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好多企業都在努力打造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什麼?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家文化」,給員工家的感覺。
不管你身處於企業的哪一層,「家文化」都想給你一種感覺,我們把它叫「歸屬感」。歸屬感是什麼?歸屬感是指個體與所屬群體間的一種內在聯繫,是一種心理表現。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到歸屬感。那麼小公司怎麼樣讓員工有歸屬感?
很多創業公司的老闆喜歡炫耀自己給員工只發一點錢,他們還願意跟著自己幹。其實他自己的公司賺錢挺多,就是捨不得發給員工。
這種摳老闆還自以為精明,其實很傻,說明老闆的格局太小。一個好老闆一定會知道,員工才是企業的靈魂。公司不是靠你一個人就能做大的,沒有一群好的員工,你什麼都不是,你的企業也什麼都不是。
越牛逼的老闆,越能意識到員工的重要性。馬雲就說了,「我認為,員工第一,客戶第二。只有員工開心了,我們的客戶才會開心。」
創業公司的老闆如果想讓員工找到歸屬感,就真的要以員工拿錢多為榮。而你對員工有多重視,就直接反映在你給出多少工資上,而不是光談情懷不談錢。
有些公司每個月只發兩三千塊錢,員工的生存都成了問題。更不要說買房了,租房都租不起。再說了,現在物價這麼高,衣食住行啊、感冒發燒啊、孝敬父母啊、同學結婚啊,哪樣不需要錢啊。
所以,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想吸引人才並留住人才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競爭力的薪資和福利。畢竟工作也是為賺錢養家的,拿著極低的工資談情懷,不會讓員工有任何歸屬感的,付出總要得到回報的。
能夠與公司一同成長是大部分選擇小公司的員工想要得到的歸屬感。阿里巴巴當初創業的18人,剛開始也未必會對未來有充足的信心。
當年馬雲完全不掙錢,大家也死心塌地地跟著他,但在不斷地發展中,隨著公司的成長,個人無論從能力還是經驗上看,都是越來越好,以至於後面阿里上市,這18人個個成為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
因為這些員工知道,不要每天眼睛裡只有錢,不要每天追求性價比,不要給多少錢做多少事,他們會為了更高的目標而奮鬥,進步才是幸福,學到東西才是永恆,他們的付出老闆一定會看到,如果有一天公司掙錢了,老闆也絕對不會虧待自己 。
為什麼很多公務員事業單位、大型企業等,是許多新畢業生的就職首選?我想主要還是這些企事業單位更有企業責任感,不輕易開除員工;在員工個人有危機之時能夠雪中送炭。在這樣的地方工作安心。
所以,無論後面如何從零開始,阿里都是他們這一生最好的歸屬,以自己是一名阿里人為榮。好的公司會讓員工有明確的上升空間和成長環境,員工的價值得到很好的體現勢必會增加對公司的歸屬感。
第一,老闆要學會給員工授權
我們都明白眾人劃漿開大船的道理,僅憑老闆一個人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強是不可能的。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都各司其職,老闆要給到員工機會最大化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施展才華不僅僅局限於工作中,還可以在公司組織的團建活動、行業競賽中。這就要求老闆要學會授權,允許員工邊學邊幹,能包容員工犯錯,認可員工的價值,增加他們的參與感。
第二,老闆要懂得與員工合作
老闆和員工只有在決策上有上下級關係,其它絕對沒有層級關係,有些老闆喜歡刷存在感,喜歡展示權威,可事實上,現在自媒體時代、自由職業時代,現代企業的層次關係已經被弱化了很多,老闆和員工之間,不應該是僱傭關係,而是合作關係。
企業要變得更強大,老闆要扭轉意識,抱有「我給錢你幹活」的狹隘想法,絕對行不通。如果你這樣想,員工就會覺得只是在打工掙錢,就不可能全身心融入企業,更不可能有歸屬感。
寫在最後:
不管公司的福利體系設計得多完善,最終的落腳處還是在公司發展上,公司發展好、業績好,員工因看到未來的成長機會而增加歸屬感。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哪天你走到街上,看到自己公司的廣告在播放,歸屬感自然會油然而生。有些公司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會給高層管理人員公司股權,這樣會產生強烈的歸屬感。
歸屬感並沒有固定的標準,也不是一個公司的制定,它只是一種「感受」,老闆要綜合考慮不同的員工有不同的感受。充分調動員工的內驅力,最終產生投桃報李的效果。
歡迎關注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