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縣構建「四大體系」 打造山區「輕成本」養老樣板

2020-12-24 溫州新聞網

  「近8年來,我的早中晚飯一直都在這兒吃,很方便!」炎熱的午間, 70多歲的孤寡老人毛細雙走進開著空調的泰順縣羅陽鎮三聯村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點了五個有葷有素的菜,盛上滿滿一碗白米飯和一碗蔬菜湯,樂呵呵地坐下就餐。記者看到,在這個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裡,就餐者除了毛細雙老人,另外還有20多位老人,每位老人的用餐標準都是五菜一湯,米飯自取。

  隨著老齡化、空巢化日益普遍,老年人做飯、吃飯問題成為居家養老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特別是身邊無子女或因病不能自理的老人們,對一日三餐的「買洗燒」更是力不從心。為解決老年人養老中面臨的大問題,近年來,泰順縣立足山區實際、大力整合資源,搶抓大健康產業和養老產業發展新機遇,構建「均等化」服務、「特色化」養老、「多元化」保障、「常態化」關愛「四大體系」,聚焦聚力打造「輕成本」居家養老示範樣板,著力推動山區養老事業轉型升級、提質發展。羅陽鎮三聯村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近8年來的實踐探索,正是山區「輕成本」養老的典型體現。

  記者了解到,羅陽鎮三聯村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來,做好「加減法」,一直是其做好「輕成本」養老服務的主要抓手。「村裡30多畝『最美菜園』結出的蔬菜瓜果,全部免費供應到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辣椒、茄子、蒲瓜、黃瓜等時令蔬菜,一樣不少。」三聯村村支部書記毛顯雲介紹道,結合「五美」創建,該村創新用活邊角地資源,鼓勵老人們參與「最美菜園」創建,並將菜園作為養老照料服務中心的「自備菜園」。這一舉措不僅切實讓養老成本得以「減少」,也增強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尊嚴感。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使得村中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能夠「優供給、降成本」,三聯村裡用足「泰商資源」、社會資源等做好「加法」,積極對接泰商、慈善機構等社會資本,通過募捐、慈善冠名等方式多元籌措養老機構運行資金。今年以來,已累計接收宏星集團、紅日亭等企業和社會組織組織捐贈達2萬多元。

  在當下的泰順,能夠像三聯村老年人一樣享受到「輕成本」養老的老年民眾還有很多。為讓「輕成本」養老均等化、常態化,泰順編制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同步制定3 年行動計劃,出臺《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全面創建統分結合養老服務新模式的實施意見》,縣人大、政協連續7 年專題調研和重點督辦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縣財政投入1 億元專項資金用於養老事業發展,專門落實養老項目新增供地指標70 多畝。

  基於調研實際,根據山區地理區位和人口分布實際,泰順縣科學布局養老設施,構建起「1 3 5 X」「一域一院多點」頗具泰順特色的養老設施布點,努力實現公辦與民辦養老機構互補效益最大化。其中,「1」是推進泰順縣城區域中高端康護中心建設;「3」是打造泰順縣東北片區、西南片區、西北片區3 家床位數200 張以上的公辦護理型養老機構;「5」是完成該縣羅陽、筱村、仕陽、雅陽、彭溪5 家鄉鎮敬老院向區域性養老院改造轉型升級;「X」是多家民辦養老機構作為補充。在這樣的框架下,泰順近年來借勢大健康、大旅遊產業發展機遇,實施養老產業大招商,建強慈善組織孵化基地,積極培育本土養老服務組織,實施養老機構黨建引領全覆蓋、師徒結對傳幫帶等系列工程,全域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

  截至目前,泰順全縣已建成19 家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實現鄉鎮全覆蓋,「一域一院」機構養老格局全市最先、全省領先;投入839 萬元實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率省市之先完成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任務;累計培育「師徒型」養老服務組織32 家,實施公益創投項目100 個,縣內6 家養老機構實現「公建民營」,19 家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和63 家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展社會化運營。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溫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藝

