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改革,可以向孔子借鑑十點內容!

2020-12-22 冬暉學堂

第十五篇第39章

子曰:「有教無類」。

有:會意字,甲骨文是以右手持肉的樣子,會「有了」之意。

「有」的原意為持有,後來其意範圍擴大,不管有了什麼東西都叫做「有」,和「無」相對,如「有備無患」。

「有」也延伸指存在,如《詩經-小雅-大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有」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相當於「又」,如「一十有二」,就是十二的意思。

有也是一種姓氏,是上古時期有巢氏氏的後人。如孔子有個學生叫「有若」。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會意字,甲骨文中,兩個「乂」表示孩子在學算術,右邊就像一隻手拿著鞭子。

也可以這樣理解:左邊上部的「爻」是《易經》中的卦象,代表「道」,「教」就是把「道(事物的規律以及正確處理事物的方法)」傳給學生。

敎字後來被簡化為從孝從攵的「教」,這樣簡化失去了「敎」字的造字動機,顯然是失敗的。

「教」的原意為教導,指導,如《禮記-學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也可以理解為「上行下效」。

《中庸》中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敎。」這裡說「敎」就是助人走「正道」。

古時帶有施行教化之意的文告一類的文體也稱為「教」,這些教令是為了普及教化,讓老百姓接受教育。

如蕭統的《文選》中收錄了一篇傅亮為南朝宋劉裕所作的《修張良廟教》。

「教」也有「使」的意思,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服, 妝成每被秋娘妒」。

類:由米和犬組成,後訛變為米和大的組合。原意為「種類」,因為犬的種類最相似,所以「類」延伸為類別,類似的意思。

全文理解為:

孔子說:「不管什麼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這章的內容是孔子非常偉大的一個教育思想。「有教無類」還可以有另外兩種理解:一,接受了教育之後,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君子,沒有類別之分。二:教育,每個人都應該用不一樣的方式方法。

孔子的教學特點

春秋之前,治統和道統都掌握在統治階級手中,也就是說,統治權、施教和受教權都被貴族掌握。

那是,學在官府,受教育是貴族子弟的特權,春秋後期,各國混戰,急需人才,所以各國開始允許私人辦學。

孔子是公開辦私學的第一人,他率先實行教育改革,提倡「有教無類」,讓平民子弟有機會接受教育。

「有教無類」是一種大教育觀念,也是一種通識教育,培養的是全能型人才。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 教育對象不分等級、地域、品行,一視同仁。

有人說,春秋時期貴族才有姓,平民沒有姓,孔子的學生都有姓,所以都是貴族,這樣理解是非常錯誤的!

首先,貴族是很容易因為犯罪而被貶為平民。再有,根據「五世親盡」的宗法制度,貴族也是會變成平民的。

所以有姓的不一定就是貴族。孔子學生中有貴族,如孟懿子,司馬牛,南宮敬叔等世家弟子。也有子路,原憲等平民出身的普通人。

不管是民風淳樸的闕黨(孔子舊居)人,還是刁蠻無理的互鄉(今山東滕州市東北)人,孔子都收為弟子。

2, 教育對象不分年齡,職業,本身條件,出身,國籍。

高柴愚笨,曾參遲鈍,子路是個魯莽野人,子路的大舅子顏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盜」,樊遲種地為生,子張以在騾馬市場幫人「侃價」為生。

有的學生年齡和孔子相當,有的學生年齡比孔子小四五十歲,顏路、顏回,曾點、曾參都是父子一起拜孔子為師。冉耕、冉雍、冉求兄弟三人都是孔門弟子。

有富可敵國的子貢,也有非常貧窮的顏回,國籍上:除了本國人,還有很多「外國」人。

子貢是衛國人,司馬牛是宋國人,子夏是晉國人,子張是陳國人,漆雕開是蔡國人,言偃是南方吳國人,燕伋是秦國人。

孔子在流亡國外期間也不間斷教學,還在國外招生。孔子在外地看望言偃時還收了一個學生叫澹臺滅明。

3, 教育方式上,首先進行人格教育,其次進行知識技能教育。

從孝悌入手,以立「仁之本」,再「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努力達到「仁」的標準,先做個君子。

然後再學「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進而學「六經」(《易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春秋》)。培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人才。

4, 教育方法上,不局限於地點,時間,循循善誘,因材施教,誨人不倦。

如出行時,教育司機樊遲關於「孝」的道理。在河邊教育弟子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周遊列國時也帶上弟子,增長見識,正真做到了「讀萬卷書, 行萬裡路」。對於不同的學生,孔子的教育有所區別。

朱熹說:「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比如子路和冉求問的同一個問題,孔子的回答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的性格不同,所以要用不同的方法。

孔子善於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他曾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5, 孔子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內聖」之才,還要實現「外王」的目的。

「內聖」即有「聖心」的君子,孔子主張培養每一個學生高尚的道德品格,以高尚的道德來引領正確的學風和良好的社會風氣。

成了有聖心的君子後,對學生們進行正確的政治引導和治國策略的培養,使其有一顆仁政愛民之心,從而實現「外王」,參與政治,為百姓謀福利,為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承擔社會責任。

