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學習】成德法師:要愈學愈謙虛、愈學愈簡單

2021-02-17 全球共修
關注公眾號:全球共修 回復阿彌陀佛、道德講堂……將獲得更多福利(詳見文章後)

應該要愈學愈謙虛、愈學愈簡單,簡單到只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未來的煩惱想那麼多幹什麼,全部都把它換成阿彌陀佛。

那可能我這麼一講,大家又說,那就不用想了嗎?你看那個很想在那擔憂的習慣太強了,假如你真的能夠把它換過來,我跟你保證,你真換過來了,你真要想的時候,很容易就想明白。因為你換過來了,你的心妄念就愈來愈少,心地清淨,一想事很容易就想通了。你平常都不念佛,都在那考慮東、考慮西,未來的事還沒來就擔心得很,那你真正事情來了,你還是很難很定、很冷靜的去思考。

成德是覺得,比方說晚上念佛,白天遇到一些事,先不想了。當然想的時候一定要依照經教去思惟,不是胡思亂想。佛門說八正道,有正思惟,隨順聖賢佛菩薩教誨來考慮事情,不隨順煩惱習氣。有時候想一想,還是有些兩難,不能在思惟裡面有得失、有欲望,這個是不行的。不想了,晚上念佛,念一段時間,二十分鐘、三十分鐘,突然想通了,有方法了。成德這麼跟你們說,你們可不要念佛的時候說,「好,我好好來想」,那就不對了。它是念著念著,專心念,自己想通的。大家可不要聽錯了,說這個成德法師說,「你念佛就好好想,就可以通了」,不是這個意思。

我們剛剛提到要會觀察,你看剛剛問大家,章嘉大師的這個定功怎麼來的?用在我們自己淨土宗,師父上人也教得很仔細,你沒事的時候趕緊提起來。所以愈學愈簡單,簡單到只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愈學愈謙虛,謙虛到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愈學愈慚愧,慚愧到好事向別人,壞事、過失向自己。尤其我們做領導者,我們古聖先王傳了一句心法給我們,「朕躬有罪,無以萬方」,我自己的過失不能推給別人;但是「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老百姓、底下的人有什麼錯誤,是我沒有照顧好、我沒有教好。就像堯帝,在《說苑》裡面說到,他老人家「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就是他時時念著天下蒼生,有一個人飢餓了,他說是我害他挨餓的,有這個旱災收成不好,是我無德。這樣的心境感動上天,往往很多那個時代的共業,就因為天子的至誠轉化了。因為他這樣的心境,一定會感動他的百姓也生慚愧,上下一心,面對天災都懺悔,這個共業就轉輕了。

這個不只是堯帝如此,我們看清朝的記載,康熙皇帝,遇到比方說幾個省旱災了,他帶著大臣、皇子、皇族到天壇祈雨。而且祈雨以前,很多天前都要齋戒沐浴,把自己的這些念頭、妄念都要止住,用誠心、恭敬心去祭天,然後寫著自己反省的文章來昭告上天。根據記載,他一懺悔完,天上就開始飄來雲層,等到他回到皇宮,陸續都會有地方,可能都是用八百裡加急,都是用快馬把各地的情況傳回來,某某地方下雨了、某某地方下雨了。這個佛門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是真實的。這個成德也都在觀察。

師父上人當時候交代弟子,說臺灣很多大陸來的先祖,從臺南登陸,所以臺南有一個墓園,那就是專門葬最早來臺灣的那些先祖,所以臺灣的臺南孔廟是第一座,就交代做三時繫念。結果那一天整個臺南市滂沱大雨,所以很多工作人員都想著趕緊趕來收東西。結果到了現場非常吃驚,整個臺南市都是大雨,只有那個公墓沒有下雨,繼續在做三時繫念法會。所以天人合一,至誠的心都是跟這些天地萬物是交感的。因為下雨是有雨神管的,老人家帶領我們弟子們對祖先盡這分孝,超拔祖先,你說哪有雨神不高興的道理?都是可以商量的。當然他們也有業績要交,他們該下多少雨,這個他不能擅自做主的。

