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國時間2月8日,道指收跌逾千點。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跌1032.89點,跌幅4.15%,報23860.4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274.83點,跌幅3.90%,報6777.16點,較1月26日收盤紀錄高位7505.772點回落9.71%。標普500指數收跌100.58點,跌幅3.75%,報2581.09點,創2017年11月17日以來收盤新低。受此影響,稍有所反彈的全球股市再度被打回原形,A股滬指呈現斷崖式暴跌。
美國時間2月8日,道指收跌逾千點。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跌1032.89點,跌幅4.15%,報23860.46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274.83點,跌幅3.90%,報6777.16點,較1月26日收盤紀錄高位7505.772點回落9.71%。標普500指數收跌100.58點,跌幅3.75%,報2581.09點,創2017年11月17日以來收盤新低。受此影響,稍有所反彈的全球股市再度被打回原形,A股滬指呈現斷崖式暴跌。股市危機市場各界人士關注,紛紛發聲解讀。
民族證券黃博:市場進入以時間換空間階段
本周美股大幅震蕩引發全球資金避險情緒升溫,儘管美股對A股影響更多是短期情緒面的衝擊,不會導致國內市場資金大量外流,但前期市場的持續調整,疊加本周白馬藍籌獲利盤兌現,市場整體情緒仍難在短期得以改善。不過,短期市場的機會或將增加,繼續大幅殺跌的概率也不大。首先,美股的下跌本質上是經濟增長更樂觀引發通脹擔憂和情緒影響,而非基本面走弱或風險事件驅動。因此本輪下跌對新興市場的衝擊不會過於猛烈;其次,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韌性仍強,企業盈利受到外圍市場影響有限,同時中美利差處於歷史高位,具有一定保護空間;再次,經過前期一段時間的調整,A股估值已有所下降,上證綜指、滬深300目前的動態PE分別為15.5倍、13.3倍,均處於歷史中低水平,橫向類比其他世界主要經濟體股市仍處於相對低估的狀態;最後,短期A股有望受益於春節效應。A股過去15年統計數據顯示,春節前後A股大概率會上漲,春節前5個交易日至春節後5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上漲概率為93%,平均漲幅4.5%。其中,春節前五個交易日上漲概率93%,平均漲幅2.8%。春節後五個交易日上漲概率87%,平均漲幅1.7%,目前距春節長假僅餘4個交易日,春節前後理應有一次像樣反彈。
中長期應理性與冷靜地看待A股所處環境:雖然外部風險與機遇並存,但國內宏觀經濟穩中向好、各領域改革有序推進均有利於A股市場長期趨勢,我們沒有理由去過度悲觀。以戰略和發展的眼光去看,這一次的大幅調整,不排除將是未來長期結構性牛市一個重要的支點,也許最大的機會正在其中醞釀,現在承受的壓力和恐慌,將是未來巨大收穫的心理經驗和基礎。
中信證券:全球市場為何再次暴跌,再通脹和加息是關鍵
近期全球市場陷入波動狀態,核心邏輯仍是通脹回升,我們在去年11月的年度策略就提出18年的核心矛盾是再通脹。因為通脹回升有可能加快各國央行加息步伐,所以昨晚英格蘭央行和美聯儲三號人物表態鷹派導致歐美股市再次大跌。從周期的角度來看,危機後長期的低通脹導致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函數變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通脹的彈性加大,所以一旦通脹有所抬頭,就進一步做實了貨幣政策緊縮的邏輯。對於國內的貨幣政策,我們是最早最堅定支持「實質加息」的,具體形式可以選擇「非對稱加息」,一方面避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增強存款利率彈性,避免出現實際負利率。所以從市場組合上看,與去年股漲債跌的組合不同,近期出現了股,債同跌的情況,那麼未來市場什麼時候會企穩,我們認為最近幾個月的全球通脹數據將非常重要,如果通脹超預期,那麼利率上升導致股市下跌的組合可能仍將出現。
