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玩手機?和父母的行為息息相關

2020-10-24 雙子育兒論

科技改變世界,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溝通聯絡、獲取諮詢等等,都離不開我們的智能產品。手機、iPad、電腦也都成了人們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低頭族」的發展壯大,是對這些產品價值的最好體現。

很多人都是機不離手,一會不看就感覺渾身難受,大人尚且如此,何況一個孩子?

有樣學樣不用教

孩子和父母每天朝夕相處,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你每天捧個手機在那看的津津有味,還要孩子假裝看不見?怎麼可能。

也許孩子開始並不感興趣,但人都有一種「湊熱鬧」的心理。孩子心裡會想「爸媽每天都看什麼呢?一會眉頭緊鎖,一會又咧著嘴笑的,我也得看看。」

這下得了,只要開始接觸,就一發不可收拾。看完還會感慨一句「這個世界真精彩!」

來自本能的求知慾

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對一切都是懵懵懂懂。他們的好奇心遠比大人要重,他們的需要獲取信息,來了解這個世界。

不出門而知天下事,在過去挺困難。而隨著網絡的普及,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手機,就能夠實現。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要過程。

有一句話說得好「懂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知其一還想要知其二、知其三,如此反覆,越陷越深。

以身作則好榜樣

身為父母的,你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機,首先你自己要做到。如果連你自己都無法控制,還指望著一個孩子自控能力比大人還強?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咱們就幹點正經事兒。看看書、和孩子聊聊天、玩一些親子遊戲,不是都挺好的。他能從你這裡得到樂趣和知識,對手機也就不再那麼依賴。

你和孩子的距離近了,孩子和手機的距離也就遠了。

育兒有方莫急躁

針對孩子玩手機這一現狀,確實要管。但不能採用「一刀切」的方式,從天上一下摔地上,誰也受不了。

有個朋友戒菸就這種情況,說不抽就不抽了,愣是停了半個月。後來實在憋不住了,就像生病一樣,渾身難受。然後又復吸了,好傢夥,那菸癮比以前還大。用他的話說就是「我要把前段時間虧欠的補回來」。

孩子也是一樣的,改變一件已經習慣的行為,還是循序漸進的好。

開始的時候,每天給他定時間,不能多玩。慢慢的越減越少,直到他對手機不再著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多一些陪伴,少一些責罰。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焦點

