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子和外孫在老人眼裡原來真不一樣,差別這麼大,原因很現實
·外孫是「狗」,吃了就走布丁是王爺爺姑娘家的孩子,也就是王爺爺的外孫;坤寶是王爺爺兒子家的孩子,也就是王爺爺的孫子。布丁和坤寶兩個姑舅小兄弟,沒事的時候兩個人都喜歡回到爺爺/姥爺鄉下的小院子玩耍。吃飯時,爺爺總是把好吃的全部夾到坤寶碗裡,奶奶看著布丁空空的碗裡有些不高興,一邊為布丁夾好吃的一邊抱怨爺爺「偏心」,而爺爺還是不以為然地說:外孫是「狗」,吃了就走,只有孫子才是我們自己家的人。這句話也悄悄地讓布丁記了下來。
-
婆婆說:憑什麼奶奶就要帶孫子,外婆不用帶外孫
她經常說媽媽你做飯辛苦了,你做飯真好吃,但是每次吃飯都沒有等我上桌就開始動筷子,等我收拾好吃飯時,人家都吃飽了,碗筷就放在一旁,等著我刷。她生產後(順產)那五十多天,除了上廁所,就沒下過床,連吃奶都是我根據她躺的姿勢調整好孩子的姿勢。前兩個月孩子吃飽了就睡,好帶一些,大了以後就要抱著,哄著,兒媳婦又不做飯,也不上班。
-
「外甥是狗,吃了就走」婆婆總把這句話掛嘴邊,是不是吃醋?
「俗話說「外甥是狗,吃了就走!」意思是說,姥姥姥爺再疼,等孩子長大了還是跟爺爺奶奶親,也說姥姥養外甥是白養,得不到一點回報。圖片來自網絡而且婆婆她們跟老公舅舅一家在一起喝酒的時候,談到我寶寶也是說,他外婆帶得好,他外婆辛苦了,然後後面聊肯定就會聊到俗話說「外甥是狗,吃飽就走」,他外婆對他現在再好也沒用,以後還是我們孫子,總是跟我們比較親近的。然後老公還在一邊使勁附和,說自己也這樣。
-
孫子和外孫不同?老人的三大行為,揭露他們偏愛,很容易感覺到
孫子和外孫不同?老人的三大行為,揭露他們偏愛,很容易感覺到現在我們都說,一般來說現在在中國帶娃的都是姥姥,首先是能讓寶媽多點時間休息,另外也不容易有矛盾。另外現在很多小年輕小夫妻都希望能有一個女兒,不太想要兒子。
-
孫子和外孫有什麼差別?3個老人說了心裡話
隔代人無非就是孫子和外孫,那麼老人眼裡的孫子和外孫,有什麼差別呢?李阿姨:孫子和外孫,兩個孩子我都非常喜歡,但回報給我的是不同的感受。兒媳是獨生女,生下孫子,親家跟我爭搶帶孩子,我理解他們的心情,孫子只帶了一年。
-
農村人常說:「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是什麼意思?
心疼孫子燒墳紙不孝有三,一是不聽長輩話此乃一大不孝;二是不孝敬長輩,這個又一大不孝;三是不生兒育女,這是最大的不孝。這裡說的心疼孫子燒墳紙,意思就是:孫子是自己兒子的兒子,可以為自己傳宗接代,並且長期和自己住在一起。
-
老人總是區別對待,孫子和外孫就真的不一樣嗎?看完你就懂了
很多人覺得,在老一輩眼裡並沒有沒有孫子與外孫之別,都是喜歡小孩子的,在平日也並沒有覺得因此就差別對待,其實這是很多人想錯了!1、外婆是心疼女兒才幫忙帶外孫許多媽媽們,在生下小孩後,就要回到工作崗位上去賺錢,然後由外婆和外公來幫女兒帶小孩。
-
「孫子」和「外孫」差距很大?這3位老人的心裡話,道出差距
趙奶奶:孫子是親的,外孫是外人趙奶奶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趙奶奶看來,孫子才是自己的大寶貝,是自己的親人;至於女兒家的小外孫,雖然也很可愛,但是自己就是總感覺和孩子之間有一層隔閡,無論如何都無法親近這個孩子,會覺得外孫是外人。
-
為什麼很多老人讓外孫喊自己爺爺奶奶?原因有點心酸,但能理解
都說孩子誰帶跟誰親,但是一些姥姥姥爺,還是覺得帶的是「外孫」,心裡有些彆扭。我們小區陸大爺和老伴,一直幫女兒帶外孫,一開始我記得孩子是喊他們姥姥和姥爺的,但是最近發現孩子忽然改口了,喊他爺爺,喊老伴奶奶。據說,是陸大爺教的,他覺得外孫天天跟著自己,別人總打趣兒說他「外孫是狗,吃飽就走」,讓他心裡很不舒服,於是就讓外孫喊他們爺爺奶奶。
-
老人給孫子外孫發紅包,稱兩個孩子一樣多,女兒拆開一看當場失控
老人給孫子外孫發紅包,稱兩個孩子一樣多,女兒拆開一看當場失控時代進步了,人們的思想也開放了許多,比如很多家庭在生孩子的時候都不會再去在意生出的是男孩還是女孩了。但是對於有些老人來說雖然邁過了重男輕女的這一關,在照顧自己的孫子和外孫子的時候卻會出現差別對待的情況,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因為還小不懂但如果被外孫子的家長知道了的話心理肯定是會十分不平衡的。「孫子」和「外孫子」只差一個字,老人真的會區別對待嗎?楊女士和哥哥平時都是把孩子交給自己的媽媽帶。
-
帶外孫3年,換來女婿一句「滾」,大媽哭訴: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娃
前幾天,背著外孫從外面回來,腰沒挺好,把外孫摔在了地上,剛好被女婿看見。女婿因為心疼孩子,就衝她發了脾氣。女兒一聽,自然不願意,就跟女婿吵起來。女兒罵女婿:「沒良心,我媽幫忙帶娃3年,你不懂感恩,出了一點錯就衝她發脾氣,像個當晚輩的樣嗎?」然後話趕話,女婿說:「我又沒請你媽來帶娃,不想帶滾!」帶外孫3年,換來女婿一句「滾」,陳大媽哭訴: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娃。
-
孫子外孫都一樣?到了過年,紅包錢就能看出差別
但是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給孩子的紅包還是有明顯區別的,比如爺爺奶奶可能跟孫子更親,因此給的紅包就大的多,但是對於外孫就沒有這麼熱情,從給的壓歲錢就知道孫子和外孫還是會被區別對待的。陳女士有個兒子叫樂樂,今年8歲了。由於以前春節都是在爺爺奶奶家裡過,今年也答應母親帶孩子回娘家過年。
