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當好十萬大山裡的「舉重人梯」

2021-02-18 防城港市新聞網

10月19日,是上思縣業餘體校學生開學註冊的日子,校長劉海東在忙碌的間隙仍不忘關注黨的十九大有關新聞報導。

 「十九大的召開是我們黨的一件重要大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希望我們的國家在黨的領導下,在新的歷史時期會更加繁榮富強。」劉海東說。

說起上思縣業餘體校,大家第一印象是出舉重冠軍的搖籃,而提起「伯樂」劉海東,大家都會為這位「舉重人梯」豎起大拇指。

現任上思縣業餘體校校長兼舉重隊總教練的劉海東,為人樸實,處事穩重,作風公道正派。「能為國家的體育事業做一點事情,我覺得很開心。我希望能把更多十萬大山裡的孩子培養成舉重冠軍!」劉海東說,他喜歡堅持做好一件事,一件他喜歡並願意為之努力的事。

1999年,我市組建青少年舉重隊,基地設在上思縣思陽鎮中心小學。事業的需要,領導的信任,劉海東責無旁貸擔起了教練重任。

簡陋的場地和設備,難阻劉海東的「開山」志。他努力鑽研書籍資料,學習舉重教學技巧;他時常搭班車去廣西區體校,在區舉重館外當「旁聽生」,從不錯過任何拜師學藝的機會;他的腳步踏遍了十萬大山深處的每一個壯村瑤寨,去選拔好苗子;他去撿人家穿舊的舉重鞋給沒有鞋子的隊員穿,並把所有的精力和能省下來的工資都投入到了舉重隊……

憑著一股不服輸、肯吃苦的精神,劉海東帶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舉重選手。近5年來,他為廣西和國家隊共輸送了23名優秀運動員,所帶隊員在參加廣西或全國舉重比賽中均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先後奪得全國比賽68金52銀41銅、國際比賽8金1銀2銅的好成績。而在他個人的「榮譽簿」上,列著一串長長的榮譽: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火炬手、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全國特奧先進工作者、2012年全區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13年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工作者、2015年自治區先進工作者、2016年廣西體育系統個人二等功……

現如今,上思縣已成為廣西舉重訓練基地,成為全區範圍內舉重運動規模較大較好的一個點,並於今年7月10日至18日成功舉辦了廣西青少年舉重錦標賽。

過去的榮譽只代表過去,明天又是新的起點。競賽皆有終點,而劉海東的體育事業永遠沒有結束。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歷史節點,劉海東說,作為基層的教練員,他將以實際行動踐行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精神,繼續堅持以培養優秀運動員為宗旨,堅持為上思縣的競技體育發展和穩定作貢獻,在今後的工作中帶領全校黨員幹部,結合學校實際,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訓練效率,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與廣西舉重隊乃至國家舉重隊相接軌,打造勇於探索、積極創新,有良好的親和力、包容力與持久推動力的上思縣業餘體校團隊。

來源| 防城港市新聞網-防城港日報

採寫| 張若衡 韋世仙

編輯| 張宏麗

審核| 劉 華

防城港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視頻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別光看呀,趕緊關注!

