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處理方式看似大同小異,為何效果卻大相逕庭?請看,第七十四集團軍某旅炮兵營兩個連隊對待戰士違規使用手機的一段經歷——「一人生病全連吃藥」VS「三個處方標本兼治」
前不久,第74集團軍某旅炮兵營兩名戰士熄燈後偷偷使用智慧型手機,被夜間查崗的教導員李志軍逮了個正著。李志軍當即將手機交給各連隊主官,並要求查明情況再作處理。
兩個連隊的處理方式看起來大同小異,同樣是作檢查、搞教育,但令人納悶的是,兩名戰士事後表現出的狀態卻是截然相反:一連的小林很快消除負面情緒,精神飽滿地投入到訓練工作中;二連的小彭卻情緒低落,工作積極性不高。
是二連處理得太過嚴厲?還是小彭太過脆弱?筆者決定一探究竟。
「明明是他一人犯錯,卻連累我們所有人對照檢查」「就是,訓練抓得那麼緊,只能利用休息時間進行了」……剛走進二連宿舍,戰士們的牢騷聲就飄了出來。
原來,二連此前發現了幾名戰士私自購買新手機,這時又發生違規使用手機的情況,指導員周建軍決定給全連打打「預防針」:再次組織學習智慧型手機使用管理規定、開展警示教育、全連撰寫對照檢查……一頓「猛藥」下去,戰士們「有苦在心口難開」,而作為事件「導火索」的小彭自然成了眾矢之的,備受孤立。
一連情形如何?
指導員黎柳文開出了3個「處方」:一是對小林,批評檢查、談心教育必不可少;二是對連隊,一個排房二十幾名戰友,小林違規使用手機不可能沒有人注意到,無非是兵齡短的不敢說、兵齡長的顧及情面不想說,這個藥方就是通過教育糾正大家的「老好人」思想;三是指導員本人對戰士關心不夠。小林就讀大三時應徵入伍,至今27歲婚事還沒著落,目前正在談戀愛。而黎柳文看中了小林的課件製作能力,多次派其出公差,擠佔許多個人時間,小林只得就寢後悄悄聯繫女友。
一套動作下來,全連官兵心服口服、毫無怨言。
一番調研比對過後,高下不言自明。「『吃藥』的初衷是『防病治病』,但不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連帶受罰』的處理方式過於簡單粗暴,難免會讓沒有犯錯的同志產生牴觸情緒,挫傷工作積極性,影響班排團結。」事後,李志軍找來了兩名指導員,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讓周建軍豁然開朗。以此為契機,該營組織對照學習中央軍委基層建設會議精神,著力強化營連幹部骨幹的法治思維,破除任性隨意觀念,推動形成官兵守規矩、工作講章法、建設有秩序的良好局面。
在最近一次營月度考核中,小彭不僅找回了狀態,還刷新了個人最好成績。周建軍深有感觸地說:「帶兵無小事,事事得走心。」
新聞眼
就是得「再多想一步、想深一層」
■張磊峰
細品此稿,我們琢磨出了味道。效果迥異的關鍵在於,一連開出的藥方裡面多了一劑「講究」。換句話說,就是指導員在作出決定前,從處理對象、連隊實際、自身帶兵情況等方面出發,「多想了一步、想深了一層」。
工作生活中,我們接觸過不少基層帶兵人,尤其是一些年輕的連隊主官,他們熱情高、勁頭足、精力旺,但個別同志卻不願靜下心來從細微之處思考小問題,甚至還相當自信地認為「連隊就這麼些小事兒」。
這種觀點我們不敢苟同。連隊工作雖然「年年歲歲花相似」,但「歲歲年年人不同」。況且,改革轉型、教育創新、裝備更新、能力升級等方方面面都有新情況、新挑戰,倘若不多留心用心、多觀察思考,要做好基層這盤「家常菜」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這麼兩則例子。
有人問牛頓,「人人都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為什麼只有你發現了萬有引力?」牛頓回答:「因為我的心總是盤算著要去發現。」
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志願軍二十兵團指揮員鄭維山,曾策劃組織3000餘名官兵在敵人眼皮底下進行白天潛伏。他要求部隊認真研究咳嗽怎麼辦、睡覺打呼嚕怎麼辦、大小便怎麼辦、蚊蟲叮咬怎麼辦等細節。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由此可見,不論是帶兵打仗還是科學研究抑或是生活點滴,只有去掉心浮氣躁的「想當然」,心無旁騖地多想一步、想深一層,才能撥開眼前迷霧,找到真正的答案。畢竟,遮住視線的不是一堵牆,而是一顆心。(■本報特約通訊員 王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