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年來,我的早中晚飯一直都在這兒吃,很方便!」炎熱的午間, 70多歲的孤寡老人毛細雙走進開著空調的泰順縣羅陽鎮三聯村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點了五個有葷有素的菜,盛上滿滿一碗白米飯和一碗蔬菜湯,樂呵呵地坐下就餐。記者看到,在這個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裡,就餐者除了毛細雙老人,另外還有20多位老人,每位老人的用餐標準都是五菜一湯,米飯自取。
隨著老齡化、空巢化日益普遍,老年人做飯、吃飯問題成為居家養老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特別是身邊無子女或因病不能自理的老人們,對一日三餐的「買洗燒」更是力不從心。為解決老年人養老中面臨的大問題,近年來,泰順縣立足山區實際、大力整合資源,搶抓大健康產業和養老產業發展新機遇,構建「均等化」服務、「特色化」養老、「多元化」保障、「常態化」關愛「四大體系」,聚焦聚力打造「輕成本」居家養老示範樣板,著力推動山區養老事業轉型升級、提質發展。羅陽鎮三聯村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近8年來的實踐探索,正是山區「輕成本」養老的典型體現。
記者了解到,羅陽鎮三聯村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來,做好「加減法」,一直是其做好「輕成本」養老服務的主要抓手。「村裡30多畝『最美菜園』結出的蔬菜瓜果,全部免費供應到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辣椒、茄子、蒲瓜、黃瓜等時令蔬菜,一樣不少。」三聯村村支部書記毛顯雲介紹道,結合「五美」創建,該村創新用活邊角地資源,鼓勵老人們參與「最美菜園」創建,並將菜園作為養老照料服務中心的「自備菜園」。這一舉措不僅切實讓養老成本得以「減少」,也增強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尊嚴感。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使得村中居家養老照料服務中心能夠「優供給、降成本」,三聯村裡用足「泰商資源」、社會資源等做好「加法」,積極對接泰商、慈善機構等社會資本,通過募捐、慈善冠名等方式多元籌措養老機構運行資金。今年以來,已累計接收宏星集團、紅日亭等企業和社會組織組織捐贈達2萬多元。
在當下的泰順,能夠像三聯村老年人一樣享受到「輕成本」養老的老年民眾還有很多。為讓「輕成本」養老均等化、常態化,泰順編制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同步制定3 年行動計劃,出臺《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全面創建統分結合養老服務新模式的實施意見》,縣人大、政協連續7 年專題調研和重點督辦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縣財政投入1 億元專項資金用於養老事業發展,專門落實養老項目新增供地指標70 多畝。
基於調研實際,根據山區地理區位和人口分布實際,泰順縣科學布局養老設施,構建起「1 3 5 X」「一域一院多點」頗具泰順特色的養老設施布點,努力實現公辦與民辦養老機構互補效益最大化。其中,「1」是推進泰順縣城區域中高端康護中心建設;「3」是打造泰順縣東北片區、西南片區、西北片區3 家床位數200 張以上的公辦護理型養老機構;「5」是完成該縣羅陽、筱村、仕陽、雅陽、彭溪5 家鄉鎮敬老院向區域性養老院改造轉型升級;「X」是多家民辦養老機構作為補充。在這樣的框架下,泰順近年來借勢大健康、大旅遊產業發展機遇,實施養老產業大招商,建強慈善組織孵化基地,積極培育本土養老服務組織,實施養老機構黨建引領全覆蓋、師徒結對傳幫帶等系列工程,全域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
截至目前,泰順全縣已建成19 家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實現鄉鎮全覆蓋,「一域一院」機構養老格局全市最先、全省領先;投入839 萬元實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率省市之先完成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任務;累計培育「師徒型」養老服務組織32 家,實施公益創投項目100 個,縣內6 家養老機構實現「公建民營」,19 家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和63 家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開展社會化運營。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溫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藝
通訊員 賴淼蓮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