防城港市新聞網

☀本地新聞/生活資訊/便民服務

☀吃/住/玩/遊/購/樂在防城港

☀新聞/資訊/服務/盡在新聞網

爆料建議聯繫微信號fcg10037492或QQ10037492

相關焦點

  • 「為了大山裡孩子的快樂成長,我將不懈追求永不止步」
    原標題:「為了大山裡孩子的快樂成長,我將不懈追求永不止步」——記桓仁縣沙尖子學校教師周春祥25載光陰,桓仁滿族自治縣沙尖子學校教師周春祥在班主任的崗位上,辛勤耕耘,甘願當「人梯「用心靈與學生交流」是周春祥當好班主任的經驗。他用心呵護每一名學生,關心他們的成長。他教過的一名學生顧某,身材瘦小,體弱多病,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有一天,她在課堂上心臟病發作,周春祥急忙背起她一路小跑來到醫院,陪著做各項檢查。由於她家離學校很遠,又沒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他沒有通知她的爺爺奶奶。得知她家裡困難,他給墊付了全部醫藥費。
  • 為了大山裡孩子的快樂成長,我將不懈追求永不止步
    來源:本溪日報-本溪網——記桓仁縣沙尖子學校教師周春祥25載光陰,桓仁滿族自治縣沙尖子學校教師周春祥在班主任的崗位上,辛勤耕耘,甘願當「人梯」,培育出桃李滿園。 在周春祥看來,教學工作是絲毫不能馬虎的事。
  • 【圖書推薦】桂東南十萬大山盆地地質特徵與鈾成礦作用
    ,全面分析十萬大山盆地的結構特徵、盆地的沉積相及演化特徵、鈾儲層的地質特徵;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十萬大山盆地盆山耦合與鈾成礦作用的關係,重點研究十萬大山盆地典型礦床—屯林礦床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控礦因素,探討礦床成因;最後總結十萬大山盆地的鈾礦類型及成因模式,劃分成礦遠景區。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沈豔華:做一架大山深處的「人梯」
    沈豔華正在給同學們上語文課,雖然班級裡只有8個孩子,但朗朗的讀書聲迴蕩在整個教室。  真情融化一顆顆心  「現在的教學條件已經比原來好多了。」下課後,沈豔華和記者聊了起來,「我最初在木蘭集村下伸點江北三隊任教時,沒有電,交通也不方便,只能住校。學校只有我一個老師。
  • 甘為人梯,休寧一位教師堅守大山34年
    一副厚厚的眼鏡,一身質樸的衣裝,習慣性雙手插在上衣的口袋裡,駐足在教室門口,面帶笑容地看著教室裡朝氣蓬勃的孩子,給人留下略顯佝僂的背影。三十多年的從教經歷,使得「教師」這一職業沉穩、慈愛的氣質,早已在吳國安身上有所沉澱。
  • 守好十萬大山 託起金山銀山 上思縣以自然資源為底巧繪小康藍圖
    南國早報記者 張文卉上思是自治區21個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縣之一,綠色生態是它最大的特色和品牌,十萬大山聞名遐邇。該縣牢牢看護好十萬大山這一「傳家寶」,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要求推進脫貧攻堅,在減貧防貧、教育扶貧、住房醫療保障、產業扶貧方面等取得明顯成效。
  • 銅陵舉重冠軍為了自己的夢想,回到家鄉,還做了這樣的事情!
    安徽銅陵市義安區胥壩鄉,是一座江心洲,面積不大,卻號稱舉重之鄉。王守文,就是一位舉重冠軍,出生在胥壩鄉。獲得舉重冠軍之後,王守文有機會留在城市裡工作生活,可為了自己的夢想,他回到了家鄉胥壩,王守文的夢想是什麼,他的夢想能實現嗎?
  • 廣西露營旅行的絕美秘境,就在十萬大山森林公園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防城港市上思縣西南部,這裡古樹參天,古藤纏繞,古道幽深,山崖上飛瀉而下的瀑布,山間河谷中一塊塊奇形怪狀的大石頭,以及繞著石頭潺潺奔流的清泉讓人心曠神怡。山清水秀,風景宜人、空氣清新。還有很多適合搭帳篷的區域,非常適合露營。
  • 十萬大山百鳥樂園
    十萬大山百鳥樂園在我念大學的地方,有一個長壽的聖地,是個天然的氧都,每次放假旅遊,我們家也會選擇去氧氣比較的好的地方,畢竟待在縣城裡面,一出門就到處是各種各樣類型的私家車,而聞多了小汽車排放出來的尾氣,會讓我們整個人都不舒服,整天處在這種「烏煙瘴氣
  • 正準備休息,十多個「大白」搭人梯翻牆!
