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小廚房美食榜:他們用什麼拴住慈禧的胃?

2021-02-27 國家人文歷史








文 | 楊原

摘自《如果故宮會說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4月,已獲出版社授權。

本       文       約  3168 字


閱       讀       需       要

                                                                            

10 min

很多清宮戲裡,在膳房以外,后妃們吃飯的時候還常常提到一個小廚房,而且劇中嬪妃的小廚房都能做出一些特別精緻的菜品、點心,讓人特別神往,這小廚房是怎麼回事呢?說白了,就是吃膩了宮廷膳房的菜,想換換新花樣。出於保證飲食安全的考慮,膳房的廚師都選自內務府包衣籍,是天子家奴,世世代代效力於宮廷,自然放心可靠,他們屬於端著體制內的「鐵飯碗」。但往往這種狀況年深日久,製作出來的東西就不免缺乏新意,人員也缺乏動力,膳房的食材雖然精良,但做出來的飯菜並不一定好吃,就連小朝廷時期的溥儀,都特意給自己辦了個西餐的小廚房。所以後宮設立小廚房,就一定要從民間特聘一些有名的廚師,進宮充當臨時工,稱為「效力」,專做一些他們拿手但宮裡又沒有的飯菜,而且他們拿著高薪,創新積極性也比較高,常常能做出些不一樣的味道。不過,小廚房不是誰都能有的。我看有的電視劇裡好多后妃利用小廚房,給皇上進獻不同的好吃的,小廚房就好像是宮鬥劇裡的兵工廠,專門支援在前線衝鋒的娘娘,估計這種想法還是來源於那句話,「要想拴住一個男人的心,就得拴住他的胃」。這想法是挺好的,但是現實裡其實不那麼方便。從歷史文獻來看,其實后妃能辦小廚房是極少見的,後宮裡只有個別人才會動用這種「特權」。所謂「特權」,倒並不是皇上許不許的問題,而主要是看她有多大財力,由於清宮制度基本斷絕了妃嬪與娘家之間的財務往來,娘家再有錢,也送不進來,所以一般的后妃沒那麼多份例銀子,自然也就無力設立小廚房了。從文獻記載來看,后妃想改善夥食一般有四種方式:其一,用自己每月的份例銀子讓膳房再單做一份;其二,用自己的份例銀子讓太監或宮女單做一份;其三,拿自己的份例銀子讓太監去宮外重新買菜重新做;其四,用份例銀子在宮裡再設辦一個廚房。但大部分后妃還是沒有能力辦成小廚房的規模,只是簡單的他坦,關於他坦我們下面還會有進一步的介紹。當然,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只能作為膳房飲食的補充,膳房的菜品還是每天照常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即便是一口不吃,也不能停工,尤其是有小廚房的後宮主位,常常就是膳房做一份,小廚房做一份,膳房那份往往就全部賞給別人了。在清宮裡,只有極少數地位高、資歷深的人才有實力設置小廚房,我們現在能明確知道有小廚房的人,有慈禧太后、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淑慎皇貴妃,還有小朝廷時期的端康皇貴妃(光緒的瑾妃)。清代最有名的小廚房莫過於慈禧太后的西膳房,它獨立於她自己的膳房,由總管太監管理,據說能做點心400 多種,大菜4000 多種!西膳房下設機構也參照膳房的五局,即葷局、素局、飯局、點心局和餑餑局。不同的是,小廚房少了一個掛爐局,多了一個餑餑局。平日的掛爐鴨、掛爐豬與膳房區別不大,可以照用,而原有的點心局裡,又分出了一個餑餑局。都說女人吃甜點會有另一個胃,從慈禧太后身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此言不虛。原本宮廷的點心已經非常豐富了,但為了做得精專,吃出點特別的味道,在宮廷餑餑房、茶房、點心局以外,老佛爺還特意在自己的小廚房專設餑餑局,可見她對糕點情有獨鍾。在慈禧統治的48 年中,眾多的御廚裡有三位是最有名的,一位白案師傅(主做麵食、點心),兩位紅案師傅(主做大菜)。