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公司裡,優秀員工往往最先離職?精明人都從這3點分析

2020-12-17 彪悍貓先生

昨天看到一個人提問:「為什麼優秀的員工往往最先辭職?」剛看到這個問題時並沒有在意,但仔細想了一下,發現這種現象確實是普遍存在的。

員工的離職,最基本的原因,還是馬雲那句套話:一,錢沒給到位;二,心受委屈了。我在這裡還要補充第三點:欲望沒有滿足。

馬雲是站在阿里的角度這樣講是對的,但許多公司並沒有具備阿里的規模與前景,所以在許許多多的小企業裡,員工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碰上了職業的天花板,特別是那些優秀的員工,企業是再也沒有能力來驅動了,從而他們心生異想,是在所難免。

前段時間就有朋友跟我吐槽,他培養了2年的得力幹將,提出加薪沒通過後,就直接選擇了辭職。那麼,為什麼優秀的員工總是最先辭職離開呢?原因無非這幾點。

01 大多數創業型公司的優秀員工,能力和收入很容易到達公司的天花板

首先優秀員工,很難出現在事業單位國企等體制內公司,因為體制內公司基本把員工與市場競爭隔離,只要老老實實不犯錯就好,所以大多數優秀員工都在創業型公司裡面。

然而,很多創業型公司的規模極其有限,業務也很單一,有些公司從上到下,老闆一個人就兼總監和部門主管,一個人就負責完了,多數員工只需要聽從老闆安排就好,時間一長,普通員工往往就安於現狀,不願意跳出舒適區,個人增量價值也很難再有突破。

普通員工看不到這點,但優秀員工絕不甘心就一直這樣下去,之所以被稱為優秀員工,就是因為工作能力都特別強,很輕鬆地搞定工作,別人難懂的難以理解的東西,他們都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在工作中很容易出頭冒尖,鶴立雞群,讓同事們佩服,得到老闆與領導的青睞。

所以,優秀員工為了突破天花板,往往會選擇離開現在的平臺,他們追求的不是公司的認可,而是市場的認可,說白了,優秀員工在大部分的私人企業中很容易就會到達天花板。

但他們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企業招人,歸根結底就是一種採購,既然是「資源」,就有市場價,採購方最關注的就是性價比,如果你這時候不能實現「主動成長」,來點新的「增量價值」亮瞎領導的眼,你拿的差不多就是那個價。

所以,優秀員工一旦遇到天花板,會馬上選擇跳出舒適區,而普通員工一旦遇到天花板,他會說再等等看,再做段時間看看,這一做他就會待在舒適區不想出來了,最後別說收入上不去,很多人待久了還出不來了,開始走下坡路。

02 很多公司的老闆格局太小,怕員工掙錢多,想方設法「磨練」員工

很多私人老闆其實格局是很小的,他們在發工資的時候,總是很心疼,感覺在割自己的肉。很多老闆都怕員工賺到錢,於是想方設法的給員工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使勁壓榨員工的個人時間,很多老闆喜歡在周末或節假日的時候,還給員工安排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為的就是心理平衡:要拿這些工資就要多做這些事!

於是對於很多優秀員工來說,明明可以創造更大價值的,往往卻被這些公司的各種「潛規則」給耗死了,這些優秀員工明明可以在八小時內完成工作,偏偏要被迫形式主義加班;明明可以用周末來提升自己變得更優秀的,卻經常要幫老闆去完成私人事情;明明那個項目應該自己拿更多錢的,卻被老闆以各種理由剋扣了。這樣一來,優秀員工還能留得住嗎?

