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組建連隊戰士間有隔閡咋整?看某旅二營火力連如何「破冰」

2020-12-17 中國軍網

寫在前面

「創造新陸地的,不是那滾滾的波浪,卻是它底下細小的泥沙。」在改革強軍的浪潮中,每支新組建連隊無疑就像一粒粒土石砂礫,構築起這支軍隊的嶄新基石。

此次,我們在確定「零距離」觀察對象時,特意選擇了一支底子薄、問題多、基礎差的新組建連隊作為樣本,採寫了一組系列報導,試圖通過管窺它成立千日的轉型探索,為更多的新調整組建單位加強基層建設,提供一面小小的「鏡子」。

——編  者 

一支新組建連隊,官兵來自4個大單位下屬的7個連隊,別說擰成一股繩,就連飯前一支歌,都能唱出幾個聲部。且看,第77集團軍某旅二營火力連如何「破冰」——

「誇誇我的兵」,良言換來三冬暖

■彭 雲 解放軍報記者 李佳豪 通訊員 王 鵬

「這活幹得真帶勁!」「你越來越精幹!」時逢第77集團軍某旅合成二營火力連組建滿1000天,記者來到該連採訪。一個明顯的感受,就是這裡的幹部骨幹從不吝嗇表揚——但凡誰取得了一點兒成績或進步,都會被誇上幾句。對此,指導員祁一帆的觀點很鮮明:「我相信,凝聚力可以誇出來。」

「這些漂亮話,以前可真不常聽。」採訪中,連隊文書鄧超快人快語。他介紹說,連隊組建之初,戰士們來自天南地北,全連百十來號人,竟有三分之一曾受過通報批評或處分。

或懷著不舍、或帶著不滿,官兵們來到新連隊。初來乍到,來自不同單位的戰士開始自發地「抱團取暖」,你講你的四川話,我說我的關中腔,涇渭分明、互不往來。

合編更需合心,心不齊,則人不聚。半年後,從首任連主官手中接過這個「燙手山芋」,指導員祁一帆心裡也沒底:「戰士間的隔閡能否消釋,這盤散沙何時能夠凝聚?」

「小圈子之所以盛行,是因為戰士無法在大環境中找到情感認同。」和戰士們談了幾宿的心,祁一帆找到癥結。隨即,連隊黨支部一班人作出決定——進行一次「破冰」行動。

「就班裡那幾個『問題兵』,我看沒啥好誇的!」得知要在自己班裡搞個「點讚咱班長、誇誇我的兵」主題班會,班長張江龍心中萬般不願。不僅如此,連裡還下了死命令:「對每名戰士至少要誇夠3條,並且要以具體事例佐證。」

軍令如山,張江龍只好硬著頭皮、瞪大眼睛,試著去重新認識自己的戰友。結果這仔細一瞅,還真有了新發現。

比如一開始,張江龍總嫌戰士潘濤慢半拍。早上出操,眼看都要集合了,他還在繡花似的穿衣戴帽;甭管訓練啥課目,不用想,他準最後一個完成。可是慢工出細活,張江龍漸漸發現,無論是打掃衛生還是公差幫廚,潘濤的工作標準絕對要數頭一個。

「李雁東的『悶葫蘆』裡裝著『熱心腸』,上次班裡門壞了就是他修的;眭銳是個要強的人,經常在休息時跑到訓練場自己加練……」在半個月後的班會上,張江龍為每名戰士都列舉出好幾條優點,超額完成任務。

「班長雖然脾氣暴,可那是責任心逼出來的」「論訓練,我看全連沒誰能比得過咱班長」……不僅如此,同班戰友也紛紛向張江龍伸出大拇指。聽到一半,張江龍早已淚溼眼眶:「我都快忘了自己上次被誇獎,是啥時候的事了……」

「誇不是目的,關鍵是讓大家感受到自己被這個新集體所需要和認可。」漸漸地,祁一帆發現,班排裡的爭執聲少了、歡笑聲多了,官兵眼神中的冷漠少了、柔情多了。交談中的變化也很明顯,戰士們不再提「你們××連」,而開始說「咱們火力連」……