御廚謝二應該是慈禧最寵愛的麵點師傅了,他是太后茶房總管太監謝文福的弟弟,後來被招進西膳房做臨時工,哥兒倆一個在宮內承應茶點,一個曾是民間的名廚,大概面點的手藝是家傳的。據說謝二有兩樣拿手的美食,頗得老佛爺的心意。一個叫油性炸糕,從記載來看,和我們現在常見的炸糕非常相似,也都是油和面,包餡兒後炸酥。但跟今天的桂花豆沙餡不同,小廚房的炸糕餡兒是白糖、芝麻、山楂和少許奶油。看來慈禧和當時的大部分滿人一樣,對奶製品極為青睞,連炸糕都要放奶油。除了炸糕,謝二還有一樣拿手的,便是燒麥。從記載來看,他的燒麥皮薄餡香,用的是豬肉口蘑,從用料上來看,豬肉加口蘑肯定好吃,既鮮美又不膩口。不過烹飪確實是門藝術,同樣的配比,同樣的操作,換一個人來做,味道就可能差很多。據說有一年慈禧太后去清東陵,小廚房隨行,但吃了燒麥之後,感到味道差了很多,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謝二有事沒能隨駕,改由劉大烹飪,老佛爺頓時就怒了,以「不用心伺候」之罪,賞了劉大一頓好打,又急急忙忙傳旨讓謝二即刻趕到東陵,隨時伺候。紅案上的兩位御廚就更加有名了,他們所創的名菜也流傳非常廣。一位是號稱「抓炒王」的王玉山,現在最著名的宮廷菜「四大抓炒」,也就是抓炒裡脊、抓炒魚片、抓炒蝦仁和抓炒腰花,便是他發明的。另一位御廚叫張永祥,他的拿手菜品是鑲銀芽、抓炒裡脊抓炒魚片鑲扁豆,其實就是在豆芽菜和扁豆莢中塞進肉餡,在民間的知名度很高。說句題外話,兩位御廚中的「抓炒王」王玉山,他的手藝不僅深得太后之心,後來還造福了社會上的廣大食客。1925 年,紫禁城已經改成了故宮博物院,他跟其他5 位御廚下崗再就業,一起在北海公園開了一家仿膳茶社,專做宮廷美食,成為北京最早做宮廷菜的老字號。特別是從1958 年起,幾十年間,仿膳成為接待各國元首的常用餐廳之一,四大抓炒也成為國宴餐桌上的常客。慈禧小廚房的美食非常豐富,除了三位御廚呈現的諸多菜品外,還有諸如小窩頭、飯卷子、炸三角、鴿松菜包、和尚跳牆、炸響鈴、櫻桃肉等,不一而足,很多名菜我們今天在很多地方都能夠吃到。當然,今天我們吃到的和當年老佛爺吃到的,肯定還是有一些差別的。小廚房是後宮極少數人的「特權」,但大部分嬪妃和皇子們都想豐富自己的飲食,所以他們各自依財力紛紛在自己宮內設立他坦,可以說小廚房算是他坦的升級版。乾隆三十年,皇帝在處置自行剪髮的繼皇后時,從生活上削減她的待遇,就吩咐把「外頭的他坦也散了,每日只吃茶膳房茶飯,她的個例也用不完」,可見貴為皇后,也沒有小廚房,只是自己設立一個他坦,豐富一下日常飲食。儘管他坦並不像小廚房那樣「特權」化,但也並不是抓炒蝦仁抓炒腰花所有人都能辦得了的。有一份嘉慶元年時的檔案,就顯示了當時他坦在後宮的分布狀況,皇后、貴妃、誠妃、瑩嬪以及阿哥所在的宮均有他坦,而當時嘉慶的后妃裡,還有榮常在和春常在兩位,她們則沒有他坦,可見貴人以下這些身份偏低的後宮主位,是無力設辦他坦的,只能按自己的份例,吃膳房的夥食了。所謂他坦,在檔案裡又常寫作「它坦」「他他」,滿語拉丁文轉寫為tatan,宮裡傳下來的語音,一般讀「他他兒」,本意是宿營地,引申為辦事地或辦事處的意思,給各嬪妃承應茶點或者一些特色的飯食,大概可以叫作茶點處。和小廚房一樣,他坦也可以有外聘廚師,他們拿腰牌在宮內行走,是執行上下班制度的臨時工。不過乾隆四十一年時有一份檔案顯示,以前一些幫廚的雜役「向來俱系自行僱傭」,之後都由官方提供這些工作人員,只能從內務府內管領下挑選。大概是出於安全和信任的緣故,技術工種的廚師可以外聘,但只幹粗笨活的蘇拉(即雜役)則只能出於皇家的包衣。不過,他坦所用的人員也確實比較多,不免魚龍混雜,嘉慶元年的時候,壽康宮(即剛剛退位的乾隆的那些后妃們)各處他坦,就有蘇拉105 人、廚役68 人。后妃和皇子們的他坦在他們各宮裡的位置相對比較統一,我在翻閱內務府營造司的檔案時,不時可以看到修補他坦房屋的奏報,不少他坦在各宮的東南角。這種設計倒是很科學,老北京有句俗語「有錢不買東南房」,四合院的東南,採光和空氣流通方面的條件,在所有房屋中均屬最差,北京地區多有西北風,東南處正是風吹最勁的地方,不過做飯產生的炊煙也正好不會吹進宮內,而后妃也不會受到幹擾,正是廚房的最佳位置。所以,以此可以推理,各宮的膳房大致也都設置在東南處。

