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2021-03-01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

——我校2020年秋菊展開展

10月25日上午10時許,我校2020年秋菊展在園林客廳拉開帷幕。時值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10餘位曾在校工作過的退休老同志受邀回到學校,在現場百餘名師生代表的陪伴下賞菊敘舊,共度傳統佳節。黨委書記江珩出席活動,副校長邱建洲主持開幕式。

江珩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舉辦菊展,旨在讓廣大師生了解菊文化,進一步在全校營造「識菊、賞菊、養菊、研菊」的濃鬱氛圍。本次秋菊展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繼夏菊展後的又一次花卉盛宴,是學校推進「菊香校園」建設、打造「四季賞菊」品牌的重要舉措。希望廣大師生在這枝莖挺秀、清新豔麗、冷香襲人的菊花叢中,低吟淺唱,對焦拍攝,寫生作畫,或深思、或留影、或把玩,領略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放飛心境,情動自然。

開幕式上,我校青年音樂老師李沐溪、秦嘉璐同臺獻藝,為老專家、老教授、現場師生送上節日祝福。

此次菊展以「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為主題,布展於該校植物園、園林客廳等地,集觀賞性、科普性、趣味性、參與性於一體。「今天是九九重陽節,舉辦這次菊展,既是一次賞心悅目的踏秋活動,也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弘揚,是對學校辦學發展作出過貢獻的老專家、老教授們的尊重和感謝。」我校園林園藝學院副院長、菊花協會會長唐豔平介紹。除了傳統的賞菊外,本次菊展還準備了「猜菊謎、賞菊畫、詠菊詩、知菊名、品菊餚、學菊藝」等多項有關菊文化的活動,廣大師生均可參與其中。

學子在園中賞菊

園林園藝學院師生自製的菊花美食:菊花椒麻魚片、菊花粥、菊花什錦蔬菜、菊花餡餅、菊花煎包、菊花餃、菊花酒等。


菊翁漁樂

園藝院學子以菊花園林小品為素材進行專業寫生

民樂協會成員表演「菊箏和鳴」

圖為學子參與菊展「猜菊謎活動


在植物園主展區,我校園林園藝學院師生以「菊」為媒,結合學科和專業特點,因地制宜,圍繞「菊文化」開展各項特色活動。全國知名菊藝專家、插花藝術大師、我校「工匠教授」辛高爐結合《花卉裝飾課》,現場對2017級園藝本科班學生進行「菊」的插花命題考試。據辛高爐介紹,菊花協會、植物協會學生全過程參與菊花種植養護管理及布展活動中。此次展出實現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在增強專業技能的同時,豐富課外實踐活動,實現校園建設共建共享。

2017級園藝本科班學生與自己的花藝作品合影留念

植物園展區人頭攢動,師生們徜徉在菊花花海,賞美景、品美酒、嘗美食,寫生作畫,合影留念,共度美好而難忘的周末時光。

近年來,我校圍繞「詩畫校園、生態花園」的魅力校園建設目標,積極打造菊花文化特色品牌,擬通過3至5年努力,實現「每年有百萬朵以上的菊花,一年四季天天有菊花可賞」的目標。