  • 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
    導讀: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沉迷玩手機怎麼辦?父母不用打罵,學會3招讓他放下手機
    並且孩子在視力近視後就很難再恢復,會對孩子將來進行參軍或者是從事某些對視力有要求的職業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父母在意識到過度玩手機會對孩子各方面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後,父母應該對孩子的行為採取及時和正確的引導,減少孩子對於電子產品的依賴性,讓孩子的注意和興趣轉移到日常生活中。
  • 孩子自己玩時,父母看書和玩手機,這兩者有區別嗎?
    本質上的區別在於:當孩子有所需求時,父母是否能夠及時回應,和孩子好奇時父母是否遮掩迴避,這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厭惡手機和書籍。厭惡前者,皆大歡喜,但生活總是會讓他喜歡起來;厭惡後者,卻是悲哀,因為書籍作為智力教育的工具是必不可少。
  • 當孩子說「媽媽,我想玩手機」時,父母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手機只是一種工具,本身並沒有對錯,遊戲也只是娛樂的一種,沉迷手機和遊戲會毀掉孩子的一生甚至生命,但如果家長把所有問題都怪罪到手機和遊戲上,是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呢?調查顯示,兒童使用手機越來越低齡化、高頻率,0-5歲兒童,智慧型手機使用率超過80%。李玫瑾說:「孩子的心理問題,所有的表現,都一定是折射父母的水準。」在手機這個問題上更是如此,孩子是否沉迷手機,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 孩子沉迷手機玩遊戲,這是行為上癮,怎麼解決?根在於家長
    這樣的一種現象稱為行為上癮我們都見過許多「上癮」的現象:菸癮、購物癮、牌癮、遊戲癮等等。它們基本可以分成兩類:物質上癮和行為上癮。孩子痴迷手機、毫無節制的玩遊戲,這就是一種行為上癮。行為上癮和物質上癮有著共同的特徵:難以戒除,深度依戀,長期而言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實際上,孩子行為上癮的開始是由家長導致的:「我爸爸總是在家捧著手機」,「我想要跟我媽媽玩,她卻總是在發簡訊。」「我爸爸帶著我一起打遊戲。」甚至,有很多父母覺得帶孩子很煩很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扔給了手機。
  • 孩子一哭鬧就給玩手機?這或許是孩子成癮行為的根源
    、放影片,似乎是許多家長都屢試不爽的解藥,當孩子有了手機就彷佛有了玩具,爸媽們也總是慶幸難得耳根清閒的時光。這或許是孩子成癮行為的根源。研究發現,那些在幼兒時期就開始接觸屏幕的孩子,他們自我調節的能力較差。這些屏幕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腦和電視。但研究也發現,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長期接觸電視和電腦並不會影響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而行動裝置會。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們可以隨身攜帶平板電腦或手機。
  • 孩子喜歡玩手機,父母別急著打罵,學會這4招,讓孩子乖乖放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手機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不管是聯繫朋友,還是休閒娛樂,手機都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與此同時,手機也讓人變得越來越封閉,每個人都沉迷於自己的虛擬世界,更可怕的是,現在一歲半以上的孩子,也痴迷於玩手機,只要有了手機,就乖乖聽話,不吵不鬧,甚至有些家長,在自己忙碌或者孩子哭鬧的時候,就會給孩子手機制止他哭鬧,這種教育方式肯定是錯誤的,在父母給孩子手機的同時,也會過早的讓孩子迷戀手機
  • 孩子玩手機的真相,刺痛無數父母
    「他們沒用iPad,我們限制孩子在家使用電子產品。」 賈伯斯這樣說,和很多家庭不同,賈伯斯幾乎每個晚上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吃晚飯,他們討論各種各樣的話題,沒人會抱著iPad或手機看。眼科專家提醒:「孩子玩電子產品時間過長,眨眼次數會減少,淚液蒸發過快,就會出現乾眼症狀。如果眼睛太幹,角膜上皮也會出現損傷。」12歲前,孩子的視力都在不斷發育中,任何用眼過度的行為都會影響視力發育。
  • 12歲男孩跳樓:「不讓玩手機,我就去死」,警惕孩子的上癮性行為
    聽孩子的爸爸說,晚上10點多鐘兒子還不睡覺,明天還有場考試,爸爸讓兒子不要總玩手機,說著就搶過了兒子的手機。可哪知這一行為惹怒了兒子,兒子見爸爸不還手機,當即說道:「不準玩手機,我就去死,你給不給!」話一說完兒子就跑到廚房,拿了一把小水果刀,對著自己的胳膊就是狠狠劃了下去,當即將爸爸嚇到無法動彈。
  • 孩子沉溺玩手機,父母再怎麼生氣,也不要說這幾句話
    剛開始孩子自然不適應,總是軟磨硬泡想要和我要手機玩有天晚上起夜我發現了兒子的秘密,原來他總是趁著我們睡著了偷偷拿手機在被子裡玩。當時我很憤怒對他吼道:「玩手機有什麼出息,現在都學會欺騙父母了,我沒你這麼不誠實的孩子!」我知道當時的話有些重,可氣急了實在是沒控制住,事後也因為這件事孩子明顯和我生疏了好長時間。
  • "又一孩子崩潰",如何訓練孩子抗壓力,和父母息息相關
