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了不起的父母,勝在這一點上

2020-11-04 西卡弟弟

前段時間和朋友約在一起遛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家都在互捧對方的寶寶聽話,說到自己的孩子卻抱怨頗多。

倒也不全然是客氣話,因為每次社交看到的都是別人家孩子好的一面。很難不產生"別人家的孩子都聽話"的錯覺。

可自己家的孩子,確實360度無死角地面對自己,那搗蛋、調皮、不聽話的一面,我們再熟悉不過了。

說了又不聽,聽了又不改,口頭答應改,行動也不去做,做了還會做錯……

到底怎麼才能讓孩子變得聽話就來?

孩子的"聽",對應著我們的"說"。

叨叨叨的永遠是家長,孩子只能選擇聽,或者不聽。

事實證明,說得越多,選擇不停的情況就越多。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又有沒有認真聽過孩子說什麼?

了不起的父母,勝在這一點上

我們都知道鑽牛角,越鑽越死。

可有時候轉變一下思路,把"說"和"聽"互換一下主體,就會發生奇妙的轉變。

5歲的孩子越來越調皮,曾經我很少大聲對孩子說話,但今年忍不住吼他的時候變得多了起來。

跟他講過無數次"注意安全"的大道理,仿佛一點作用也沒有起到。

一出門,小孩就像是剛出窩的野豬,拼命的往前拱,任你在背後喊破喉嚨,他也橫衝直撞,直到你起氣喘籲籲追上去抓住他,再劈頭蓋臉的批評他一頓。

次數多了之後,我開始自我反思:世界如此美好,我卻如此暴躁,不行不行。

光我"說"顯然已經沒用了,我只要另尋他法。

首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父母無論是暴怒大吼,還是喋喋不休的講道理,其實都是站在"孩子不聽我"的預設立場,哪怕是耐著性子,但內心的情緒肯定都很不好。

想要起到好的溝通效果,父母得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其次,等孩子說完

有一次哄孩子睡覺,很長時間他都還在鬧,我又吼了他一頓。他沉默了一會,開始要跟我講為什麼睡不著的理由。

但我怕他越說越清醒,更加睡不著,就立刻打斷了他,讓他不要說了趕緊睡覺。這一打斷,讓孩子覺得特別委屈,我明顯地感覺他是在極力忍耐,緩緩地說了一句:"我還沒有說完。"

我意識到自己過於魯莽了,趕緊摟起他說了聲對不起,孩子一下子就"哇"的哭出聲來。

和孩子擰住了的時候,他有傾訴的欲望,請一定記得要耐心等他說完。

再次,用明確的約定替換冗長的說教

之前我總會喋喋不休的告訴孩子要注意安全,大聲叫"不要跑",結果孩子越跑越瘋。

後來我學會了一招,出門前就孩子約定好:離開媽媽不要超過10米,你要看得見媽媽,也要讓媽媽看見你,不然把媽媽迷路了怎麼辦?