年初,火力連接到任務,負責完成全營車輛的換季保養工作。預定任務時限是兩周,然而一場不期而至的寒潮,卻把時間驟減為3天。

那幾天,一盞盞夜燈在車場亮起,徹夜不熄。「小王,過來搭把手」「老劉,你去歇一會兒,我來替你」「來,咱幾個一起使勁,把發動機給抬上去」……風雪中,戰士們忙碌的身影交織在一起,已經分不清彼此。

「官兵心裡的寒冬過去了,連隊的春天還會遠嗎?」透過明亮的燈光,祁一帆心中的答案被照得透亮。

官兵心語

某旅旅長 白紅旺:每個人內心都渴望歸屬感,對於轉隸分流的官兵而言,這種渴望更加強烈。不可否認的是,建立歸屬感的過程如同化學反應,需要時間、溫度各種要素條件恰到好處。作為基層帶兵人,就應當發揮好催化劑作用,儘可能將這一過程縮短,早日幫助新戰友融入新集體,讓每名官兵感到「這是我的連隊我的家」。

武警某支隊幹事  卜凡:常聽一些做父母的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其實帶兵何嘗不是如此。「良言一句三冬暖」,有時一句真誠的表揚,一次由衷的讚美,都能喚醒官兵內心對進步和榮譽的強烈渴望。基層帶兵人應該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戰友,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苛責,唯此才能更好地調動官兵的能動性,激勵他們主動為單位建設貢獻力量。

某營教導員  常永吉:有心理學家曾說,人最高層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也即感受到「被需要著」。在合編合心過程中,帶兵人不妨多給新戰友創造一些施展才華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新的集體所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這樣便能激勵他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相關焦點