金菊滿園,人花爭笑。全校師生為校園魅力文化建設不斷努力,在菊中奮鬥,在菊中享受,在菊中成長。

植物園菊香四溢,小橋流水,綠樹鮮花。菊韻悠悠,一派盎然秋意。師生們徜徉在菊花的花海裡,與好友一起,度過美好又難忘的時光。

相關焦點

  • 重陽|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重陽習俗 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吃重陽糕。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鬱,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賞菊花 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徵,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
  •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2020年秋菊展開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葉濤)10月25日上午10時許,武漢生物工程學院2020年秋菊展在園林客廳拉開帷幕。時值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10餘位曾在校工作過的退休老同志受邀回到學校,在現場百餘名師生代表的陪伴下賞菊敘舊,共度傳統佳節。該校黨委書記江珩出席活動,副校長邱建洲主持開幕式。
  • 夜讀|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河馬夜讀讀經典 品閱人生朗讀者:方一重陽佳節,登高遊玩,吃塊菊花糕,喝杯菊花酒,再摘朵菊花插於發間,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總覺得古人比我們活得率真、純粹,這些流傳至今的菊花詩文,如今讀來,依然滿是秋的滋味。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源自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
  •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把雞餵肥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立春都好多天了,加上昨天一場含水量很足的春雪,這座大西北小城的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冒著春的氣息。要不是受疫情影響,此時的農家樂,生意也應該逐漸火爆。去不了農家樂,就湊合找首跟農家樂多少沾點關係唐詩打發閒暇吧。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的田園詩佳作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村莊。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以田園山水詩為主,與另一位山水詩人王維合稱「王孟」。紀曉嵐這樣評價:王孟詩大段相近,而體格又自微別,王清而遠,孟清而切。學王不成,流為空腔;學孟不成,流為淺語。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提到孟浩然,會想到「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春曉》;或是「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當然,更少不了這位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作——《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譯文】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重陽節的民間習俗你知道嗎?
    在古代,「九」是一個很吉利的數字,被稱作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重陽因此得名。過重陽節在民間有很多習俗活動,但在最初九月九隻是一個祭祀豐收的日子。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瘻癉、治百病」的功效。而由菊花釀製的菊花酒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鑑賞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等到重陽節那天,我還要來觀賞菊花。【韻譯】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手舉酒杯閒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菊花泡水喝,作用還不小呢!
    重陽節剛剛過,今天就來談談菊花!菊花屬於菊科植物,其味甘、苦,性平微寒,歸肝、肺經。《神農本草經》將菊花列為藥中上品,更有「藥中聖賢」的美譽。菊花品種繁多,可作為食用或藥用的主要分為三種:白菊、黃菊、野菊花。從顏色、味道、應用和功效方面都略有不同:白菊花:其味道甘甜,性平略寒,可滋養肝陰,平肝明目的效果更強一些,適用於眼睛乾澀、季節性咳嗽咽癢、免疫力低下等問題的緩解。
  • 教程|重陽節趣味兒童畫——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工具材料水彩筆、勾線筆、卡紙、剪刀課程構思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們以重陽節為主題來展開創作!通過參考圖片素材,運用彩色卡紙以剪貼的方式來表現螃蟹、酒瓶以及託盤的外形,並用油畫棒色彩疊加的方式表現物體豐富的色彩變化,注意畫面的整體構圖以及物體之間的前後遮擋關係。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您有新的節日指南請注意查收!
    國慶剛過不久,又即將迎來重陽佳節。「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又稱「重九」的重陽節素有喝酒、登高、賞菊花的習俗。登高風俗始於東漢。吃重陽糕也是由此而來,很多人不方便遠行,便以「吃糕」代「登高」。此糕蘊含了對人們「百事俱高」、「步步高升」的美好祝福。糕上的小彩旗,隱喻為茱萸。
  • 重陽節來了,有哪些重陽節詩句讓你感同身受?
    重陽節來了,描寫重陽的詩句非常多,總有一些詩句讓人脫口而出,比如「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同為唐代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王維思念家鄉,思念朋友,而孟浩然則寫秋收農家樂,歡樂之情溢於言表。而初唐的兩位詩人,似乎更喜歡寫鴻雁,表達思鄉之情。唐代王勃在《九日登高》中寫到「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首經典重陽古詩詞!
    作者流浪異鄉,與兄弟親人離散,由於正逢重陽佳節,因此格外的思念他的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流落異鄉的遊子,不能與家人相聚,心情寂寞惆悵又無奈。2、《重陽舟中》宋·戴復古扁舟何寂寞,絕不見人家。無處沽村酒,何從問菊花。
  • 重陽前後,賞菊正當時!世界上最美的50種菊花,太美了!
    今天,送您最美菊花, 為您帶來安康如意, 願您的生活美得像花。 菊花,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 菊花與重陽的關聯,重陽節的歷史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都會在這個節日期間舉行一些活動,例如登高旅遊、放風箏、吃重陽糕、敬老活動等。這個傳統節日的到來,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的氣氛。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重陽節的歷史,以及有關重陽節的故事。
  • 又見,重陽
    10月7日,重陽節。又見,重陽。因此民間有重陽登高的風俗,家人朋友一起登臨暢遊,能夠避災解厄。立於山巔,把酒臨風,百般滋味也湧上心頭,定會有感而發。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中感嘆: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菊花有著清淡高雅,凌霜不屈的花格,自古就被認為是君子象徵。重陽之日菊花遍開,人們賞菊、戴菊、飲菊、食菊,可以說「無菊不重陽」。
  • 再會九九,又見重陽
    ,是一個賞菊的節日;菊花,是屬於重陽的主角。落木蕭蕭下,群芳紛紛謝此時只有菊花盛放傲人驕姿,獨攬天地秋意傳統文化中提起重陽的時候絕對少不了菊花比如孟浩然寫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與友人把盞對菊、共話重陽又比如李清照輕吟著「東籬把酒黃昏後。
  • 佳節又至,共迎重陽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01登高重陽節風俗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 重陽節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花 佩茱萸闢邪去災
    重陽節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花 佩茱萸闢邪去災 2008年10月07日 11:21 來源:中國網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 金秋十月,又逢重陽佳節日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來。許多漂泊在外打拼的遊子們,在重陽佳節該是更加想念家鄉,想念家中的父母親人吧。自從人們生活水平日漸好轉豐富,各種節日尤其是傳統的節日,便逐漸盛行起來,即是傳承又是喜慶,何樂不為?重陽節也不例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