冗長的說教,真不知道孩子能聽懂幾句。並且孩子可以感受到說教背後,父母那種不好的情緒,很難不出現逆反情緒。

當孩子發現,"你說你的,我只要不聽就行了",這招居然很有效,就會非常自然地把父母說教當耳旁風。

反正孩子聽不懂也不想聽,不如把冗長的說教,替換成簡單明了的指令。

生活也會給父母很多經驗,預判孩子可能會出現的狀況,體現和他們做好約定,反而會更加有效。

相關焦點

  • 別人家很聽話懂事的孩子,是如何教育出來的?
    久而久之家長們可能會有一種心理:我的孩子真不聽話,別人家的孩子真聽話!我怎麼生了一個那麼不聽話的孩子?孩子那麼不聽話,到底是隨了誰?因此,為了減少孩子壞行為,在未來發生的次數以下的三點一定要嚴格遵守。01.經常獎勵孩子好的行為這一點是維持孩子好行為的關鍵。
  • 為什麼別人家的都是好孩子,而我家孩子就難調教、不聽話?
    4、強仔,男,十六歲,高一學生,經常從學校偷跑出去網吧玩遊戲,爸爸要沒收手機,孩子威脅要跳樓。 由此上面的案例,基本上會引發大家的一點思考:太聽話的孩子不行,不聽話的也不行,我們到底需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是絕對服從長輩或權威的指導,還是按照自己的判斷行事?
  • 清華大學18歲博士,別光看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父母也了不起
    這也給很多家庭提個醒,不要制定一個你孩子的天賦達不到的目標,這樣對學生的父母對學生本人都有好處。很多父母和學生就是搞不清楚這個道理,讓自己和學生都很苦惱。有一句很不好聽的話,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春暖花開,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是純正的雞湯文。
  • 「棍棒教育」無用,只有成為別人家的父母,才會有別人家的孩子
    剛進家門,就看到她五歲的兒子,感覺這孩子和別的孩子有點不一樣。這孩子很安靜,我們大人聊天的時候,他自己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本地理圖冊,特別專注,絲毫不受外界的影響。這孩子一點都不像五歲,五歲的孩子應該很喜歡玩,喜歡動畫片,喜歡玩玩具,喜歡和自己的朋友玩。
  • 抱怨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娃,不如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別人家的父母」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聽話程度,都能夠成為自己和親朋好友炫耀的資本。其實,「別人家的孩子」一開始也不是智商超群、禮貌待人的,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能夠成為「人中龍鳳」,與父母早期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 太聽話的孩子其實很悲哀,有格局的父母都敢於培養不聽話的孩子
    我有個同學,從小到大特別聽話,不管是上學還是工作,甚至是結婚,都聽著家人的安排進行。用她的話說,不想讓家人操心,所以不會去違抗家人的意願,哪怕有些事委屈了自己也不想說出不同的意見。她工作上做得特別不開心,聽說是有個同事一直針對她,業務上也經常搶她的客戶,還動不動在領導面前打她的小報告。
  • 不是孩子不聽話,百分之80的父母都做錯了
    (寫在國際不打孩子日)有時候你是不是覺得孩子很煩,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家裡常常充斥著大人的打罵聲,和孩子的哭鬧聲,你常常嘆息,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都是一張白紙,任你塗鴉,不是跟孩子溝通太困難,是你的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 別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多看看別人家父母是怎麼做的
    前言:不知道有多少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是不是很多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那麼聰明懂事乖巧伶俐,其實我們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多考慮一下自己,我們要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你的孩子就真的比別人差嗎我們要先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真的那麼差勁,你的孩子就真的比別人差嗎?
  • 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毀了「自己家的孩子」
    我們常常從父母口中聽到「你看看別人家孩子XXX,多聽話懂事,學習成績好,畫畫也很棒……再看看你,什麼都不會,還不知道努力,怎麼也不給我爭口氣……」這樣類似的比較很常見,但是,我想說「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別人家的,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呢
  • 孩子不聽話,數落孩子有用嗎?父母堅持3個原則,孩子會聽話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認為他很弱小,看他滿身都是可愛,做一件小事就會興奮半天,認為孩子就是一個天使,自己的孩子比誰都聰明,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壞的一面,喜歡順著孩子。孩子長大以後,父母的心態發生了變化,開始注重孩子的成績,開始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而且總拿著孩子的弱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比較。