成德是因為曾經參與在廬江那幾年傳統文化推廣,師父都是給我們做表率。你看他小時候,就記得每一次要春節了,當地就會拿一筆錢,可能都是這些善心的人拿一筆錢,然後送一些米、送一些東西給老人、給窮苦的人。所以你看老人家小時候的事他都記住,所以在自己故鄉推廣的時候,他說給七十歲以上的老人發敬老金。他們以前是送東西,現在你用敬老金,老人家喜歡什麼可以買什麼。敬老金,七十歲以上,八十歲以上還送一支龍頭拐杖,想得很周到,八十歲那已經是很稀有了。我們參與這個事情,印象很深刻,因為參與的同仁他們很關心,這幾天發放都是下雨,而且是整個地區都是下雨。後來到那一天沒有下,那二三天都沒有下。大家要知道,那個要發敬老金的時候,我們是下到村裡面固定一個地方,就不會太遠。但是畢竟老人住的都不一樣,我們是固定在下鄉的一個地方,讓他們過來,假如下雨了,那老人年紀大了,下雨天容易路滑,那我們就很擔心。所以同仁就提早昭告天地這些神祇,可不可以行行方便?有感應,那二三天都沒有下雨。結果只要發送完當天,結束了就開始下了,又連續下了幾天。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佛說的話、祖先說的話,真的是真實不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就看我們怎麼用心。

像我們在當地種菜、種糧食,我們那個地在修整的時候,挖出很多建築垃圾,建築物拆了之後,一塊一塊很大的水泥,我們都這樣清挖出來,那土質是很不好的。旁邊的農民說,這個明年要收成很困難,因為土地不好。結果因為我們是為了要試驗無公害的,我們都不用農藥化肥的,就種了一年,種得很好,像西紅柿,西紅柿都很大。我們剛好有音樂教室,就在樹底下搭了棚子上音樂課,當地老百姓很喜歡來唱歌,我們就把那些西紅柿都拿過去,每個人送幾顆,皆大歡喜。結果當地的農民就說了:「他們今年就收成很好,可能是種的人有愛心。」這是他們下的結論。所以西方很多科學家研究念力的秘密,所以這個念力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也很感謝有這個機會去經歷、去承擔這些工作,因為愈做我們愈能印證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至誠可以感通。所以康熙帝,包含堯帝,他們都是這個風範。他們是天子,是領導者,我們現在在家庭裡面,我們現在在團體裡面、企業裡面、學校裡面,我們身為領導者,也要效法他們的胸懷、心境,所謂慕賢當慕其心,體會他們做人做事的心境。學東西要從根本學,改過有從事上改、有從理上改、有從心上改,學師父上人也有從事上學、也有從理上學、也有從心上學。「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但是「執下而昧上」,你只在行為當中學師父,你沒有效法他的心境,這樣學的就笨拙,甚至學得會著相。

成德還見過還不到三十歲,學師父上人講《無量壽經》,連語氣、速度都一樣。那老人家都八十歲了,七十多歲了,你才二十幾歲,講話跟師父速度一樣,這樣聽起來不是很奇怪嗎?所以佛法是學不著相。這個學師父的語氣、表情,除了當下會著相以外,最怕的是著什麼相?著了他一下臺來,底下聽眾跟他說:「你好像老法師。」一講,他非常舒服,非常enjoy(享受),他就等著這句話等很久了,終於有人這麼跟他講了。所以大家讚嘆人也要有智慧,你讚嘆他讚嘆錯,讓他產生更深的執著,那就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感恩師父諄諄教誨!

師父,您辛苦了!
只因為,不忍眾生苦!
只因為,不忍聖教衰!

師父上人,您辛苦了!