書名:《如果故宮會說話》
作者:楊原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4月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擊下方圖片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裡

相關焦點

  • 這張年輕慈禧彩照是故宮鎮館之寶?故宮:假的
    網上流傳的慈禧年輕時候的畫像很多網友被這張照片所驚豔,紛紛感嘆:「慈禧年輕時候真漂亮」「慈禧年輕的時候看面相就知道是個狠角色」「不愧是慈禧,眼神很犀利的樣子」。這張照片很快得到了故宮博物院的關注。7月25日,故宮博物院官網專門刊發了考證文章稱這張照片是偽造的。
  • 故宮藏璽—慈禧太后的寶璽
    「懿妃之印」是慈禧太后獲得的最早的一枚「身份證」性質的印章(「懿妃之印」寶璽 銀制鍍金龜紐印面11.8釐米見方 故宮博物院藏)慈禧皇太后的諡寶現藏於故宮博物院,這方交龍鈕的青玉寶璽是慈禧皇太后死後不久用宮中留存的乾隆時期的「喜」字號玉寶刻制的,供奉在太廟中以為祭祀的對象,也是慈禧皇太后的最後一枚寶璽。
  • 故宮開起火鍋店,還原慈禧的口味,每晚限量30鍋,價格人均…
    今年大年初一故宮「奉旨」在角樓開了一家火鍋店招牌湯底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慈禧的口味偏好貨真價實的御廚房味道!首推慈禧鍾愛的萬壽菊花鍋!每年深秋,慈禧便讓御膳房端出小火鍋,隨後再將洗淨瀝乾水分的菊花瓣放到銀盤裡,一齊擺上膳桌。@故宮博物院 形容慈禧老人家有時吃菊花火鍋時,會選擇花瓣短而密的菊花品種,洗浸泡後上桌。待暖鍋中的雞湯滾開即放入魚片或雞片,再次滾開時則酌量投入菊花瓣。開鍋後,肉片、雞湯、菊花各種鮮味混合,鮮美無比。慈禧有時不蘸作料,空口即可吃下許多。
  • 抓住心先抓住胃?火星人E6BC助你拴住TA的心
    俗話說「想要抓住男人的心要先抓住他的胃」,烹得一手好菜的確能為生活增添許多滋味。但是好廚藝也需要好幫手,才能讓日復一日、繁雜瑣碎的烹飪生活更得心應手。火星人E6BC蒸烤一體集成灶具有「速蒸嫩烤」的烹飪技術,也有強勁風力的煙機加持,助你牢牢拴住TA的心。
  • 迪麗熱巴給鄧倫做的桂花糕,做法給你,拿去拴住男人的胃!
    迪麗熱巴給鄧倫做的桂花糕,做法給你,拿去拴住男人的胃!《一千零一夜》這部熱劇即將進入尾聲了,大結局前篇柏海和七七狂秀恩愛,又做起了愛的點心。都說拴住男人的心,先要拴住男人的胃,那作為女人,好的廚藝也是必要的。如果跟愛的人一起做甜點,一起做美食,無疑是最平凡的浪漫,也是最長久的心安。姐妹們,我們來一起學下桂花糕的做法,做好給心中的那個他吃,相信一定會收穫很多哦。
  • 光緒帝與慈禧是什麼關係?他們倆關係如何
    光緒皇帝被接進宮時年僅4歲,開始由慈禧撫養,故可以說是慈禧一手把光緒養大。從這層關係上說,光緒是慈禧的養子。 在血緣關係上,光緒帝與慈禧也是非常近的。在父系和母系上都是最近的關係。
  • 尋味| 這家店用一盤豆腐,拴住了峰峰人的胃
    尋味 | 這家店用一盤豆腐,拴住了峰峰人的胃 2020-08-21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畫出「年輕慈禧彩照」引故宮考證,「神筆小夥」有啥絕活?