  • 想要「別人家的孩子」,先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媽媽,家長們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優秀,其實孩子們有時也羨慕別人家的媽媽很優秀,你們知道嗎?」是啊,我們只顧著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卻忘記去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我是不是一個別人孩子羨慕的好媽媽?」
  • 他是學霸,聽話的別人家的孩子,卻弒母逃逸,是「假自體」毀了他
    那個聽話的孩子殺了自己的母親!隨著福州公安局的一紙通緝令下發,一個神話破滅。他,一直是眾人眼裡聽話,並且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學,初中到高中,他一直都是尖子生,他以全校第一的分數進入了福州一中,又以高分進入了北京大學。在周圍鄰居眼裡,他是個懂事,聽話的而且自律的孩子。
  • 還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什麼都好?看看別人家父母都是怎麼做的
    從而可知,做這些工作的爸媽,學歷往往都不是很低,不僅是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都有,因此在學識上也比較淵博,在時間與經歷上,也更會照顧正在求學中的孩子,帶給孩子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但相對來說,爸媽對孩子的身教會比對自己要求來得更高。
  • 聽話的孩子很可憐| 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主,那是在扼殺他的生命
    你會要求孩子聽你的話嗎?其實,那些聽話、懂事的孩子很可憐。「孩子,你要聽話,你要乖。」每當聽到有父母這樣對孩子說,我的心都會一陣顫抖,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孩子很乖。」「孩子很聽話。」這是許多父母長輩對孩子慣常的讚揚。可是,他們並不知道,聽話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 不要再說孩子「不聽話」了,90%的父母都錯了
    洗菜就洗吧,但是拿著菜蘸著盆裡的水,到處甩,弄得桌子上、地板上到處都是水,一片狼藉,我白白浪費很多時間去清理。吃完飯,我困得不行,想休息一會。可他偏要拉著我陪他玩樂高,跟他怎麼說都不行,氣得我當時就發起飆來:「你怎麼就不能聽話會呢。」晚上跟老公說起這件事來,本想跟老公一起吐槽一下孩子的不聽話。但老公卻說:「 你為啥一定得讓孩子那麼聽話呢?
  • 「別人家的孩子」,是多少人的噩夢,父母的比較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這次考試又考了第一名」,「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懂事,每天都幫媽媽做家務,再看看你除了吃就是玩的」……相信這是每一個孩子都聽父母說過的話,在父母的眼中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最好嗎,而自己的孩子好像永遠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 父母不應該讓孩子那麼「懂事聽話」
    在父母眼中,什麼樣的個孩子是懂事聽話的?對於大人的教導言聽計從,說什麼就是什麼,從來不頂嘴。能夠體諒父母,知道父母的辛苦。可是你們知道嗎?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看似「懂事」的孩子,他們話不多,沒有自己的想法,有了訴求也不敢表達。不善於和別人打交道,對一切陌生的環境都很害怕,喜歡獨處,不喜歡和別人交朋友。
  • 每一個別人家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別人家父母
    每一個」別人家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別人家父母「我在後臺接到很多家長的留言,很多孩子,都是基礎不好、有少部分甚至不及格,一般家長能做的就是:報線上、線下補課班、買學習機等等。家長該發不該發的脾氣也發了,該講的道理也講了,該花的錢也花了,軟硬兼施、使盡渾身解數,不僅孩子學習成績沒提高,甚至在態度上也對父母的各種行動見怪不怪,兵來將擋水來土囤,要麼臨危不懼,要麼無動於衷。
  • 孩子聽話背後的真相,大多數父母都不知道
    從小到大,我們都擁有一種集體潛意識,聽話的孩子會得到獎賞。也許是老師發放的小紅花,也許是爸媽給買的新玩具,也許是大人聚會時異口同聲的誇讚。反之,一旦不聽話,那一定就是「壞孩子」。但這條路徑細想起來很可怕,如果說話的人是錯的呢?還要聽嗎?也許會有人辯解:「我們是親生的爸媽,怎麼會害孩子呢?」
  • 很聽話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嗎?不同的經歷不同的體驗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聽爸媽說得最多的就是:要做一個「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我們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做一個調整呢?說二個故事。鄰居的孩子小文抱怨說:都是自己太聽父母的話了,結果導致自己一點主見都沒有,自己習慣什麼事都徵求父母的意見,可是讓自己累也讓父母數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