我。不告訴對方,並不代表我們不愛對方,反而有時是我們愛對方的表現。

沒有誰想在某個人面前,像個透明人一樣,被人看得一清二楚。而保留自我的神秘從某些方面來說,是對愛的敬畏與尊重。

好的夫妻關係並不是什麼都會過問,他們甚至會裝作很多東西不知道,這是經營婚姻的技巧。即使文章曾經出軌過,馬伊琍依然裝作風淡雲輕,選擇相信,而不糾結就是給對方保留自我的空間,也是給愛新的成長空間。

愛的路上,我們無需像間諜一樣把一個人看得清清楚楚,甚至不需要去追問愛到底有多深,有些問題其實永遠沒有答案,正如我們永遠無法完全了解一個人,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生活交集的那部分,彼此共生共長。

好的夫妻關係會保留有交集的空間,並在這個交集空間中,不斷拓展外延,讓雙方的交集越來越大,這種交集讓彼此的感情越來越深刻,但即便如此,我們也無法完全和另一個人重疊。

而對於生命無法重疊的部分,我們需要尊重對方,因為那是他個人的空間與自由,也是他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這是一種最好的相處智慧,也是愛的一種包容與大智若愚。

三、我們永遠無法了解一個人,源於內心深處的孤獨

在許多人心目中,都想找到一個靈魂共振伴侶,以為越了解一個人,我們就越能夠和對方的靈魂共鳴。而事實上,心理學發現,真正的靈魂伴侶少之又少,許多人也只是在文學作品看到。

我們寄希望把精力都關注在另一人身上的時候,希望藉助對另一個人的深度了解達成我們靈魂伴侶時候,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的重心與天平就已經失衡。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孤獨的,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我們都無法消除孤獨。我們無法了解一個人,就是因為每個人的孤獨都不同,這種孤獨,就是在生命的境地中,我們不可能完全能夠得到另一個人所有的響應與反饋,接受孤獨,就是接受生命的本質。

而正視自己的孤獨,其實也是看到了彼此生命的罅隙,但這正好是我們需要愛的地方,正因為孤獨,我們需要彼愛,也因為孤獨,我們需要分開彼此,這就是愛相互矛盾又相互吸引的地方。

