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講述大連煎餅哥傳奇經歷 支援災區萬斤煎餅

2020-12-18 搜狐大連

  一張張普通的煎餅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從騎自行車挨個市場推銷,到擁有省內省外固定大客戶。四川蘆山地震時,大連「80後」小夥楊龍帶領全廠員工趕製了近萬斤煎餅,送到災區。這位大連「煎餅哥」的創業經歷及人格魅力,吸引了央視的目光。今晚央視7套《致富經》欄目將播出楊龍的創業故事。

  緣起 跟媽媽學的煎餅手藝

  1986年,4歲的楊龍隨父母從山東沂蒙山區來到濱城大連,一家人在姚家村租了一間簡陋的平房。 1999年,楊龍的母親王德榮重拾山東老家製作煎餅的手藝,在後房建了幾個鏊子(烙煎餅的爐子),又將臨街的前院改成食雜店,幹起了銷售煎餅的生意。「我媽的手藝好,當時姚家村一代都吃我家的煎餅,一天能賣200斤。 」

  後來,楊龍放棄高中學習,去瀋陽一家廚師學校學習面點。 2002年畢業後,順利進入大連一家星級酒店,當時他每月的工資是5000多元。但2003年,楊龍有了自己的想法:「母親的煎餅在姚家村一代很受歡迎,要是全大連人都吃我家的煎餅,那得賺多少錢。 」於是楊龍毅然辭掉了酒店的工作,回家幫母親賣煎餅。

  起步 一家家跑出300多客戶

  「我第一次去千山路附近一家農貿市場送貨的時候,被一位賣麵食的阿姨從攤位一直推出大門,可丟人了。 」可第二天,他又樂顛顛地來到市場,這次,阿姨沒攆他,但也沒理他。「我們這不賣煎餅,你死了心吧。」但第三天,楊龍又去了。經過幾次之後,阿姨終於嘗試進了楊龍的煎餅,後來一賣好多年,直到市場拆除。

  還有解放廣場附近農貿市場的賣饅頭大姐,一開始也不接受楊龍,後來楊龍每天送貨路過解放廣場,都會去大姐的攤位呆半小時,不忙的時候聊天,忙的時候就給大姐撐塑膠袋,這一撐就是三個月。後來大姐實在過意不去,就跟他說,她只賣饅頭不賣煎餅。楊龍一氣之下扔了200袋煎餅,對大姐說了句「這些不要錢都給你,要是賣不出去,就幫我扔了。 」結果第3天,大姐主動打來電話,說一些顧客吃完後回來找,她決定進貨。「現在大姐已經把賣煎餅當主業,饅頭當副業了。 」楊龍笑著說。

  從2003年到現在,楊龍已經在煎餅行業摸爬滾打了10年,大連各農貿市場300多家攤位都是他一家一家「厚著臉皮」跑出來的。

  發展 煎餅從大連賣到了省外

  從2003年每天二三百斤的銷量,到2005年每天1000斤,而後連年翻番,到如今的每天6噸。楊龍的煎餅鋪也從最初的6人、十多平方米,發展到如今的80餘人、2000多平方米廠房。為了長遠發展,他還高薪從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聘請了一位高級管理人才。

  為了進一步打開市場,楊龍註冊自己的煎餅品牌,並成為首家申請QS認證的煎餅企業。如今,省內的瀋陽、鞍山、本溪,內蒙古的包頭,山東的煙臺、日照、青島都有了固定的訂貨商,「80後煎餅哥」的生意慢慢做大。

  探訪 每個流程都有嚴格規定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姚家工業園的大連富龍食品有限公司。在原料車間,一排現代化的發酵、攪拌、粉碎機器正在運行。楊龍介紹說,一張看似簡單的煎餅,其實需要多個步驟。「清洗原料、按照比例將一部分原料做熟、將生熟原料混合攪拌、粉碎磨糊、發酵、過濾雜質、手工烙制、混合搭配、裝袋等。每個步驟都有嚴格的標準,馬虎不得。 」

