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菊 - 賞菊--人民網海南視窗--人民網
賞菊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
-
【科普】重陽節賞菊花,飲菊酒,你要知道哪些知識?
賞菊花、飲菊酒、食菊糕,已經成為了重陽節的標誌性風俗。那麼,菊花究竟是如何與重陽這個節日聯繫在一起的呢?重陽賞的是什麼「菊」?都說重陽要賞菊,那麼我們賞的,到底是什麼菊花呢?如果拋開重陽節不提,那麼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可賞之「菊」:作為鮮切花的非洲菊和雛菊、庭院栽種的矢車菊和勳章菊,還有可形成大片花海的波斯菊等等,這些美麗花兒的名字中都帶有一個「菊」字。這是因為,它們都屬於菊科大家族。
-
秋天賞菊正當時,這些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
秋天到了,菊花開了,秋天賞菊正當時,讓我們來看看4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這些詩詞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讓人拍案叫絕。順便提一句,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如果你喜歡詩詞,一定要關注我哦。第1首,《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非正式詩人黃巢。
-
臨夏紅園賞菊正當時
特意在國慶假期從張掖來臨夏遊玩的劉壟先生告訴記者,為了不堵車,他一早啟程,快馬加鞭趕到臨夏,第一站專門到紅園賞菊,看到紅園菊花開放,心情非常舒暢。很多市民也和家人一起走進紅園漫步,一邊賞菊金秋十月,賞菊正當時趁這個國慶長假
-
重陽節習俗盤點:民間插茱萸闢邪 吃重陽糕點菊燈
至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當時宮廷、民間同賀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其實,重陽節最早起源於古代『避忌』觀念。傳說,那一天如果不離開居住地去山上的話,可能會遇到災害;而避走山上之後,歸家時發現牲畜都已經死去,這就相當於代自己『受過』,後來形成傳統:重陽一定要登高。」民俗專家蕭放解釋道。 王娟認可了這一說法。
-
重陽與菊花|古今菊花詩無數,唯史湘雲的《對菊》七律詩最遭我喜
文/喬平今又重陽,鋪天蓋地的菊花詩讓人眼花繚亂,不知道菊花暈不暈,我倒是有點暈了。也難怪,自古以後,重陽與菊花就被綁了,賞菊花、吟菊花詩,吃菊花糕、喝菊花酒……,菊花,給重陽節帶來了寫不完、說不盡的話題。縱觀古今的菊花詩,最遭我喜歡的莫過於史湘雲寫於重陽節的那首《對菊》了。
-
古人過重陽:賞菊飲酒、聚會享宴、食糕佩茱萸
契丹人也飲宴過重陽。遼穆宗耶律璟應歷十六年九月「以重九宴飲,夜以繼日,至壬子乃罷」,歷時一天一夜。重陽賞菊,大概始於晉代陶淵明。他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面對滿園盛開的菊花,飲美酒、食菊花做成的食物,然後再做幾首詩,多麼浪漫!陶潛所飲之酒,未必此菊花所釀。
-
內鄉縣衙:秋遊縣衙正當時 賞菊看花好時節
一進縣衙大門,門口兩旁擺滿了菊花,近幾十個品種、上萬朵精品菊花迎風而立、傲霜怒放,你瞧,菊花色彩豐富、絢麗多彩,有紅色、粉色、白色、黃色、紫色……遠望就像一片彩色的花海,美不勝收。菊花有大有小,大的像一個黃色的繡球,風一吹,就上下搖擺起來,小的像天上的繁星,點點斑斑,美極了。 徜徉在古衙建築群內花如海浪,香如幽蘭,一步即一景,景景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八方遊客紛至沓來。
-
賞菊食菊該去哪?這份地圖請收好
遠從古代的帝王宮廷、官宦門第和庶民百姓,近至當今中國各城市的人民群眾,每年都在秋天舉行菊花會、菊展等各種形式的賞菊活動。而今在京城的各個角落,菊花之美處處可見。這真是——秋色中獨領寒霜,遮不住菊韻飄香。 不僅賞菊,國人還有食菊的習俗,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首經典重陽古詩詞!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佳節來臨之際,最美不過登高望遠,出遊賞秋,吟詩作賦。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燕知社日辭巢去,菊為重陽冒雨開。淺薄將何稱獻納,臨岐終日自遲迴。詩句描寫秋社時節北燕南飛、雨中菊開的景象。時令季節對於生物來說是嚴格的,秋社日到,天氣漸冷,燕子即辭別北方飛往南方;菊花到重陽時,冒雨也要不違時令的開放。寫自然規律,季節變化,言外有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
