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城區聊城、東昌路(鳳凰臺至花園路)段、興華西路(柳園路至緯雨路)段,東路(柳園路至板橋路)段施工和道路建設。還有東昌路,振興路橋梁施工,一些道路施工,單向行駛,或半封閉施工。這些地段是主城區的中心地段,人流大,尤其是居住和居住在施工地段的居民,心裡難免有怨言。
老根去濟南省立醫院,發現附近的經三路也在建設中。在路的兩頭,有入口。無論施工人員能否進入,附近居民和商鋪業主均可自由進入。
只是機動車不能通過,步行和騎自行車都可以。雖然這裡不是濟南的中心,但南有省級醫院,北有嘉華商業步行街,這也是淮陰區的商業中心,除了濟南是省會外,附近的人流不亞於聊城主城區的人流。
與聊城全封閉結構相比,這裡保留了入口,更加人性化。畢竟住在這裡的居民需要回家吃飯休息,這裡的商店和企業也在生活,生存的關鍵不寬。聊城的封閉式施工還具有避免閒散人員進入、減少不必要的安全風險、使企業更專注於道路建設等優點。應該說,建築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這對附近的房屋和企業是不公平的。居民出行不方便,生意額銳減,但房租和水電費卻一樣多,誰來賠償他們的損失?
令人不解的是,當施工擋板安裝完畢,部分路段未施工時,圍擋的意義何在?由於施工是分段進行的,最好分段封閉。為附近的企業和居民提供便利。
同樣是道路建設,聊城都是封閉式建設,但是不一定也在建設中,濟南建成了,居民可以步行通過。不應該研究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