  做食品行業要長良

  心。我們工廠生產的煎餅只有糧食、水和小蘇打,沒有任何添加劑,這是我敢打包票的。這甜味全部來自於糧食發酵,一點沒放糖。 」 楊龍

  記者連線

  央視《致富經》編導:楊龍的執著打動了欄目組

  不久前,央視7套農業頻道《致富經》欄目組專程來到大連,採訪了楊龍煎餅創業的故事。昨日,本報記者輾轉聯繫上《致富經》欄目編導杜欣。

  杜欣說,是楊龍支援四川的義舉和創業經歷吸引了他們,而打動他們的則是楊龍敢闖敢拼的執著精神。「他能連撐3個月的塑膠袋,就十分令我們感動。 」杜欣說。

  預告

  今天21時17分,央視7套農業頻道《致富經》欄目將播出楊龍創業的故事,歡迎收看。 記者王雯晶

相關焦點

  • 他們 | 哥的煎餅:我是那種不輕易放棄的人
    多年過去,哥早已不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夥子,對行業有了自己的認識,「現在網絡這麼發達,除了煎餅這些吃的東西之外,其他基本上都能在網上買到。現在(實體店)賣書做不好的。」  之後也是順著潮流,哥學著其他店鋪,轉行賣起了光碟。一開始仍是在小北外面擺地攤,後來又轉去檔口賣,賣了差不多四年。
  • 清華煎餅哥和北大屠夫,上億身價,誰更值得借鑑?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講清華煎餅哥的創業歷程,有一則評論這樣說『』那還上啥大學,直接就從十來歲開始學藝攤煎餅算了,又不用花錢上學,又早早就成為億萬富翁了,也可省下一個清華大學名額『』。按這智商推理,賣煎餅的都能成為億萬富翁,中國就沒窮人了,因為誰都可以賣煎餅。窮的不是口袋, 窮的是格局,境界和思維方式。
  • 村民"攤"地瓜煎餅一年進帳10萬元 還註冊商標
    手攤地瓜煎餅。   本報訊(記者 陳平平 通訊員 王冰 實習生 宗肖君 孫璇 高丹) 2014年,日照市東港區三莊鎮賈家溝村村民凌福葉收購了50萬斤地瓜,不光「攤」出了6萬張煎餅,她還自製了3000斤五彩地瓜粉皮。「別小看這一張張薄薄的煎餅,這幾年,我們的地瓜煎餅非常受歡迎。
  • 徐州二妮菜煎餅,一個推子製作五百多張煎餅,變成一塊美味菜煎餅
    曾經小時候吃菜煎餅基本都是門口的小推車上,一群人圍著一個鏊子在那等候,現在越來越多的煎餅店出現啦~菜煎餅一頂大大的鏊子上一天要經歷五百多張煎餅的洗禮,經過二百多種蔬菜組合,變成了人們手中一塊塊熱騰騰的菜煎餅。
  • 精準扶貧丨地瓜深加工 小煎餅做出了大市場
    齊魯網日照頻道、閃電新聞客戶端開設「精準扶貧看日照」系列報導,報導日照市精準扶貧的好做法、新模式,呈現日照扶貧經驗、扶貧成果,今天推出第十三期報導《地瓜深加工,小煎餅做出了大市場》。特色產業是以區域特色資源稟賦為依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支撐,通過自主創新,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力量是區域脫貧的有效方式。
  • 「紅姐煎餅」飯店也賣,一套就要……網友:可能加了一份紅燒牛舌尾!
    紅旗飯莊(黃河道店)開賣因"舌尖"爆紅的「紅姐煎餅」,28元一份!這位工作人員還說,飯店剛開始推出煎餅餜子,還沒有做太大的宣傳,所以買的人並不多。至於,如何與「紅姐煎餅」加盟的,她並不清楚。網友評論小花兒Angelahoney:吃過的人都說難吃~做出那28塊錢的味道了嗎就好意思收這些錢~靑醬噠:舌尖倆字值22哥只是傳說
