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3歲前懂這些規矩,他會受益一輩子

2020-09-24 早教圈子


朋友的兒子今年上幼兒園,3周歲。臉看起來挺大,但是身上沒有多少肉,體重輕得很。


用朋友的話來說,孩子什麼都好,就是不肯吃飯。如今快上幼兒園,平時吃飯都是奶奶喂。


我問為什麼不讓他自己吃,朋友說,以前也試過讓他自己吃,但是他吃得非常少,有時候磨半天就吃一兩口。


他奶奶擔心吃得少營養跟不上,就又餵他了。


朋友無奈地說,每次奶奶餵飯,孩子都心不在焉,東跑西跑。


一口飯嚼在嘴裡能嚼半天,有時候吃著硬一點的或者不愛吃的,還會吐出來。


孩子自己吃飯這件事,並不絕對,跟孩子年齡大小沒有多大關係。有的孩子1歲多就可以拿勺子自己吃飯,有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也不會自己吃。


是孩子真的不會嗎?



不,是他不願意,或者習慣了餵飯。而造就這種習慣的,就是孩子的家人。


所以,給孩子立規矩就顯得很重要。而且給孩子立規矩,三歲是關鍵,早了晚了都不好,新手父母一定不要錯過。


蒙特梭利的研究理論顯示,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性格養成,在3歲的時候已經完成了60%,在6-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80%。從這個研究中可以看到,3-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在這段時間裡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在6-9歲的發育成長中取得質的變化。


寶寶三歲的時候,會和之前有不小的變化。強硬的態度改變了,開始喜歡分享,而且對爸媽又有依賴的感覺,這個時候正是給寶寶立規矩的好黃金時機。


那麼,需要給孩子立哪些規矩呢?


01

不能隨便打人



有些小孩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喜歡費盡心思的拿來,有些得不到,心裡一急,還會動手打人。


父母、奶奶不給買,還會打父母或者奶奶。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小孩三歲之前,做家長的要警惕,需要及時教育。


要讓小孩知道,什麼可以拿,什麼不能拿,特別不可以從別人手裡搶。


拿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先徵求別人的許可,別人不給,也不能動手,否則就要接受父母的小小教訓,比如不讓他看動畫片等。


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02


責任感


我們平時教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他的責任感,一天可能會說10遍。



讓他自己穿衣服,讓他把自己的碗筷收起來,讓他把玩具收起來。但是讓他自己吃飯這件事,就說的不那麼上心了。原因很簡單,這一點最難。


但越是難,越要讓孩子試著去做,他自己也會有成就感。


03


不能用摔東西這種方式發洩情緒


有的小孩喜歡以摔東西的方式發洩不滿,稍不合自己的意思,就摔東西,甚至打罵自己的雙親。


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一定不能忽視,一定的教育是很必要的。了解孩子因為什麼不滿,及時疏導,絕對不能縱容這種行為,不然會演變成任性、自私的性格,長大後打罵父母的事也在所難免。


04


獨立思想



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我們要讓孩子樹立獨立思想。


在孩子動手、動腦能力形成後,家長要開始引導孩子獨立動手、獨立動腦的能力。


在嬰兒時期,家長們對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漸漸讓孩子學會獨立。


比如孩子吃飯,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不管他吃成什麼樣,媽媽都不要去幫助他,最後自己也就是收拾一下殘局而已。


這個簡單的動作其實是蠻精細的,尤其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這種精細化動作,能夠促進大腦發展。


小時候養成的習慣,以後很難變改。所以,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的習慣,以免長大還要父母照顧飲食起居。


05


不說髒話



在現實中,我們有時能看到一些長相可愛,甚至粉雕玉琢的孩子,一開口卻是髒話連篇,讓人目瞪口呆,只想趕緊遠離這樣的孩子。


許多父母在家裡不注意,或者是讓孩子接觸到許多不良的信息,會導致他們愛說髒話。


其實,這會帶來嚴重後果。


一、會降低自身形象,讓周圍的人不舒服,不想跟他們交朋友。


二、說這種水平低的語言,會影響他們的思維、思考方式,讓他們看事情的角度變得狹窄低下,不利於他們成長。


所以,父母要趕緊糾正他們這種行為。一方面是自己以身作則,注意用語文明。



另一方面是要他們遠離不良信息,比如一些低劣的電視節目,和內容不堪的書籍,都不要讓孩子接觸。


06


不亂拿別人的東西


還有一些孩子,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喜歡亂拿、亂動別人的東西,這也是很令人頭痛的。