    "孩子心理崩潰,最後輕生"的新聞層出不窮。最近,又有一個孩子心理崩潰孩子的抗壓能力,增加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父母的息息相關。"又一孩子崩潰",父母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孩子經不住重壓而輕生。02、孩子的抗壓能力差,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一定的關係當孩子崩潰時,很多家長都會覺得是孩子單方面的問題,孩子抗壓能力差,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關係。
  • 當孩子說「媽媽,我想玩手機」時,父母的回答決定孩子一生
    蔣方舟說:「現在的小孩一定是捧著手機或ipad,才不管你,也不屑與大人交談。都是在各自的微信群裡,沒有任何溝通。」竇文濤回憶了很多小時候的趣事,感嘆道:「小時候沒有電子設備,但那時候我們真的很多快樂,大人小孩都很快樂,是真正的天倫之樂。 今天的世界卻分崩離析。」
  • 孩子玩手機,父母一個舉動可能影響孩子的未來!
    現在的孩子都希望在家庭裡擁有平等的地位,而不是父母一言堂。無障礙溝通平等對話將會是以後子女教育的大趨勢!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手機?好奇心,孩子喜歡模仿和學習其他人的行為。如果周圍的人都玩手機那自己沒有手機是不是顯得很尷尬?孩子沉迷手機的危害!
  • 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孩子沉迷玩手機
    孩子和家長關於手機會產生很多矛盾,而且越來越嚴重,那應該怎麼辦呢? 家長在面對這個難題的時候,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強制,沒收,卸載,偷偷玩就罵一頓,甚至會控制不住情緒打孩子,這種的話,孩子對家長會產生怨恨,也沒有發展出自律精神的機會,沒有從根本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還有一種是軟弱型,父母會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鬧,只好舉白旗,投降。這兩種做法其實危害都很大。
  • 不讓孩子玩手機,孩子就和媽媽玩命,
    儘管站在一旁的奶奶,一直在阻止孫子的暴力行為,但小男孩依然我行我素。從爭執的聲音,可以判斷出,小男孩踢打母親的原因,正是因為他的母親剛剛想阻止他玩手機。看到視頻,網友們紛紛感嘆到,感到震驚與寒心。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實現的遊戲和冒險,孩子在手機遊戲中體驗到了,就會愛上玩手機。之後孩子愛玩手機就表現為孤獨感,很多孩子玩手機就是為了找到陪伴感,現實生活中沒人陪孩子玩,而手機遊戲中,隨時可以找到消遣和娛樂。
  • 父母常見的這三個行為,很容易讓孩子誤入歧途,父母必看
    生活中的我們都覺得孩子的智商和能力是先天條件就遺傳決定的,但是經過科學的驗證,原來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才是孩子變差的一切根源,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都跟父母日常的教育息息相關,一起來對照一下吧!
  • 初三男孩熬夜玩手機,上課打瞌睡,為什麼父母越著急孩子越沉迷?
    1.要求自己管理手機,卻經常熬夜打遊戲 小海在放暑假前,手機還是由父母管理,只能在周末或者假期的時候玩兩個小時,如果孩子超時了父母就會批評孩子,但父母發現,在手機由父母代管期間,小海半夜會偷偷起來潛入父母房間,偷拿手機去玩遊戲,被父母發現之後孩子會感到很愧疚,但事後卻死性不改。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有差別,希望做父母的注意
    現在的孩子可謂是福氣多多,似為全家掌上明珠,從出生,一會姥姥姥爺親愛,一會爺爺奶奶親愛個沒完沒了的。當孩子會動會抓時,父母們就把手機放在孩子懷中任其抓摸。全家人唯恐孩子有點不適哭鬧。電子產品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尤其是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必不可少的一樣物品。而手機在給人們帶來生活便捷的同時也給孩子們帶來很大的影響。 據一位心理專家調查發現,玩手機孩子們不僅影響視力,還影響孩子們的學習。
  • 德國孩子最萌遊行:和我玩,而不是和你的手機玩,值得父母反思
    回來的時候我和爸爸在玩手機,兒子說:媽媽,你們陪我玩。我說:你自己玩。結果兒子不高興了:你讓我不看手機陪你玩的時候,我就陪你玩了,為什麼我讓你陪我的時候你就讓我自己玩了呢?每次都這樣,哼!我看你就愛手機不愛我!我笑著說:那我和你玩吧,你怎麼還和手機爭寵。是啊,作為家長,當然不喜歡讓孩子玩手機,但自己還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機。
  • 別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一個小故事讓你明白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但最為父母的我們,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對孩子會有很大的傷害,所以別總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了,這一個小故事讓你明白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李玲羞愧的抱著孩子:對不起寶寶,媽媽知道錯了,我以後再也不在你面前玩手機了,媽媽是愛你的。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家長的關心和陪伴,孩子沉迷於手機,更多的是父母的不科學教育孩子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