-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時值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10餘位曾在校工作過的退休老同志受邀回到學校,在現場百餘名師生代表的陪伴下賞菊敘舊,共度傳統佳節。黨委書記江珩出席活動,副校長邱建洲主持開幕式。江珩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舉辦菊展,旨在讓廣大師生了解菊文化,進一步在全校營造「識菊、賞菊、養菊、研菊」的濃鬱氛圍。
-
重陽|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重陽習俗 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吃重陽糕。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鬱,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賞菊花 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徵,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
-
七首詠菊詞:絲絲金蕊顏更緋,枝枝傲骨賞菊菲
菊花是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種歷史,與人們的精神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文人騷客更是喜歡菊花,留下不少名篇佳作。菊花的美,是精神上的一種享受,能給你別樣的韻味。絲絲金蕊,枝枝傲骨,朵朵留香。金秋九月,快去賞菊吧!願君如菊,祝君秋安!——皛玊題記
-
重陽節習俗50字100字
重陽節習俗50字100字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
九月九,重陽節,是時候了解一些你不知道的菊花知識啦!來看看吧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產量居首是日本皇室的國花也是中國很多城市的市花太原、中山、 湘潭、 開封……菊花在秋季開放故為秋的象徵人們常把九月稱「菊月」「九」與「久」同音故菊花也用來象徵長壽或長久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賞菊花、飲菊花酒更有意義中國栽培菊花歷史已有3000多年早期記載見之於《周官》、《埠雅》《禮記·月令篇》寫道「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說明菊花是秋月開花當時都是野生種,花是黃色的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藥用為目的
-
又見,重陽
深秋最美是重陽每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因此民間有重陽登高的風俗,家人朋友一起登臨暢遊,能夠避災解厄。立於山巔,把酒臨風,百般滋味也湧上心頭,定會有感而發。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中感嘆: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菊花有著清淡高雅,凌霜不屈的花格,自古就被認為是君子象徵。重陽之日菊花遍開,人們賞菊、戴菊、飲菊、食菊,可以說「無菊不重陽」。
-
描寫菊花的詩句古詩詞 古人賞菊贊菊詩文有哪些
菊花象徵著淡雅,很多古代文人都喜歡這種花。會借描寫菊花來表達自己的志向。而且菊花不僅好看,還能泡茶驅火,十分有用。這個季節喝也十分收益,有關於菊花的美句,一定要多了解一下。 篇一 1、《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
重陽節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花 佩茱萸闢邪去災
重陽節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花 佩茱萸闢邪去災 2008年10月07日 11:21 來源:中國網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
重陽必去的登高賞菊好去處!山奇花美,去過的人都淪陷了!
由於是農曆九月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可以說是陪父母一起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的好時候。五蓮山把最美的秋色送給你,還不帶著家人一起登高遠眺嗎?趵突泉金秋菊展每年的主題都極有特色,那樣一片菊花的海洋,讓人一眼望去,滿眼都是靈動的菊花,五彩斑斕,把典雅的園林襯託的更加文藝浪漫。在本屆菊展中,有菊花小景、菊花造型、品種菊、扎菊、案頭菊、盆景菊等九大菊花展項,讓來打卡的你一飽眼福!
-
天地之心 · 菊丨傲寒隱士與歷代菊畫經典賞讀
所以開在秋末的菊花有不少與其花期相關的別稱,如「秋花」「晚豔」「冷香」等。又因按古代「五行」之說,秋令在金,以黃色為正,菊花恰是「黃花」「金莖」的模樣,且開在農曆九月重陽時節,所以菊還有「節花」「九華」「金蕊」等雅稱。自古以來,菊花的運用就與人們的實際生活十分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