當孩子三歲之前,還不能將自己和他人的物品分清界限,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三歲以後,家長要去教育他們,分清物品歸屬,不亂拿別人的東西,這是一種基本的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之一。


三歲是一個「我們的年齡」,意思是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說我們。


他更願意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事,或者是做一件事兒給爸爸媽媽看,又或者是看爸爸媽媽做一件事兒。



這個時候,他對於「我們的規則」、「我們的約定」有一種特殊的信服和滿足,是給孩子傳授思想的好時機。


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一定要溫柔而堅定,半途而廢或者過於強硬都會適得其反,有可能會害了孩子哦!

相關焦點

  • 父母給孩子立這些規矩,會讓他們一輩子受益
    但是等到十幾歲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他們有可能會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規矩太多了,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滿足他一個小願望之後,再去做他應該做的事情,就不會帶著小情緒了。一個誠實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心胸坦蕩,光明磊落,這會讓他比別人多了一個快樂的理由。
  • 如何給3歲的寶寶立規矩?
    隨著寶寶會走、會跑,有了一定行動力後,他(她)逐漸開始變得不乖、不聽話了,開始喜歡和爸爸媽媽對著幹,到處亂跑、大吵大鬧,有時還會打人、毀物,甚至去做危險的事情。 在一些家長的眼中,這些都是小孩子的正常表現,然而,如果現在不給孩子立下規矩,長大之後他(她)必然會讓你感到更加頭疼。
  • 3歲前給寶寶定好這些規矩,讓他以後越來越優秀
    你在引導孩子的時候,你自己的做法就是最好的教育,而教育中更大的一部分是愛,愛是親子關係的核心,你對別人、對孩子尊重、誠實、勤奮、值得信賴、美好,孩子也會變得跟你一樣,你所表現出的樣子也會給他起到正向示範作用。你希望孩子優秀,那首先你必須優秀。
  • 寶寶上學前養成這5個好習慣,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趕緊收藏。
    孩子在入學前可以不上興趣班、英語班,這些東西上學後有近20年的時間去學習。但是在入學前,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一些好的習慣、規矩,這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課題。
  • 這3個規矩,孩子6歲前家長應該立下。孩子會受益良多
    這3個規矩,孩子6歲前家長應該立下。孩子會受益良多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很多孩子往往長大沒出息是從小沒立好規矩造成的。,他們可能會舍不下自己正在看的電視,或者是正在玩的玩具,遊戲,於是便會反駁父母的話語,這讓爸爸媽媽們覺得孩子沒大沒小,沒有規矩。
  • 孩子八歲前必須學會這些「規矩」 收藏起來
    教育好我們的孩子,讓他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迎接新的挑戰,生活得樂觀,頑強,是我們現在必須要做好的事情。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真正的教育從「規矩」開始。那麼我們應該教給孩子哪些規矩呢?一、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最後會傷了父母的心。
  • 「三歲定八十」,這些事別在寶寶3歲前做,家長定規矩前看這個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性格養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教育固然沒錯,但是在孩子三歲之前,這三個方面的「特意」教育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過分要求孩子乾淨3歲之前,孩子需要得到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的發育,比如爬、行走、翻滾、手部的抓握等,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弄髒身體、衣服等情況。
  • 3歲前寶寶要懂得的「規矩」:自律的三個階段
    自律的形成孩子一出生就處於無律期,他的一切以生存為目的,餓了哭,不舒服哭,用哭聲吸引別人的關注,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階段,孩子聽不懂其他人的要求,只負責讓別人配合自己。不管身邊的人是誰,不管什麼時間,想鬧就鬧。
  • 最好在寶寶五歲之前樹立好規矩
    中國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是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話那麼他們培養出來的寶寶一定是很有家庭教養的;要是一個寶寶的行為沒有什麼規矩的話,那麼他背後的家庭教育肯定不是完美的,必然有瑕疵。
  • 在孩子3歲之前,幫他養成這兩個習慣,將來多半都會有教養懂規矩