其實,員工收入高,說明員工創造了價值,公司整體效益好。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都明白工資是他們自己賺來的,而不是施捨。很多老闆不能做到和員工同甘共苦,賺得多要多發點,賺得少的時候少發點,員工才能體諒。

很多公司由於老闆的格局小,他們想得更多的不是和優秀員工雙贏,而是單贏。不少老闆在和人才博弈中總是有僥倖心理,希望自己可以從他們身上多撈點價值,他們認為那些人給自己打工,就是應該聽話,就是應該被壓榨,自己就是應該充分發揮老闆的權力 ,讓自己多贏一點。

結果就是優秀員工、有幹勁、有想法的人才不斷流失,這些人不斷流失的結果,就讓一些駐蟲,那些平庸的人佔了大多數。這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即便你找到一個優秀人才,他還是會很快離開,因為和他配合的人都很平庸,合作的流暢度之差會讓他崩潰。

03 要留住想離職的優秀核心員工,除了加工資,還有什麼方法?

經濟需求不用多說,想要留住優秀的核心人員,滿足他的薪資要求是一定要做到的。最少也要給到他,在同行業同水平的標準。否則,既想馬兒快跑,又不給馬兒吃飽,明明是一匹千裡馬,只能給普通馬兒的草料,怎麼能用出千裡馬的價值呢?滿足優秀的各方面生活補貼,像車補、餐補等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薪酬一定要具有競爭力以外,還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認可優秀員工的價值

優秀員工的工作能力,一定要得到領導的認可,把優秀員工的發展空間打開,讓員工可以觸摸到晉升空間,並能引導員工快速成長,而不是一直畫餅。如果員工特別優秀,可以提出公司入股模式,把員工轉變為合伙人,變成公司的老闆身份,自然員工動力滿滿。

第二,幫助優秀員工實現自我價值

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一個價值觀標尺,優秀的人尤其如此,如果公司或團隊的價值體系和他個人的價值體系不符,或者他有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而目前的公司無法給他提供平臺,那他的離開就是必然的。

優秀員工在公司和團隊中的價值,體現決定了他願不願意繼續留下來做核心員工,願不願意發揮自己的實力繼續做下這份工作。

所以,給予員工一些實現自我價值機會,在團隊中有機會展現自己,給他們了解公司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的機會,增加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

第三,老闆格局要儘量放大

老闆應該把精力放大努力讓自己公司做強做大,努力創造強大的企業文化背書,不要老是搞公司內部「潛規則」,你得讓優秀員工感覺有一個自豪感、榮譽感、歸屬感,才會對企業有良性的循環。