    畫出「年輕慈禧彩照」引故宮考證,「神筆小夥」有啥絕活?大意是說:1980年,一位陳姓收藏者在家中發現了一張其祖先在一百年前獲贈於一位法國人的慈禧皇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經某位「專家」牽線,這「僅此一份」的照片被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引發故宮博物院專家親自「下場」澄清的「慈禧年輕時代照片」。
  • 慈禧逃難時,曾扔無數珍寶在故宮井裡,為何至今無人敢撈?
    說起清朝那一定繞不開的一個人就是慈禧,作為晚清重要政治人物和實際統治者,她的一生,都為人所好奇,但更讓人好奇的是她留下一批珍寶,沒有人敢撈取的珍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從故事的源頭看起。1900年8月14日,中國歷史上的陰暗時刻,此時的八國聯軍已經兵臨北京城下,開始準備攻城。
  • 自製芝麻南瓜球,在家拴住你的心!
    都說女生有兩個胃:一個吃正餐,一個吃零食。今天叫上女朋友一起做個小零食,拴住她的胃!蒸熟加入白糖2、用勺子把南瓜壓成南瓜泥,然後攪拌幾圈,讓白糖徹底融入南瓜泥中。裹上芝麻6、起鍋燒油至油五成熱,將裹好芝麻的南瓜球放入國內,等芝麻南瓜球開始上浮是,用漏勺反覆按壓排氣,這是保證芝麻南瓜球是空心的關鍵呦!
  • 故宮珍妃井保留至今,有怎樣的寓意,背後又有什麼悽慘故事?
    一提到北京就會想到故宮,故宮已經變成北京的標誌性建築,如果來到北京沒有去故宮的話那可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故宮每一天都會迎來很多的遊客,人們都很好奇以前皇帝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在故宮到處都是裝潢奢華的宮殿,但是也有例外的地方,那就是位置很偏僻的冷宮,這些地方到現在已經有些破舊了,而且冷宮裡面也沒有什麼有價值的多西,一般這些地方是不對外開放的。在故宮有一個地方總是透著悽涼的景象,這個地方就是珍妃井,其實在以前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水井,但是自從慈禧將她推到井中這裡就成了她最後的歸宿,這口井也用她的名字命名。
  • 不會做飯的爸爸,拿什麼拴住孩子的胃?
    很多爸爸擔心沒時間、做不好,因此不願進廚房但下廚不等於要成為大廚用心準備的,就是孩子眼中最好的一些好用的廚房神器也能成為爸爸們的得力助手簡單的菜譜+實用的工具+獨一無二的愛意你會發現,給孩子做個飯並沒有那麼難
  • 故宮裡面的龍椅,到底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看完漲知識了
    大家對於龍椅都不陌生,現在在故宮還有一把呢,渾身金燦燦的,但是這金燦燦的龍椅究竟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呢?電視劇裡我們都看到過,皇帝坐在一把金燦燦的龍椅上,對著下面的文武百官訓話,聽取來自各地的消息,很是威嚴與帥氣,不瞞大家說,小編現在還對龍椅有一種畏懼感呢,前兩天中秋節去北京,在故宮裡還趁著管理不注意,坐在上面體驗了一把,感覺相當過癮。都說龍椅金燦燦,難道它都是用金子做的嗎?
  • 故宮是什麼?
    如今我們說的故宮指故宮博物院也是明清時期的宮殿——紫禁城明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用時十四年建成北京城和紫禁城、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除了上述的宮殿歷史上還有很多宮殿都是推動我國宮殿建築發展的裡程碑後續會給大家詳細科普03 故宮有什麼?