  通訊員 賴淼蓮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醫養結合」輕運營模式撬動旅居養老,奧園健康打造康養差異化競爭...
    11月3日,新華社授權發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其中指明要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好風憑藉力,11月10日,奧園健康啟動江門新會區康養服務項目,將根據江門優質度假資源與環境,以「健康管理」理念提供特色康養度假產品和服務,傾力打造康養產業化的樣板度假中心。
  • 山區特色+文化特色+時代特色 打造美麗村居青州樣板
    省級第一批美麗村居試點建設以來,山東省青州市以建設魯中西南地區特色民居為突破口,緊密結合整村搬遷和災後重建實際,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時代三大特色,積極融入山區風貌、人文歷史、現代化生活元素,精心打造青州山區特色美麗村居,初步形成魯中山泉林田特色風貌區。
  • 中國養老服務業迎風口 打造醫養結合的綠康樣板
    綠康醫養集團深入學習、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在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醫養結合分會會長、綠康醫養集團董事長卓永嶽看來,「醫養結合」寫進十九大報告對於中國養老服務業具有極為深遠的戰略意義。
  • 南湖區構建「智慧應急」三大體系打造基層應急管理樣板
    為進一步疏通企業安全生產監管任務重、小區消防安全監管難和基層應急監管力量薄弱等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堵點」,今年以來,南湖區堅持將「網際網路+監管」理念融入基層應急管理工作,以南湖街道為樣板,探索打造「指揮中心+智慧監管」的應急管理應用體系,持續推動各類事故防控更智慧、更精準,應急處置更快捷
  • 關於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遴選結果的公示
    1.縱向規劃布局 滿足老人需求 北京市著力構建四級居家養老服務體系2.儆堂集養老服務(北京)有限公司構建三層養老服務循環體系  打造小規模多機能的養老服務模式3.北京市東城區構建養老服務市場監管體系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品質4.北京市朝陽區恭和老年公寓運用PPP模式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 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5.北京市樂成公司依託「醫養結合
  • 泰順著力構建「內暢」交通體系
    泰順著力構建「內暢」交通體系,為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泰順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發展後勁——縣城有了外環線,彎彎山路變「四好」作為泰順縣第一條國道通車後,該縣北部鄉鎮開往福建方向的貨車,直接繞行緊貼縣城的這條外環線即可,這將緩解縣城內部交通擁堵壓力,大大提升縣城行車安全指數。交通是泰順長期以來的短板,但當下的泰順,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融入全省大通道,打造溫州西南綜合交通樞紐,努力推進泰順交通「三年強攻堅、五年大變樣、十年成樞紐」。
  • 泰順縣
    年末,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5.19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3.81萬人。全縣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0588人,全年列支低保(補助)金5379萬元。醫療救助3088人,發放醫療救助金1244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人數262人。全縣提供住宿的養老服務機構7個。全年縣慈善總會共募集善款1812萬元,支出1530.3萬元。
  • 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養老體系
    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的居家養老服務,實現老有所養;集休閒娛樂、入託康復等醫養康護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而今「親情E聯」等智慧+設備的全覆蓋,進一步實現老有所安……自2014年頒布《居家養老實施辦法》以來,歷下區採取多項有力舉措,以家庭為核心、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圍繞老人日常所需所求,構建起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
  • 廣州與百度戰略合作升級 聯合打造全球頂級的人工智慧城市樣板
    廣州與百度戰略合作升級 聯合打造全球頂級的人工智慧城市樣板 2020-12-14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泰順縣避災安置中心
    鄉鎮級雅陽鎮避災安置中心5001905雅陽鎮養老服務中心(慈善敬老院)鍾鑫倫139897318679泰順縣鄉鎮級龜湖鎮避災安置中心100172126泰順縣村級百丈鎮山後村避災安置點100200飛雲湖居家養老照料中心胡榮俊1505876979527泰順縣村級百丈鎮臺石村避災安置點
  • 泰順縣高水平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 美麗山城迸發「新動能」
    豐富的山林資源,讓「靠山吃山」的山區人民自古有淳樸的情懷、有大山的堅毅,他們開拓進取、拼搏實幹。 如何走好「小康路」?奮進的泰順人民懂得,這是歷史的選擇:下山。 從2003年起,一場浩浩蕩蕩的生態搬遷行動,在時代巨幕中開啟。為實現「應搬盡搬」,遍布泰順縣各鄉鎮的生態搬遷小區「拔地而起」,各地真抓實幹,落實搬遷獎補,推行就近安置,提高城鎮化水平。
  • 構建四大體系 完善五大機制
    近年來,德州全面構建四大體系,完善五大機制,建成覆蓋全市高速公路、國省道、主要縣鄉道和城區道路的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統,有力提升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受到公安部、省委等領導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一、高標準規劃,統籌推進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
  • 上海開放大學:打造老年服務人才培養「樣板間」
    為應對養老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短缺的困境,上海開放大學與上海市民政局於2017年共同提出為養老服務行業的在職成人提供專業化學習機會及學歷教育提升通道。當年金秋,雙方合作成立的上海開放大學民政學院掛牌,首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科班同步開設,成為當時上海首個專門培養養老服務人才的大專學歷班,目前已連續招生三屆。
  • 東莞茶山鎮委黨校著力構建「四大體系」 打造黨員幹部教育培訓主...
    自2018年成立以來,茶山鎮委黨校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把黨校姓黨根本原則和實事求是校訓貫穿始終,通過著力構建「四大體系」,不斷提升黨校辦學質量和水平,致力把黨校建設成為教育培訓黨員幹部的主渠道、主陣地,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 構建多元養老服務體系 擦亮廬陽「幸福養老」底色
    為滿足轄區老年人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十三五」以來,我區深入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探索醫養結合、智慧養老模式,擴大優質養老資源覆蓋面。2018年,我區在全省率先探索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利用縣橋社區公建配套設施,採用公建民營方式引入專業社會企業和護理團隊,打造「機構+社區+居家」的為老服務綜合體,為社區及周邊老年人提供文體活動空間以及醫療護理、日間照料、助浴用餐等服務。「嵌入式」模式下,有「日託」「全託」等服務形式供選擇。
  • 聚焦難點 努力打造農村養老福建樣本
    林 靜 黃雲龍近年來,福建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連續4年將農村幸福院建設、鄉鎮敬老院改造提升等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省級彩票公益金80%以上投入養老服務,並向農村地區傾斜,著力解決農村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和留守困難老年人關愛服務等難點問題,努力打造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養老新模式。
  • 構建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加快把深圳打造成醫療衛生高地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綦偉)7月17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偉中主持召開市醫改領導小組會議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指引,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中央、省的部署,加快構建起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人民需求相適應、健康深圳相適應的現代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 加快推動早期教育發展 構建新型養老保障體系
    王歡委員:適時將博物館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教育體系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建議,適時將博物館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教育體系,實施「校園數字博物館」工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將優質的數字文化遺產和自然科學數字資源送進校園,讓更多學生受益。
  • 高標準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2015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囑託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要求「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視察江西時,要求「繁榮綠色文化、壯大綠色經濟、創新綠色制度、築牢綠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