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記者 張雲山 在iPad前左右轉動一下腦袋,5秒鐘後,你的3D臉部模型已經在屏幕上呈現,點擊選擇你喜歡的款式,7~10天收到私人定製的3D列印眼鏡……一家名為美戴科技的初創公司,要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技術,為眼鏡這個百年傳統行業,開闢一個新模式。美戴科技團隊自主研發,花費了3年多時間,利用多項現代科技和工藝改進眼鏡定製的流程,通過3D列印製造出來的眼鏡,跟傳統眼鏡最大的不同是:「不下滑,不夾頭」,甚至可以戴著跑步,打球。
5秒鐘掃描建模,7天等待 杭州幾個眼鏡門店和視光中心最近引進了一批高科技「髮夾」,想配鏡的人,只要戴上它,在iPad前左右轉一下臉,再在iPad上挑選自己喜歡的鏡框和材質,7~10天後,就可以收到一款3D列印的私人訂製眼鏡,價格880元起,全程看不到一副實物眼鏡。 這款定製眼鏡產品的研發者就是位於杭州的美戴科技,也是一家浙大系創業公司。 定製眼鏡到底是怎麼誕生的?錢報記者在餘杭的美戴科技總部,親身體驗了一回高科技。 「戴上這款『髮夾』,在iPad前轉一下頭。」美戴科技COO陳超,拿來了一個黑色的「髮夾」,後面有兩個小翅膀,戴上後小翅膀正好夾住頭。記者在iPad前快速左右轉了一下頭,5秒鐘後,iPad界面出現了記者的臉部三維模型。 光是為了這個「髮夾」,就已經試驗了半年多。最早是用的頭套,用戶戴上很難看,佩戴過程也麻煩。後來又做成耳機形狀,但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最後在女孩子的發箍上找到了靈感,但直接使用發箍又沒法很好地約束耳朵後面的頭髮。於是為發箍設計了兩個「翅膀」,最終達到了能夠輔助「精準掃描」的效果。 點擊眼鏡定製界面,出現了傳統系列、現代系列、前衛系列、青少年系列等6大系列,每個系列都有10幾款鏡框可選擇,每個鏡框又有30多種顏色可供挑選。選擇一個款式和顏色,利用增強現實AR技術,眼鏡「跳」到你臉上,甚至可以上傳圖片自定義鏡框花紋和鏡架刻字。此外,還可以選擇4款眼鏡進行4分屏對比展示。最後挑選你最中意的一款眼鏡下單,為你量身定製的眼鏡就開始在後臺生產了。
打磨了3年,只為實現用戶更好的體驗 「別人看到的定製眼鏡過程很簡單,只要幾秒鐘,但是在不斷追求更好用戶體驗的路上,我們已經自主研發了三年多,所有資金完全投入在技術開發上。」陳超告訴記者,定製眼鏡的整個過程使用了三維掃描技術、人工智慧技術,三維建模技術、3D列印技術等,從公司2016年創立,就一直潛心研製讓消費者最舒適最健康的3D列印眼鏡。
「使用三維掃描技術和3D列印技術為消費者生產眼鏡並不難,這些硬體和服務都是可以公開購買得到的」。陳超說,「美戴科技在2016年1月註冊,6月份申請了第一個發明專利,11月份就已經與實體眼鏡店合作銷售定製眼鏡了。況且,定製眼鏡也不是21世紀的新發明,眼鏡在誕生之初,就是為私人單獨定製的高檔物品。只是隨著工業化的生產,為了普及,它逐漸變成了「單一規格」的產品。」 眼鏡是個百年傳統行業,主要由鏡片、鏡架、鼻託三部分組成。一副眼鏡舒不舒服,主要受鏡腿長度和鼻託支撐影響。「人體對鏡架的感受很靈敏,只要大於2毫米,就會感受出來。如果鼻託或者鏡腿不合適,會經常出現滑鏡。」陳超說,傳統的眼鏡行業,基於標準化和規模化的生產,鏡架和鼻託都是固定形狀與規格的。在眾多的標準鏡架中,選擇一款稱心如意的鏡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走在商場裡、地鐵上,由於職業的敏感性會忍不住注意周圍的人戴的眼鏡,發現大部分人戴的眼鏡都有下滑並且經常要用手把眼鏡推上鼻梁的問題。經常下滑的眼鏡會影響美觀、損害眼睛健康,特別是會對青少年視力帶來巨大傷害。這讓我意識到這個多年來幾乎一成不變的行業裡,存在著巨大的機會。」 陳超自2006年起一直在從事眼鏡製造與外貿生意,把浙江製造的眼鏡,賣到了全世界。賣眼鏡久了,他發現一個問題,國內的眼鏡大量使用歐美的版型,然而亞洲人和歐美人的臉型很不一樣,同樣的鼻託和鏡架,需要「加工」後才可能適用。