  • 浙江台州育才社區管小販有高招 煎餅姐藕粉哥親如一家
    浙江台州育才社區管小販有高招 煎餅姐藕粉哥親如一家 2014-09-17 18:19:12學生們將賣藕粉、冰激凌、煎餅等小吃攤位圍了個水洩不通。這個「小吃市場」存在已有11年,它見證了育才社區與11個小攤販之間的故事。  堵不如疏 與流動攤販約法  育才社區是椒江海門街道的一個老社區,附近有椒江二中、育才小學、人民路小學等三所學校,學生七八千人。
  • 山東雜糧煎餅的製作方法
    大家好我是呼和,今天我來分享一下山東煎餅的家庭製作方法。山東煎餅含有蛋白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非常薄,以五穀雜糧為原料製成,這是平民之食,卷上大蔥,蔬菜肉類或山珍海味,可以吃得津津有味。
  • 俄式煎餅:世界上最軟的煎餅 俄羅斯歐拉迪煎餅 香軟又可口
    我們式完我們的俄式煎餅食譜後,發現並不會。每個食譜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要想做一個俄式煎餅,當然也是要用心才可以的哦歐拉迪煎餅這道煎餅特別在哪兒?這種俄式煎餅從外表看很像我們平常吃的美式煎餅,但是歐拉迪煎餅稍微小一點,而且餅是在植物油中煎得。這樣烙煎餅會有特別脆的邊。以外加入的小蘇打和醋會造成一種咬勁,但同時也會有很柔軟的口感。我們為什麼喜歡這道食譜?
  • 煎餅是什麼面做的?怎麼做煎餅?
    煎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受歡迎,味道口感都非常的好,關鍵是雜糧的對身體也比較好。老人小孩都非常的適合食用。煎餅是什麼面做的?怎麼做煎餅?外面開的雜糧煎餅鋪非常的火。之所以這麼火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因為好吃,第二就是吃著非常的健康。煎餅的面基本上都是雜糧的,做出來的餅皮香脆可口。
  • 雞蛋煎餅也玩高科技啦!擺脫手工煎餅!
    說起煎餅這是個滿滿的記憶,無論上學在校門口,還是上班路邊小車攤位,都少不了煎餅,相信大家都一定吃過這美味的煎餅!每天路邊攤小車位大媽都會掄起袖子做煎餅,把黃油滴在平板鍋上,拿起和好的面.一攤,均勻攪拌,呈餅狀,加熱幾分鐘後,灑上調料,加個白菜葉子,5塊錢左右一個,加腸+1元,加蛋+1元,味道還是挺不錯的,在加上一杯暖暖的豆汁或粥,是我們學生和上班族的必備良品之一。
  • 鹹煎餅
    鹹煎餅是廣東的漢族傳統小吃,特色煎餅。是不被人廣泛知道的一種美味食品。口味當然沒的說,鬆軟不粘口,保質期長,便於攜帶。做法別稱:菜煎餅原料:煎餅、大蔥、花生、蝦皮、油、鹽、茴香和香菜等等。製作方法:將大蔥切碎油砸至半乾,花生米壓碎油炸至金黃,然後加入適量蝦皮、鹽、油等調味品混合調製成餡,然後在刷些許油的平板鍋上鋪上煎餅,鋪上餡子就可以烙了。
  • 地瓜 煎餅
    比如煎餅,早年間的鄉下,家家飯桌上都會擺上一摞煎餅。現在生活改善了,白面饅頭成為主食,吃煎餅,也只是為了打打牙祭。然而走出鄉土的人,誰不是娘親的煎餅養大,誰的骨血裡沒有煎餅的營養,又沒有煎餅的情懷?從小愛吃娘攤的玉米煎餅,剛攤下來的煎餅薄薄的,軟軟的,疊起來,卷上一棵嫩蔥,再抹上一點甜醬,吃起來,那滋味甭提有多棒!家鄉有句俗語「抹蔥蘸醬,撐得上不去炕」,說的就是吃煎餅。