  • 請看,第七十四集團軍某旅炮兵營兩個連隊...
    請看,第七十四集團軍某旅炮兵營兩個連隊對待戰士違規使用手機的一段經歷——「一人生病全連吃藥」VS「三個處方標本兼治」前不久,第74集團軍某旅炮兵營兩名戰士熄燈後偷偷使用智慧型手機,被夜間查崗的教導員李志軍逮了個正著。李志軍當即將手機交給各連隊主官,並要求查明情況再作處理。
  • 新連歌讓全營為之一震!我們連隊越來越「有型」了
    不久前的一次晚點名,第81集團軍某旅某連嘹亮的歌聲,讓全營官兵為之一震。這個連成立於今年上半年,是在「脖子以下」改革中新組建的連隊。他們新創作的連歌首次亮相便贏得「滿堂彩」。
  • 71軍某旅「紅四連」發揚三大民主推動連隊建設
    原標題:當好強軍路上主人翁——第71集團軍某旅「紅四連」發揚三大民主推動連隊建設見聞    【連隊名片】 第71集團軍某旅二營四連,是1928年在井岡山組建的紅軍連隊,曾為毛主席、朱總司令警衛17年,出色完成了遵義會議等重大警衛任務,長徵途中無一減員
  • 組建於抗美援朝,這支連隊火力十足!
    連隊榮譽:76集團軍某旅某合成營火力連,先後被上級授予「射擊成績優勝連」「積極勇敢,以少勝多」「建設祖國的英雄,支援南水北調的尖兵」等榮譽稱號連隊九次被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七次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連隊黨支部三次被評為「基層先進黨支部」。 代表人物:該連先後湧現出戰士生命的守護神「模範軍醫」高華、「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及全軍學雷鋒標兵」張奉獻;一等功臣康興旺、邢社教、呂天真、趙季;二等功臣梅毓甫、馬明學、陳元錄、路有學、張金朝、李志霖等英雄模範。
  • 連隊建設如何激發凝聚力?「尊幹愛兵模範連」這樣做
    第72集團軍某旅「尊幹愛兵模範連」官兵把連隊當家建,把戰友當親人——「進了七連門,就是一家人」■朱 峰 吳思哲 解放軍報記者 賴文湧魏朝陽攝「二排長沈凌霄最近加班加點備戰教學法比武,好幾次累得趴在桌上就睡著了,真讓人心疼」「上周擔任連值班員期間,我武斷地批評了幾名同志,在此鄭重道歉」……盛夏時節,第72集團軍某旅合成三營裝步七連舉辦的「談談我家那些事兒」活動現場,官兵你一言我一語,吐露心聲。走進該連,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進了七連門,就是一家人」。
  • 戰士違規用手機,兩個連隊處理方式看似大同小異,緣何效果大相逕庭
    請看,第七十四集團軍某旅炮兵營兩個連隊對待戰士違規使用手機的一段經歷——「一人生病全連吃藥」VS「三個處方標本兼治」■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王 涵前不久,第74集團軍某旅炮兵營兩名戰士熄燈後偷偷使用智慧型手機,被夜間查崗的教導員李志軍逮了個正著。李志軍當即將手機交給各連隊主官,並要求查明情況再作處理。
  • "老先進"的新風採:陸軍某旅一營發揮黨委作用提升自建能力
    ——陸軍某旅一營發揮黨委作用提升自建能力的一段經歷在北部戰區陸軍某旅大多數官兵眼中,一營是個「神奇的存在」——全營10多個點位分布在五省九市;組建3年,5次填補專業領域空白;去年,5人參加陸軍某項比武,全部被評為先進個人,上士於思濤更是以兩項滿分、3項第一的成績奪取金牌。
  • 總結連隊精神不必在字眼上糾結
    ●擁有研究生學歷的指導員帶著官兵苦思冥想,仍然沒有總結提煉出亮眼的連隊精神 ●戰士說,我們的精神藏在鏗鏘有力的「到」、堅決果敢的「是」、氣衝牛鬥的「殺殺殺」裡 請看第73集團軍某旅特種偵察連官兵對傳承紅色基因的理解感悟(之一)—— 「一山過後一山攔,一山攔住過一山
  • 如何帶好新時代「網絡官兵」?--看連隊網吧開通後
    4月15日晚,看完新聞聯播後,正在蘭州軍區某通信團採訪的記者,決定到團裡各連隊新建起來的網吧去看看。  來到一營二連的網吧,記者看到,來自湖北的新戰士何健宏在網上觀看最新發行的電影《落葉歸根》,江蘇籍新戰士楊波正在聊天室和一網名叫「軍中少尉」的交流自己的訓練感受,有的戰士在打遊戲,有的在聽歌曲。
  • 南部戰區陸軍某旅邊防七營連續3年實施「助力成長工程」
    南部戰區陸軍某旅邊防七營連續3年實施「助力成長工程」——「你有夢想,我幫你實現」備受全營關注的新一期「助一臂之力,成棟梁之才」主題展板又更新了!展板前,官兵們駐足圍觀,有人自豪感恩,有人欽佩點讚,有人開始規劃,有人暗下決心……在南部戰區陸軍某旅邊防七營,這塊處於營區顯眼位置的主題展板一經推出,便持續受到全營官兵關注。