最後,如果你是老闆,優秀核心員工離職,請注意,你的公司正存在重大的隱患,這往往是公司走下坡路的前兆,因為不會只有一個優秀的員工走掉的,問題會暴露得越來越多的,而且這種問題往往通過制度無法解決;如果公司面對的這些問題一直沒有有效解決,那優秀的員工大多都會選擇離開,因為他們擁有更多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優秀員工,往往都最先離職?搞懂這3點,才能留住人才
    昨天看到一個人提問:「為什麼優秀的員工往往最先辭職?」剛看到這個問題時並沒有在意,但仔細想了一下,發現這種現象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員工的離職,最基本的原因,還是馬雲那句套話:一,錢沒給到位;二,心受委屈了。我在這裡還要補充第三點:欲望沒有滿足。
  • 優秀員工為何最先離職?難道領導心裡沒點數?原因主要有3點
    俗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句話在職場上可謂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一般情況下,有很多員工不會在一家企業工作太久,有可能工作個三、五年,就會往那些願意給自己福利待遇更高的公司跳槽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然而,有些員工明明很優秀,只要肯安穩的幹下去,升職加薪,福利待遇更好肯定是「板上釘釘」的,但是為什麼優秀員工為何最先離職?難道領導心裡沒點數?
  • 為何很多公司,離職的都是優秀員工,留下的是各方面很一般的人?
    小王在公司做了5年多,也算是三朝元老了,因為公司也就成立了6年而已,我問他:「你不是在那家公司剛升職加薪,幹得很好嗎,而且你們公司是做遠程軟體的,這次也沒受啥影響啊,為什麼突然要離職?」他一臉躊躇地說:「自己的能力不算低,這幾年為公司完成了很多重大項目,而且還維持住了很多重要客戶,本來的確是想在這家公司好好幹的,即使每天996,周末加班也能接受,可沒想到的是,公司壓榨員工的情形變本加厲。大老闆只要一施壓,上級領導就給所有員工增加工作量。
  • 優秀的員工離職前不聲不響,一提離職平地驚雷
    現代職場人,承受著許多壓力與誘惑,每年總有很多次想換工作的念頭。
  • 職場中抱怨工資低,卻沒有離職的員工,往往是那些沒有選擇的人!
    你是公司培養的,今年的效益不是很好,和公司共同進退,好不好?」其實老闆這樣話小杜已經聽了不下幾百遍了,在此之前小杜已經拿到了下一家公司的錄用offer。至於為什麼還沒離職,只是因為小杜想再聽一次老闆的回覆,好讓自己徹底斷了對這個公司的念想。
  • 為什麼阿里巴巴待遇這麼好,卻還是有很多人離職?從這5點分析
    朋友說,像在阿里、騰訊、華為這樣的公司,雖然公司發展、光環背書、待遇等是很好,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阿里巴巴公司雖然非常優秀,但也一定有不那麼完美的一面。正如美國那麼富裕,但還是有許多人逃離美國一個道理。那麼,為什麼阿里、騰訊、華為這樣優秀且待遇又好的企業,還是有很多人離職呢?
  • 降低員工的離職率,必須從研究員工為什麼離職開始!
    員工離職一直一臉都是困擾企業的一個難題。如何降低員工的離職率,必須從研究員工為什麼離職開始。員工離職,尤其是老員工離職,對公司和個人就是個雙輸。很多員工的離職前,都要經過理性思考和激烈的思想衝突,如厭倦情緒、抱怨和委屈。他們並非頭腦發熱,而是要權衡利弊和生活得失等各個方面。入職兩周就離職的員工,說明員工看到的了實際情況和自我預期有很大的差距。員工入職三個月就離職,一般和工作無關,很大部分是被動離職。
  • 優秀的員工離職,要明白這三個道理,別在傻傻地挽留
    當優秀的員工提出離職時,很多領導最先想到的事情是挽留,而不去想員工要離開的原因;能夠被稱為優秀員工的人,工作完成和配合上來說肯定是表現良好的,工作的過程中多數是沒有不開心的;既然員工提出了離職,可能他們是有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在某件事情上已經失望了,要不然他們是不會在工作順利的情況下提出離職的
  • 一個優秀員工經常遲到,應該把他辭退嗎?精明的人,從這3點分析
    對於職場人員來說,有時間因為某些特殊原因難免會導致上班遲到,這個可以說每個職場人都經歷過,那麼一個優秀的員工經常遲到,公司應該辭退他嗎?很多人對於遲到的概念還停留在工業時代,認為員工遲到就應該被辭退,然而真正的企業管理,哪有那麼簡單粗暴呢。
  • 一個優秀員工經常遲到,應該把他辭退嗎?精明的人,從這3點分析
    對於職場人員來說,有時間因為某些特殊原因難免會導致上班遲到,這個可以說每個職場人都經歷過,那麼一個優秀的員工經常遲到,公司應該辭退他嗎?很多人對於遲到的概念還停留在工業時代,認為員工遲到就應該被辭退,然而真正的企業管理,哪有那麼簡單粗暴呢。
  • 優秀的員工最先離職!不是因為錢,而是企業的這10個問題