  • 山東煎餅做法大全 山東煎餅做法大全家常
    山東煎餅做法山東煎餅在山東是非常常見的,當地人都很喜歡吃,那麼山東煎餅的做法和配料是什麼呢?放好麵糊,把麵糊攤均勻,打上雞蛋並刮均勻,依次放上香菜香蔥和榨菜粒,摺疊一下煎餅,抹上獨家秘制甜麵醬和辣椒醬,放上脆餅和生菜,卷好後,在中間切開,對摺就可以開始吃了。
  • 臨沂的煎餅都是一個味兒? 嘗嘗沂水的手工煎餅再說
    臨沂人對煎餅都不陌生,在臨沂的廣袤土地上煎餅也是主食之一,今天小編要說的是沂水煎餅,雖然煎餅臨沂哪裡都有,但沂水的煎餅卻是不錯。   提起山東美食,最先進入大家腦海的,大概就是煎餅卷大蔥了。《舌尖上的中國》亦讓淳樸沂蒙山的煎餅走向大眾的視野,看再多,不如來一趟沂水,親眼看一看如何攤制煎餅,親口嘗一嘗噴香的煎餅。
  • 沂蒙特產:煎餅
    要說沂蒙的特產,那可是數也數不盡:八寶豆豉、糝、莒南鍋餅、沂水豐糕…在這眾多特產中,我最喜歡的要數煎餅了。煎餅在我們臨沂是很常見的主要食品,走在菜場,隨處可見烙煎餅的老人在鏊子前忙碌。煎餅的做法很簡單,只需要用水將面調成糊子,然後在燒熱的鏊子上塗少量的麵糊,烙熟後再揭下來就行了。
  • 農村家裡「烙煎餅」,晌午還能「攤個」菜煎餅吃
    在魯西南地區,煎餅,是當地人們的主食。可以說從小到大,當地的孩子都是吃自家烙的煎餅長大的。勤勞是當地人們特有的象徵,這不,大夥剛忙著種完玉米,又開始忙活了。磨麵粉,和面,烙起了煎餅!在當地,「燒鏊子」大多用麥秸稈和玉米杆,一把柴火,烙一張煎餅,「燒鏊子」是件技術活,燒熱了或者燒涼了都不能烙出好煎餅。烙煎餅需要兩個人配合默契,一個人燒火,另一個人烙煎餅。挖一勺麵糊,攤在「鏊子」上,用刮板把麵糊刮平整,等「鏊子」燒熱了就可以將做好的煎餅揭起來了。烙煎餅可是件體力活,從早上到下午,一天忙活下來可是很累的。
  • 《地獄把妹王》dlc煎餅食譜分享 helltaker煎餅怎麼做
    18183首頁 地獄把妹王 《地獄把妹王》dlc煎餅食譜分享 helltaker煎餅怎麼做 《地獄把妹王》dlc煎餅食譜分享 helltaker煎餅怎麼做
  • 煎餅大媽一句話引上班族唏噓:賣煎餅真能月入3萬?-煎餅,老劉,毛...
    原標題:賣煎餅,真的能月入3萬?  「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北京,一位煎餅攤大媽和顧客爭執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讓這位煎餅大媽走紅。  月入3萬!一時間,人們也不禁感嘆,這讓寫字樓的白領十分汗顏。煎餅行業真的如此賺錢嗎?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 煎餅的傳統做法!
    山東沂蒙老區周邊,煎餅就是當地人的主食。印象裡小的時候沒得吃,就是吃煎餅就著熱水。把煎餅用手撕開,放進碗裡,倒上熱水,切一盤鹹菜疙瘩,砸上蒜泥,把蒜泥鹹菜放在泡好的煎餅上,輕輕的用筷子叨到嘴裡,那個好吃啊,到現在也忘不了。上學路遠住校,唯一的主食就是一包煎餅加一瓶子鹹菜,正好帶一個星期五天的,天天吃,也吃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