-
農村有句老話「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為什麼這麼說
不管是孫子還是外孫都是老人們的好孩子,但是老人們在對待孫子和外孫的事情上是一樣的嗎?農村的這句老話「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其實就反應了外孫是比不上孫子的,尤其是在農村,老人們很疼愛自己的孫子和外孫,但在對待孫子和外孫上是很不同的,這其實反映了農村傳統重男輕女的糟粕思想的遺留。孫子那是自家人,跟著自己的姓,老人們身故之後,需要孫子在過節過年的時候來墳前磕頭,而外孫那是外姓人,當老人們百年之後,外孫是很少來上墳的。
-
在老人眼裡,孫子和外孫有什麼區別?過來人說了實話,真的很現實
為此很多家長動用了家裡的老人幫忙照看孩子,尤其是老人家裡有兒有女的,更可能要同時照看孫子和外孫兩個人。雖是把孩子託付給了老人照顧,但是作為兒女的年輕父母心裡也有點打鼓,看到老人家中孫子和外孫在一起,表面和諧,可老人對待孩子的態度,從細節卻能發現不少差別。不禁讓年輕的爸媽感到困惑,為什麼外孫和孫子在老人那裡會被區別對待呢?
-
奶奶給孫子包百元紅包,卻給外孫20元紅包,女兒得知後默默流淚
現如今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思想也逐漸得到改變,就好比重男輕女這種老舊的思想來說,如今多數年輕人卻更喜歡女兒,雖然說年輕人的思想得到很大的變化,卻有很多老年人難以改觀,甚至對待孫子和外孫也有大不同,而這種區別對待,讓女兒和外孫很受傷害。「孫子和外孫一樣疼?」
-
蘇魯豫皖交界處的一個奇特風俗:外甥是姥娘家的狗,不罵不讓走!
本文就談一談這一帶一個奇特的風俗——罵外甥或外孫。一說罵,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外甥或外孫調皮搗蛋、惹人生氣所以罵他,錯了!罵他不是表示生他的氣,而是要表達對他的親近、討好和不見外。罵人是真罵,罵人用的詞是真髒,不僅罵人為「畜」(龜孫,好像比畜還不如。),還涉及兩性,可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訓人。
-
...聊法】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享有對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探望權?
【「遼」聊法】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享有對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探望權?也就是說,法律將探望權的主體範圍明確為「父或母」,父母離婚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是否可以主張對(外)孫子女行使探望權呢?先來看這樣一個案例! 孫某乙和馬某某於1998年11月登記結婚,2006年婚生一女孫某甲。2014年10月22日,孫某甲父母感情不和在民政部門協議離婚,孫某甲由父親孫某乙撫養。
-
「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是什麼意思,為啥這麼說?
文/玉濁清「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是什麼意思,為啥這麼說?當然,這也不乏有偏見的思想,其實在這些公寓當中,也有一些是蘊含著深刻道理的,畢竟是老一輩的人從生活中總結出的經驗,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話: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很多人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並不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其實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家裡的老人心疼孫子和外孫子,結果是不一樣。
-
是孫子親還是外孫親?這幾位老人說出大實話,個個戳心
執筆:檸兒如果問之前的老一輩兒,是孫子親還是外孫親?毫無疑問,他們的答案都會是「孫子」。因為,從傳統來講,孫子才是自己的後代,外孫再親也是外姓人。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個問題可能會有不同答案了。聽她這麼說,我還以為是她家大孫子呢。誰知她說:「才不是那個臭小子呢,我說的是我外孫。」從她這番話裡面,可以聽出來,在她眼裡外孫可比孫子要親。所以,是孫子親還是外孫親?這幾位老人說出大實話,個個戳心。
-
孫子和外孫差別有多大?這三位老人的回答太真實,扎心了
文|好孕姐隨著男女平等的觀念普及之後,人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生兒子生女兒都一樣,於是就有了另外一種說法,孫子和外孫也一樣。可生活中真的是這樣嗎?孫子和外孫究竟有沒有區別,或者說兩者的區別有多大?我們來聽聽這幾位老人的回答,很真實也很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