    為什麼優秀的員工難留下?企業老闆或管理者是不是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公司給的錢也不少,有一些人才還被公司寵上了天,連老闆都敢指著鼻子罵,但為何還是留不住他們的心呢?若要更好的管理和留下優秀員工,就要知道他們心裡想什麼,他們難容忍的是什麼,這樣才可以對症下藥,留住核心的人才。千萬別以為那些善於容忍公司各種問題的員工就是好員工,往往這些員工是中庸缺乏鬥志的人。
  • 一個公司快倒閉前,有哪些徵兆?精明人從這5點分析,並未雨綢繆
    很多人向馬爸爸取經,要搞狼性文化,恁死團隊裡的兔子。落地的政策也是很傳統—「末尾淘汰」。末尾淘汰=狼性文化嗎?肯定不是,很多所謂的「狼性」——主動加班不要錢,冷看同事遭遇不合理待遇,唯領導馬首是瞻,根本和狼沒半毛錢關係,這是哈士奇文化好不好。
  • 員工離職的原因說到底,無非這三點,別的都是扯淡!
    員工離職的原因說到底,無非這三點,別的都是扯淡!馬雲說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1、錢,沒給到位;2、心,委屈了。其中第一條不用多說,這個世界不管在哪,拿多少錢辦多少事,這是不變的真理。但是心委屈了這一點,在不同的地方卻往往有不同的解讀。而很多時候,員工心受委屈了,和領導者的表現的分不開的。網上有家機構針對60-90後人群做了一個關於「離職」的小調查。
  • 員工申請離職,公司領導不放人,也不升職加薪,這是為什麼?
    如果你走了,首先,他所領導的公司便少了一個優秀的人才,公司等同於少了一份值得競爭的良好資源,從公司整體來說,這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其次,部下升職,去到了更有發展前景的崗位,領導內心可以是抱著對人才的美好祝福;但是也可以是嫉妒的,因為你是他的下屬,雖然職位比他低,但是總部各方麵條件肯定比分公司要好,也有更多的機會晉升為公司的核心層,以後你的職位比他高
  • 一個員工的離職,背後都意味著什麼?
    這可能說明公司的崗位設置、工作職責、任職資格、面試標準等方面存在某些問題,需要認真審查是哪方面的原因,以便及時補救,降低在招聘環節的無效勞動。3、入職6個月離職直接上級應該是最先了解下屬的各種動向和傾向的,他的一句話可能解決問題也能造成矛盾,如果沒有處理好,隊伍士氣下降、戰鬥力下滑,就會進入不良循環。因此在1年內離職員工較多的團隊,要注意他的直接上級可能出問題了。4、2年左右離職
  • 在小公司和大公司上班,二者差別究竟在哪?精明人,從這3點分析
    在我這1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被人問得最多的就是,應該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工作?當然很多人理想中的都是大公司,不過你在職場中時間越久越可以發現,那些在小公司奮鬥的同學們其實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差,同樣也能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畢竟大公司只有那麼多,絕大部分人還是在小公司打拼的。
  • 想留住優秀員工,光給高薪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到這3點
    接到我的電話他很驚訝,因為我已經離職快2年了,他離職的消息居然這麼快的就傳到了我耳朵,有些意外。一陣寒暄後,我直接進入主題,詢問他為什麼在這個職業高峰點離職,他的回答我好像挺能理解。他說:「這幾年拼事業,小孩和老婆意見非常大。去年我升到華東區總經理後就要長期出差,一個月在家的時間不足3天,小孩生病了也照顧不到,家裡人都讓我換工作。」「可是你做到現在這樣的職位也不容易啊,拋開收入不說,待了這麼多年的公司你怎麼捨得離開?」我知道家庭的原因很重要,但常常都是人們離職的藉口,一定還有其他的原因。
  • 員工的離職時間,說明了什麼問題?
    員工為什麼離職,一直是困擾企業的難題。員工離職,特別是老員工的離職,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雙輸的格局。
  • 為什麼很多公司裁員,都裁那些看起來很勤快的員工?從這3點分析
    今年這個全球性的特殊事件,讓很多公司都在裁員和降薪,包括最近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也宣布將裁員2.8萬人,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公司裁員時,需要裁誰,和你勤快不勤快沒半毛錢關係,和能幹不能幹也沒半毛錢關係,和工齡長短更是關係不大。
  • 奇葩公司!員工個人原因提出離職,離職證明寫的卻像是被開了!
    在一個職場論壇上看到這樣的一個帖子,網友小A因為個人原因,選擇離職,當他拿到離職證明的時候,蒙了!上面寫著:2019年11月11日,任職於我公司後臺技術編程崗位至2020年4月3日,因疫情嚴重提出個人原因離職,試用期工作狀態一般加之該員工疫情期間不能有效開展工作,經協商一致準予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