而很多款式,是無法進行後期整形的。只有私人定製的眼鏡才能夠保證用戶佩戴的舒適性,但其高昂的價格和漫長的生產周期卻使得它和普通人的日常購買和使用的距離仍然遙遠。 2015年,3D面部識別功能開始在普通用戶的手機上出現,同一時間,人工智慧技術取得了驚人的發展,這給陳超很大的啟發:能不能用人工智慧和3D列印技術,打造一款可以面向每個普通用戶的私人定製眼鏡。 「杭州網際網路人才和軟體人才豐富,我找到了在這個技術方向上具有深厚積累和超強實力的一個團隊,並迅速達成了合作。公司在面部3D建模、智能設計和大數據處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申請了多項國家專利,一項關鍵的技術已經得到發明專利授權。 「拿根據消費者面部特徵智能設計鏡框形狀來說,同一個款式的眼鏡有幾百項參數,我們的軟體可以基於消費者面部數據在幾秒鐘內生成最符合用戶的一組配置。」陳超表示,公司現在30多人隊伍,大部分是工程師,在技術研發上不惜成本的投入使得產品的用戶體驗不斷得到提升,公司開發的軟體現在可以確保理想的鏡片位置和佩戴舒適度,給消費者量身打造個性化眼鏡。
從批量生產到按需定製,AI催生新眼鏡 眼鏡生產和銷售的方式,在過去幾十年來幾乎是一成不變的狀態。然而,技術的迅猛發展,似乎讓這個傳統產業的變革,迎來了一絲曙光。 「這幾年大家談到人工智慧技術對傳統行業的影響,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但事實上,人工智慧技術能做到的遠不止於此,它更高層次的作用應該是催生新的產品、帶來新的用戶體驗、創造出新的價值,乃至促使形成新的業態。」談到這裡,陳超有掩飾不住的興奮。 「以前造一副新款眼鏡,需要請設計師設計圖樣,再去開模,大批量生產,交給經銷商,最後到門店賣給消費者。有了我們的技術和系統,消費者將從源頭上介入「給自己配眼鏡」,先挑選好各種偏好,再去生產。眼鏡店不需要備庫存,不需要店裡擺上千副眼鏡,就可以開門做生意了。」陳超表示,個性化定製3D列印眼鏡,減輕了庫存壓力。3D列印可以按需定製,即時生產,消除了眼鏡行業常見的倉庫風險。眼鏡店可以根據客戶訂單使用3D列印製造定製產品,所以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可能。另外,產品需要組裝的零部件越多,耗費的時間和成本就越多。3D列印眼鏡大幅減少組裝環節,節省在勞動力和運輸方面的花費。是一種真正的智能製造和新零售。 平時到眼鏡店配一副普通的眼鏡,動輒上千元。但在網店,同樣的款式,價格可能只有100元。這讓很多人感覺眼鏡店是暴利行業。 「眼鏡店不是暴利行業,它的房租、人工、水電加進去,一天營業額可能還會虧本。」陳超表示。以杭州為例,現在城區大概有800多家眼鏡店,平均一家眼鏡店服務1萬人。但整個眼鏡行業已是過度競爭的紅海行業。因為除去眼鏡本身的材料成本,還有眼鏡店倉儲的資金成本,以及賣不出去的眼鏡所帶來的浪費成本。由於款式沒有被消費者選中,大量的眼鏡庫存是被浪費掉的,門店每賣掉一副眼鏡,就要承擔3-5副的庫存,這些庫存的成本就加到賣掉的那副眼鏡價格上去了。 已經獲得普華資本和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的千萬級先期投資的美戴科技,想率先在杭州推廣3D列印定製眼鏡的新零售模式。「杭州是一個充滿著活力的創新型城市,我們希望能夠在這裡率先為普通用戶的視覺體驗與健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陳超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應該真正落地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體驗中,量身定製的3D列印眼鏡已經迎面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