    執行防疫消殺任務的志願者剛準備午休,隔壁小區裡突然冒出了滾滾濃煙!情勢緊急,十多個「大白」從加油站借來滅火器,搭起人梯翻牆衝進火場,將火災撲滅。12月25日10時50分許,在金普新區瑞澤苑廣場附近,大連八方應急救援隊的志願者化身「救火隊員」,他們專業的救援技能和高尚的公益精神引來居民稱讚。
  • 大山裡的「Teacher顧」:紮根農村,繼續搖滾
    今年夏天,這座大山裡的學校卻因為搖滾樂而聲名鵲起。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在貴州大山裡有學生搖滾樂隊的存在,好心人和一些愛心企業陸續給孩子們送來樂器。 他喜歡搖滾,擅長吉他、貝斯、架子鼓,教給孩子們更多的也是搖滾樂、流行曲,成熟點的學生樂隊還多次走出大山
  • 國產民機要繼續當好「小學生」
    國產民機要繼續當好「小學生」     ARJ21新支線客機示範運營一周年之際,其首任總設計師吳興世認為——ARJ21首任總設計師、國務院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委員吳興世在現場分享起了自己的「一年感言」:「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同時也意味著我們還要繼續當好『小學生』。」為何讓幹線公司示範運營支線飛機  「中國航空產業發展的時間不短,但『全過程』的實踐才剛剛起步。」
  • 菜鳥談舉重之二|論舉重架子的重要性(一)
    於是很多人就會覺得撞髖是舉重的正確技術而去盲目學習(我絕不是在黑CF……)。等自己習練之後,發現成功率不高不說,整個技術動作總是說不出來的彆扭。我在剛學習舉重的時候,也存在這個問題,自己還覺得領悟到了精髓……
  • 大山裡的獨行者
    鴨子在淺淺的溪水裡伴著落葉一起遊向遠方,周醫生在雞群中給它們灑下清晨的第一頓飯。在犬吠、雞鳴,一切家禽甦醒的時刻,生機與活力也隨之甦醒,生命應有的冗長蓋過了季節的輪迴。周醫生行走在鋪滿落葉的小路上,用一個藥箱、一件白大褂對這個村莊進行著守護,對全村人的生命進行著縫縫補補。
  • 大山裡的晨跑者……
    逆流而上的盤山公路往裡盤旋延伸,便進入了連綿起伏的大山當中……大山的腳下,是鎮政府所在地。在這個小鎮上,活躍著一群戶外愛好者。給原本美麗的澤雅小鎮上又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他們來自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單位,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年齡,但為了一個共同的愛好,奮然前行,享受戶外的一番獨得之樂!
  • 「大山情懷」詮釋真正的人才觀
    1月12日,石家莊市作協副主席康志剛在其新浪博客上貼發了習近平同志的《憶大山》、已故作家賈大山的獲獎作品《花市》和他自己的《懷念恩師賈大山先生》三文。
  • 在大山裡堅守的「夫妻學校」
    來自大山深處的教育報導:地處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忠誠鎮大山深處的苗本小學是一所目前只有滾錄權、潘明珍夫婦兩名教師的鄉村小學學校生源減少後,滾錄權、潘明珍夫婦選擇繼續留在苗本小學,託起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夢想。  20多年來,滾錄權、潘明珍夫婦以校為家,除了完成日常教學工作,還需要承擔起學校營養午餐的食材採購、日常衛生監督、學生安全等工作,夫妻倆密切配合,分外忙碌。2015年,學校改建教學樓,為了不耽誤孩子們學習,夫妻倆把自家房間改成臨時教室供孩子們上課,琅琅讀書聲每天在家裡響起。
  • 廣西十萬大山真有山魈?十足一個京劇大花臉,連獅子都怕它三分
    傳說這種山魈生活在嶺南十萬大山的深山中,通常只有一隻腳,跳躍著走路,外貌像人,全身長滿毛髮,更奇怪的是,腳後跟在前腳掌在後,手指和腳趾都只有三根。據說它們擁有鬼魅般的面孔,就連花豹見了都得逃命!
  • 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 只為書聲琅琅
    「我也是山裡的孩子,知識讓我有了走出大山的能力,更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韋君玉是這樣回答的。這算得上「現身說法」。韋君玉是大瑤山中一名語文教師,也是從大瑤山走出的女大學生,她選擇回到大山,是想為山裡的孩子們教授知識、傳遞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