無法完全了解一個人,而這也是愛最大的神秘之處。有人說,我們了解了一個人往往也是彼此分開的時候,因為找不到可以共同呼吸的地方。

而不要追求完全了解一個人,你才會看到愛的驚喜與愛的浪漫,甚至讓對方意識到原來你具有多層次的豐富,而你們彼此才會攜手走得更遠。

今日話題:你非常了解一個人嗎?歡迎探討與交流。

相關焦點

  • 親密關係下的陌生人
    我們每個人 內心都會缺乏不同程度的安全感,有些人會拒絕情感,拒絕親密關係,這種心理封閉傾向意味著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些人渴望幸福,追尋幸福,這同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從戀愛到婚姻,我們都在嘗試跟另一個人構建親密關係,在追逐親密關係的過程裡,我們的心態也會不斷受到影響,發生轉變。
  • 問你的愛人20個親密的問題,使你們更好地相互了解,關係成長
    決定什麼是必要的,什麼將有助於你們的關係成長,或者在提出要問你的愛人的問題當談到要問你的愛人的問題類型時,有一個非常廣泛的選擇範圍。您是在談論親密的問題,還是想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了解?你想要有趣和輕鬆的問題或更深層次的東西嗎?好吧,無論你在尋找什麼,我都能滿足你。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 你以為很近,其實你們很遠
    假性親密關係在關係中逃避關係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你與另一個人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聯結。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侶之間都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和聯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毀掉真實感情:你以為很近,其實你們很遠
    只是你在出問題的當下突然覺得陌生,問題出在哪?要能說的清楚,那便不算問題了。這種陌生感其實一直存在,只不過它在蜜月期從不顯露,一旦出現問題,蜜月期的甜蜜無法讓兩人忍受當下的矛盾,彼此一直在迴避的真實情感便暴露無遺。這時你問自己,他是這樣的嗎。嗯,他一直是這樣。
  • 《親密關係》:為愛讓步,修復親密關係
    眾所周知,只談風花雪月的愛情是飄在雲端的,婚後的柴米油鹽和一地雞毛,才是婚姻的真相。面對這些逐漸凸顯的衝突,夫妻雙方如何正確解決呢?是依仗著對伴侶脆弱一面的了解,不斷地傷害對方;還是閉口不談,默默地積累那些未表達的不滿。
  • 婚姻的真相:無論兩個人多麼恩愛,都別當對方是親人
    但同樣,婚姻也有不美好的一面,它的不確定性太大,你永遠也無法預料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人間失格》中寫道:「若能避開猛烈的狂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在婚姻中能夠把雙方都當作親人,實在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喜之事。
  • 《假性親密關係》:如何撥開「假性」面紗,走進真實關係
    又到了歲尾年末,每個人都在做年終總結,展望新的一年,那麼你身處假性親密關係中的你,是否有勇氣跟著我們一起破解你的難題呢?【2】了解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學會在親密關係中不斷成長。這些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你一定要傾聽到。只有當你能夠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你才能從親密關係中得到你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亦步亦趨隨大流,盲目地走進婚姻還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第二步是學會在親密關係中成長。
  • 永遠不要從別人的嘴裡去認識另一個人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我請別通過別人的嘴最真實的我需要你用心感受1「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不一定為真」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是,有些事哪怕是你親眼所見、親眼所聽,它也未必是真的,真相需要你用心去感受,而不是通過別人讓你看到和聽到的。
  • 假性親密關係 | 你以為很近,其實你們很遠
    一位在上海的心理諮詢師,專注於 80 後、90 後的情感生活、心理健康和個人成長。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你與另一個人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聯結。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情侶之間都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和聯結。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你的父母,甚至就是你自己,一定有那些看似親密,卻總是好像「差點兒什麼」的伴侶。作者深入探討導致假性親密關係的三個原因: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彼此和愛無能。最後一個部分,作者描述一種理想親密關係的藍圖,並且分享關於如何實現的具體方法。
  • 你們只是看起來很好——假性親密關係
    她的丈夫熱情地歡迎我們進入房間。除了走出起居室並倒一杯水外,她從未露面。我問小梅,這是你多年沒有爭吵的秘密嗎?她說:是的,沒有溝通,沒有爭吵。你不要互相干涉,這是非常和諧的嗎?我沒有說什麼,但我陷入冥想:這看似和諧的親密關係真的很健康嗎?
  • 讀書筆記《親密關係》
    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作者把親密關係的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月暈、幻滅、內省和啟示。作者用「月暈現象」來表示親密關係第一階段是不真實的。最初你被某人吸引,通常是由於情緒上的需求。
  • 來一場探秘之旅 了解你的親密關係相處模式
    你總是渴望親密關係卻又害怕過於投入?你想了解自己為什麼是「吸渣」體質?你想了解如何與另一伴更好的相處?你想了解如何在婚姻中提高幸福指數?而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我覺察能力和自我成長,親密關係的相處模式總是會一次次地強迫性重複。歐文·亞隆說過:「人們內心的困擾均源於人際關係的衝突,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利用團體的動力去化解。」在團體中,往往能重現你在關係的內在互動模式,而團體是安全的人際實驗場,大家在團體中互相影響,發展出新的互動方式。
  • 教會你如何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讀《假性親密關係》有感
    看似兩個人已經親密無間的相處了很多年,但在日常溝通中仍有無數的雷區,一觸即發,究竟是為什麼讓兩個人看似親密卻無法真正懂得彼此的內心呢? 這時兩人的假性親密關係已經代替了真正的親密關係。 真正的親密,是由兩個人關係的質量、情感的聯絡、溝通的深度以及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來決定的。
  • 在親密關係中,有哪些常見的不合理預期正在破壞你們的感情?
    Ta們看似留有生命中很重要的位置給伴侶,其實只是希望有個人來滿足自己的期待,無論這個人是誰。*除此以外,如果你的關係中出現過以下5種情況,也說明你可能對伴侶有較多不合理期待:1. 你覺得伴侶總是讓你失望我們有可能因為期待忽略了對方真實的樣子,並因此頻頻感到失望。
  •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朋友的經歷讓我想起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無法建立親密關係,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呢?大多數時候,寧願自己一個人安靜地待著,也不願花時間去建立親密關係。所以說,很多時候,單身是會上癮的。慢慢地,我們就徹底喪失了建立一段親密關係的能力,或者我們從來就沒有擁有過。
  • 胡因夢:婚姻關係是需要被視為一份信仰的,在親密關係中完整自己
    在現代社會,我們都比較習慣於閱讀一些比較簡化的書籍和理論,這些簡化的道理我們一看就懂,便以為了解了如何進行關係的互動。 但其實,我們需要有一定自我覺察及心理學的基礎,才能充分了解關係互動中的潛意識暗流。
  • 假性親密關係丨你們或許從來沒有真正在一起過
    直白點說,你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並且你們滿足於這種狀態,不希望改變。他的確是我的老公呀。可是我怎麼感覺他如此的陌生呢。你知道關於對方的一切細節,他幾點起床?他喜歡吃什麼?睡覺前習慣做什麼?但是你不知道對方內心在想什麼。你們雖然親密,但是並沒有無間。
  •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如果你身處逆境傷心難過,對方卻無法共情隔岸觀火,這就屬於典型的非親密關係。4、 足夠了解,並且包容真正的親密關係是相互依存的,對方會把你當成自己來了解和接受,所以他會下意識地記住你的喜好憎惡,會下意識地關注與你有關的東西。
  • 《親密關係》:親密愛人的幸福秘鑰
    如果關係出了問題,你並不需要外力的幫助,你自己就有足夠的能力來處理問題。體驗到高層級的、真正的靈魂關係。那麼,自己怎樣才能經營好親密關係,成為彼此永遠的親密愛人呢?《親密關係》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它可以幫助我們度過感情的瓶頸,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彼此,幫助我們掌握正確的方法,最終獲得永恆而真摯的親密關係。《親密關係》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加拿大的克裡斯多福.孟,他是一個著名的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詢師。他從1993年開始,一直致力於親密關係的研究,1999年,他寫了《親密關係》,幫助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等多個國家的讀者走出了困境。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好的關係,永遠是保持這三種「距離」
    文字/莫然 實際上,在這個社會中與人互動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相處融洽,並有一定程度的親密關係,以便彼此感覺良好。 如果您過多地關注一個人並關心一件事,那不是一件好事,它甚至會打擾另一個人的節奏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