6, 在教育內容上,主要有「文、行、忠、信。」

「文」和「行」屬於修身的範疇,「忠」和「信」屬於修心的範疇,修身即知識儲備上的培養,修心即健全的心理素質和人格。

「文」主要指文化知識,「行」即學生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獨立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的智慧和謀略。

「忠」即忠於自己的良心和初心,對父母君王要做到忠誠,孝順。「信」指和朋友之間的交往要誠實守信,恪守禮儀。

孔子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看似很不專業,其實樣樣都很能幹,也就是孔子說的「君子不器」。

7,孔子主張知行結合,反對填鴨式教學。

《論語》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意思就是學和習要相互結合,不可偏廢。《論語》還記載「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意思就是子路學到了知識後,還沒來得及實踐,害怕又要學新的知識。

8,孔子反對學習帶有功利心。

孔子的學生子牢透露,孔子曾跟他說:「吾不試,故藝!」意思就是孔子曾說:「我學習沒有功利心,所以能熟練掌握各種技能。」

9,學習態度上,孔子要求學生謙虛好學,學習要深刻。

孔子曾說:「三年之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意思就是:一個學生學了三年,還做不到虛懷若谷,那麼,他很難再有所進步了。

孔子主張學習要深刻、深入,他曾說過:「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意為學習如果不深刻,只浮於表面,學了也容易忘記。

10, 在學習方法上,孔子要求學生「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無常師」,「三人行必有我師」。

孔子的弟子子夏曾說:「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意為每天都學一點,每個月都鞏固曾經所學,這樣就算好學了。

孔子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宗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學態度等各方面的內容,無不顯示著孔子的智者光輝,為我們今天的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了諸多可供學習,借鑑的寶貴財富。