對於國內通脹來說,除了周期性因素之外,有一個邏輯值得關注,那就是油價和匯率對國內通脹的影響,所以本文重點來對此進行分析。2017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攀升,我國面臨輸入性通脹,與此同時人民幣對美元保持升值,在理論上對輸入性通脹產生抑制作用。
國金證券:全球哀鴻遍野中,A股春節效應是否依然有效
上證綜指自1月底開始出現調整,至0208日,共8個交易日,已調整幅度7.4%,基本已與美股本輪調整幅度相近;A股先於美股調整,客觀上講,A股和港股的估值並不如美股估值的那麼貴(A股已先於美股去槓桿,上證50、滬深300估值當前13.4、15.7X)。站在當前,A股是否需要恐慌性再度殺跌,我們不妨看看歷史數據(如果歷史數據統計有效的話)。以史為鑑,A股具備「春節前一周紅包」效應,我們統計了2008-2017年近十年的上證綜指走勢,在春節前一周,10次中有8次均是取得正收益(除了2008年、2014年);相關監管輿論近期也略轉暖意;保利地產銷售數據超預期;國內期市夜盤:商品表現較好;滬深融資餘額快速回落至萬億附近。
A股上半年存在「不破不立」的可能,但站在當前時點(3200點附近),春節前A股是否需要繼續恐慌性殺跌,A股春節效應是否依然有效,有待觀察。配置上,我們仍建議以「低估值,高流動性」為選股標尺,大金融大地產(龍頭)等。
新時代證券孫衛黨:長假帶不確定性,思考低估值上漲邏輯是否存在
當前市場處於一種「非常時期」,各種理念、各種分析方法都會呈現出衝突的狀態,市場最大的擔心就是出現系統性問題,對此我們不可能做出明確的判斷和給出合理的操作建議。其實我認為前期分析的邏輯過程、結論都還是成立的,雖然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但是在沒有捋清楚頭緒之前還是不想改變原來的觀點。畢竟管理層穩定市場、培育市場理性發展的思路不會變,價值投資也應該是成熟市場永恆的主題。當前值得密切關注的首先是海外市場,因為A股的出現如此大的逆轉表明的原因是美股的下跌,如果美股真的出現系統性的危機,那麼A股出現如此激烈的反映也應該可以理解。周四隔夜美股繼續出現大幅下跌,加息的擔心和籠罩著整個市場,周五A股市場再度面臨著考驗。其次的長假因素,畢竟長假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我們在本輪高點時建議減倉的重要依據。如果海外股市處於正常調整,那麼股指調整下來是機會。但是如果擔心美股出現系統性危機,兌現利潤和持幣過節就成了投資者的首選。最後就是繼續思考、研究銀行類低估值品種的上漲邏輯是否存在,目前看銀行股出現如此快速的逆轉下跌,用消化獲利盤肯定是很難解釋通的。
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資本市場遭遇史上首次算法股災
美股連日暴跌,帶動全球股市劇烈調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9日發文指出,真正將股市推下懸崖的,是15分鐘內近700億美元的成交量。陶冬認為,資本市場遭遇了歷史上第一次算法股災。
陶冬在指出,當市場調整出現某種接近算法程序中預設大手減持所設定的場景的時候,沽空盤就會蜂擁而出,而此又觸發其他算法程序拋售,市場形成向下的自我循環。資金在跌市中奪路而逃、自相踐踏,在歷史上發生過不少次,甚至有幾次比這次股災更為慘烈,但是這次調整的機械色彩最濃厚,速度也更快。將這次股災稱之為算法股災,並不為過。
摩根大通:最近全球股市的下跌是買入機會
摩根大通近日發表研報稱,最近全球股市的下跌是買入機會,因上漲的根本動力仍然存在,例如實際收益率仍然較低、全球經濟增長強勁以及美國稅改帶來的利潤率擴張。
復旦大學金融學院執行院長:美股可能還要跌10%
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指出,A股與美股輪番下跌存一定聯動性,近期波動性會持續,美股存再下跌10%可能,交易日內波動性非常大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D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