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貝果,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它是美國紐約最流行的麵包,有點像炸麵包圈,所以又叫硬麵包圈,臺灣叫做「貝果麵包」,Q彈的口感,韌性十足的外皮,餡料變換豐富,熱量還低,怎麼樣?現在有個初步了解了吧?而且製作起來很簡單,只要注意幾點,你也可以收穫美味,快和小編一起來學習吧?
貝果配方
貝果配方的水分含量應不高,佔配方麵粉的50%至55%,從而確保了堅實的貝果的味道。酵母的量還可以是略少,佔麵粉0的量。約8%,達1%不需要一樣烤麵包,貝果和糖的含量一般較少,酵母可以用低糖酵母糖。
揉面
因為低水分含量,攪拌幾乎不可能完全達到麵團烤麵包狀態(薄膜手套)。麵團被攪拌到膨脹狀態時就可以了,具有所需的表面光滑麵筋。相對較硬的麵團,攪拌時間長注意表面溫度。
塑造方式
1麵團分成一些大小差不多的幾份。
2把麵團用手按扁。
用擀麵杖從中間把麵團擀成長方形,底部接口處擀薄
手法1
翻面,從上而下,將麵團捲起來,用拇指按下兩個滾麵團,緊緊捲成棍型。捏緊接口
手法2
揉面的時候可以加入自己愛吃的芝麻等。
1/4摺疊下來,捏緊。
對摺,捏緊。
卷好捏緊。
還可以加餡
餡料放在前端,用麵皮緊緊包住餡料,防止漏出。兩端可以捏緊。
自然發酵3分鐘。如果做得較多就不用發酵,拿出第一個做出好的麵團。從中間用手均勻用力,搓長。長度根據麵團的大小和筋度定,不要把表皮弄破。小編喜歡短一些,做出來的貝果中間洞不大,胖胖的比較可愛。
長條麵團一頭搓得稍細,一頭用手按扁,再用擀麵杖擀開,要擀的大一些。
細的一頭放在另外一邊按扁處上方2~3釐米處,用擀開的面片包裹好,把接口捏緊。如果你擀開的面片不夠大,也不需要非用兩邊把另一頭完全包住,這樣會造成接口處變細,不漂亮,只要把接口處捏緊就可以,力求整個麵包圈粗細一致。
這樣就做好了這樣一個可愛的麵包圈。
發酵的程度
貝果製作只需要一次發酵,面揉好後直接操作,中間醒發時間也是5分鐘之內,為的是鬆弛麵筋,方便搓長。如果整形成短棍後搓長不受阻力,就不要醒發直接搓長。
烘焙紙剪成正方形,墊在整形好的貝果下邊,發酵後直接連同烘焙紙一起進鍋煮,減少直接用手接觸貝果胚。
貝果最後發酵時間約為半小時,溫度在35℃的控制,體積並不需要大2倍,1至1.5次就行不要過度發酵,麵包圈可以浮在水面上就顯示出發酵好了。
烹飪
加水白糖,紅糖,蜂蜜,麥芽糖,小蘇打都可以,甜度可根據自己喜好。當水開始冒小泡泡,你就可以開始放麵包圈,全部小火,繼續採取小氣泡的水位,但不要讓水長時間煮沸麵包圈,否則貝果胚會煮過頭!
每個麵包圈煮30~50秒,煮到貝果胚表面微微有點皺就可以。煮的時間長一些,表皮就厚一些,時間短則表皮薄一些。
煮好後就可以烘烤了,貝果烘烤需要上火比底火高一些,給大家一個大概的溫度,上火200℃,下火190℃,烘烤時間15-20分鐘。
現在,貝果就做好了,我相信你也可以做一個漂亮美味的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