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七言詩,49字順逆怎樣讀都是佳句,可謂千古絕句!
文|桃紅復含宿雨吖
中國古典文化中的詩詞歌賦更是濃縮了我們老祖宗不同時期的人生智慧,堪稱中國文化長廊中的一朵奇葩!其中的的濃縮於精華,被後世之人久久的傳唱,流傳至今。也是因此,這些詩詞歌賦在當下這個人心浮躁的社會裡,才備受追捧,讀罷讓人回味無窮。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品評一下一代文豪蘇軾留給我們的這首七言詩,雖小巧精緻,不過也確實是一頓饕餮盛宴,話不多說,請君品嘗。
在品嘗這頓「美食」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北宋時期這位久負盛名的一代文豪,蘇老二蘇軾,蘇軾在他所處的那個時期,那真是大腕兒級別的人物,一個飽受粉絲追捧的主,也不怪那麼多人追捧,我們先來看看人家的頭銜,估計就能嚇你一大跳,詩人、文學家這當然只是蘇老二的本職工作。
在本職之外呢,人家還是一位久負盛名的書法家,蔡黃米蘇之一,同時人家還是唐宋六百餘年裡最牛的八位文學大佬之一,,同時其本人佛學功力也是相當深厚,還是一位烹飪美食家,其東坡肉諸位看客肯定是品嘗過吧,就出自於蘇老二。當然呢本文主要講蘇二的本職工作詩歌,那麼我們閒話休提,言歸正傳吧。蘇二的詩歌題材十分廣泛,其中涉及到民間、政治、軍事、感情等不同種類。
那麼在這無數的佳作當中,有一類體裁的詩歌可謂是將蘇軾爐火純青的功底展現的淋漓盡致了,這類詩歌有個獨具一格的特點那就是無論正反閱讀,都很順溜,不同的讀法,讓人感受到不同的韻味,總能給人以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詩在詩作之中被稱之為回頭詩,在蘇軾一生中共創作了7首回頭詩,其的一首《題金山寺》最負盛名,可謂是回頭詩中的上上佳作。
蘇軾在作這首詩時,因為厭惡了朝堂之上互相傾軋,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於是請求皇帝恩準辭去京官,外放到地方就職。在獲得皇帝恩準之後,蘇軾離開了京城,途徑金山寺之時,被那裡的引人入勝的風景所吸引,於是提筆揮毫,一鼓作氣寫下了這首佳作《題金山寺》,藉助眼前之美景,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厭惡官場,嚮往閒雲野鶴的人生態度。詩中,所運用的回文手法,真是妙趣橫生.
雖然蘇軾一生命途多舛,但是也是因為這樣種種的遭遇,使得他有感而發,最後作了諸多流傳後世的名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