祈願師父上人

長久住世 

法體安康

光壽無量

向您老人家承諾

弟子眾等一定好好修學

聽您老人家的話

一定嚴格律己依教奉行

一定會把佛教傳承下去

今生一定回家見彌陀慈父

①微店[阿彌陀佛大超市]:https://weidian.com/s/240735271②淘寶搜索店鋪[阿彌陀佛大超市]:https://shop148975794.taobao.com免費結緣法界播經機、念佛機、書籍等各類法寶平臺諸功德,全部回向給文章作者、關注轉載眾讀者、合作平臺等相關所有人員和我們的親人等一切有緣眾生以及一切法界眾生。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你若喜歡,點個好看 

相關焦點

  • 【一部大經】我們的毛病習氣太重了,學佛學了幾十年,愈學愈執著,愈學煩惱愈多!
    要記住這句話。幫助社會穩定,幫助世界和平,這裡頭有無量功德,為什麼說無量?因為一個安定和諧的社會才能成就許許多多修行人的功夫。動亂環境當中無法修行,在這樣的社會裡頭修成功的人不是凡人。向他學習。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佛菩薩的樣子,是我們的模範,是我們的典型,我們跟著他走,效法他、學習他決定沒有錯。他能做到的,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常常想想,多想想,想通了你就肯放下了。我們的毛病習氣太重了,學佛學了幾十年,愈學愈執著,愈學煩惱愈多。
  • 【每日一課 知過改過】面對因緣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開示
    我們每天真學一點,真做一點,真改一點,此生一定要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成德法師主講 2020/07/25 英國蘭彼得音頻學習:課程全文:         大家要知道,我們隨時都是要用理智,學佛就是用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我們這個時代,感情用事的例子太多了。
  • 淨空老法師出家的因緣,「華藏圖書館」的緣起
    淨空法師慈悲開示諸位法師,諸位同學,今天大家要我談一談,「華藏圖書館」的緣起。而且真正契入之後,這裡面就得法喜,就是《論語》上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歡喜心生起來,愈學愈歡喜。所以我們才知道人生最高的享受從哪裡來的,絕不是名聞利養,與那個不相干,是學聖賢之道,愈學愈歡喜。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到孔子之樂、顏回之樂,古人常講「孔顏之樂」。這句話我們文字看得很多,我們也會講,孔顏之樂我們沒有體會到,通過這麼多年的學習,孔顏之樂體會到。
  • 成德法師:全修在性
    全修在性  成德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0/4/13  我們從《彙編》這些,就能在幫助我們,對於以前所學的《論語》,還有其他的經典,能夠更深入的深度、廣度的提升、積累。我們說「廣學原為深入」,都是為了對這些義理有更深更廣的領納。
  • 【每日一課,念佛求極樂】面對因緣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成德法師(蔡禮旭老師)開示
    我們每天真學一點,真做一點,真改一點,此生一定要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成德法師主講 2020/07/25 英國蘭彼得音頻學習:課程全文:         大家要知道,我們隨時都是要用理智,學佛就是用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我們這個時代,感情用事的例子太多了。
  • ◈成德法師◈學習一定要主動(2020/09/19)【蔡禮旭老師】
    成德法師開示,法寶來之不易,請學習者,認真聆聽,學習落實。
  • 上宗下德法師簡介
    宗德法師(隆裕法師)簡介為了讓您對上宗下德法師有一個基本了解,我們從十二個方面向您介紹
  • 如來藏不舍一人,聽經聞法當下往生——燃燈寺釋當德法師往生紀實
    2015年國慶,當德法師的妹妹將《法華經》、《楞嚴經》如來藏心地法門介紹給他,法師聞即信受,歡喜無量,學法20多天感覺心量大開,自身疾病明顯好轉,並且深信聽經聞法當下成就,超越六道輪迴原來如此簡單。當大家走出往生堂要去燃燈塔地宮安放舍利塔時,這時天空僅有毛毛細雨,基本不影響拍攝,由此我們又記錄下了多個珍貴鏡頭。7、當德法師走時身無病苦。註:點擊文章底端【閱讀原文】可下載釋當德法師往生紀實高清視頻及高清舍利圖片▼延伸閱讀:修行人修出瑞相就是得道高人嗎?修行人死後燒出舍利就證明是往生嗎?
