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本市正有序組織九類重點人群接種新冠疫苗。昨天,市衛健委副主任高堅透露,截至1月11日11時,本市接種新冠疫苗人數突破100萬,全市接種工作整體平穩有序,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全市共運行新冠疫苗接種點241個,預計春節前可完成首批重點人群的接種。
進度:日接種10萬到15萬人
為做好本市重點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以「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工作體系,按照「市級統籌、區級實施」的工作原則,在疫苗儲運、接種操作和不良反應監測中加強科學管理,形成接種工作組織化、流程管理閉環化、接種力量配備單元化,有力保障接種工作順利運行。
高堅介紹,目前,全市每日接種量為10萬到15萬人左右,預計春節前能完成第一階段國家安排的重點人群的接種,其中,1月15日前完成重點人群第一針的接種任務,2月5日之前完成第二針的接種。針對備受關注的網約車司機接種工作,高堅說,這次九類重點人群中包含交通運輸行業,地鐵、公交車、計程車以及網約車從業人員的接種由市交通委進行統籌。
布點:全市共運行241個接種點
目前,全市共運行疫苗接種點241個,配備預防接種人員8700餘人,組建市級應急接種隊伍66支。241個接種點中既有固定接種點,也有臨時接種點,針對人群量比較大且符合條件的單位,還可以提供上門接種服務。
東城區衛健委副主任秦志軼介紹,截至1月11日,該區的重點人群接種量已經超過8.2萬劑次。此次接種中,東城區共設置新冠疫苗接種點17個,每個街道設置一個臨時接種點。每個點都配備有醫院的醫務人員以及保健科的人員,前期也準備了相應的物資。
監測:尚無嚴重不良反應報告
在疫苗管理方面,本市確立了全過程閉環管理體系,建立了疫苗從生產、存儲、運輸到使用全流程的安全管理體系,保證疫苗安全有效。工作人員嚴格遵守技術規範,執行健康詢問和「三查七對一驗證」的工作程序,加強不良反應監測和接種後回訪。
本市還強化疫苗接種點疫情防控,落實健康篩查、健康寶查驗、間隔一米線等措施,在醫務人員防護、院感防控、環境消毒等方面做出具體要求。高堅說,為了這次重點人群以及今後大規模人群的接種,本市也不斷擴展新冠疫苗的儲存和配送能力,疫苗配送根據每個點或每個區的需求統籌安排,「現在配送能力非常充足,能夠滿足接種需要。」
此前,有專家表示新冠疫苗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頭痛、發熱、接種部位局部的紅暈或硬塊,以及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情況。高堅說,總體來說,本市尚無嚴重不良反應報告。她建議接種者,如果有不良反應可及時與接種點聯繫,出現不適請及時就醫。市衛健委也要求醫療機構完整了解出現不良反應人員的接種情況,做好相應的診療和病情記錄。
現場:「接種後更有底氣了!」
東城區東花市街道的臨時接種點位於吳東魁藝術館。昨天,記者在這裡探訪了疫苗接種全流程。下午2時許,藝術館門口,前來接種疫苗的人員已經在門口有序排隊等候,相互之間保持一米線間隔。經核實身份、查驗健康寶、測量體溫之後,接種人員分批有序進入候診登記區,在這裡,接受禁忌症排查,並填報知情同意書。635路公交車司機張師傅由單位組織前來統一接種,填完知情同意書後,他前往接種區。記者看到,接種區現場井然有序。很快,張師傅完成接種,來到留觀區等候。留觀區裡配備有簡易呼吸器、多功能監護儀、氯化鈉注射液等急救設備和藥品,來自普仁醫院重症醫學科和神經內科的3名醫護人員守護於此。
接種時候有啥感覺?「跟一般打針差不多!」張師傅笑著說,「接種完防護措施還得堅持,我還會繼續堅持戴口罩、勤洗手,但心裡更有底氣了!」
相關報導
病毒偵探
2020年12月 19日,時隔152天後,北京又現「中風險」地區,疫情防控形勢驟然緊張。一場場疫情通報,一根根流調線條,向公眾勾勒著疫情形勢的走向。
在詳實的流調信息背後,站著一支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的「偵查」人員。朝陽區疾控中心疫情處置組的工作人員就是抽絲剝繭、撥雲撩霧的「病毒偵探」。為了確保市民的生活不被潛伏的感染風險困擾,至今,他們仍在追蹤著細枝末節的線索,紮實地推進著偵破工作。
「一旦出現病例,最重要的就是給管控範圍劃個合適的『圈』。」
圈子太大了會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太小了萬一漏掉潛在病例,就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朝陽區疾控中心流行病與地方病控制科科長助理齊嘯說,範圍到底怎麼劃,需要流調人員一遍一遍地詢問患者,深入分析患者提供的電子支付記錄,一幀一幀地核對監控錄像……這個過程,比公眾想像的複雜得多。2020年12月14日,北京市確診了一例境外輸入病例,患者住在朝陽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為了最高效地給管控範圍劃好「圈」,當天流調人員通過面對面細緻詢問病例,快速回放監控錄像,初步明確了病例活動軌跡,與相關部門一同作出將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劃定為初步管控區域的重要決定。
為了不放過一個潛在患者,「病毒偵探」的工作不僅僅有主動搜索,必要時還會配合「被動搜索」。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87場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緊急尋人」:「12月12日中午12時至14日下午18時,曾在漢庭酒店大山子店旁的慶豐包子鋪用餐的市民,請主動與朝陽區疾控中心聯繫!」就是在這次補充的「被動搜索」中,發現了一例居住在朝陽區酒仙橋大山子北裡的4歲患兒,男孩的父親曾前往漢庭酒店大山子店旁的慶豐包子鋪。
讓許多人感到困惑的是,男孩家人的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這個小患兒到底是怎麼感染新冠病毒的?雖然有專家推斷認為存在物傳人的可能性,但對於「病毒偵探」們來說,這個「案子」還沒破。必須完全排除所有其他將病毒傳遞給男孩的可能性,才能最終下結論,徹底保證疫情不會從這條「支線」再起反覆。為此,流調工作者們在公眾視線之外仍開展著大量工作。
本市發布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指引
外來人口應納入轄區人員管控範圍
昨天,市疾控中心發布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指引。指引明確,外來人口應納入轄區人員管控範圍,鄉鎮、村要做好外來人員的「健康寶」查驗和掃碼登記。加強村衛生室建設與管理,提高鄉村醫生的衛生防病能力和意識,引導村民患病後及時規範就醫。
依據指引,各村黨支部、村委會負責組織轄區內村民健康管理、人員排查、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高風險人員管理等疫情防控工作。外來人口也應納入轄區人員管控範圍,鄉鎮、村對外來人員做好「健康寶」查驗和掃碼登記。規範小診所、小藥店的診療行為,發揮村衛生室、診所、藥店的哨點作用,加大對發熱、乾咳、咽痛等呼吸道症狀患者的監測排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鄉鎮、村要督促轄區內的企業、學校等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嚴格做好常態化防控措施和健康監測。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任敏 孫樂琪
攝影 劉平
流程編輯 吳越