    董卿在《開學第一課》也說過:「在教育孩子上,如果你只選擇了賺錢不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後你辛苦賺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所以,教育孩子應該從小抓起,適度管教孩子,不過於放縱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孩子在3歲之前父母的教育至關重要,俗話說「三歲看大」,意思是通過看三歲兒童的行為可以提前了解他將來是個什麼樣的人。
  • 試試這4個辦法,讓你的寶寶更懂規矩
    讓孩子懂規矩,可以讓他明辨是非善惡,在秩序中健康成長。那麼,爸爸媽媽如何讓寶寶從小懂規矩呢?其實,每一個寶寶都是爸爸媽媽的一面鏡子,寶寶最善於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因此我們說,爸爸媽媽是寶寶人生的第一任老師。
  • 1歲寶寶「不聽話」怎麼辦?不妨先立3個規矩,家長還能省心點
    也很難聽得懂大人們的話,這時候的寶寶也很容易做「壞事」,因此針對寶寶的這些情況,家長們最好早點給寶寶立規矩。媽媽聽後生氣極了,為什麼自己也是未來孩子的安全問題著想,還被埋怨和反駁,即使孩子再小,也要明白一些對錯,不然孩子以後的安全意識就會變得很薄弱,甚至會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相信這位寶媽的煩惱說出了好多新手父母的心聲,那麼,1歲寶寶「不聽話」怎麼辦?不妨先試著立3個規矩,家長還能省心點。
  • 三歲前給孩子立規矩,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一個孩子3歲前學到的信息量,將是他今後人生的總和。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也說明這個時候的孩子學習能力有多強。都說「3歲看大」,孩子3歲之前,父母就應該逐漸把規矩立起來了。 孩子天生喜歡挑戰規定,這是人類的的本性決定的。
  •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3歲前家長要給娃立下這些規矩
    在孩子3歲前我們需要注意哪些?3、給孩子動手的空間在孩子三歲時,有著較強的動手能力,或許這些「能力3歲前要給孩子立下哪些規矩才能讓孩子受益?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孩子三歲前就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萬事想著「投機取巧」,依賴別人。比如,讓孩子們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這些事情都是他們可以辦到的,讓他們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這樣才可以在未來的日子中好好照顧自己。
  • 「三歲定八十」,這些事別在寶寶3歲前做,家長定規矩前看這個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三歲定八十」這句俗語其實有著一定道理,只要在孩子的這個成長時期,家長做好教育工作,可以為孩子今後的性格、能力、品行等打下成長基礎。生活中,受到「三歲定八十」的影響,大多數家長內心會比較恐慌,所以從小就開始抓孩子的教育。教育固然沒錯,但是在孩子三歲之前,這三個方面的「特意」教育卻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 孩子3歲前有些規矩不立就晚了,你立了嗎
    孩子到了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自我意識,當他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你並沒有對他進行制止,孩子就會理解為,這件事情是被允許的。家長對孩子的負責任不僅僅是要讓孩子吃飽穿暖,還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愛,把孩子給教育好,這些都是為人父母應該做的。尤其是小孩子,什麼都不懂,所有的規矩都需要父母一點一點的教給他、給他立起來。那麼,家長給孩子立規矩,幾歲合適呢?
  • 寶寶3歲前,家長教會了這些技能,孩子上學會有優勢
    小聰已經4歲了,過完年小聰媽就給孩子送到幼兒園了。沒想到沒上幾天學,老師就給小聰媽打電話了,還以為小聰在學校不懂規矩惹什麼事了,沒想到老師電話裡一直誇讚小聰,說從沒見過這麼懂事的孩子,而且老師準備讓小聰當班長。因為小聰可以自己吃飯、上廁所。
  • 3歲前立好7大規矩,讓孩子更優秀
    @圓圓媽:寶寶對客人沒禮貌怎麼辦 ?@無言:每次放學回家兒子都不做作業,老要我催,總是很貪玩,怎麼辦?@李雷:我家的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要得到,不然就哇哇大哭,任誰也沒有辦法!······上面這類的情況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或許有人會說孩子小的時候就是玩,不用有太多約束,這個觀點我並不贊同,老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 李玫瑾教授:寶寶6歲前必須要立下「5個」規矩,不然將來後悔莫及
    李玫瑾教授:寶寶6歲前必須要立下「5個」規矩,不然將來後悔莫及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和心理問題。她多年的研究經驗表明,許多成長為犯罪或有心理問題的孩子與他的童年成長經歷有關。
  • 孩子6歲前家長必須立的規矩,其實就6個字,卻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孩子6歲前家長必須立的規矩,其實就6個字,卻能讓孩子受益終身。​在孩子六歲前,我立規矩主要應該分三個方面一、安全規矩1.交通安全:包括會看紅綠燈,過馬路左右看,區分人行道車行道,坐車要系安全帶,小時候要坐安全座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