  • 學習手機App製作開發自學的好處和壞處(上)
    若是爸爸是李嘉誠,也可慢慢地學習,一年讀完一本書,學習大師十年磨一劍的精神,費心十年完成萬眾期待的App大作。  自學的好處多多,看來實在沒必要花那麼多錢上課。但每個人適合的學習方式不同,自學的缺點也很多:  自由是自學的最大好處,不像上課可憐兮兮地關在教室牢籠裡。
  • 【每日一課 知過改過】不進則退|成德法師開示(2020/04/29)
    我們每天真學一點,真做一點,真改一點,此生一定要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成德法師主講(共一集) 2020/04/29  英國蘭彼得音頻學習:課程全文: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  我們常常聽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 淨空法師開示:念佛消多劫重罪
    「此智能作不思議事」,這是成所作智,下面舉例子給我們說。「謂一念稱名,永滅多劫重罪。十念功德,能生界外勝報」。這些是事實,但是確實不是權教二乘、凡夫所能夠測度的。我們很認真的學習,對於名號功德略略知道了一些,我們愈學愈歡喜,真的,不少同學在一起都能得到法喜充滿。對於稱名滅罪,我們的信心增長了,真的不是假的。  再細心觀察,從前是粗心大意,這個例子就擺在我們面前沒有覺察到。鍋漏匠的往生,他的稱名有沒有真的把多劫重罪滅掉了?
  • 祖先有德,自然庇蔭後代子孫 /宗道法師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淨土宗精要法語解》的第七條法語:《無量壽經》17 出世本懷。經文: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盡大悲」,也有翻譯成「無蓋大悲」,「蓋」是「覆蓋、庇蔭」的意思。就像天氣很熱,太陽暴曬,這裡有一棵大樹,來到大樹下就可以乘涼,作為遮避、庇蔭,感覺很陰涼。「無蓋大悲」,就是把佛的大悲心比喻成樹,無所不覆蓋。對每個人來說,都希望有個庇蔭。比如一個人,小時候父母就是他的庇蔭,長大了碰到好領導,領導就是他的庇蔭。
  • 成德法師:如何建立修學的正知正見 第四集(視頻+文字)
    那成德都說派不出人,因為最起碼,七個及時要做到,才能派出去吧?七個及時做不到的話,派出去會怎麼樣?鐵定會有人際關係的問題產生,大家相不相信?相信吧,對呀。一次沒關係,兩次,慢慢那個人與人的熱情就過去了,接著就是他怎麼連這個都不懂啊?還說這個是廬江的人,那就麻煩了。所以成德自己也不能派出去,因為七個及時也做不好。所以當時候老法師給成德說,派一個人到漢學院去做訓導主任。
  • 幸福的童年,會讓孩子一生受益無窮,高情商父母要明白3點
    1.堅持做到人格平等曾由趙薇佟大為主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完美詮釋瞭望女成鳳一詞結果是,孩子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擁有了自信,愈學愈有信心,成為自己獨有的特長。2.學會尊重與賞識瀋陽市的智障少年湯智猛,出生於千禧之年,因智力低下又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父母在他五歲的時候徹底將他拋棄給了外祖父母,年老的長輩們格外疼惜這個特別的孫子,在入學遭拒後,小湯對鋼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尊重和賞識孩子的才能,所以這個不富裕的特殊家庭即便省吃儉用也要讓他學習鋼琴
  • 怡藏法師:講經說法是傳承佛陀遺教的重要方式
    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怡藏法師出席開幕式並致歡迎辭。怡藏法師在致辭中表示:講經說法是傳承佛陀遺教、闡佛陀本懷的重要方式,是幫助社會大眾用佛法的智慧去認識、思考和解決現實人生問題的重要途徑。
  • 【每日一課,念佛求極樂】不進則退|成德法師開示(2020/04/29)
    我們每天真學一點,真做一點,真改一點,此生一定要信願念佛求生極樂!成德法師主講(共一集) 2020/04/29  英國蘭彼得音頻學習:課程全文: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  我們常常聽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