相關焦點

  • 淺談孔子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二是孔子率先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即倡導人人都可以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強調教育的平民化和公平性。    三是孔子一貫主張「學而優則仕」,其教育目的是「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即要培養從政的君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這一思想對於新時代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教育必須以德首,加強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都要具有一定借鑑作用。
  • 做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從孔子的「有教無類」到平安的智慧村教
    2017年7月,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以「八個更」再次回應人民關切,「更好的教育」依然居於首位。那麼,什麼是「更好的教育」?從一份份教育改革文件的出臺與推進,我們可以看出一些教育之「變」的端倪——結合「研學旅行+情景教育」的綜合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改革的焦點之一。
  • 關於追認孔子同志教師職稱的批覆
    近日,一則關於職稱的段子刷爆了許多老師的朋友圈,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關於追認孔子同志教師職稱的批覆 經有關部門核實,關於追認孔子同志申報教師職稱一事不符合條件,決定不予受理。1.無國家承認的學歷學位;2.無教師資格證書;3.無英語證書;4.無計算機等級證書,繼續教育證書缺失
  • 關於追認孔子為高級教師的批覆
    【關於追認孔子為高級教師的批覆】孔廟: 申請收悉。經我人社部職稱評審專家組核實,關於追認孔子為高級教師一事不符合條件,決定不予受理。原因如下:1.教學質量不高:有弟子三千,但賢人才七十二人,優生率僅為2.4%,還不及中級教師的教學成績;2.教學理念嚴重落後,滿灌講解式教學,而且任教學科和學段不明確;3.無國家承認的學歷學位(因時代原因,此項可免);4.未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因時代原因,此項可免);5.無繼續教育學習提高的證明材料(因時代原因,此項可免
  • 關於追認孔子同志正高級教師的批覆
    關於追認孔子同志正高級教師的批覆:批覆:經有關部門核實,關於追認孔子同志正高級教師一事不符合條件,決定不予受理。原因如下:1.無國家承認的學歷學位;2.無教師資格證書;3.無英語證書;4.無計算機等級證書,繼續教育證書缺失;5.任教學科學段不明確;
  • 教育大家 |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其本質是關注教育對象的廣泛性和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強調在教育中面向全體,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是貴族壟斷知識、「學在官府」,受教育者是所謂的「胄子」「國之弟子」。其本質是關注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強調在教育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個性。孔子認為教育的主體是學習的學生,學生的學遠比老師的教更重要。孔子對學生的指點與啟發具有獨到之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 關於學習,孔子如是說
    對於某些同學來說,學習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怎麼學也學不會;而對另一些同學來說,學習似乎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似乎隨便學學就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那麼,學習有什麼訣竅寫?有!雖然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借鑑一下別人的學習方法,也是很重要的,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嗎」?
  • 孔子的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有何影響?
    孔子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在奴隸社會中,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文化教育被政府壟斷。孔子建立了私立學校,收集了弟子,打破了政府的壟斷,擴大了教育的範圍。這種思想在當今人生價值評價、價值取向和價值目標教育等方面,仍有著積極的借鑑和啟迪意義。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比如說在當今社會上,《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使得教育成為全體公民的需要和共享的權利,教育的全民性和普及性顯得更為鮮明充分。
  • 王齊洲:孔子教育乃文學教育、德行教育、快樂教育
    [1]「文」是其教育基礎,「行」是其教育手段,「忠信」是其教育內容。說「文」教是孔門的教育基礎,實際上包含著孔子以文學教育作為其弟子入聖道之門嚮導的含義。孔子以前的周代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教授「禮、樂、射、御、書、數」[2]六藝,而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3],取消了射、御等軍事教育,也不讓弟子學稼、學圃。
  • 教育改革 路在特區
    本文作為愚者的忠言,希望能夠為利國利民的中國教育改革事業盡一份力。以下為建議的詳細內容。二、 建議內容(一)所言之理:為什麼提建議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改革關乎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禮記》嘉言: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 孔子教育的核心思想!
    孔子從「仁」的觀念出發,對一切可能施教的人,只要「自行束修以上」,都不拒絕進行教育,使其享有均等的受教機會。關於「類」,歷來有不同的解釋,梁代皇侃說得好:「人乃有貴賤,宜 同資教,不可因其種類庶鄙而下教之也。教之則善,本無類也。」至於「有 教無類」是否包括奴隸,我們認為,從孔子「仁者愛人」的一貫主張來看, 把農奴以至奴隸排除在「有教無類」之外,既無文獻資料可證,邏輯上也難 說得通。
  • 批判教育學視域下的教育政策借鑑
    在政策衝突時,衝突雙方借用一種「想像中」(imagined)的全球教育文化來建構「第三方教育改革措施」,仿佛就教育改革應該如何展開達成了一項國際協議。換句話說,全球化是「真實」的,但是借鑑而來的國際教育模式是「虛擬」的。因此,我們可以理解政策決策者如何向公眾來證明改革的合理性,「其他地方的經驗教訓」通常為在國內推行和加速教育改革提供急需的理由。
  • 考點|關於孔子的教育思想你能記住多少?
    (二)教育的個人功能:首次提出「性相近,習相遠也」「性」指的是先天素質,「習」指的是後天習染,包括教育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孔子認為人的先關素質沒有多大差別,只是由於後天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作用,才造成人的發展有重大差別。關於人性問題,他把人性分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屬於上智,二等是「學而知之者」與「困而學之」,屬於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學」,屬於下愚。
  • 孔子有哪些寶貴的教育思想?
    作為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於一體的「至聖先師」,孔子在很多領域、特別是教育思想方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仍深具借鑑意義: 一,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 「仁」(承禮啟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在孔子看來,所謂道,就是天地萬物之理,也就是仁。
  • 現行教育的「因材施教」,漸行漸遠,違背了孔子的教育初衷
    最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認識,並靈活運用「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的,是2500年前的教育家孔子。他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由於孔子在教育實踐中,靈活應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才有「弟子3000、賢人72」的累累碩果,使貴族教育逐漸向平民教育下移,實現了「官學下移」的教育新風尚,為他創立儒家思想、建立儒家學派,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 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的個人功能:首次提出「性相近,習相遠也」「性」指的是先天素質,「習」指的是後天習染,包括教育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孔子認為人的先關素質沒有多大差別,只是由於後天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作用,才造成人的發展有重大差別。關於人性問題,他把人性分為三等,一等是「生而知之者」,屬於上智,二等是「學而知之者」與「困而學之」,屬於中人,三等是「困而不學」,屬於下愚。
  • 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優質內容變現渠道的迭代升級
    日前,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在「黑馬內容產業大課一期」做了主題分享。他表示,內容變現渠道正在發生變化,渠道的變化帶來大規模的流量遷移,帶來內容跟連接方式的變革,內容創業要緊跟渠道變化,去調整自己生產內容的方式,優化自己的內容平臺和連接方式。同時,他還認為,企業可以靠產品做強,靠組織做大,但要做長久,就一定要靠文化。
  • 十點讀書安裝下載
    十點讀書,聽精品有聲書、學大咖精品課、與百萬書友參與共讀活動,海量精彩內容不停更。用溫暖音頻、精彩短視頻、精品美文、海量美圖多種形式,幫你快速完成自我蛻變,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你開始試玩十點讀書後,你就會被這個軟體深深的吸引住。
  • 李成泉:辦一所體現孔子教育思想的學校
    筆者認為,中國的教育應該根植於五千年燦爛文化,繼承中國教育的優良傳統,借鑑吸收西方先進的教育經驗和成果,走出我們自己民族特色的教育發展之路!「辦一所體現孔子教育思想的學校」,在世界教育格局中為我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探尋我們教育的民族特色發展之路,這是我們的中層目標和追求。第三,解決教育當前面臨的困境,學校教育從孔子教育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
  • 《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一、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為我國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提高,開闢了廣闊的道路。今後事情成敗的一個重要關鍵在於人才,而要解決人才問題,就必須使教育事業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有一個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