  • 新老士官如何相處?這幾則故事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
    經過教育引導,鄧春波主動檢討不科學的帶兵方法,積極向史豔霖取經;史豔霖也主動融入班級工作,新老攜手共同發力,提升了班級全面建設水平。前不久,二班一舉摘得旅裡實彈射擊「神炮班」殊榮。老幫新,依靠不依賴海軍陸戰隊某旅炮兵營下士徐啟龍是連隊的訓練尖子,去年剛選取士官就被任命為五班長。
  • 抗美援朝戰場揚名的「夜老虎」連隊今朝換「新牙」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英模部隊巡禮第77集團軍某旅二連官兵發揚光榮傳統投身訓練轉型——
  • 雙爭評比對象從連隊和戰士擴大到營和基層幹部
    引人注目的是,經過層層推薦篩選,該旅40多名連排職軍官被初評為優秀基層幹部,與優秀士兵一起登上光榮榜。過去開展雙爭評比活動,對象主要是連隊和戰士,新修訂的《軍隊基層建設綱要》將營一級單位和基層幹部也一併納入,同步實行分類型評比、分層次競爭,引導基層幹部積極參與雙爭評比,人人爭當優秀基層幹部。爭在平時、比在平時,是這次優秀基層幹部評選的一個突出特點。
  • 第72集團軍某旅「紅四連」:比武爭第一,險難衝在前
    第72集團軍某旅「紅四連」——    今日「刺刀」更鋒利    前不久,一場實戰化對抗演練在第72集團軍某旅如火如荼展開。該旅「紅四連」原本一路突進拔點奪要,卻突遭「敵」火力攔截,陷入困境。危急時刻,該連黨支部迅速組織「黨員突擊隊」發揚「拼刺刀」精神,與「敵」展開殊死搏鬥,最終取得勝利。
  • 人手一份「入職推薦信」,新兵一下連就有「成長路線圖」
    4月下旬,在第75集團軍某旅技術保障連的主題教育演講比賽中,列兵王晨陽火了!這場由王晨陽精心編排的演講比賽,從撰寫主持詞到設計流程,再到上臺主持,全程沒讓指導員萬劍偉操多少心。一場比賽主持下來,官兵們對王晨陽的共同評價是「形象氣質佳、語言功底深、舞臺表現好,是個值得培養的好苗子」。「4月10日下連,下連就大放異彩,一張信息交接表幫了王晨陽的大忙。」
  • 想減重又貪嘴的新戰士周勇,操場上哭著完成「士兵突擊」!
    習主席在視察第71集團軍時強調,軍隊是要打仗的,打仗就要有打仗的樣子,就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他勉勵大家,要學習踐行「兩不怕」精神,加強戰鬥精神培育和戰鬥作風訓練,傳承好紅色血脈,做新時代王傑式的好戰士。
  • 戰士家長發微信紅包拜年 連指導員拒收戰士躲著
    「我有兩個母親,一位是我敬愛的媽媽,一位是我們偉大的黨……」4月下旬,集團軍某旅「紅色故事會」上,藏族排長澤朗多基的深情講述,感染了很多官兵。  9年前,澤朗多基入伍來到「黨支部建設模範紅三連」。針對新時期一些官兵存在的「驕嬌」二氣,集團軍廣泛開展「爭當『兩不怕』傳人、爭當『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活動,邀請「硬骨頭六連」「黃繼光英雄連」等全軍10個英模單位代表座談交流,持續組織「學傳統、學典型、當二野勁旅傳人」紅色訪談會,常態化組織「『兩不怕』精神百名傳人、十大標兵」評比,形成了「理論灌注、傳統感召、文化薰陶、典型示範、情感凝聚、任務錘鍊」的「六位一體」傳承模式。
  • 朵朵傘花綻放,勝戰精兵天降——空降兵部隊某旅教導員餘海龍帶領...
    南方某訓練場,空降兵合成營能力評估,空降兵部隊某旅教導員餘海龍率領二營官兵一馬當先。精準落地、穿插前進、山地進攻、要點奪控……在餘海龍帶領下,二營以優異成績通過評估。這是「脖子以下」改革後,他們首次接受大考。二營六連是黃繼光生前所在連隊。
  • 基層建設,戰士對機關幹部的八怕八盼是什麼?
    為了早日出成果,他既沒有深入調研,也不和官兵們一起學習訓練,而是關起門來想點子,不到3天時間就給連隊提出10多條意見建議,不僅不符合連隊實際,還把官兵弄得疲於應付。看到連隊問題一個沒有解決,大家還被折騰夠嗆,一名戰士隨即在旅政工網上發帖《對機關幹部的八怕八盼》一吐心聲,「怕高高在上,盼親如兄長;怕上綱上線,盼有一說一;怕動輒檢查,盼幫帶指導……」一時間引來回帖數百條。
  • 政工會,開在模範連隊榮譽室
    ▲參觀模範連隊榮譽室 「在參觀見學中找到了差距,對下步抓好連隊建設有了更多思考。」 ,並為加強營連特色文化建設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