  • 珍妃井的井口僅十寸,慈禧是如何把珍妃弄下去的?原因讓人很可惜
    說起清朝光緒皇帝和珍妃的愛情故事,那可謂是晚清時期紫禁城的傳奇故事,特別是故宮至今還保留著珍妃的「遺址」珍妃井,這個井口僅有差不多十寸的大小,當年慈禧是如何把珍妃弄下去的呢?從小珍妃就長得五官清秀,性格開朗,由於年紀上小,珍妃一點都不懂後宮心計,這一點光緒皇帝非常的喜歡。
  • 專家考證「慈禧年輕時彩色照片」 原作者:我畫的…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29日電(記者 宋宇晟)近日,一張「慈禧皇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網絡流傳,引發了「慈禧皇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人還將此照片與故宮博物院聯繫起來。不過,這張照片真的是年輕時的慈禧嗎?網傳「慈禧皇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
  • 走,去故宮吃火鍋!
    迅速走紅聖旨菜單故宮印章……餐廳有著濃濃的宮廷氣息萬壽菊花鍋店內主打「萬壽菊花鍋」,相傳是慈禧的發明,每年深秋,慈禧便讓御膳房端出小火鍋,隨後再將洗淨瀝乾水分的菊花瓣放到銀盤裡,一齊擺上膳桌。點擊播放 GIF 1.9M@故宮博物院 形容慈禧有時吃菊花火鍋時,待暖鍋中的雞湯滾開即放入魚片或雞片,再次滾開時則酌量投入菊花瓣。
  • 祝勇 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
    比如《故宮六百年》裡我寫到慈禧,中國被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最黑暗的深淵,慈禧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近距離觀察,會有更多視角,會更加細緻。 很多人都關注慈禧吃什麼、穿什麼,覺得她性喜奢華,正趕上「甲午戰爭」,她非要過六十大壽。而我可以有另一個視角——慈禧一進宮廷,就開始宮鬥。她身不由己,青年喪夫、老年喪子,從個人生活看,她什麼都沒有,沒有家庭溫暖。
  • 祝勇:在故宮書寫整個世界
    比如《故宮六百年》裡我寫到慈禧,中國被推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最黑暗的深淵,慈禧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近距離觀察,會有更多視角,會更加細緻。很多人都關注慈禧吃什麼、穿什麼,覺得她性喜奢華,正趕上「甲午戰爭」,她非要過六十大壽。而我可以有另一個視角——慈禧一進宮廷,就開始宮鬥。她身不由己,青年喪夫、老年喪子,從個人生活看,她什麼都沒有,沒有家庭溫暖。
  • 慈禧太后真實長相,年輕時漂亮,晚年慈禧不怒自威
    慈禧太后,是清朝最後一個實權最高領袖,她的死亡,基本宣告了清朝結束,而她治下的近半個世紀清朝,也褒貶不一,有人說如果她在1898年死了,那就名聲會很好。因為時代的發展,在慈禧晚年時候,照相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所以慈禧留下了不少照片,故宮保存的有數百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